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思政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教材《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為例,分析美育課程現(xiàn)狀及課程意義,闡述無錫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審美意蘊和時代價值,并提出無錫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的路徑,以期為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優(yōu)化、推進與革新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徑參考。
關鍵詞:無錫紅色文化資源;美育課程;五年制高職;課程思政
《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應將學校美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把美育納入各類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階段?!盵1]2023年底教育部印發(fā)的《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也強調以美育浸潤學生,全面提升學生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創(chuàng)意實踐等核心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美育與思政教育目標一致,都是“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紅色文化資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無錫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將無錫紅色文化資源和美育課程結合,一方面可以幫助同學了解國情、黨史,增強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推動美育教學的課程改革,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要求。
一、《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美育課程現(xiàn)狀
及問題分析
《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國家規(guī)劃教材,依據(jù)《中等職業(yè)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和《中等職業(yè)學校藝術課程標準(2020年版)》編寫,內容涉及繪畫、書法、雕塑、建筑和工藝美術,以中外經典名作為切入點,教授學生藝術作品的鑒賞方法,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幫助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升藝術感知、創(chuàng)意表達和文化理解。[3]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該課程在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的五年制教學狀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隊伍薄弱,整體思政水平有限,未形成系統(tǒng)教研團隊和教研室;二是教學形式單一,以課本教授為主,缺乏“第二課堂”資源建設,缺少跨學科合作;三是校園美育文化薄弱,缺少對美育氛圍的營造;四是未聯(lián)合校外如博物館、社區(qū)等多方資源力量共育。
二、無錫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思政
建設的審美意蘊和時代價值
(一)傳承紅色文化資源,感受鑄魂育魄之崇高美,繪制民族復興篇章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民族精神是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強心劑”,學習紅色文化,學生不僅能夠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感受鑄魂育魄之崇高,更能凝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截至2023年,無錫市已建成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5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3家、地市級56家、縣市區(qū)級83家,充分發(fā)揮了愛國主義宣傳教育的領航作用。作為五年制高職教材,《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的內容離不開鑄魂育魄之崇高美。例如教師在講授中國繪畫內容時,可以介紹畫家徐悲鴻在抗日戰(zhàn)爭中創(chuàng)作的《田橫五百士》,歌頌戰(zhàn)士們寧死不屈的精神。要充分挖掘、傳承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讓那些激勵人心的革命故事與那些充滿力量的美術作品聯(lián)結起來,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
(二)學習紅色文化資源,體會銳意進取之激情美,解鎖時代發(fā)展密碼
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先輩們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斗爭智慧,是我們在新時代繼續(xù)前進的精神指南。師生體會到其中的銳意進取之激情美,可以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中,堅持正確的發(fā)展方向,保持戰(zhàn)略定力。例如在教授《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講述1951年江蘇泰縣姜堰小學全校師生向全國中小學發(fā)出倡議“省下買糖果的錢,捐款買來一架‘中國兒童號’飛機”的故事。這可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歷史,珍惜我國來之不易的發(fā)展成果。
(三)守護紅色文化資源,追求理想信念之美,構筑共同精神家園
守護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更是構筑我們共同精神家園的重要基石。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崇高的事業(yè),紅色文化資源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歷程,承載了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信念,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和智慧。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讓它們在現(xiàn)代社會中發(fā)揮出教育和啟迪的作用,成為激勵人們不斷前進的強大動力。例如在學習《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中國雕塑作品時,可以欣賞《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義》、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的主題雕塑《旗幟》《英雄就義》等紅色雕塑作品,讓珍貴的雕塑作品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老一輩與新一代的橋梁,引導五年制高職學生追求理想信念之美,感受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力量,在共同的精神家園中找到歸屬感和自豪感,既而自覺將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作為一項神圣的使命,構筑起堅實的精神家園,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三、無錫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五年制
高職美育課程路徑
(一)以紅色文化資源浸潤教師隊伍,樹立新時代美育“風向標”
以美育浸潤學生,教師是關鍵因素?!蛾P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指出:“以美育浸潤教師,發(fā)揮教師職業(yè)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員美育意識和美育素養(yǎng),塑造人格魅力,涵養(yǎng)美育情懷?!贝酥械慕處煈摪ǜ鲗I(yè)教師、各管理崗行政人員、校領導等學校全體工作人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全方位、全員、全過程美育。首先,學校應定期開展全員培訓。組織教師包括校領導、校內行政人員等參加紅色文化專題培訓,通過專家講座、研討會、工作坊等形式教授、學習紅色文化的歷史知識、教育價值、教學方法等內容,提升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結合紅色文化研究,引導教師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強化教師的美育意識和學科融合意識,充分調動校內教師的美育力量,實現(xiàn)全方位美育。其次,重點培養(yǎng)美育專業(yè)教師。尤其發(fā)揮美育名師、名師工作室的示范作用,構建名師和骨干教師學習成長共同體。鼓勵美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共同開發(fā)跨學科的教育項目,多角度解讀和傳達紅色文化的教育價值。在此基礎上,打磨教學技巧和教學內容,參加全國藝術教育類專業(yè)教師教學基本功展示,與全國美育教師同臺競技,精進專業(yè)。最后,獲得多方支持和資源共享。學校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組織協(xié)同,成立相關工作組,為美育和紅色文化資源融合提供組織保障,構建有效保護和激勵美育教師的評價機制。同時,建立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庫,促進資源共享,幫助教師豐富課程內容。積極推動校際交流,借鑒和吸收其他學校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美育的經驗。建立反饋和評估機制,定期檢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質量。
(二)以紅色文化資源浸潤美育教學,下好新時代美育“先手棋”
在進行《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教學時,無錫相關五年制高職以當?shù)乇就恋募t色文化資源為抓手,專門設立章節(jié)或課程資源包介紹無錫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時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深刻感受、鑒賞在此背景下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表現(xiàn)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同時,了解無錫的紅色文化。1.加強實踐探究,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無錫的紅色文化遺址,如新四軍紀念館等,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實踐活動,鍛煉其藝術實踐能力。2.在教學中,注重跨學科合作和分析典型案例,結合美育教學目標既講解藝術表現(xiàn)技巧,又講述背后的歷史故事和精神內涵。讓美術和語文、歷史、音樂巧妙融合,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先引入無錫張涇諸巷的新四軍六師師部駐地舊址為背景知識,再深入介紹繪畫大師吳冠中在此背景下毅然決然探索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xiàn)代化的道路,創(chuàng)作出了《長江三峽》《北國風光》等繪畫作品。在欣賞作品時,可以將歌曲《松花江上》作為背景音樂,帶動課堂氛圍,課程結束后讓學生撰寫繪畫作品鑒賞短文、創(chuàng)作藝術繪畫作品等。3.注重教學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包含無錫紅色文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包括虛擬現(xiàn)實體驗、在線視頻講座、互動式電子書籍等。例如線下帶領學生參觀無錫博物院常設展覽《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學習中國書法藝術時,帶領學生去無錫市美術館參觀每年一度的“七一”書法展;在欣賞梅里古鎮(zhèn)紅色影廳的互動式時光屏幕時,可以配上無錫籍音樂家王莘創(chuàng)作的金曲《歌唱祖國》。
(三)以紅色文化資源浸潤校園美育,打好新時代美育“持久戰(zhàn)”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在校園環(huán)境中融入無錫紅色文化元素,如雕塑、壁畫、標語等。在校園的公共區(qū)域設置專門的紅色文化墻,展示無錫紅色文化的圖片、文字介紹和歷史資料,內容可以包括榮氏家族舊跡、江陰黃山炮臺舊址等。根據(jù)《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課程內容,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舉辦以無錫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美術展覽,讓學生在策展、布展、看展中了解無錫紅色文化。2.注重精神文化建設。定期舉辦校園紅色文化藝術節(jié),包括紅色電影展映、戲劇表演、詩歌朗誦、音樂會等活動,可以配備“學生導覽員”;開設紅色文化主題的美育工作坊,讓學生通過繪畫、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和體驗紅色文化;鼓勵學生成立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藝術社團,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傳承紅色文化。3.注重規(guī)范文化建設。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的美育教育評價體系中,學校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紅色文化的學習與傳播。
(四)以紅色文化資源促進多方共建,譜寫新時代美育“新篇章”
學校可以聯(lián)合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社區(qū)等,共同打造合作項目,共同策劃和實施以無錫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美育項目,邀請藝術家或手工藝人進校園,鼓勵學生和社區(qū)居民共同開發(fā)創(chuàng)意產品。共建紅色文化項目,與各類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如紀念館、博物館、革命遺址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學習、研學旅行。學校還可以結合社區(qū)資源,與社區(qū)共同開發(fā)紅色文化教育課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教學內容。例如無錫市崇寧路實驗小學參加無錫市東林書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承辦的紅色之旅研學、無錫市五愛小學參加“陸定一祖居”研學活動等,追尋革命足跡,傳承紅色基因。學??梢猿闪⒂蓪W生和社區(qū)居民組成的紅色文化志愿者團隊,參與社區(qū)的文化活動策劃與實施,同時在校園內進行紅色文化的宣傳和推廣。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無錫交通分院)
項目基金:2024年江蘇省無錫交通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校級立項課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五年制高職美育課程實現(xiàn)路徑研究”(C2024001)。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10-16(4).
[2] 宋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美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徑探析:以“民間美術”公共藝術課程為例[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2(26):84-87,96.
[3]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發(fā)展研究所.藝術:美術鑒賞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