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討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1月31日就診的180例老年CHF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9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給予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不同時間心功能指標、再入院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干預后,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出院后1個月,研究組6分鐘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濃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研究組出院后3、6個月后再入院率均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不僅可以提高老年CHF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功能指標,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準備服務;二元應對理論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1.011"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1-0041-03
心力衰竭是指由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進一步導致心肌結構、心肌功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最后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心臟循環(huán)問題等,以呼吸困難、渾身乏力、液體潴留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1]。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續(xù)存在心力衰竭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能會保持穩(wěn)定,也可能會惡化。近年來,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數量呈現不斷升高的趨勢,不僅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還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老年CHF患者住院期間經過治療后一般可以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在出院后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出院后再次入院的次數顯著增加。相關研究指出,CHF患者出院1個月內的再入院率達10%,1年內的再入院率高達52%[2]。CHF患者再入院率不斷升高會導致其心功能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復,此外還會給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如何降低CHF患者再入院率已在臨床上引起廣泛關注[3]。本研究旨在觀察并探討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對老年CHF患者的干預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1月31日就診的180例老年CHF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4]標準;②患者年齡≥60歲;③患者出院后近1年內無外地移居意向;④患者自愿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其他腫瘤疾病的患者;③經臨床診斷,生存期不足1年的患者;④不愿配合研究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90例。對照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70.14±6.45)歲;病程(46.54±4.88)個月。研究組男52例、女38例,年齡(69.56±6.18)歲;病程(47.01±4.21)個月。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項目的評估;住院期間對患者進行基本的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飲食指導、生活習慣注意事項等;出院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基礎的出院指導,包括遵醫(yī)囑服用藥物、飲食注意要點、復診時間等。
1.2.2 研究組 給予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護理,主要內容如下。①入院后評估: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的48 h內收集每例患者的基本資料,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及家屬對CHF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護理技能及出院后的護理需求等內容,根據每例患者對CHF疾病知識認知程度、護理技能,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進行護理技能考核,對出院后的護理需求列出清單。②住院期間: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及出院準備服務需求制訂相關護理計劃。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按照每例患者的護理計劃對其進行護理,主要包括遵醫(yī)囑按時服藥、合理飲食(補充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控制飲水量、控制鈉鹽攝入量等,保持飲食清淡)、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早操等)、保證睡眠充足,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鼓勵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在護理過程中,囑患者及家屬在護理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關鍵點。③出院前計劃確定:出院前,一方面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情況進行詳細評估;另一方面,加強對患者及家屬護理技能的培訓,尤其注意護理關鍵點。此外,還需要對患者出院后的護理需求進行再次確認。護理人員與家屬共同制訂出院后的護理計劃。④出院后隨訪:出院后,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電話隨訪等,一方面可以解答患者在居家照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監(jiān)督患者的護理計劃是否準確執(zhí)行。建立微信群,方便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困惑。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5]對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藥物管理、飲食管理、心理/社會適應管理、癥狀管理4個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②心功能指標:分別檢測兩組入院時及出院后1個月的心功能指標,包括6分鐘步行距離、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N末端B型利鈉肽(NT-proBNP)濃度。③再入院率:分別統(tǒng)計兩組出院后 3、6 個月內因CHF而再住院的患者人數,計算再入院率(%)。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統(tǒng)計兩組護理期間出現并發(fā)癥的例數,并計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主要包括靜脈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栓塞及電解質紊亂。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lt;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間心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出院后3、6 個月再入院率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4。
3 討論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比例也在不斷升高,對于如何加強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已引起臨床的重視。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治療,若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率不斷升高,這不僅影響其康復進度及治療心態(tài),也給家庭經濟帶來負擔。老年CHF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能得到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岸獞獙碚摗痹x是指家庭中夫妻雙方在面對壓力時做出共同決策。當“二元應對理論”運用于醫(yī)院護理中時,該理論強調的是夫妻雙方在面對疾病時有共同承擔和分擔疾病壓力的能力和勇氣,彼此互相鼓勵與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療配合度和依從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6]。出院準備服務指從患者入院后即進行病情的早期評估,根據病情發(fā)展、病情恢復程度及患者的護理需求為其制訂出院后護理計劃,使患者出院后的護理服務延續(xù),可有效提高患者出院準備度水平[7]。出院準備服務已普遍應用于延續(xù)性照護需求較高的老年患病人群中,臨床效果可觀。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1);出院后1個月,研究組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lt;0.01);出院后3、6個月。研究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lt;0.05,Plt;0.01);研究組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分析主要原因如下:出院準備服務在CHF患者入院后的早期就對每例患者的身體綜合情況進行有效評估;同時,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和家屬對CHF疾病知識、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在出院后的護理服務需求。根據每例患者對相關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及時、有效的培訓,培訓結束后再進行相關考核,考核不合格會繼續(xù)加強相關培訓。出院前,做好合理安排,確保每例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的全面照護;另一方面,在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電話隨訪,或者采用其他通信工具進行溝通,為患者解答出院后的相關問題與困惑,以此保障患者出院后的照護更加周全,使患者的病情保持穩(wěn)定。劉敏等[8]也在相關文獻中指出,出院準備服務不僅有助于提升CHF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及自我管理能力,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非計劃再入院率,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二元應對理論是基于相互作用的原理,該理論主要強調在面對由一方疾病帶來的壓力過程中,通過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來達到共同承擔壓力、緩解壓力、給予彼此支持和鼓勵的目的,從而加速患者疾病康復。二元應對理論在臨床上的其他疾病中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聶奕軒等[9]將該理論應用于肺癌患者中,顯著提高了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及支持應對水平。趙露等[10]將二元應對理論應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結果表明,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狀態(tài)有顯著作用。本次研究實施的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護理,使患者得到了多元化、全面的護理服務和支持,不僅提高了患者的照護能力,還提高了患者的出院準備度,對機體康復起到了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出院準備服務不僅可以提高老年CHF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心功能指標,還能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 考 文 獻
[1] 夏勇,張建卿,王少霞,等.沙庫巴曲纈沙坦聯合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觀察[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20,41(1):113-118.
[2]何曉雯,曾桂芳,馮潔,等.湖南部分地區(qū)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及影響因素調查[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1,18(1):50-54.
[3]王康,王美.慢病管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降低再入院率和提高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健康必讀,2020(29):252,254.
[4]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心力衰竭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力衰竭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10):760-789.
[5]邵蕾.自我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8,16(11):136-137.
[6]于玲玲,李春玉,唐琳熙,等.慢性病患者和配偶二元應對理論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0,37(6):68-70,92.
[7]勾楨楠,周英鳳,王珺,等.卵巢癌患者術后出院準備服務方案的應用效果[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14):1326-1330.
[8]劉敏,崔秀娟,李佳佳,等.基于MESC要素的出院準備服務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5):93-95.
[9]聶奕軒,宋娟,謝硯辭,等.基于二元疾病管理理論的老年肺癌患者出院準備服務方案的實施[J].護理學雜志,2022,37(18):20-24.
[10]趙露,顧培培,王俊鋒,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基于二元應對理論的心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21,36(1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