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時代要求,又是培養(yǎng)當代青年全面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新形勢下,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并對高校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具有深刻價值。
將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更好地使高校學生系統(tǒng)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價值理念,全面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
從宏觀上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有利于我國統(tǒng)籌國內(nèi)國際兩個大局,不斷提升維護自身安全的能力、增強塑造國際形勢的能力。同時,總體國家安全觀也提出了國家安全問題在世界上的解決途徑,提供中國范式、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具有廣泛的世界價值。從微觀上看,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網(wǎng)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融入學習、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能夠“潤物無聲”般使安全教育知識牢記心間,又能在多元信息中明辨是非。
以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樹立高?!按笏颊^”。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全方位、多角度渲染烘托學習國家安全教育氛圍??傮w國家安全觀教育以豐富哲學底蘊,增值歷史基礎的“源”與“本”;以嚴謹?shù)膶W理邏輯梳理辯證關系,理清冗雜社會關系的“主”與“次”。
堅持“三全育人”,構建“大安全”課程體系建設。以“三全育人”引領安全教育,打造安全文明校園。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增強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要樹立高校學生高度的國家安全意識,人人講國家安全,事事講國家安全,這樣才能筑起思想上和行為上的安全長城。
堅持底線思維,樹牢國家安全意識就是要發(fā)揚斗爭精神;堅守意識形態(tài)陣地,樹立牢固思想防線。教育引導學生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判各種否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要增強憂患意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的融合,回顧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追溯歷代王朝的興衰更迭,其背后暗藏的國家安全內(nèi)在規(guī)律,是今天我們維護國際安全發(fā)展的寶貴借鑒和深刻啟迪。以濃厚家國情懷思政教育,使高校學生深刻認識國家安全之重中之重。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融合,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蘊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內(nèi)容,在思政教育理論課中傳授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及方法論,一分為二地分析復雜多變的世界動蕩局勢,科學認識內(nèi)部安全與外部安全、安全問題與發(fā)展問題的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融合,在新發(fā)展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儲備安全理論知識,才能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才能深入理解我國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邏輯、制定機制及運行規(guī)律。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融合,2024年4月15日是第九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堅持將總體國家安全觀內(nèi)容與思修課程有機結合,夯實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fā)展格局的社會基礎。將國家安全教育的“灌溉”,真正做到讓高校學生“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融合,在高?!靶蝿菖c政策”課程中,能夠培訓教育學生學習、分析、研究最新政策的方式方法。及時、正確地學習國際形勢,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最新論述。
在課程安排上,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的課時相對于專業(yè)課而言較少,學生人數(shù)較多。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理論占比較大的課程對其吸引力較小,難以吸引學生關注。在教學內(nèi)容上,學生認為理論如“高閣”,難懂又晦澀,脫離實際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課為主,其中分為線上與線下課程。線上課程的設置缺乏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線下課程的設置缺乏社會實踐活動,大部分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流于表面,沒有相對于實踐活動后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
教學例子老舊,教育方法層次單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的國家安全教育往往以課堂和講座為主,以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為主,教育方法缺乏生動,仍停留于具體層面。宣傳方式有限,仍停留于靜態(tài)傳播,有限于文字、圖片等。
如何補足高校學生理想之“鈣”,真正將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讓高校學生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抓住高校學生切身最關注的“點”。從學生身邊事例出發(fā),例如網(wǎng)貸、校園貸問題;部分學生爭當“網(wǎng)紅”,妄想一夜暴富等。其次,由“點”及“線”,在場景模擬中,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在信息沖擊的時代,往往會忽視思考的過程,看到大量的評論,就會不自覺認同某些觀點,流失自主思考的過程。最后,由“線”到“面”,邀請模范榜樣進行宣傳。模范榜樣以其正向影響,例如知名校友、社區(qū)模范等,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構建“家”“?!薄吧纭眳f(xié)同育人格局,充分調(diào)動合理資源。在家庭教育中,普及安全教育常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校要設置更多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在社會教育中,各行業(yè)要勇于承擔責任,為學校提供接洽平臺,為高校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更多機會。
校園硬件與載體建設。充分利用校園場館建筑,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加大學校各級網(wǎng)絡平臺建設力度,提高國家安全教育傳播效率。改變傳統(tǒng)教學手段,利用多元媒介,將數(shù)字化教學方式,智能化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以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互動參與方式的引入,助力增強高校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素養(yǎng)。
(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