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報刊,輯得一些褒義成語誤用之例,茲予寫出,以期有益于廣大讀者。
“立竿見影”,語出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下:“立竿見影,呼谷傳響。”意思是,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竹竿的影子,后世以此來比喻行事立刻見到功效。必須注意的是,由于做事希望取得好效果乃人之常情,因此,“立竿見影”的使用對象(所做之事)就得具有正面性,如“你說你蓮花化身,清靜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封神演義》第七十八回)、“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共建國家民眾獲得感的重要途徑,立竿見影啊”(人民網(wǎng)2023年10月13日)等;否則,便不合常情常理,應歸入誤用之列。
可前引例中,“立竿見影”的使用對象是“吃錯了藥”。這種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負面行為,誰愿意看到它的“功效”呢?考慮到其后有“馬上發(fā)作”一語,刪去“立竿見影”不影響語意表達,故可改原句為“不會像吃錯了藥那樣馬上發(fā)作”。
“高山仰止”語本《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币馑际?,“品德像大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景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后人運用這個名句時,有時省作“高山景行”,用以“比喻高尚的德行”;有時則單作“高山仰止”“仰止高山”,“比喻對別人的崇高德行表示仰慕”。雖《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成語規(guī)范詞典》均未收錄“高山仰止”,但古今用例卻并不鮮見,如《隋書·高祖紀下》:“有功之臣,降情文藝,家門子侄,各守一經,令海內翕然,高山仰止?!碧啤堈f《祭殷仲堪羊叔子文》:“凡百君子,高山仰止,馨香以時,敬恭明祀?!标翱思摇毒┤A練筆三十年》:“我與朱德同志并不熟,高山仰止而已?!边@些用例中,顯然都蘊含著崇敬仰慕之情;由此自能認定“高山仰止”不可貶用。
例句②中,對那些“讀來滿篇艱澀”“讀罷恍若夢囈”的“廢話文學”,文章作者明顯是持否定態(tài)度。如此,怎能用“高山仰止”給予褒揚呢?可改“高山仰止”為“味同嚼蠟”。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春秋時,吳國的季札出使魯國,觀看樂舞。當看到舜樂《韶箾》時,季札贊嘆說:“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意思是,看到這里就夠了,再有別的樂舞也不必看了。后來,人們就用“嘆觀止矣”“嘆為觀止”“觀止之嘆”來“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如清·錢泳《履園叢話·石鐘山》:“余平生所歷佳山水,若江寧之燕子磯,鎮(zhèn)江之金、焦兩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嘆觀止矣?!鼻濉ね蹴w《淞隱漫錄·海外壯游》:“生拊掌稱奇,嘆為觀止?!鼻濉w莊《觀梅日記》:“于吳中之山,有觀止之嘆。”由此可見,“嘆為觀止”是褒義成語。
例句③將“嘆為觀止”用來強調“錯誤”之大,用錯了對象??筛摹皣@為觀止”為“咋舌”,或改“讓人嘆為觀止”為“太離譜”“無以復加”等。
“雨后春筍”,語本宋·張耒《食筍》詩:“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币馑际牵按禾煜逻^雨后竹筍長得又快又多”(《漢語大詞典》)。古漢語中難覓“雨后春筍”四字連用之例,如“雨后筍怒長,春雨陰暗成”(宋·趙蕃《過易簡彥從》)、“最愛一番新雨過,春泥又見筍穿階”(明·汪砢玉《雨后新筍》)等?,F(xiàn)代,雖“雨后春筍”用例大量涌現(xiàn),如“實施憲政的提案有如雨后春筍”(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二章)、“不到三個月,讀夜書的工人,就像雨后春筍,一天多過一天”(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一章)等,但人們所用均非其本義而是其比喻義;故《漢語大詞典》釋其為:“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現(xiàn),蓬勃發(fā)展?!逼渌o書的釋義雖較此稍簡——“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詞典》)、“比喻大量涌現(xiàn)的新事物”(長春出版社《現(xiàn)代漢語成語規(guī)范詞典》),但都明言其只能用來比喻“新事物”,且還是“大量出現(xiàn)”的“新事物”。這些“新事物”的好壞,辭書雖未明言,但從前引古代詩人喜愛新筍之怒長、近代作家用“實施憲政的提案”“讀夜書的工人”等正面事物作比中,能認定“雨后春筍”不可貶用。
例句④中,標題及文中重復出現(xiàn)的“不法”,均昭示文章作者對這些App持否定態(tài)度;如此,又怎能用“雨后春筍”給予褒揚呢?可刪除“如雨后春筍般”,或改“各種App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在市民生活中”為“各種App多如牛毛,出現(xiàn)在市民生活中”。
“后起之秀”原作“后來之秀”,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范豫章(寧)謂王荊州(忱)曰:‘卿風流俊望,真后來之秀?!涝唬骸挥写司耍捎写松 薄稌x書》除《王忱傳》中有類似記載外,《郭舒?zhèn)鳌芬灿杏美骸班l(xiāng)人少府范晷、宗人武陵太守郭景,咸稱舒為后來之秀,終成國器?!睋?jù)此可知,“后來之秀”即“后輩中的優(yōu)秀人物”(《漢語大詞典》縮印本)。演變成“后起之秀”后,其語義并未發(fā)生變化,如清·盛大士《溪山臥游錄》:“及浪游南北,與鄉(xiāng)里闊疏,后起之秀,不乏其人?!鼻濉び鄳选栋鍢螂s記·麗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見前輩典型,然有一種天然韶令之致?!惫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仍釋其為:“后出現(xiàn)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人物?!庇纱丝芍?,“后起之秀”的適用對象只能是“優(yōu)秀人物”。
例句④中的“石村”是一個“QQ詐騙”者的聚居地,即便不考慮適用對象,罪犯與“優(yōu)秀”也是南轅北轍吧?可改“后起之秀”為“重災區(qū)”等。
“家珍”即“家中的珍寶”,最早見于《韓詩外傳·卷一》:“贈之不與家珍?!薄叭鐢?shù)家珍”源于清代江藩《漢學師承記·七·凌廷堪》:“君讀書破萬卷……地理沿革,官制變置,元史姓氏,有詰之者,從容應答,如數(shù)家珍焉?!保ㄔ斠姟稘h語成語考釋詞典》)自此,這個成語便習用至今,其語義不曾變化,如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論五言律詩》:“放翁意摹香山,取材甚廣,作態(tài)更妍,讀去歷歷落落,如數(shù)家珍?!惫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釋其為:“像數(shù)自己家里的珍寶一樣,形容對列舉的事物或敘述的故事十分熟悉?!?/p>
明乎此,我們再看例句⑥,老公“從來不做家務”之類的“劣跡”,怎么說也不能算是“家中的珍寶”吧?可改“如數(shù)家珍”為“繪聲繪色”等。
“特立獨行”,語出《禮記·儒行》:“儒有澡身浴德……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北臼琴澝来笕逯⑸砗托惺戮煌诹魉?,后用以形容“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漢語大詞典》縮印本)這種優(yōu)良的品行;如明·陶宗儀《輟耕錄·不茍取》:“胡汲中先生長孺,號石塘,特立獨行,剛介有守?!奔爸连F(xiàn)代,這個意義仍沒有什么變化,如周素園《貴州民黨痛史》:“述文信其所守,窮而益堅,后生小子受其人格之感化,始知特立獨行之足慕,而隨俗波靡之可羞?!惫省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將其釋作:“指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
例句⑦中的男嘉賓雖“人品好”、被前妻夸為“好人”,但由于固執(zhí)己見,結果“妻子忍無可忍”以至婚姻解體;這種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顯然不值得肯定??筛摹疤亓ⅹ毿小睘椤耙灰夤滦小钡?。
(作者單位:張瑩,安徽省黃山市甘棠中心學校;宋桂奇,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