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以《西游記》為例,詳細闡述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具體實踐方法,包括粗讀書籍結構、精讀人物特征、細讀寫作方法和賞讀情感價值四個環(huán)節(jié)。通過情境引導、任務布置、講讀描述、學習寫作方法和賞讀情感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西游記
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小學語文教學日益聚焦于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在這一背景下,整本書閱讀教學因其對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增強閱讀能力和激發(fā)閱讀興趣的顯著效果而備受推崇[1]。下面以《西游記》為例,深入探討賞讀教學中情感價值的體現與挖掘,分析其與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緊密聯系[2]。通過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文本中的情感,我們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還能進一步促進其對語文的深入理解和全面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引導學生開始整本書閱讀的起始階段,幫助他們建立起對《西游記》整體框架的初步認知是至關重要的。這樣的初步探索,不僅有助于學生從宏觀角度理解書籍的內容結構,更為他們后續(xù)的深入閱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的接受程度,可采用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入與具體的粗讀任務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西游記》的好奇心,我在課堂上首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情節(jié)。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將學生的思緒帶入那個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世界。學生聚精會神,對未知的故事情節(jié)充滿了好奇與期待。緊接著,我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段精心挑選的《西游記》動畫片片段。精彩的畫面和引人入勝的劇情,進一步點燃了學生探索《西游記》的熱情,為接下來的閱讀教學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在學生興趣被充分激發(fā)的契機下,我順勢介紹了《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以及這部偉大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向學生展示了明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和吳承恩的創(chuàng)作經歷,從而幫助他們初步建立起對這部古典名著的認知,并引導他們開始思考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意義。
(二)明確任務,引導粗讀
基于上述情境引導,我為學生布置了兩項具體的粗讀任務,旨在引導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探索書籍的基礎信息和整體結構,在任務驅動下,讓素養(yǎng)培育、能力提升自然順承[3]。
任務一:翻閱全書,捕捉基礎信息
我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翻閱《西游記》全書,特別關注書籍的封面、目錄和插圖等關鍵信息。在翻閱過程中,他們需要記錄下書籍的作者、人物以及章節(jié)等基本信息,并嘗試思考這些信息對于理解書籍內容和價值的重要性。通過這一任務,學生不僅能夠初步建立起對書籍的整體感知,還能為后續(xù)深入閱讀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
任務二:瀏覽目錄,把握故事脈絡
我指導學生認真瀏覽《西游記》的目錄部分,通過觀察各章節(jié)的標題和內容概要,初步把握書籍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我設計了一系列啟發(fā)式問題,如:“哪些章節(jié)的標題最吸引你?為什么?”“你能從目錄中猜測出故事的大致發(fā)展嗎?”這些問題的提出,旨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索欲望,讓他們在瀏覽目錄的過程中,對《西游記》的故事情節(jié)形成更加清晰的認識。這不僅為后續(xù)的精讀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還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任務三:完成粗讀,組織分享活動
在學生完成粗讀任務后,我組織了一次課堂分享活動。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記錄成果,并暢談了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通過這次活動,我了解了學生的閱讀進度和初步理解情況,還針對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qū)進行了及時的糾正和指導。
在《西游記》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情境引導和粗讀任務布置的有機結合,我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更為他們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明確的任務指導和及時的課堂分享,有效地引導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探索,為下一階段的精讀環(huán)節(jié)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精讀《西游記》的過程中,我們將重點轉向對人物特征的深度挖掘。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全面地理解書中的人物,我規(guī)劃了故事講述、特征歸納與名片制作三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4]。
(一)故事講述:生動再現人物經歷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游記》中的角色,我挑選幾個核心人物,如孫悟空、唐僧和豬八戒,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他們的故事。在講述時,我采用適合小學生理解的語言,并輔助以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使得故事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在講述孫悟空的故事時,我會重點描述他如何從一個普通的石猴成長為神通廣大的齊天大圣,并強調他機智、勇敢且忠誠的品質。通過故事講述,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人物的經歷和性格特點,為后續(xù)的特征歸納打下基礎。
(二)特征歸納:引導學生自主分析
在學生對人物故事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會鼓勵他們自主歸納人物特征。為了降低難度,我會提供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關鍵詞匯,并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為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圍繞這些維度展開討論,并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特征,還能在討論中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表達能力。
(三)名片制作:創(chuàng)意展現人物形象
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記憶人物特征,我布置了一個制作《西游記》人物名片的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我要求學生為每位主要人物設計一張獨特的名片,上面需包含人物的名字、性格描述、重要事跡以及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意插圖。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現人物的形象和特點。例如,對于孫悟空的名片,有的學生可能會畫上他手持金箍棒、騰云駕霧的英勇形象,以此來突出他的神通廣大和勇敢無畏。
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西游記》中的人物特征,還能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意思維,也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古典名著的興趣和熱愛。在精讀《西游記》人物特征的教學階段,我的指導內容旨在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人物形象。
在《西游記》的細讀階段,我將重點放在探究精湛的寫作技巧,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技能。為此,我規(guī)劃了人物刻畫、場景渲染和故事構思三個方面的學習活動,旨在引領學生領略古典名著的文學韻味,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
(一)探尋人物刻畫的藝術
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西游記》中的人物刻畫手法,我挑選出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繪段落,比如孫悟空的機敏、唐僧的仁慈以及豬八戒的憨態(tài)可掬。在課堂上,我引領學生一起分析這些段落,觀察作者是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比喻來塑造這些角色的。例如,在描寫孫悟空的段落里,探討作者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和修辭手法,將孫悟空的機智和勇敢展現得活靈活現。同時,指導學生嘗試模仿這些描寫手法,讓他們在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學會如何精準地刻畫人物形象,使得筆下的人物更加生動逼真。
(二)領略場景渲染的魅力
《西游記》中的場景描繪豐富多彩,為整個故事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種魅力,我選取幾個富有特色的場景,如美輪美奐的花果山、神秘莫測的盤絲洞等,與學生共同欣賞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過精妙的環(huán)境描寫來營造故事氛圍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作者是如何捕捉環(huán)境細節(jié)、運用色彩來勾勒出一幅幅引人入勝的e75e3e2cc1fcc7b754ba4a3af09a2a0f畫面,并探討這些描寫是如何傳遞情感并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領略到作者高超的文學造詣,還能學會在自己的文章中通過生動的環(huán)境描寫來增強表達的感染力和閱讀的吸引力。
(三)學習緊湊有趣的故事構思
《西游記》以其曲折離奇、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而著稱,這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故事創(chuàng)作的絕佳素材。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有效的敘事技巧,我?guī)ьI學生一起剖析《西游記》中的情節(jié)安排和懸念設置。在課堂上,我們一起回顧作品中的主要故事線索,探討作者是如何通過精心設計的懸念和轉折來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的。此外,我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從而構建出更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這樣的學習和實踐,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邏輯思維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在細讀《西游記》的寫作方法教學階段中,我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人物刻畫、場景渲染以及故事構思等方面的技巧,幫助他們更好地領略了這部古典名著的文學魅力。同時,我也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積極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在小學生閱讀《西游記》的過程中,引導他們深入體驗作品中的情感價值至關重要。為了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教育教學方式,我將此階段的教學分為兩個遞進的層次:首先通過人物間的情感糾葛來感知具體情感,進而從整部作品的角度領悟更深層次的情感與價值。
(一)通過人物關系,感知情感糾葛
小學生對于復雜的人物關系可能難以理解,因此我選擇幾個關鍵且易于理解的人物關系進行解讀。例如,重點分析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的師徒情,以及孫悟空與豬八戒之間的“兄弟”情。
1.師徒情深:通過講述孫悟空與唐僧一路上的共同經歷,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之間的誤會、和解與相互依賴。以“三打白骨精”為例,用生動的語言和圖像幫助學生感受唐僧誤會孫悟空時的無奈與悲傷,以及和解后的溫馨與信任。
2.“兄弟”情誼:通過孫悟空與豬八戒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和共同戰(zhàn)斗的場景,展示他們之間的互助與支持。這種情誼不僅體現在共渡難關上,還表現在彼此間的包容與理解上。
通過這些具體的人物關系解讀,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波動,增強對情感的認知和理解。
(二)從作品整體,領悟深層情感與價值
在學生對具體人物情感有一定感知后,進一步引導他們從整部作品的角度去領悟更深層的情感與價值[5]。
1.正義與勇敢:通過講述取經團隊如何一次次戰(zhàn)勝困難的故事,強調正義和勇敢的重要性。將這些情節(jié)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鼓勵他們在面對挑戰(zhàn)時也能展現出同樣的勇氣。
2.團結與合作:分析取經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與配合,強調團結的力量。通過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3.人性的反思:雖然小學生對人性的理解可能較為淺顯,但可以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引導他們思考善良與邪惡、信任與背叛等主題。例如,通過討論作品中的某些角色在面對誘惑時的選擇,來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正確的行為和價值觀。
《西游記》作為一部古典名著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內涵的滋養(yǎng)。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并不斷創(chuàng)新完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王玉玲.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策略研究: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J].教師,2024(6).
[2] 吳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高年級整本書導讀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4(6).
[3] 楊修寶.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銜接[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7).
[4] 劉宇.整本書閱讀視域下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J]. 教育界,2024(3).
[5] 吳敏.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3(Z2).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