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大多是在男性的目光下被塑造、被描述的,《許三觀賣血記》中的女性角色許玉蘭卻極少依附男性,劇情中呈現(xiàn)了她身上的矛盾與沖突。女主人公許玉蘭的命運如大海般時而波濤洶涌,時而波平如鏡。在小說中,她大致?lián)碛衅拮雍湍赣H兩種相互交叉的角色。許玉蘭是一朵在矛盾沖突中綻放的鮮花,她敢于為自己發(fā)聲,卻又常常拘泥于他人的評價;她可以頂天立地撐起一個家,卻又常??尢渫丛V心中冤屈;她任勞任怨,卻常常在丈夫面前卸下堅硬的外殼。
一、妻子——水和火澆灌而生的花
(一)水之柔
小說中的許玉蘭擁有花般的容顏,她一天可以換四套衣服,喜歡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她在大街上的行走,使她的漂亮像穿過這座城鎮(zhèn)的河流一樣被人們所熟悉,在這里人們都叫她油條西施”;她充滿自信,如夏日明媚的陽光,她的自信讓別人也覺得“她是這座城鎮(zhèn)里衣服最多的時髦姑娘”;她是熱情而又單純的,她會隔著街跟素不相識之人談天說地,還會在吃完一個西瓜過后兩眼彎彎,笑瞇瞇地打一個飽嗝。
許玉蘭的性格中有極大的服從性。在她和何小勇的愛情告一段落后,她的父親把她許配給更為門當戶對的許三觀。在婚姻的初始階段,她對許三觀雖有種種不滿,但她仍舊順從許三觀和父親的心意,獨自一人默默流淚。她沒有反抗的勇氣和機會,她唯一能做的只有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去不斷地安慰自己。許玉蘭雖然性格張揚熱情,但她身上仍舊保留著“女子之德”和“惟父母之言是聽”的人格特征。許玉蘭在許多方面是熱烈開放的,但是她仍舊被封建禮教的枷鎖束縛著,仍舊背負著“三從四德”的包袱。
許玉蘭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典型。當她的初戀情人何小勇出車禍病危時,她念起往日的情分苦苦勸說許三觀同意一樂上屋頂喊何小勇的名字,她跟許三觀說:“他死了對你沒什么好處,你這樣咒罵他,擔心遭報應(yīng)?!彼嗪寐暫脷獾貏裾f一樂:“一樂,何小勇他畢竟也是你親爹,你去喊兩聲?!泵鎸θ绱松x死別的悲景,許玉蘭一改往常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的性格,放下過往的苦與恨,希望何小勇能夠活下來。她的身上存在著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對生命的敬畏和尊崇,這一思想約束著許玉蘭的行為方式——認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每個人生活的方式或許有所不同,但生命至上。
許玉蘭的情緒變化得很快。她對自己女性角色的認識總是很充分,會因時而變,她擅長利用女性的柔情去解決一些硬性的、難以克服的困難。比如在一樂打傷了方鐵匠的兒子后,方鐵匠上門要錢,她在門檻前哭哭啼啼,又是哭鬧又是講道理。因為家中實在是拿不出償還給方鐵匠的錢,所以許三觀迫不得已賣血還債。她不吭聲但是卻默默記著許三觀的付出,她會仔細收好丈夫賣血換來的錢,給許三觀和兩個兒子煮點好吃的。
許玉蘭在飾演妻子這一角色時表現(xiàn)出格外的柔情與體貼。究其本源:第一,許玉蘭對許三觀有著道義上的愧疚,因為許三觀養(yǎng)大了她和何小勇的兒子,出于一種彌補心理,許玉蘭不得不給予許三觀無限的柔情與關(guān)懷。第二,許玉蘭與許三觀的婚姻是許玉蘭父親一手操辦的,在婚姻的開始階段,許三觀被許玉蘭如花般的外貌和爽朗的性格所吸引。然而,許玉蘭對這場婚姻的態(tài)度是不情不愿的,但是她不敢違逆父親的意愿。許玉蘭對許三觀的柔情是一種對現(xiàn)實生活不得已的默認與屈服。第三,許玉蘭的性格天生就是熱烈張揚大方的,她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也容不得一點不美好。正如小說中寫到她會隔著街跟素不相識的人大聲說話,不難看出,作為妻子,許玉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柔情是她的性格使然。她內(nèi)心對幸福和美好的無條件追求,外化為她對任何人和事的善意對待——許三觀便是這任何人中的一位。
(二)火之剛
許玉蘭和何小勇的戀愛過程與許玉蘭的性格極為相似——單純美好而又熱烈張揚。他們是彼此的初戀,經(jīng)歷了你儂我儂的熱戀期。在這場戀愛中,許玉蘭在精神上占了主導(dǎo)地位,她主動追求自己喜歡的何小勇,還勇敢地把何小勇請到家里來和父親見面,雖然她和何小勇的愛情因為家族延續(xù)和金錢的原因,沒能走到最后。
擁有反叛精神的許玉蘭是剛強的。在妻子這一角色中,許玉蘭的剛強可以分為對內(nèi)和對外兩個方面。對許三觀,許玉蘭可以毫不遮掩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或火爆或嬌柔,許玉蘭敢于質(zhì)問許三觀“我生孩子時,你是不是在外面哈哈大笑?”她也會勇敢地對許三觀提出生理期不做家務(wù)的要求,這些看似逾矩的要求,卻無一不體現(xiàn)著許玉蘭的性格特點。許玉蘭的這種人格特質(zhì)是多個階段共同形成的——許多零碎的生活片段拼湊出了許玉蘭的完整個性。
(三)水火相容,亦屈亦伸
在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中,女性的角色大多是單一的,女性角色的塑造大多依附于男性角色的言語和行動之下——看似活靈活現(xiàn)但是擺脫不了“提線木偶”的屬性。然而在《許三觀賣血記》中,許玉蘭這一角色是水與火相互競爭的產(chǎn)物。她仍舊需要他人在她航行時駐足觀望,讓她知道無論她去向何處,背后仍有依靠;她做不到永遠像水一般柔情軟弱,她始終有勇氣和能力在洶涌澎湃的生活大海中揚帆起航。她既有傳統(tǒng)女性勤儉持家,顧全大局的美德,又有獨當一面、堅貞不屈的強大意志。
《許三觀賣血記》設(shè)定的時間和背景體現(xiàn)了許玉蘭“水火相容,亦屈亦伸”的氣質(zhì)特點,她的身上存在著傳統(tǒng)和現(xiàn)實的沖突、壓迫和解放的較量、剛烈和柔情的對比。在封建社會,女性要做一個孝婦、賢妻和良母,“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思想影響著許多家庭的運轉(zhuǎn),妻子盡自己的本分和義務(wù)?,F(xiàn)代女性角色先以改變外在形象為出發(fā)點,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形象,她們喜怒哀懼的根源從家庭和社會的壓迫變?yōu)樽约簩ΜF(xiàn)實生活態(tài)度的變化上來。
許玉蘭的身上既有著傳統(tǒng)女性的特質(zhì),又有著現(xiàn)代女性的新思潮、新風尚。或許,在眾多讀者眼中,書中的許玉蘭承受了許多不公和打擊,我們可能會覺得許玉蘭潑婦般的行為是可笑可悲的,但她的一生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都是一代人的人生縮影。
二、母親——風雨中的筑窩者
(一)平凡背影下的瑣事
書中的許玉蘭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她的成長經(jīng)歷了一個從天真爛漫到看盡世態(tài)炎涼的過程。作為一名母親,她有著對生命傳遞的無限熱愛與尊重,給予了三個兒子無條件的關(guān)愛。
許玉蘭的母親角色受到了親緣關(guān)系的影響——三個孩子的父親不是同一個人。讓她難以抉擇的是:一樂的父親是她的初戀情人何小勇,而二樂、三樂的父親是她名正言順的丈夫許三觀。許三觀對一樂和二樂、三樂的態(tài)度是分明的,而許玉蘭卻必須以同樣的態(tài)度和愛去呵護三個同母異父的兒子。
許玉蘭并不是一個會直接對兒子表達關(guān)愛的女人,在書中她從未對兒子們說“愛”這個字,她愛意的表達通常體現(xiàn)在零星小事之中。許玉蘭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給兒子們營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她會偷偷攢下大米,在某一天給一家人做上一頓美味的午餐;她會看著兒子們嬉鬧,在他們弄臟了衣服后默默地把衣服洗得干干凈凈;她會盡己所能系緊三個兒子之間的親情紐帶。在許玉蘭的家庭中,許玉蘭對兒子們的教育處于一個更加細致化的位置上,相比許三觀賣血補貼家用,許玉蘭對孩子們的愛多為言語上的教導(dǎo)和行動上的照料。在為母之道上,許玉蘭并不是一味地用金錢寵愛三個兒子,而是為他們立下規(guī)矩,教導(dǎo)他們有禮有度地為人處世,她的身上無時無刻不閃耀著“好母親之光”。
(二)苦難深處的厚重之光
“事事磨煉,花立墻頭”,在母親角色上,許玉蘭經(jīng)歷過的最苦難深重的事無非是糾正鄰里街道對許一樂身份的認知和獨自一人照料得肝炎的一樂。
“一樂越長越像何小勇”,這句話貫穿了全書的前半部分,更貫穿了一樂成長的大部分時間。矛盾的根源在于許玉蘭—— 一樂是她與何小勇一時沖動的產(chǎn)物,他的身世讓小說情節(jié)在平凡生活中暗潮涌動。一樂對許三觀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一個依賴—放下—敬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余華并沒有花濃墨重彩去描寫許玉蘭的言行舉止,而是將重心放在父與子行動、言語、心理的對抗之上。但是,作為一樂母親的許玉蘭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樂年紀小,對他人的流言蜚語感受不深,許三觀在這件事中為人們所同情,而許玉蘭在大眾眼中被視為“不守婦道之人”,其內(nèi)心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作為一名母親,許玉蘭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平衡好母親和妻子的雙重身份:一方面要關(guān)注一樂不被流言蜚語傷了自尊,另一方面又要諒解許三觀內(nèi)心的掙扎并對其心懷愧疚。
許三觀第七次至第十一次賣血是為了救患肝炎的一樂。在這一段故事中,余華將許三觀一路賣血的故事放在一個為人熟知的位置上,許玉蘭則被放在一個隱蔽的角落。在小說前面部分的情節(jié)中,許玉蘭扮演的妻子和母親角色的戲份是較為平均的,而在救患肝炎的一樂的敘述中,許玉蘭更多充當?shù)氖悄赣H的角色。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許玉蘭一個人在醫(yī)院照顧一樂,這是許三觀在賣血過程中默念多次的,亦是他堅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這證明了許玉蘭作為一名母親是受人信賴的,母愛的光輝籠罩著整個家庭,她在整個家庭心目中是理想女性標桿性的存在,是無可替代的。
(三)平凡與不平凡編織而成的溫暖依靠
許玉蘭是平凡的、大眾化的。她是平凡的:她能夠省吃儉用為三個兒子織一件新衣服,能夠為一家子準備一頓溫暖可口的晚餐,能夠在饑荒時把食物留給孩子們吃。她亦是不平凡的:她能夠拼盡全力將一樂在流言蜚語的大海中高高托起,自己卻常常因大眾對女性苛刻的目光感到窒息。
作為一名母親的許玉蘭平凡而偉大地生存著。生存環(huán)境的艱苦、命運的跌宕起伏,讓她經(jīng)歷了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蛻變,正因如此,她的身上始終閃耀著堅韌、不屈、溫暖的母愛光輝。許玉蘭身上的母愛光輝似在長途跋涉時忽而望見的溫暖小屋,小屋里點著一盞煤油燈,火光搖曳中能看見母親的身影。
三、結(jié)語
余華擅長用平靜、客觀的筆觸去敘述故事情節(jié)。在《許三觀賣血記》中,相比許三觀與金錢和生命掛鉤的抗爭方式,許玉蘭對抗命運的方式是沒有金錢往來的,她多以女性的語言、行動去評判、解決、承受自己遇到的種種苦難。她會緬懷自己的青蔥歲月,回味青春年華的美好與純真;她會默默承受自己無法消除的苦難,在不公的命運中黯然神傷,悄然落淚。許玉蘭是復(fù)雜的,矛盾的,歲月的洗禮給她的人生披上了一層悲劇的面紗,而悲劇面紗籠罩著喜劇內(nèi)核—— 一朵玉蘭花正在孤芳自賞。
參考文獻:
[1]龐雯予.傳統(tǒng)女性的身份規(guī)范及其現(xiàn)實可能——呂坤女性觀探析[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24(02):110-124.
[2]李文靜.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敬畏觀的內(nèi)在價值邏輯和現(xiàn)代轉(zhuǎn)化——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J].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2(01):51-57.
[3]林丹婭.中國女性文化: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化[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1):71-77.
(作者簡介:楊星子,女,本科在讀,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小學教育;錢華,男,碩士研究生,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任編輯 李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