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樹葉經(jīng)立秋的手掌翻了一個身,秋風(fēng)緊跟著就涼了。天空的烏云文靜了,白得耀眼,不再那么厚重強(qiáng)勢,一片片瓦藍(lán)消匿了烏云,串聯(lián)起來,父親說,再沒大雨了。
話說完,他將錘子、鋼釬、镢頭放進(jìn)小車?yán)?,邁步鏗鏗地往東山水庫下的溝壑里去。
母親在后面喊,別忘了吃飯,你個老東西,就沒忘了那一分地!
十幾年前,離水庫下游半里拐彎處,有塊廢棄的草灘,也就一分地大小,上面長滿了草,下面密布著樹根,不知什么時候父親把溝壑存在的歷史凝縮在手掌心里,仔細(xì)篩選了,認(rèn)準(zhǔn)了這兒有可以長任何莊稼的肥沃泥土。他竟然用了十天時間,把它翻了一遍,斬?cái)嗔怂袠涓秸鲆粔K金黃黃的五間房大小的田地。三面壘了攔腰高的石墻,挖了排水溝,開春種上了苞米,那么一塊小地場竟然毫不吝嗇地施了一圈糞。
苞米出苗了,父親除了管理果園和糧地,一早一晚蹲在那一分地里。這兒朝陽,陽光下來不舍得離開,纏纏綿綿將溫情攢下,讓人和物處之盡享柔情的撫摸。守著水庫,水分充足,如此境界,種啥長啥了。
別人的苞米還蹾在地里時,父親的苞米已經(jīng)攔腰高了,棵棵根部粗壯,黑壓壓的模樣,風(fēng)一刮,墨綠葉子嘩啦嘩啦聲悅耳,能夠嗅到大黃餅子的味道,誰見了誰說,好久沒見過這么旺盛的苞米了。父親聳聳殘疾的左胳膊回話,瞧好吧,你等看大苞米棒子吧!
有人說,老伙計(jì),你沒算算,雨季能不能淹了?
父親思忖一番,看看霧蒙蒙的天說,沒事的,這幾年干旱,少見大暴雨了。
等苞米鉆穗時,雨季的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暴雨。父親剛躺下就想起了自己東溝的苞米,他對母親說,我得去看看!母親說,雨天里不能出門的。父親說,沒事,當(dāng)年大雨天里,我們經(jīng)常急行軍。說著披雨衣握鐵锨快步出門了。
父親蹚著雨水,在電閃雷鳴里,極快地來到了東溝的苞米地。閃電光影里,他驚呆了,滿溝滾著浪頭的水,早把苞米沖得一干二凈,他壘的石墻也不見了影子。父親把鐵锨往岸邊一插,高大的影子,泄了氣般萎了下去,然后站起來,對著茫茫雨霧,嗷——地喊了一聲,接下來一陣?yán)坐Q。淚水混合打在臉上的雨點(diǎn)淌下,父親全然不顧,長久地站立,望著消失的苞米地。
二
第二天,父親把地邊余下的石頭搬到岸上,趕空兒去南山搬石頭,慢慢堆起了一個石頭垛。村人都有些糊涂,相互嘀咕,這老家伙莫不是閑得慌,出那沒味的力?
父親躲開雨季,趕在秋季又來修田了。
他把外套脫了,只穿汗衫,從溝底東西兩邊把沖走的泥土挖出來,推到原來的地方,一車車經(jīng)雨水沉淀的泥土,細(xì)膩溫軟,發(fā)酵了充分的養(yǎng)料,黑黝黝的泥土像極了父親的臉色,汗水流下,被他一锨锨翻起的泥土吸收,他混成泥土樣的雙腳,不動的瞬間,仿佛從土地上長出的兩棵樹木。
父親鏟锨時,因受過傷而失去勞動能力的左胳膊只起個攏锨柄的作用,力量全在右手上。他雙手搬起一塊塊石頭,身子總是歪斜的,步履卻十分穩(wěn)健。偶爾碰傷了手腳,被石頭荊棘劃破了,他拔下七七菜,在手里搓揉一會兒,擠出湯汁,捂在傷口上。吐一口唾沫,繼續(xù)壘墻。大小不一參差不齊的石頭,在父親的安排下,有條不紊地各就各位,上下排列齊整,不用拉線,一順兒直。
我曾經(jīng)休班回家,碰到父親不在家。母親說,在東溝里開荒。
我不明白為啥秋天里開荒。
母親說,問你爹去。捎帶著給他拿幾個桃酥,他早晨沒顧上吃飽。
我把桃酥遞給正彎腰刨土的父親,他囑我放在地邊,讓我?guī)退崾^。我極不情愿地干這出力活兒,態(tài)度很不友好地譏諷父親,爹,你閑著走走步,蹲蹲街頭不行嗎?為啥自找苦吃?
父親喪了臉,大滴汗珠被不滿甩落下,你呀,幫我就幫,不幫滾犢子!
一大垛石頭,足有幾百塊,要一塊塊搬到溝底,需要多少力氣呀!感動加之憐惜父親,我很快調(diào)整了情緒,搬起七八十斤的石頭,慢慢磨蹭到溝底,安到父親剛壘的石墻上,石頭露出鋼牙鐵齒,一不小心就會被砸傷,除了發(fā)力,還要盯著腳下,平穩(wěn)走路,沉重讓腰桿兒咯吱咯吱響動。父親鏟平了最后一锨土,和我一起搬石頭。
秋陽并不溫和,每到中午,開始火辣辣地沒阻攔投射到身上,幾個來回,我好久沒出汗的身體舒展了,后背開始濕濕的。
干了一個多小時,我和父親壘好了南面的石墻,齊刷刷的石頭白亮晃眼,很似當(dāng)初大寨田的模樣。父親撲嘍撲嘍手說,歇歇。他拿起桃酥,大口吃起來。他忽然溫和地對我說,老兩(我排行老二),這地等收拾好了種麥子,打了麥子,給你們磨面,甭去買面粉,咱的麥子既省錢又環(huán)保。
望著父親充滿希望的神態(tài),我心里不解,付出和收獲如此反差,還這么津津樂道。我說,老同志呀,你能打幾斤麥子?值得如此出大力流大汗?
起碼多打個三五斗。
我說,我可不要。
你不要也得要,干活!
下午,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晚上一起聚聚,我借故離開了家,實(shí)在不能幫著父親了,搬了一上午石頭,確實(shí)腰酸腿疼的。
臨走,我對母親說,媽,你能不能勸勸我爹。
母親說,不用勸,你爹喜歡,喜歡就干。
真是夫唱婦隨。
三
第一年,父親種的麥子收獲了三千斤。
我故意問母親,東溝那地多少?
母親向她老頭子努努嘴巴。
父親瞥一眼老伴,自豪地說,打了十斗。
十斗是多少?爹呀,現(xiàn)在誰還用斗說話,真是的!
一升一斗一石,說著順溜,說著會想起糧食的多少,心存金貴,你不懂!父親聳聳胳膊。
每到雨季,幾場大雨,父親東溝造起的田就被沖垮了。沖垮了,父親適應(yīng)了,再把它修補(bǔ)起來,照樣搶種一季麥子。
雨季一停,季節(jié)到了秋天的門口,父親又拿出專門時間,來東溝修田了。溝里的石墻長年經(jīng)雨水沖擊,石頭相互擠碰,并沒有沖出多遠(yuǎn),埋在了泥沙里,堆積在一起。父親不再到南山搬運(yùn)石頭,把沖走的石頭搬回來,省卻了不少時間,河底的泥土被石頭阻擋,淤積在旁邊,挖出來,墊到地里。
幾十年的勞作,父親的背開始駝了,腿邁不動了,原來幾天時間能修補(bǔ)起的田,如今起早拉晚,需用十天。
村人勸他,你就這么秋天造田,夏天被毀被沖,出大力流大汗,就為多打個百八十斤麥子,發(fā)不了家,致不了富,快不要干了。
父親聳聳胳膊,你們呀,知道我想啥?
父親到底想啥?我十幾年不明白。按父親的說法,就為了年年多打個百八十斤的?雨水沖垮了,他不顧勞累地壘起來,把泥土墊進(jìn)去,又還原那一分地,然后再種上麥子,來年雨季前把麥子收了,等著雨水沖垮了地,再去收拾。這循環(huán)往復(fù)西西弗斯式的勞作,雖說有得不償失的收獲,可浪費(fèi)了多少心血?可我又不得不敬佩父親打不垮的硬漢子精神,只要有收獲,哪怕出再多力,也向前沖!
四
最后一次,父親累倒在剛壘起的東溝地里,母親去地里尋父親吃飯,發(fā)現(xiàn)父親昏倒在石頭墻邊,本家叔父和小舅把他送到縣醫(yī)院后,我才得了消息。
陪著父親一路檢查,最后確診:父親是因?yàn)閯诶圻^度,大腦缺氧才導(dǎo)致昏迷的。在病床上父親醒過來后,囑咐我說,老兩啊,我一時不能出院,你休班回家,找人幫忙,把麥子種了。
我趕忙答應(yīng),心里依然不那么痛快。
父親讓我坐下,他望著我不理解的表情說,我知道你嘴里應(yīng)了,心里不痛快。我告訴你,我不是圖多打個三五斗,我是怕老天爺懲罰,不給我們糧食吃,你知道嗎?我這輩子就怕吃不飽,你爺爺……說到這,父親有些哽咽,沒再繼續(xù)。平復(fù)好情緒后繼續(xù)說,我干著,出再多的力,只要有收成,我痛快,我高興哩!
父親激動地說著,眼里濕濕的。
我趕快撫慰他,爹,您別激動,我懂了,我懂了。
父親把身子倚在床頭,閉了閉眼睛,然后顫著聲音說,那可有十斗麥子,十斗麥子喲!
我趕忙搗蒜似的點(diǎn)頭,暗下決心,一定種好那一分地的麥子。父親不是西西弗斯,父親每年總歸有百八十斤的收獲,每粒麥子都淌著硬漢子的汗水。
跪飲泉水
又想起了家鄉(xiāng)那清冽甘甜的泉眼水。
泉水或溝頭河邊,或山腳山頂,于石縫間、沙礫中汩汩而出;它不雜一點(diǎn)兒塵埃,也不懂什么污染,應(yīng)該有的礦物質(zhì)齊備,只等你受用即可。
冬日,它積蓄了陽光的溫暖,慢慢釋放,以自己溫潤的口感,誘惑著往來;處酷熱之夏,它將冬天的酷寒硬是懷揣成了一腔清爽,散發(fā)一股清幽提神之氣,滋潤著滿頭汗水的莊稼人。
泉眼有大有小,有旺有弱,有遠(yuǎn)有近。因而,有的門庭若市,有的門可羅雀。不管熱鬧冷清,均乳汁般滲出。出名的被人們四周石砌圍好,備下墊石,方便用水。最實(shí)用的是田間地頭溝下,石縫間靜悄悄滲出的一汪清水,它貌不驚人,亮晶晶地時刻積蓄,掬一捧,滿口甜美。
出門遠(yuǎn)行,不用帶水,那泉眼是天然的免費(fèi)水源,用之不竭;走渴了,路邊溝壑的泉水聲會導(dǎo)引你,尋到旺泉,雙膝著地,跪趴在泉眼邊,喝個飽,將疲累甩掉,繼續(xù)行路。
農(nóng)活間忙困了,泉眼正好是歇腳最佳處。來到溝邊,一陣涼風(fēng)經(jīng)過,溝下潺湲流水,涼爽了眼睛。習(xí)慣逆水流而上,走到泉眼跟前,拍打一下雙臂,雙手按住兩邊的石頭,雙膝跪在一塊墊石上,虔誠地將嘴對著泉眼,張了肚子,大口大口喝去,然后緩一口氣,再喝飽。這才有心思欣賞佳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幾尾小魚兒抬頭,靜靜地避匿一邊,不解來人何許如此。清清泉水無聲,樹蔭留戀相擁。偶爾一片樹葉落在泉眼邊,旋了一下,被泉水帶走了。泉水清了肚子,精神一振,對泉眼肅然起敬,作個揖,坐在泉水邊,消盡一身汗水。
記得冬日小陽天跟父親去十里地外的北山拾草,帶著兩個菜餅子,一塊瓜齏,中午吃了,下到溝底,便聽見石縫里嘩嘩的流水,循聲走去,石潭里有拇指粗的水線汩汩涌流。撅起屁股,咕咚咕咚喝個夠,抹一把嘴,拿起竹筢子摟草。中午,吃過飯,父子二人頭枕草坡,瞇眼小憩,暖烘烘的日光,樹上鳥兒啾啾,溝下泉水嘩嘩,身心散開,自然的音律掠過心間,雖然半個時辰,卻疲累頓消。
我們村東溝坡石壁縫里有一泉眼,村人上山收工,會接一罐或者一桶水,回家燒開了泡茶。這泉眼存了多年,老人們都說不出它的年紀(jì)。路過它旁邊,夏天涼森森的愜意,冬日,泉水冒著熱氣,喝一口溫吞吞的適宜,讓村人不免生敬畏之心。水質(zhì)純凈,長年壺底無雜質(zhì)。用曾鞏描寫趵突泉的詩句說我們的泉水更合適:“滋榮冬茹溫嘗早,潤澤春茶味更真。”
后來泉眼被人承包,深挖擴(kuò)展,建了蓄水池,遠(yuǎn)近銷售泉水。
誰能想到,泉水竟成商品,可以賣往各地,讓更多的人品嘗到泉水的甘甜。
看到神話《繹史》里的記載,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fēng)云,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岳,血液為江河……
水之源乃為盤古的血液汗流,無怪乎那么充沛,那么甘甜。可盤古終歸是個定數(shù),珍惜用之,不費(fèi)點(diǎn)滴,方是長久用水之道。
作者簡介:牟民,系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小說及散文作品散見于《山東文學(xué)》《時代文學(xué)》等刊,偶有獲獎。出版散文集《杏壇筆記》。
(責(zé)任編輯 葛星星)
郵箱:22011378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