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落實新課標的主陣地,而隨堂作業(yè)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以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教學為案例,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理論為架構,通過課堂教學中的隨堂作業(yè)設計案例及其設計說明,深入分析了如何設計初中英語隨堂作業(yè),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效果,培養(yǎng)其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作業(yè)設計;案例分析
作者簡介:章艷,福建省長樂第五中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chuàng)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循環(huán)遞進的語言學習和應用活動中。然而,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隨堂作業(yè)以課時為單位,以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點為主要目的,作業(yè)的內(nèi)容主要是朗讀、背誦、抄寫等知識鞏固訓練或者是知識性習題技能訓練,缺乏趣味性與實踐性,也缺少個性化與精準化。在這種只針對語法和詞匯設計的習題訓練中,學生做了大量的練習題,但只是一種機械性和重復性訓練,學生仍然不能真正掌握目標語言形式,無法準確理解和運用語言知識。
因此,英語學習活動觀具有較強的整合性和關聯(lián)性特點,融理念與方法于一體。教師可設計層次遞進、綜合關聯(lián)的隨堂作業(yè),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建構并內(nèi)化新知,促進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與素養(yǎng),為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 ,也為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徑。
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隨堂作業(yè)設計探究
(一)學習理解類
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時,教師要把握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學習活動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形成學習期待。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通過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課堂學習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從教材語篇中獲得與主題相關的文化知識,形成新的語篇知識結構,感知并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意義。
作業(yè)設計一: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8 Topic 1 Section A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上展示關于四季變化的圖片或者播放關于四季活動的視頻,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四季的圖片,初步感知并學習相關詞匯和英語表達,完成聽力填空題(見表1)
設計說明:這是一份關于不同季節(jié)下人物活動的聽力填空作業(yè)。首先,教師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聽力題目,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和學過的英語知識,預測答案。然后,讓學生聽英語對話,獲取關鍵信息,并進行簡要的單詞記錄,再將表格填寫完整。學生通過完成聽力作業(yè),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完成聽力表格,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掌握語言知識,解決問題。
作業(yè)設計二: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8 Topic3 Section A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月份和日期的英語表達,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然后呈現(xiàn)節(jié)日的圖片,引導學生討論節(jié)日相關的習俗(日期、食物、活動)。給出表格和關鍵詞,播放1a 部分的聽力,讓學生聽音頻,感知節(jié)日的情景,指導學生完成表格。(見表2)
設計說明:這份作業(yè)訓練學生從聽力材料中獲取重點信息和進行信息轉(zhuǎn)換的能力,要求學生在聽力訓練和閱讀訓練之后對文本進行梳理,整合節(jié)日知識并建立關聯(lián),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必要時教師提供一些關于節(jié)日的知識。學生在閱讀和理解聽力文本信息的基礎上,整合有關節(jié)日的信息,制作思維導圖,嘗試復述文本大意,為語言運用提供思維框架。
(二)應用實踐類
應用實踐類活動是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基于所形成的結構化知識開展描述、嘗試、分析、應用等多種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內(nèi)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語言背后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鞏固結構化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化。應用實踐類隨堂作業(yè)通常要求在應用時間內(nèi),當堂落實專題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達成深層次的理解和運用,也為下一階段的英語知識遷移與創(chuàng)新類活動做好鋪墊,為學生搭建好臺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作業(yè)設計三: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1 Section C的教學為例,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或模擬的購物情境,如布置小型商場,貼上各類商品的英文標簽和價格,引導學生運用有關購物的英語知識進行表達。教師呈現(xiàn)有關服裝的詞匯與購物相關的英語句型。
購物相關的英語句型:
1.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2. How do you like...?
3.Can I try them on? 4. How about the blue one?
學生兩人一組,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教師設計一份簡單的有關購物的對話,要求學生使用所學的有關購物的英語句型進行實際的對話交流。
S1:What can I do _____ you?
S2: I want to buy ________.
S1: How do you like the ________?
S2: I like ________very much. Can I try _______ on?
S1: Sure. (A few minutes later.)
S2: I don't like it. How about the ____ one?
S1: It looks very nice on you.
S2: How much is it?
S1: They are ______ dollars.
S2: That's fine. I'll _______ it.
設計說明:在這一作業(yè)中,“售貨員”需熟練介紹商品信息,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需針對個人的要求做出購買決定,通過模擬真實的交際情境,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語言運用,增加了學生實際操練口語的機會。教師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所學的有關購物的詞匯和句型進行英語交流,實現(xiàn)在用中學。通過完成購物清單、討價還價等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鞏固與購物有關的語言知識,還能鍛煉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
(三)遷移創(chuàng)新類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推理、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創(chuàng)造,聯(lián)系個人實際,應用所學,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
作業(yè)設計四: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2 的教學為例,教師以美食節(jié)為教學主線,引導學生了解各種食物名稱、調(diào)料及烹飪方法。學完Section A和Section B部分內(nèi)容,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制作美食,寫出制作美食的報告。學生可以向家長請教如何制作主食或點心,以加強學生與家人的情感溝通。模仿教材中的兩份食物制作步驟說明,用英文寫出美食制作過程,拍攝食物制作的圖片或視頻,用英文解說食物制作的視頻。如制作Fried rice的報告。
設計說明:教師圍繞學生已形成的知識結構,結合美食制作的特點,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該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在制作美食的過程中,學生大膽實踐,并享受美食制作的過程,要求學生進行英文解說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美食制作的實踐活動中學會了生存技能,也實現(xiàn)了語言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目標。
作業(yè)設計五:在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7 Topic3 Section C的閱讀語篇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份閱讀記錄表的作業(yè)。
設計說明:教師鼓勵學生繼續(xù)展開課外英語短文閱讀,完成課外英語閱讀記錄表,并與教師進行交流,再收入閱讀成長作業(yè)袋中。閱讀記錄表可以量化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寫作能力,還可以激勵學生課后持續(xù)英語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好習慣。教師在課堂上提供多樣化的作業(yè)成果交流平臺,如課堂講評、小組匯報、個人作業(yè)成果展示,指導學生在班級分享與展示閱讀記錄表,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同時理解和評價他人的觀點和思想,促使學生在交流分享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作業(yè)設計六: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2 Section D的教學為例,教師講解湯姆寫給王偉的談論新家的信件之后,向全班學生提問“What about your home?”課堂上,教師圍繞學生所形成的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開展以“My Home”為主題的交流活動。教師指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對信件內(nèi)容進行解析,然后對比自己的家庭情況,寫一封英文回信。
設計說明:討論自己家的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表現(xiàn)出參與積極性,也充滿了期待。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Tom's New Home”的框架結構,讓學生兩兩一組,展開互動與交流活動,將所學知識轉(zhuǎn)化為個人能夠理解且可以表達的知識,促進學生對自己家的描述更直觀且更準確。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家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對家的熱愛之情。學生對自己的家,從家的周圍環(huán)境到室內(nèi)布局有了一個新認知。同時學生對同學的家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最后,布置以“My Home”為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和個人生活感受,寫一篇給Tom的英文回信,在知識輸出過程中幫助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學用結合。
三、結語
英語學習活動觀中的學習理解類、應用實踐類和遷移創(chuàng)新類三類活動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從基于語篇的內(nèi)容理解和知識獲取,到超越語篇的內(nèi)部探究與嘗試應用,再到超越語篇的聯(lián)系實踐解決新問題,活動層次不斷提升。學生通過隨課作業(yè)深入探究,理解文本,內(nèi)化語言,探究語言背后的文化寓意,并形成價值判斷,實現(xiàn)從知識到能力,從能力到素養(yǎng)的提升。
隨堂作業(yè)設計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作業(yè)設計,學生可以鞏固課堂上學到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良好的作業(yè)設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定期且合理的作業(yè)有助于學生學會時間管理,平衡學習與生活。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包含開放性的問題的作業(yè),更能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薔,錢小芳,姜銀輝.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常見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9):2-6.
[3]甄寒.課程視域下初中英語單元作業(yè)設計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24(2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