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教育科學的發(fā)展重心從宏觀群體轉向微觀個體,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我校依托“學校大腦”師生智慧學習系統(tǒng)將評價融入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每個場景、每個要素中,由此搭建一條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實踐之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分整體分析和精準引導兩步走,在著眼學生個人長遠發(fā)展的同時,關注學生日常點滴進步。
關鍵詞:人工智能;“學校大腦”;個性化教學
2018年我校首創(chuàng)“學校大腦”師生智慧學習系統(tǒng)(以下簡稱“學校大腦”),成為全國第一所擁有數據資源部的學校,入選首批“浙江省現代化學?!?。“學校大腦”并非僅指“學校與師生共用一個大腦”,而更多的是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數據支撐與選擇空間。[1]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教育科學的發(fā)展重心從宏觀群體轉向微觀個體,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我校依托“學校大腦”將評價融入學生學習的每個階段、每個場景、每個要素中,由此搭建一條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實踐之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主要分整體分析和精準引導兩步走。
一、 整體分析:著眼學生個人長遠發(fā)展
我校倡導“適性教育·呵護學生發(fā)展無限可能”的教育理念。將“學校大腦”的測評數據與學校已有的學生數據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自我認知從模糊走向清晰和明確,這也有助于教師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較好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學校大腦”的支持下,我們能夠通過積累的學生數據洞察他們的成長軌跡,從而設計出個性化的綜合素質提升方案。
例如,通過“學校大腦”的測評,教師收集了學生A的個人興趣、活動參與、學業(yè)成績、處事能力、目標規(guī)劃和溝通能力等數據,形成其初入學的成長報告。從綜合素質測評報告圖(見圖1)中可以看出,學生A在自我管理、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新、科技與應用等方面的能力較為突出,但語言與溝通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
有了成長報告后,學生A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采取了相應彌補措施。例如,為了提升自己在踐行社會責任方面的能力,他參加了班委和學生會競選,并組織同學參與學?;顒樱粸榱颂嵘Z言與溝通方面的能力,他參加了辯論社團,并積極參加市級和區(qū)級辯論賽,在杭州市和上城區(qū)的辯論賽中獲獎。此外,他在理科學習中設立目標,每天問一個問題,以提升自己的問題意識與語言溝通能力。
一年后,從“學校大腦”呈現的能力分布雷達圖(見圖2)來看,學生A在自我實現、團隊協(xié)作、溝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自我實現部分,他表現出樂于探索、勇于面對新情景、主動拓展自身靈活性和適應性等特質,擁有自主決斷能力,樂于從失敗中學習。
二、 精準引導:關注學生日常點滴進步
依托“學校大腦”,學?;趯W生知識圖譜,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為他們建立了自適應學習流程(見圖3),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內驅力,使他們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
課前,學生根據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自主對答案界面,完成后,數據上傳至“學校大腦”,系統(tǒng)進行計算,更新學生的知識圖譜,并推送學情分析報告。課后,學生完成校本作業(yè),教師批改后將其掃描進“學校大腦”,系統(tǒng)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個性化分析,更新學生的知識圖譜,并根據學生更新后的知識掌握情況推送個性化習題。學生完成習題后,再次上傳,教師在線上或線下,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學校大腦”通過個性化推薦引擎,定期向學生推送個性化糾錯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例如,學生B在入學時對學習時間掌握不準,且答題自信心較為不足。這些因素對他的
學業(yè)發(fā)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校為學生B設計了一套個性化作業(yè)流程,旨在提高他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答題自信心。其設計有如下幾個亮點:
一是運用了九宮計時法。為了幫助學生B掌握做題時間,作業(yè)設計運用了九宮計時法。做完題填涂所用時間,如涂1/2和2的位置表示用時2分30秒,涂1、2、5的位置表示用時8分鐘。
二是采用了答題信心標記。為了避免學生B在答題時猜答案的情況,作業(yè)設計了笑臉和哭臉標記,學生B根據答題時的把握程度進行相應的填涂,這便于教師在后期精準指導。
三是加入了同伴激勵。作業(yè)頁尾設計了一個空白區(qū)域,學生B可以寫下鼓勵同學的話,這些話語會隨機出現在其他同學的習題紙上,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這些個性化設計,學生B在日常學習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自主批改,進行自我修正,確保學習的閉環(huán)優(yōu)化;使用九宮計時法,掌握做題時間,提高答題效率;通過笑臉和哭臉標記,增強答題信心,更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每日反思是個性化作業(yè)的最后一步,學生B將反思結果寫在習題紙上,教師通過電子設備便捷地查看他的作業(yè)和反思結果并及時反饋,進一步支持學生B的個性化成長。
除了利用“學校大腦”進行整體分析和精準引導之外,學校還利用“班級日志”對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日常行為、學習情況等進行記錄,學生、家長、學校都可以登錄自己的賬號了解權限范圍內的個體表現情況?!鞍嗉壢罩尽边€能夠根據學生一段時間內的行為表現對其成長情況進行預判、提供優(yōu)化解決方案。同時,家長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動態(tài)數據,以便更好地對孩子進行即時性激勵與合理性批評評價。
基于“學校大腦”的個性化教學,我們?yōu)槊恳晃粚W生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成長計劃,確保他們在各自的學習旅程中不斷進步,追求卓越。在未來,我們將繼續(xù)探索和優(yōu)化個性化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和效果。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個性化教育的支持下,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自我。
參考文獻:
[1] 饒美紅,陸韻,金敏,等.“學校大腦”:推動智慧學習的教育變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4(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