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CAR)、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MHR)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渭南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隨訪3個月后患者的預后情況分為預后不良組(21例)和預后良好組(59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CAR、MHR水平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結果 兩組患者基礎疾病、病因、Child-Pugh分級、上消化道出血和腹膜炎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預后不良組患者肝性腦病、腹腔積液、并發(fā)癥種類≥3種占比均高于預后良好組,CAR、MHR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并發(fā)癥種類≥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CAR水平升高和MHR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AR、MHR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92、0.774、0.945,靈敏度分別為0.762、0.714、0.857,特異度分別為0.780、0.763、0.881(均P<0.05)。結論 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與并發(fā)癥種類≥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CAR水平升高和MHR水平升高有關,CAR和MHR水平對患者預后不良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關鍵詞】肝硬化;C反應蛋白;白蛋白;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預后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9.0108.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19.036
肝硬化是多種慢性肝病發(fā)展的晚期階段,該病起病隱匿,病程進展慢,并發(fā)癥較多,患者預后較差,死亡率較高,因此,尋找特定的生物標志物用于預測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對肝硬化患者預后的評估尚無統(tǒng)一標準,多采用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Child-Turcotte-Pugh(CTP)評分等工具進行評估,但上述評分工具通常包含大量的檢驗結果,且存在主觀因素影響,評分公式較為復雜,導致臨床應用難度較大,因此,仍需探尋其他重復性好、客觀、準確的指標用于預測肝硬化患者的預后[2]。通過檢測患者入院時的炎癥指標,可預測患者疾病進展、嚴重程度及預后情況[3]。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CAR)、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MHR)是反映機體損傷與保護機制的新型炎癥標志物,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將其用于評估全身性疾病患者炎癥反應水平、氧化應激情況與預后情況[4]?;诖?,本研究分析CAR和MHR水平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的價值,為肝硬化患者預后的評估提供參考指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渭南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隨訪3個月后患者的預后情況分為預后不良組(21例)和預后良好組(59例)。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7.12±9.36)歲;BMI 18~27 kg/m2,平均BMI(22.73±3.16)kg/m2。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57.49±8.87)歲;BMI 18~27 kg/m2,平均BMI(22.49±2.87)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渭南市第二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肝硬化的診斷標準[5];⑵年齡≥18歲;⑶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⑴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者;⑵合并肝臟占位性病變者;⑶合并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⑷合并全身感染者。
1.2 研究方法 隨訪3個月后評估預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腹脹、 食欲減退、肝衰竭等)、精神狀態(tài)明顯好轉,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判定為預后良好,臨床癥狀、精神狀態(tài)無好轉,病情惡化,治療期間死亡等判定為預后不良[5]。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臨床資料包括基礎疾?。ü跔顒用}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Child-Pugh分級[6](A級、B級、C級)、并發(fā)癥種類(≥3種、<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上消化道出血、CAR和MHR水平。入院時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2 h內送檢,采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取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771,型號:BS-800)測定C反應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另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采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464,型號:BC-6900)測定單核細胞水平,計算CAR、MHR。
1.3 觀察指標 ⑴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⑵分析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⑶分析CAR、MHR水平單獨和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價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影響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預測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基礎疾病、病因、Child-Pugh分級、上消化道出血和腹膜炎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預后不良組患者并發(fā)癥種類≥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的占比均高于預后良好組,CAR、MHR水平均高于預后良好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為因變量(是=1,否=0),以并發(fā)癥種類(≥3種=1,<3=0),肝性腦?。ㄓ?1,否=0),腹腔積液(有=1,否=0),CAR(原值帶入)、MHR(原值帶入)為自變量行量化賦值,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并發(fā)癥種類≥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CAR水平升高和MHR水平升高均是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均P<0.05),見表2。
2.3 CAR、MHR水平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ROC曲線分析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AR、MHR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曲線下面積(AUC)分別為0.792、0.774、0.945,靈敏度分別為0.762、0.714、0.857,特異度分別為0.780、0.763、0.881(均P<0.05),見表3、圖1。
3 討論
肝硬化是我國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該病是因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而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傷,該病發(fā)展至晚期易引發(fā)水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其治療時間較長,且預后較差[7]。探尋相關標志物預測患者預后仍是臨床研究的重要問題,本研究探討CAR、MHR水平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的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預后良好組相比,預后不良組患者并發(fā)癥種類≥3種、肝性腦病、腹腔積液的占比較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以上因素均是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為,并發(fā)癥種類越多表示患者各器官受疾病影響的程度越嚴重,肝性腦病、腹腔積液均為肝硬化常見的并發(fā)癥,其中肝性腦病是肝功能嚴重受損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方面的精神、神經障礙綜合征,可導致患者的病死率升高,影響患者預后[8-9]。合并腹腔積液的患者通常會出現預后不良,并且腹腔積液越嚴重其預后和生存情況越差。另外,腹腔積液還可能導致消化道出血、腎功能損傷等,從而進一步加重病情和影響預后,對于肝硬化腹腔積液患者,腹腔感染等并發(fā)癥也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尤其在疾病后期,還可能導致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10-11]。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CAR、MHR升高均是影響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CAR、MHR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的AUC分別為0.792、0.774、0.945,提示上述指標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的效能較佳。分析原因為,C反應蛋白水平與肝硬化患者的肝損傷程度呈正相關,而白蛋白水平在炎癥、感染、晚期肝硬化、失代償期肝硬化等情況下明顯降低,CAR作為兩者的比值能更穩(wěn)定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炎癥反應情況,從而預測患者的預后[12]。單核細胞為免疫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單核細胞及其分化的巨噬細胞,能釋放多種細胞因子起到促炎作用,炎癥反應能促進骨髓中的單核細胞釋放進入外周血,并促進其分化為巨噬細胞,另外,肝內浸潤性單核細胞是先天性免疫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液中單核細胞不斷補充肝臟Kupffer細胞,通過釋放多種炎癥因子加重患者肝硬化程度和全身炎癥反應[13-14]。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肝臟合成的重要脂蛋白,具有抗氧化、抗炎、逆向轉運膽固醇等作用,對單核細胞的激活與分化、炎癥反應均具備抑制作用,兩者的比值MHR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炎癥、氧化應激等情況,從而預測患者的預后[15]。另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聯(lián)合檢測的效能較好,分析原因為,CAR、MHR兩項指標單獨應用時,CAR主要側重于評估患者的全身炎癥反應、感染、肝硬化嚴重程度等情況,而MHR則側重于炎癥、氧化應激等方面,單獨應用時均有一定限制,特異度有限,而聯(lián)合檢測則能更加全面、綜合地評估,提高診斷效能。
綜上所述,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可能與肝性腦病、腹腔積液、并發(fā)癥種類及CAR、MHR水平升高有關,CAR和MHR預測肝硬化患者預后不良具有較好的價值。
參考文獻
徐蓉,華忠.肝硬化并發(fā)原發(fā)性肝癌的流行病學特征、危險因素及相預防干預對策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 2020, 30(4): 357-359, 366.
戴靜毅,雷華,莊林,等.多種評分方法對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J/CD].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2, 6(5): 411-414.
朱紅梅,楊倩,王勤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國基層醫(yī)藥, 2020, 27(23): 2940-2944.
李嫚,張鵬. 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對原發(fā)性肝癌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J].腫瘤防治研究, 2016, 43(7): 598-60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硬化腹水及相關并發(fā)癥的診療指南[J/CD].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17, 11(5): 417-432.
邢榮春,鄭軍,肖建華. Child-Pugh分級的發(fā)展及臨床應用[J].山東醫(yī)藥, 2011, 51(52): 114-115.
徐陳,蔣淼. PALBI評分對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預后的預測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1, 37(7): 1578-1581.
陳金良,李康,宋寄春.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CT肝臟體積測量與肝功能分級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 2019, 17(7): 99-102.
卞兆連,邵建國,薛紅. CONUT聯(lián)合CTP評分預測肝硬化合并肝性腦病患者短期預后的臨床意義[J].胃腸病學, 2023, 28(1): 6-11.
王征,侯維,王克菲,等.肝硬化腹水患者30 d再住院和3年病死的危險因素分析[J/CD].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 2021, 13(3): 16-24.
楊丹紅,潘紅英,黃益澄,等.肝硬化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 2016, 43(5): 294-299.
張舒茜,趙紅,謝雯.白蛋白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現狀[J].肝臟, 2022, 27(5): 511-513.
文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單核細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的相關性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20, 34(12): 865-868.
張仕佩,邵一帆,薄春燕.單核細胞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白介素-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23, 30(33): 119-122, 127.
武云慧,董敬超,苗亮,等.血清Dnase1L3、CAR聯(lián)合MHR對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國醫(yī)師雜志, 2024, 26(1):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