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導學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使教學過程更加省時高效,促進學生認知結構化發(fā)展,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為了發(fā)揮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價值,采取經驗總結與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教師可以通過深入分析教材、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補充導學單、設計探究性問題等手段實施單元導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助力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深層發(fā)展。
關鍵詞:單元導學;小學語文;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胡延兵(1991—),男,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qū)大吳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提出“核心素養(yǎng)”這一關鍵詞,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的綜合體現(xiàn)”。單元導學是在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下,通過教師指導、師生互導等方式促進學生發(fā)展,加強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單元導學的實際特點,積極探尋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方法,構建高品質的語文課堂,助推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引發(fā)學生學習期待
在傳統(tǒng)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直接向學生分配學習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這容易導致部分自控力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抵觸心理,不利于其全面發(fā)展。而單元導學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單元導學具有整合性與高效性的特點,能將零散的語文知識整合為一個整體,驅動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學習內容,再逐級探究文本的思想情感與主題寓意。這種靈活的學習方式能確保學生思維與所學知識的高度契合,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其能在不依靠外界幫助的情況下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進一步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1]。
(二)有助于順利落實語文要素目標
語文要素指的是語文學習要素,包含了語文“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內容,也就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在單元導學的引導下,學生能了解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以及語文要素目標,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等方式實現(xiàn)自主學習,繼而順利達成既定教學目標,將語文要素內化于心,并逐漸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為日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單元導學從大處著眼、整體入手,致力于呈現(xiàn)教學全景,聚焦“四大”來統(tǒng)領學習過程:揭示大背景,認識單元學習;提出大問題,聚焦單元學習;設計大任務,驅動單元學習;確立大觀念,領航單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以整合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在長期參與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形成專屬的知識體系。
二、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方法
單元導學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零散、單一的教學形式,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整合,并強化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lián)。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與持續(xù)探索的過程中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接下來,筆者將對單元導學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整理。
(一)深入分析教材,明確單元導學實施重點
單元導學的設計并非無跡可尋,為更好地實現(xiàn)單元導學的價值,教師首先要深入分析教材,明確單元導學的實施重點。具體來說,教師應利用備課時間整理單元內容,分析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具體內容,再對單元內的各篇目進行逐一梳理。在此基礎上,從宏觀的角度審視整個單元課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科學設定教學目標。隨后,依據教學目標確定單元導學的重要內容及其具體方向,從而為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2]。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時,筆者對教材內容整理后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主題為“說明性文章”,包含了《太陽》和《松鼠》這兩篇精讀課文以及“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介紹一種事物”等內容。而在單元導語部分可以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閱讀簡單的說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旨在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并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清晰地介紹某一事物的能力。在完成對教材的分析后,筆者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析:此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但邏輯思維能力不強,在學習說明文時容易出現(xiàn)思維混亂的情況,難以全面地闡明事物特征。因此,筆者在掌握教材內容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將本單元教學目標設定為:1.了解將事物介紹清楚的方法;能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分段介紹事物的不同方面,清晰地闡述事物的主要特點。2.喚醒學生探索自然科學奧秘的興趣,體會說明性文章的不同語言風格。圍繞教學目標,筆者以“對比兩篇說明性文章的特點,體會不同說明性文章的類型”為切入點實施單元導學,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說明方法,進而學會使用說明方法。
(二)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激活學生思維潛能
在實施單元導學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如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或使用生活故事等素材,聯(lián)系教學主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對情境現(xiàn)象的思考,然后再由情境出發(fā),引出本單元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建立更為完整的認知結構,為學生學習帶來啟發(fā)[3]。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筆者圍繞單元人文主題“古典名著”以及閱讀訓練要素與表達訓練要素的安排,科學設計教學目標。為達到激發(fā)學生參與名著閱讀學習積極性的目的,筆者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創(chuàng)設了如下情境。一年一度的讀書分享活動即將舉行,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古典名著”。小明想要選擇《三國演義》作為分享材料,但是在整理的過程中卻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完整、簡潔地復述名著內容,并表達自己的閱讀觀點?在導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生活化的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其產生探究欲望。借此機會,筆者鼓勵學生嘗試分享自己的預習經驗,談論自己對四大名著的了解。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參與到討論活動當中,筆者則根據學生的反饋梳理其在預習中的表現(xiàn)情況及其對四大名著的了解情況,對單元導學內容進行動態(tài)調整。此外,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興趣愛好,筆者在實施單元導學的過程中還向學生分享關于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引導他們關注片段中人物的形象特點,從而更好地幫助他們建立對人物形象的深層理解,達成單元導學的預期目標,并激發(fā)學生閱讀和學習名著的興趣。
(三)補充導學單,引領學生學習方向
在單元導學環(huán)節(jié),考慮到部分學生初次接觸這種學習方式,可能會存在難以理解導學內容、無法緊跟教師節(jié)奏等問題。鑒于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補充導學單,以提供清晰的學習指引。具體來說,導學單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由師生共同使用,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學生發(fā)展特點以及文本內容特點精心設計的,旨在通過文字、圖表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提供學習支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教師可以利用此工具輔助單元導學,讓學生能參與到知識的交流中,進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時,筆者圍繞本單元選文以及人文主題“科普知識”,在講解閱讀訓練要素與表達訓練要素的基礎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在單元導學環(huán)節(jié),筆者為學生提供導學單,驅動學生自主或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導學單提示參與學習,選取導學單片段如下。
任務1:“探尋自然的奧秘”——自主閱讀《琥珀》和《飛向藍天的恐龍》這兩篇文章,從文中找出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提問,梳理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以“博物館講解員”的身份向“游客”進行介紹。
任務2:“新科技發(fā)布會”——瀏覽口語交際的“說新聞”材料,自由閱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選擇文中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學進行交流,查找資料,了解更多有關納米技術和航天技術的知識,以“播報員”的身份介紹納米技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和中華民族飛天夢的發(fā)展歷程。
以上兩個任務讓本單元“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的語文要素得以落實,驅動學生按照導學單要求有針對性地參與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探究學習中了解更多與科學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其探索科學的興趣,凸顯單元導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價值,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收益。
(四)設計探究性問題,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單元導學的最大作用在于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過程,進而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順利激活學習思維。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習慣采用直接提問的方式,圍繞文章內容設計問題,而這種問題較為簡單,其答案容易在文中找到,難以實現(xiàn)“導學”的目的[4]。鑒于此,教師要在兼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圍繞單元人文主題以及語文要素設計具有思考價值的開放性問題,驅動學生在主動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勇于表達自我,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更好地將閱讀與表達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在順利解決問題的同時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為后續(xù)參與創(chuàng)意寫作做好準備。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時,筆者在確定單元導學的方向后,根據文章內容設計相關問題。以《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的教學為例,作者用樸素自然而又充滿“京味兒”的語言,將老北京的春節(jié)習俗娓娓道來。為幫助學生明確文章內容的詳略安排,體會這樣安排的目的和好處,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1.作者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2.文中都提到了哪些節(jié)日?請按照老師提供的表格進行梳理,并說一說自己對這些節(jié)日的了解。這兩個問題具有一定深度,問題表述更加具體,學生可以借助教師的提示有順序地閱讀文章,快速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而在表述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參照表格完整地表述課文內容,在歸納的同時分享自己了解的節(jié)日習俗,從而顯著提高他們參與表達和閱讀活動的質量。這樣,在問題的輔助下,單元導學活動將得以更加順暢地進行,學生也能在參與中取得收獲,為實現(xiàn)深度學習做好準備。
三、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在實施單元導學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還要關注以下問題。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在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影響單元導學的效果,還可能會出現(xiàn)干擾其他同學學習的情況。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關注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并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進行分組,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構建學習共同體,根據單元導學提示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這一方面能促進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交互與討論氛圍,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為爭取小組的勝利而共同奮斗。第二,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語文游戲,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較為敏捷且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為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可以圍繞單元導學內容設計趣味游戲,使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產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確保過程性評價,提高單元導學效果
評價具有促教、促學的作用[5]。在實施單元導學時,教師應注意科學組織評價活動。在評價中,教師要注意:第一,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為確保評價的科學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作為評價主體,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總結學習中的不足,并提出關于單元導學的具體建議,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單元導學的有效性。第二,采用過程性評價,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需要調整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以學習成果為重點的評價方式,將重點放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情況上。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及時干預,幫助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并逐步糾正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良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單元導學的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可能,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深入閱讀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挖掘,并基于語文要素對單元整體進行歸納,再根據學生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以導學單為輔助,驅動學生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結構,順利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光.淺析單元導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9):170-172.
[2]馬進軍.小學語文“導學式”大單元教學的實踐研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3(8):13-15.
[3]華雪珍,張巖.語文“項目導學”的內涵、特征與實施策略[J].語文建設,2023(4):38-41.
[4]藍龍連.在導學單設計中落實語文要素[J].華夏教師,2023(4):61-63.
[5]宋連海.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導學課設計與實施: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J].華夏教師,2022(28):41-4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