我孩提時期生活在多橋的水鄉(xiāng)。那些橋,有條石壘的,磚塊砌的,木板架的,千姿百態(tài),橫跨于水鄉(xiāng)縱橫的河流上,且大多數(shù)都沒名沒姓,樸實平凡得讓人幾乎忘卻了它們的存在,而在我記憶中,那些橋有著令我不可忘卻的回憶。
水鄉(xiāng)的房屋都是傍水而建,隔河相望的村巷都有一座座橋連接,而祖母的房屋前也不例外,有一座石板橋。每到春天,太陽總是暖暖地照著。清晨霧氣還未消散,祖母就手持棒槌,拎著大木桶去橋邊洗衣服,貪玩的我也跟在她身后。肥皂的泡沫在河中散開,陽光透過層層霧氣將泡沫渲染成一圈圈彩虹。我跑上石橋,跳起身子去觸碰那些泡沫。祖母在橋下哼著小調(diào),嘩嘩的水聲,咚咚的搗衣聲相交融。而橋呢,常年被棒槌敲擊,肥皂洗滌,留下了坑坑洼洼的表面與再也洗不去的白,天真的我認為橋是有生命的,忍不住去心疼它。而祖母告訴我,那是橋的勛章,是令它驕傲的地方。
盛夏的陽光從密密層層的枝葉間透射下來,地上印滿了銅錢大小的光斑。我興高采烈地跑出房子,手里拿著根竹子做成的魚竿與一個小木椅,即使陽光刺眼,也阻擋不了我釣魚的熱情,放線靜坐,等著小魚上鉤??上奶斓奶鞖饪偸亲兓媚獪y,不一會兒,天空烏云密布,下起了傾盆大雨,我趕緊跑回屋子里。祖母拿出毛巾幫我擦了擦頭發(fā),然后又步履蹣跚地去幫我煮了一杯姜茶,輕抿一口,身子一下就暖起來了。屋里燈光暖黃,祖母臉上是慈祥的笑,心也好像暖和起來了。我凝視著窗外的石橋,被那脫韁野馬似的河水沖蕩著,好像在苦苦哀嚎。祖母卻說,那座橋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是沖不垮的。我心情明朗起來,幻想起雨后在橋上嬉戲的快樂場面,不由得咧開了嘴。
當樹上的第一片葉子變得枯黃而飄落在河面時,蕭瑟的秋風帶來了遠方候鳥的氣息。每到這時,農(nóng)作物豐收,村里的人們都背著竹簍走到橋?qū)γ娴奶锏乩?,享受著豐收的喜悅。我則在田埂上把祖母摘下的瓜果蔬菜裝進籃子里,時不時偷吃幾個剛摘下來的小番茄,被祖母抓包后,我都會露出心虛的笑。勞作到傍晚,婦女與兒童結伴而歸,大手牽著小手從橋上走過,豐收的笑聲在那座石橋上回蕩著,而石橋像老者般欣慰地看著人們從它身上踏過,仿佛與人們共享著豐收的喜悅。在陽光照耀下,它深沉而又厚重。
記憶中的那座橋,普通而又平凡,它年年歲歲默守于河道上,以其堅毅之軀撐起我的童年與那矢志不渝的忠貞,讓世世代代水鄉(xiāng)人們的路越走越通暢,越走越平坦。
點評
小作者觀察細致,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文章講述了自己所看見的故鄉(xiāng)的橋,故鄉(xiāng)的橋見證了人們在這里發(fā)生的溫暖回憶。文章融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于一爐,富有變化,三段式情節(jié)將文章梳理得清晰透徹。文章多處描寫了人物,從對景物的看見、觀察升華到對人情世態(tài)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