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學為中心”助學系統(tǒng)的整體框架之下,作為“總領”的單元導航圖,需通過直觀的形式呈現單元整體架構和內容布局,并蘊含學習路徑的指引,清晰地標示單元學習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邏輯關聯。單元導航圖的設計,從單元整體布局到單個課時的探究學習,為“學為中心”助學系統(tǒng)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見的學習地圖。
關鍵詞:單元導航圖;“學為中心”;助學系統(tǒng)
在“學為中心”助學系統(tǒng)的整體框架之下,作為“總領”的單元導航圖,需通過直觀的形式呈現單元整體架構和內容布局,并蘊含學習路徑的指引,清晰地標示單元學習各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邏輯關聯。本文結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解析單元導航圖整體及細部的設計。
一、 單元導航圖的整體設計
圍繞“主題·目標→情境·任務→評價·改進”這一主線,單元導航圖的基本框架如下頁圖1所示,不同學科基本通用(第三層級稍有“變式”)。
具體到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導航圖設計,上方是第一層級,明確單元主題內容,旨在幫助學生把握單元的主題方向,理解單元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變化、情節(jié)發(fā)展及主題思想等。導航圖的中間,是第二層級,聚焦單元學習的三個板塊:主題和目標、情境和任務、評價和改進。學生需自主閱讀單元中的文本,而后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理解文本中的深層含義和人生哲理,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合作溝通能力。導航圖的下方,是第三層級,涉及具體的實施。學生將通過參與情境體驗活動,掌握生字詞,學習并運用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深入剖析文本,體會單元主題的內涵。同時,鼓勵學生運用寫作、朗誦、繪畫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單元主題的深切感悟,從而實現思維進階與思想升華。
本導航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框架,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單元主題。學生在單元學習之旅中,首先通過多方位把握每個單元的主題,得以深刻體會和感悟文本中的深層含義。接著,置身一定的情境中,鞏固知識,遷移運用。最后,通過評價以及課文知識庫的創(chuàng)建,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二、 單元導航圖的細部設計
在單元導航圖的框架之下,細部設計是更繁復的“工程”,因學科而異,也會根據學情、主題的不同而變化。
以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我們聚焦“親情、友情與人生哲理”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感悟親情的深沉與美好,體驗家庭的和諧與責任,領略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并理解友情與誠信的價值。在單元主題的觀照下,主題和目標、情境和任務、評價和改進等內容的設計隨之鋪展。
(一) 主題和目標的設計
1 確定學習主題
本單元的6篇課文,圍繞“親情、友情與人生哲理”的單元主題,每一篇的學習主題各有分工:在《秋天的懷念》中感悟親情的深沉與美好,在《散步》中體驗家庭的和責任,在《金色花》中欣賞親情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荷葉·母親》中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在《詠雪》中領略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在《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理解友情與誠信的價值。
2 敘寫素養(yǎng)目標
在敘寫素養(yǎng)目標時,需觀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展開,運用“三問法”進行敘寫,即“通過……(過程),獲得……(結果),形成……(表現)”。本單元的素養(yǎng)目標敘寫如下:
(1) 熟讀課文,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關鍵句子和段落,體悟作者所表達的內在情感與精神成長的關系,感受作者對親情、友情和人生哲理的理解與感悟。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重音、停連,運用語言卡片多角度賞析字詞句段與標點,能用簡潔的語言分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能透過語言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
(3) 通過同伴互助與小組合作,開展詩文朗誦會展示活動,梳理敘事抒情類文本中記敘與抒情的規(guī)律和方法,并能運用到語言實踐中,提升形象感知和思維能力。
(4) 嘗試設計“我的感恩之旅”主題作品展,運用本單元中學到的多種表現手法,書寫自己真實的感恩故事,抒發(fā)真摯情感,體會誠信、友善等品質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3 繪制知識地圖
本單元的學習,可讓學生先自主閱讀文本,初步了解文本內容和主題;然后分組討論每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變化、情節(jié)發(fā)展及主題思想,分享見解和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有側重地對每篇文本進行深入解讀和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蘊含的深層情感和人生哲理。我們繪制的一份知識地圖如下頁圖2所示。
教師不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有家人或朋友參與的體驗活動,如共同制作一頓晚餐、開展一次戶外活動等,讓他們體驗親情、友情的溫暖與美好。學生可運用本單元學到的寫作手法,撰寫一篇相關主題的作文。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朗誦、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親情、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 情境和任務的設計
1 設計情境脈絡
本單元教學可將學生置于這樣的情境脈絡之中——“生命的多彩畫卷”展覽策劃活動。學生作為策劃者,將有機會通過文學作品這一獨特的媒介,探尋和展現生命中那些豐富的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學生借助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將親情、友情、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這些抽象的情感和事理,轉化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式。其間,學生深入研讀一組精選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具有深刻的情感內涵和哲理思考,而且充滿對生命的熱愛和敬畏。
2 串聯相關知識
在“生命的多彩畫卷”展覽策劃活動中,學生分組合作,共同討論和確定展覽的主題、展區(qū)的布局和形式等。他們將發(fā)揮各自的專長和優(yōu)勢,創(chuàng)作出與文學作品相契合的展示作品,如繪畫、攝影、手工制作等。本單元6篇課文與情境相關的知識點如下:
(1) 《秋天的懷念》
情境:策劃“秋天的回憶”展區(qū),通過詩歌朗誦、繪畫和攝影作品展現文本中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以及秋天帶來的深沉與思念。
知識點:學習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達情感,理解親情的深沉與珍貴。
(2) 《散步》
情境:策劃“家庭時光”展區(qū),通過角色扮演和家庭故事分享的形式,展現文本中家庭和諧、相互扶持的溫馨場景。
知識點:學習如何通過日常生活細節(jié)展現親情與家庭的責任。
(3) 《金色花》
情境:策劃“自然與親情”展區(qū),通過自然攝影和手工制作金色花的形式,展示自然之美與親情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
知識點:理解自然與人的關系,感受親情在自然中的美好表達。
(4) 《荷葉·母親》
情境:策劃“母愛的光輝”展區(qū),通過朗誦、繪畫和故事講述的形式,展現母親對子女的無私關愛和犧牲精神。
知識點:學習如何通過比喻和象征表達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5) 《詠雪》
情境:策劃“冬日雪景”展區(qū),通過攝影、詩歌朗誦和繪畫,展現雪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懷。
知識點:學習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來表達情感和哲理,感受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
(6) 《陳太丘與友期行》
情境:策劃“誠信與友情”展區(qū),通過角色扮演、故事講解和小組討論的形式,展現陳太丘和友人的誠信與友誼。
知識點:理解誠信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
3 呈現學習任務
學生需要分組策劃各自的展區(qū),深入研讀每篇文本,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哲理和人物關系,為展區(qū)策劃提供素材和靈感。根據展區(qū)策劃方案,創(chuàng)作相應的展示作品。通過交流和互動,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和感悟。
(三) 評價和改進的設計
1 明確評價標準
情感理解方面:能否深入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如親情、友情、自然美等,并能在討論和寫作中體現出對這些情感的認知。
文學鑒賞方面:是否具備基本的文學鑒賞能力,能否分析文本中的文學手法、語言特點等,并理解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跨學科融合方面:能否將語文與其他學科(如歷史、地理、科學等)進行融合,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體系。
生活應用方面:能否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如通過文本學習如何珍惜親情、友情,或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
2 運用評價工具
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自己在情感理解、文學鑒賞、跨學科融合和生活應用等方面的表現,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通過小組討論或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互相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和建議,促進共同進步。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測試成績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并給出具體的建議和指導。也可以邀請校外專家或家長參與評價,從更多元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表現。
(1) 知識測試評價
閉卷測試:包含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測試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要求學生分析文本中的某個段落或主題,并表達個人見解。
(2) 小組活動評價
小組分工與合作情況:評價小組成員在活動中的參與度、分工明確程度以及合作默契度。
溝通與交流能力:評價小組成員在活動中的溝通能力以及聽取他人意見、回應他人意見的能力。
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評價小組成員在活動中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展現出的領導能力。
(3) 創(chuàng)作作品評價
主題相關性:評價學生的作品是否與文學作品主題相關,能否體現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創(chuàng)新性:評價學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能否展現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藝術表現力:評價學生的作品在藝術表現方面的能力,如繪畫技巧、朗誦水平等。
3 熟悉改進流程
通過評價工具的運用,發(fā)現學生在情感理解、文學鑒賞、跨學科融合和生活應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為制定改進措施提供依據。制定具體的改進措施,包括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分析、增加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活動、加強生活實踐等。將制定的改進措施付諸實踐,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實施改進措施。后續(xù)對實施改進措施后的效果進行評估,看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
總之,單元導航圖的設計,從單元整體布局到單個課時的探究學習,為“學為中心”助學系統(tǒng)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見的學習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