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剛開學,陽光燦爛的一天。作為新晉教師,我提前到崗,放下手提包,推開落地窗,打開玩具柜,迅速地敞開教室的大門,微笑著站在門口等候孩子們的到來。微風伴著音樂準時從大廳的左側吹來,遠處孩童清脆的奶音越來越近,家長們都牽著小寶貝帶著對新一天的希冀開始慢慢涌入園門。在這一群或飛奔或哭鬧或嬉笑的小班孩子里面,我一眼就能找到我們班的伊伊——一個非常機靈可愛的小女孩!
那個扎著馬尾向我飛奔而來的就是伊伊。我早猜到了,她準會在快要撞到我懷里之前及時站定,踮起腳尖,小臉上揚,笑著跟我大聲問好。我彎腰要抱她時,她會先故意躲開,站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笑著看我。等我快起身時,她再猛地飛撲過來,給我一個大大的吻。就這樣,我們在親密、溫馨而又特別的問好方式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開學以來,我在和伊伊朝夕相處的半個月中,讓這個媽媽口中任性固執(zhí)的“小惡魔”成為我眼中聽話乖巧的“小天使”。因為伊伊和其他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不一樣,她入園從不哭鬧。當周圍幾乎所有孩子都因家長的離開而號啕大哭需要老師抱著哄時,伊伊總能臉上掛著笑容走進教室,迅速找到喜歡的玩具,專注地玩很久,嘴巴嘀嘀咕咕地自說自話,時不時開心地笑出聲。我看著她,心想:“比起每天入園時哭鬧又難哄的小朋友,她真是個好孩子?!?/p>
過了一個多月,當小班小朋友們度過這段新生適應期后,大多數孩子都能開開心心來幼兒園了。我感慨,小娃娃們終于不哭了,都是好孩子。
然而,隨著伊伊和老師、同伴越來越熟悉,我發(fā)現她雖然入園時不哭,但每日活動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千奇百怪的狀況而突然放聲大哭,攪亂活動室原本安靜溫馨有秩序的氛圍。
比如,在午餐時,她只讓保育老師挑出炒飯里的火腿腸,而別的都不準盛進碗里,要求遭拒就會大哭。又比如,在排隊“接火車”去戶外時,她明明來遲了卻偏要當“火車頭”,被小朋友推開后,她就賴在原地大哭。再比如,在她作品即將拼搭好卻被自己轉身不小心碰倒時,她也要大哭。還比如,吃點心時間,被分到的蘋果塊有點小時,她還要大哭……
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她哭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當她不滿意自己的畫,當她自己著急如廁尿濕了褲子,當她午睡時一時找不著安慰毛巾,當她喜歡的小朋友做錯事被老師批評,當她四仰八叉躺在地上聽故事被老師提醒坐回椅子……她都要大哭。
伊伊在每日活動中許多突然哭鬧不休的時刻,給我?guī)砹撕芏嗬_和不耐煩。我看著她,心想:“只是入園不哭,平時卻這么愛哭,擾亂班級秩序,她真是個不好帶的孩子?!?/p>
只是入園不哭就是好孩子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一件小事又讓我產生了新的反思。
這天,伊伊像往常一樣,入園后玩著雪花片。這時航航正坐在離她不遠的桌邊,伊伊拿著自己拼好的造型奇特的雪花片作品跑到航航面前“炫耀”:“航航,你看呀,這個是我拼的!你能拼出一樣的嗎?”說話的時候,伊伊目光斜視,眼睛上挑,脖頸上揚,語氣有點驕傲,表情很神氣?!澳銜??你會嗎?我教你拼呀!”航航看著伊伊,點了點頭,接過了伊伊遞來的雪花片。
可就在航航開始自己拼時,伊伊又突然哭了?!袄蠋?,他拼的雪花片沒有按照我教他的那個樣子,嗚嗚嗚……”朝夕相處這段日子讓我迅速理解了她的意思,我俯身問她:“你覺得你拼得比較好看,所以想讓航航跟你學,對嗎?”“是的,我覺得他拼得不好看,我教他,但他不按我教的(方法)拼,嗚嗚嗚……”
我把伊伊抱在懷里,輕輕拍她的背,耐心地等她哭累并漸漸安靜下來之后,跟她說:“伊伊,你是好心教他,但每個小朋友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你不能強求別人跟你一樣呀。”“嗚嗚……可是我真不喜歡他拼的那個樣子。”伊伊哭聲漸小,撲閃的眼睫毛上掛著晶瑩的淚珠,愣愣地看著前方,好像在用心理解我的意思,但又有點委屈。
我繼續(xù)開導:“或許別的小朋友拼搭的作品沒有你的好,但他們會更喜歡自己拼出來的雪花片,就像你也很喜歡自己拼出來的一樣啊。如果有小朋友要求你不能將玩具拼出你自己喜歡的樣子,你也不會開心的,是不是?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想法來哦?!币烈镣O铝丝蘼?,似乎開始有點理解,但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是,老師,我真的覺得他拼得有點丑嘛?!币烈烈幌驁?zhí)拗,我需要徹底解決問題?!澳俏覀兛梢韵胍粋€什么好方法讓他拼得更漂亮一點呢?”“他拼不好的時候,我去幫助他?!薄皩?!你用了一個特別好聽的詞語,幫助他,一起拼。那我們現在就動起來吧!”伊伊欣然同意。
五分鐘過后,一個既讓航航開心也讓伊伊滿意的雪花片作品就拼成功了!我把他倆的作品放在桌上,請班上的小朋友們一起欣賞。兩個小家伙的這次合作,讓航航從同伴那里學到了更多的拼搭經驗,也讓伊伊從同伴身上學會了理解、尊重和接受差異,以及如何在堅持自我的同時,想辦法與同伴友好合作。這次哭鬧后,伊伊很少再去強迫他人接納自己的想法。
這一次俯身詢問哭鬧緣由后,我開始慢慢轉變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因為我明白了,愛哭的孩子,也能在合適的教育中有新的改變和成長。
往后的日子里,我不會再因為伊伊的突然哭鬧而不耐煩,也不會因為急于制止她哭泣而忽視了解她哭鬧的深層原因。在我這里,孩子哭是被允許的。只要孩子有理由,哪怕理由看似千奇百怪,我都會努力抓住其中蘊含的教育契機,靜心傾聽。
之后的相處讓我越來越了解伊伊,她不是媽媽口中固執(zhí)任性的孩子,她如果哭了,一定有原因。我認為,盡管孩子有時哭鬧的緣由會讓成人暫時無法理解,但只要他不是無理取鬧,我們就應該重視。盡情地用哭來表達他對世界的不滿情緒是孩子的權利。
后來,面對伊伊的哭泣,我會對她的情緒給予尊重,迅速從自我意識發(fā)展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與理解的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等這幾方面判斷伊伊哭鬧的原因,并及時地回應她的心理需要。仔細觀察她在園一日生活中的真實狀態(tài)后,我也收獲了很多感悟。
漸漸地,在教育觀念和方式的調整下,我發(fā)現伊伊對很多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開始增強。遇到事情,她在堅持自我的同時,能夠放棄盲目固執(zhí),選擇理解和探索合作。若是遇到困難,她會主動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聚焦在困難上死纏爛打。她成長的內核開始變得有方向、有力量。我很欣喜,因為這對于一個剛入園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班孩子來說,是多不容易呀!
我要感謝我們班的小豆豆伊伊,因為通過教育她,我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改進了,而她也悄悄發(fā)生著變化,收獲了新的成長。雖然,和諧相處的我們也有過矛盾,我不理解她,她不接受我,但我們都在重新相處的日子里有了轉身與變化。我想,這或許就是教學相長的真正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