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討逆向思維教育法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多血管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行PCI的81例多血管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教育管理;將2020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院行PCI的81例多血管病變患者作為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逆向思維教育法。比較兩組疾病不確定感[采用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健康行為、二級預防效果。結果:干預后,兩組MUIS中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不可預測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兩組藥物管理、壓力應對、營養(yǎng)、并發(fā)癥管理、運動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再入院、心血管不良事件、并發(fā)癥、危險因素控制未達標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行PCI的多血管病變患者實施逆向思維教育法,可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減少不良事件,提升健康行為水平、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達標率。
【關鍵詞】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逆向思維教育法;冠心?。欢嘌懿∽儯患膊〔淮_定感;二級預防
中圖分類號:R473.5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0.051"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0-0160-04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侨蚍秶鷥?nèi)致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此病癥由冠狀動脈產(chǎn)生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變窄或閉塞,進而引發(fā)心肌供血不足及缺氧,形成心臟疾病。在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人數(shù)已達到100萬,主要發(fā)病群體為老年人,其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高血糖及血脂異常[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已成為該病治療的關鍵手段之一。與傳統(tǒng)內(nèi)科藥物非侵入性治療相比,PCI能夠迅速且有效地挽救處于缺血邊緣的心肌組織,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2-3]。但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常合并腦血管、外周血管等多部位病變。同時,多血管病變冠心病患者預后效果低于單獨存在冠心病患者預后效果,且存在較高的支架內(nèi)重復性狹窄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有研究顯示[4],多數(shù)患者主要依賴藥物進行疾病康復和保健,忽視飲食、運動及行為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因此,開展高質量的健康教育對冠心病疾病管理及并發(fā)癥預防具有重要意義[5]。逆向思維教育法通過反問引導,可提升有效性,激發(fā)患者參與積極性,實現(xiàn)因材施教。教育者換位思考,制訂個性化內(nèi)容,避免知識過深或淺顯,使患者更明確理解疾病知識,有效促進其行為改變。為此,本研究對逆向思維教育法在行PCI的多血管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將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入院行PCI的81例多血管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20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入院行PCI的81例多血管病變患者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符合指南診斷標準[6];首次發(fā)??;合并多支血管病變;治療符合指南治療方案[7]。排除標準:心源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全身惡性腫瘤患者;中、重度貧血患者(血紅蛋白<90 g/L);存在認知功能、溝通障礙患者;為醫(yī)護或相關職業(yè)人員;智力障礙,不能完成有效問卷調查患者;依從性較差患者。對照組男44例、女37例,年齡(61.28±11.52)歲;受教育程度:小學35例,初中28例,高中及以上18例;支架數(shù):2個45例,3個36例。觀察組男42例、女39例,年齡(61.85±10.9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33例,初中29例,高中19例;支架數(shù):2個44例,3個3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教育管理。包括PCI圍術期護理、飲食護理、運動干預、用藥指導及心理護理等。設置宣傳欄,為患者發(fā)放圖文手冊,在電子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冠心病合并多血管病變病因、發(fā)展過程、主要危險因素、臨床治療措施及疾病預防再復發(fā)方式等。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逆向思維教育法。①提問:護士提問患者和家屬。“您知道冠心病并發(fā)癥有什么危害嗎?”“該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您知道手術治療原理是什么嗎?”“術后相關注意事項有哪些?”“您了解不按時吃藥會導致什么后果嗎?”“您知道冠心病鈉鹽吃多了會怎么樣嗎?”“您知道不堅持術后鍛煉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嗎?”引導患者回答上述問題,在患者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護士不打斷、不糾正,耐心傾聽。同時根據(jù)上述提問及評估結果了解患者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經(jīng)整理后為患者一一解答。②回答:對提問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a.冠心病合并多血管病變的主要原因是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上述因素相互作用,致使血管內(nèi)皮功能損害,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終引發(fā)多血管病變。b.冠心病是以胸悶、胸痛且在活動后加重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心血管疾病。c.PCI原理是利用心導管技術對阻塞或狹窄的冠狀動脈管腔實施開通,協(xié)助血管恢復通暢,從而實現(xiàn)心肌的血液再灌注,緩解心肌缺血狀況,優(yōu)化左心室結構,起到預防心肌細胞凋亡的效果。d.PCI術后需行血糖、血壓、血脂等檢測,同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患者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7 mmol/L,血脂控制目標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應<1.87 mmol/L。e.告知患者不按時服藥會增加心梗及中風風險,漏服降壓藥或造成血壓忽高忽低,增加心血管意外發(fā)生風險。同時,向患者介紹藥物服用劑量及服用方法,告知患者術后仍需遵醫(yī)囑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或隨意改變藥量。f.向患者講解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難以有效控制,引起冠心病再復發(fā),同時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梗死,另外高鹽飲食增加腎臟負擔,最終導致腎組織病變。引導患者權衡利弊,幫助其認識低鹽飲食的重要性,并為患者提供低鹽飲食計劃,告知每日飲食中鹽攝入量≤2 g,告知患者禁飲咖啡和濃茶,飲食以低膽固醇、低糖、低鹽為主,飲食需多樣化,禁止暴飲暴食,指導家屬對患者飲食情況進行監(jiān)督。g.告知患者術后低強度有氧運動時,肌肉收縮需氧氣供應,對氧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繼而增加心臟收縮次數(shù)和呼吸頻率,因此心肺需提供氧氣給機體,從而提高心肺運動耐力。此外,適當有氧運動可消耗脂肪,避免動脈硬化,促使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繼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指導患者需循序漸進、適度開展運動訓練,運動強度為最大心率達170-年齡,每周運動頻率為2~3次,每次運動時間以25~45 min為宜。③補充:對患者實施教育指導后,提問患者“您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回答上述問題?”引導患者復述,護士對患者復述進行評價,同時對復述錯誤患者及時給予糾正,對給出正確答案的患者給予鼓勵,再次進行評價,該環(huán)節(jié)主要應用教學反饋法進行提問,如“您還有什么疑問嗎?”“還有什么問題需要為您解答嗎”,指導患者反饋信息全部正確后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反之需再次實施指導教育。
1.3" 觀察指標" ①疾病不確定感:采用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UIS)[8]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4個維度,共33個條目,其中條目15不參與計分,采用5級評分,總分32~160分,分數(shù)越高疾病不確定感程度越強烈。量表Cronbach′s α為0.917,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②健康行為:采用本院設計的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健康行為問卷進行評價。該問卷包括5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總分30~150分,分數(shù)越高患者保持健康行為效果越好。本次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為0.895,表明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較好。③二級預防效果:再入院,觀察患者在出院6個月內(nèi)復發(fā)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猝死、再狹窄、血運重建、心絞痛以及心肌梗死發(fā)生率;并發(fā)癥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心病危險因素達標指標包括:血壓、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紅蛋白、體質量指數(shù)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行為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MUIS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二級預防效果比較" 見表3。
3" 討論
PCI已經(jīng)成為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的重要治療策略,劉瑋楚等[9]研究顯示,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術后健康管理能力較差,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導致術后支架內(nèi)再狹窄、合并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頻率高,嚴重影響預后效果。對冠心病術后患者實施有效的二級預防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整體生存質量。有效的健康教育不僅能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性,且能降低心理困擾水平,提高遵醫(yī)行為,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十分重要。龔淼等[10]提出,我國護理領域在PCI患者的需求評估、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運動鍛煉指導及服藥依從性提升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然而存在護理研究樣本量較小、干預措施不規(guī)范及缺乏有效評估指標問題。
逆向思維教育法通過反問引導患者健康教育,提升有效性,激發(fā)患者參與積極性,實現(xiàn)因材施教,教育者換位思考,制訂個性化內(nèi)容,使患者可以更明確理解疾病知識,有效促進其行為改變[11]。此外,通過反問式教育引導患者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相關知識的探索,不僅促使患者提升參與自身疾病管控的熱情與自發(fā)性,也能幫助其了解疾病知識,降低對疾病的不明確感。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MUIS中不明確性、復雜性、信息缺乏、不可預測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逆向思維教育法可降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
有效的健康教育可糾正患者不良行為習慣,降低心理困擾水平、疾病復發(fā)率、病死率。個體主動參與病情管理能激發(fā)其學習疾病相關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自我效能感[12]。逆向思維教育法可促進患者獨立思考,提問內(nèi)容更符合患者知識水平及個人興趣,通過選擇相應的問題行針對性解答,更易于被患者理解和接受,從而改變其行為方式,有效預防疾病再復發(fā)和并發(fā)癥。兩組干預后藥物管理、壓力應對、營養(yǎng)、并發(fā)癥管理、運動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1),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復發(fā)再入院、心血管不良事件、并發(fā)癥、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未達標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逆向思維教育法可維持患者健康行為,提高二級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對行PCI的多血管病變患者實施逆向思維教育法,可改善疾病不確定感及健康行為,提高冠心病危險因素控制達標率,防止再次發(fā)作。
參 考 文 獻
[1]" 趙喜云,栗明,聶冬輝.以行為轉變理論為引導干預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9):60-63.
[2]許弄章,李中東.全程化藥學服務對冠心病患者首次PCI術后預后的影響[J].中國藥學雜志,2019,54(10):823-827.
[3]毛立偉,季鵬,余萍,等.運動訓練結合撳針治療對中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運動能力、心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9,34(8):920-925.
[4]王士東,王呼萍,牛娟,等.信息化延續(xù)性護理對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20,28(7):381-385.
[5]軒玉宏,劉有為,劉彤,等.微信健康教育對穩(wěn)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4):81-84.
[6]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yè)委員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16)[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6,44(5):382-400.
[7]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介入心臟病學組,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學組,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心血管內(nèi)科醫(yī)師分會血栓防治專業(yè)委員會,等.穩(wěn)定性冠心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8,46(9):680-694.
[8]車慰,楊凡.疾病不確定感和社會支持對高危妊娠孕婦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20,42(2):171-174.
[9]劉瑋楚,王攀,羅業(yè)濤,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20,42(9):104-114.
[10]龔淼,方琴.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心臟康復護理研究現(xiàn)狀[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0):1561-1566.
[11]徐信葉,朱艷艷.逆向思維法結合宮頸癌篩查健康教育對已婚婦女相關知識及行為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18):20-23.
[12]任紅春,錢新洪,鄔思繁.尊重患者自身病情決策權限的健康指導策略對冠心病伴糖尿病老年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32-35.
本文編輯:路曉楠" 2023-12-06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