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求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弘揚優(yōu)秀文化。對此,以提高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為目的,探討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教學策略,包括培養(yǎng)興趣、引導理解、促進自主閱讀、強化反思。
關鍵詞: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徐潔(1992—),女,江蘇省太倉市經貿小學。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名著閱讀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如何進行有效的名著閱讀指導,讓學生在增長知識、感悟人生的同時收獲閱讀樂趣,成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閱讀欲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加互動
通過模擬名著中的情境、人物對話等手段,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文學作品的魅力,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一方面要善于運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媒介手段,增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組織名著朗讀、角色扮演和團隊討論等互動活動,幫助學生對名著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不僅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1]。
例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28課《海的女兒》選自世界經典名著《安徒生童話》,故事自帶奇幻色彩,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契機激發(fā)學生對經典名著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模擬海底世界的簡單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加深他們對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接著,可以組織模擬海底法庭的互動活動,讓學生扮演人魚公主、女巫和王子等不同角色,進行辯論,討論人魚公主的選擇所帶來的后果,以及學生自身對愛情的看法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愛情、勇氣和奉獻等深層次的話題。
以情境構建和角色互動為基礎進行名著解讀,可以讓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使學生沉浸于閱讀之中,對所讀文字的深層含義形成更準確的認識,從而提高閱讀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偠灾?,創(chuàng)設生動的閱讀情境,不僅可以凸顯閱讀指導的導向性和啟發(fā)性,還能滿足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過程中進行體驗、感悟的需求。
(二)選擇適宜文本,關注個性需求
選擇與學生年齡、興趣愛好和閱讀能力相匹配的名家名作至關重要,因為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既不感到枯燥,也不會因閱讀難度過大而感到沮喪。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為他們提供多元化的閱讀選擇,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動機和深入思考的欲望。
具體而言,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語言表達簡潔、生動且富有想象力的故事類讀物,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等,寓教于樂;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推薦具有文學深度和文化價值的名著,如我國四大名著,使他們對國學形成深入認識。教師還可以推薦不同類型的名家名作,如歷史小說、科幻小說、傳記文學等,讓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和能力。
總之,精心挑選與學生水平相匹配的名家名作,不僅能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文學素養(yǎng),還能促進他們的個性化成長與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名著閱讀時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指導與支持,引導他們在文學的海洋中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創(chuàng)造美,收獲知識和智慧。
二、引導g6Q09feP+NQ+4yUvmn6jWhPeB6Gv/yQhHCAuGRrPGpA=理解,提升閱讀能力
(一)啟發(fā)思考,促進深度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并就閱讀內容展開交流,對小學生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能讓他們深入分析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略并學習語言藝術,從而建立起對世界的多元視角和批判性認識[2]。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7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集結了魯迅幼年、少年時期的回憶,刻畫了舊時生活,能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魯迅,體會個人命運與社會變遷的聯(lián)系。在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魯迅先生為什么會寫這本書?”“這些故事折射出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象呢?”通過設置問題,鼓勵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歷史,從而更深刻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人生經歷,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不同時期的社會價值觀念、如何在時代發(fā)展中找到個人位置等問題。這種授課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還能啟發(fā)他們深入思考人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在啟發(fā)式教學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獲得由淺層次到深層次的閱讀體驗,在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思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觀察力。因此,在名著閱讀指導教學中,啟發(fā)思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注重技巧,強化閱讀策略
注重閱讀技巧對學生深入理解名著至關重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閱讀的能力,及時解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水滸傳》為例,書中角色眾多,人物關系復雜,學生在閱讀時容易忘記先前的劇情和人物關系,導致閱讀不順暢。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繪制人物關系圖,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更新和完善,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所讀內容的理解。此外,對于像《水滸傳》這樣的經典文學作品,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重新敘述故事情節(jié),以深化對人物性格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比如,讓學生從不同好漢的視角敘述“宋江接受招安”這一情節(jié),并寫出他們可能的心理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人物的理解,還能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想象力[3]。
總之,系統(tǒng)地教授閱讀技巧,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認知水平,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名著閱讀指導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技巧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閱讀模式,為他們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三、促進自主閱讀,培養(yǎng)探究習慣
(一)制訂閱讀計劃和目標
學生通過制訂閱讀計劃和閱讀目標,明確閱讀的重點、難點,可以有效地管理學習時間和精力,提高閱讀效率。這種方法還有助于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5課《草船借箭》選自《三國演義》,講述了諸葛亮巧借東風,以借曹軍之箭的智謀。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訂閱讀計劃:先了解原著和相關背景知識,然后通讀全篇故事,最后進行人物與情節(jié)的分析與討論。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習活動,能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入的認識[4]。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諸如“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如何設計借箭方案?”等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制訂閱讀計劃和目標是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教學中的重要策略,既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管理學習時間,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開展名著探究項目
小學生參加名著探究項目可以從被動閱讀轉向主動探索,深入了解作品的文本內容和文化背景。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項目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以《紅樓夢》為例,教師可以選取適合小學生理解的片段或主題進行教學和討論,引導學生對故事片段進行細節(jié)研究。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這一章中,挖掘林黛玉一舉一動背后的心理活動,或者分析“三春”之間的服飾細節(jié)差異,等等。這種與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名著探究項目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又能加深他們對名著的認識。
像《紅樓夢》這樣的經典名著,能成為學生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窗口,使他們從中領略與挖掘文學的魅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中,教師應靈活設計探究項目,使其既具有教育意義,又符合學生學情,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探究熱情。
四、強化反思,促進閱讀成長
(一)鼓勵分享,促進交流互動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讀書經驗,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重視,進而激發(fā)學習熱情。在名著閱讀交流中,學生可以聽取他人的觀點,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5]。
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7課《猴王出世》講述了孫悟空從石頭中誕生,自封“美猴王”的故事。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讓學生對孫悟空從石頭中誕生的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和思考問題,鼓勵他們表達觀點,與他人交流。在通讀全文后,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對孫悟空這一角色的認識與感悟,分析孫悟空的聰明勇敢、對自由的追求等。接著,組織班級或小組討論活動,讓學生就“如果你是孫悟空,你會如何選擇”等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在互動中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及人物性格的認識,并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故事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溝通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二)提供反饋,引導自我調整
及時反饋能讓教師了解學生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和指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和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使其能夠靈活應對閱讀過程中的各種挑戰(zhàn),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指導教學時,應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進行反饋和調整。
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測評手段來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比如隨機抽查學生對閱讀書目的了解,布置階段性的閱讀任務,或是組織閱讀分享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以及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建議。
教師的及時反饋與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克服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從而收獲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深度理解、促進自主閱讀,到強化反思、交流互動,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持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和興趣,靈活運用多種策略,以引領學生走進文學世界,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林愛春.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四途徑[J].新課程導學,2021(12):37-38.
[2]林寒春.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253.
[3]吳紹婧.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指導教學探究[J].讀與寫,2019,16(30):93.
[4]李丹.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名著閱讀探究[J].讀與寫,2019,16(21):64.
[5]劉亞銘.名著閱讀下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長江叢刊,2022(2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