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檔案館;利用率;影響因素;計量模型;產業(yè)結構;科技進步;檔案意識;供給側
1 問題的提出
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是集中保存、管理檔案的文化事業(yè)機構,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采取各種形式開發(fā)檔案資源,為社會利用檔案提供服務。開發(fā)利用檔案,不僅能獲得寶貴的知識財富,而且能對社會文明進程和經濟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歸納起來,國家綜合檔案館這一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①作為檔案信息查閱中心,為黨政機關、企業(yè)、公眾和研究人員提供各類檔案信息,供其決策或研究參考;②作為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面向社會提供已公開的現行政務文件的查閱,推進政務信息的公開透明;③作為宣傳教育基地,通過有針對性地開發(fā)檔案信息,傳播科技文化知識,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科技文化素質;④作為文化休閑場所,讓公眾認識和了解檔案,滿足他們文化休閑的需要。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縮短了檔案開放期限的規(guī)定,擴大了開放范圍,細化了檔案審核責任者,規(guī)制了檔案部門對檔案開放的監(jiān)管職能。2022年7月國家檔案局又出臺了《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從檔案開放的主體與范圍、程序與方式、利用與保護、保障與監(jiān)督四個方面,對新時期的檔案開放利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其中包括已開放檔案和未開放檔案的利用規(guī)則、便民原則、統(tǒng)籌建立開放檔案查詢利用平臺和跨區(qū)域共享利用機制等。2023年12月,國務院第22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檔案條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章對檔案的利用和公布作了詳細規(guī)定。所有這些都為加快檔案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推動檔案開放利用的深入實施提供了制度保證。
如何加強國家綜合檔案館的檔案利用服務功能,提升檔案的利用水平,一直是檔案學界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學者們主要從檔案供給、需求和政策法規(guī)等三個方面,通過對影響檔案利用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提高檔案利用的途徑和措施。例如,分析檔案的實用程度、檔案的借閱方便程度、檔案的開發(fā)度、檔案工作者的效率和服務水平等對檔案利用的影響。[1]從檔案部門、社會環(huán)境兩個方面概述檔案利用的影響因素,其中檔案部門因素,即檔案部門的可控因素,包括館藏量、檔案信息資源的加工程度、檔案信息的輸出能力、檔案工作者的素質及有關檔案利用的政策與法規(guī)等五個方面;社會環(huán)境因素包括社會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民族歷史和文化傳統(tǒng)因素、人口因素和科學文化因素等五個方面。[2]利用數理模型分析檔案利用的收益與成本之間的關系。[3]認為檔案事業(yè)是一定經濟基礎的反映和體現,它的發(fā)展必須以經濟發(fā)展為基礎,經濟因素在當代中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中具有決定作用。[4]從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調整等三個方面討論經濟因素對檔案利用的影響,認為經濟發(fā)展對檔案資源(包括檔案資源的數量、類型和載體等)、檔案意識、檔案部門的工作環(huán)境、設備和職員素質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5]
運用因子分析法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對我國檔案發(fā)展現狀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除個別年份外,國家檔案業(yè)呈穩(wěn)固上升發(fā)展趨勢,我國檔案業(yè)發(fā)展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原因,而經濟增長是促進我國檔案業(yè)發(fā)展的原因,二者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系。[6]基于1991—2015年的統(tǒng)計數據,在宏觀視角下采用計量經濟分析法對我國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利用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fā)現:檔案利用量與經濟發(fā)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城鎮(zhèn)化水平、檔案開放水平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存在人均受教育年限、城鎮(zhèn)化發(fā)展和檔案開放在檔案利用方面的“深度失靈”;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檔案利用的Granger原因;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信息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各級綜合檔案館檔案利用的影響并不顯著。[7]依據2010—2019年的相關數據,利用統(tǒng)計分析法分析政策法規(guī)、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三個方面對我國檔案開放與利用的影響。[8]基于“互聯(lián)網+”時代特點,從檔案主體、客體、服務等方面初步構建檔案利用影響因素的假設模型,利用SPSS軟件對問卷所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根據結果調整、驗證初建的模型,得出“互聯(lián)網+”時代檔案利用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檔案的服務、形式特征、價值實現條件和用戶特征四方面。[9]利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比研究中美兩國國家綜合性檔案館館藏檔案利用率,結果表明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較高,未必館藏檔案利用率就比較高。[10]
通過梳理已有相關文獻,概括起來,影響檔案利用的因素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在檔案供給方面,主要包括檔案部門的管理水平、軟硬件設施、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開放檔案水平和結構等。
(2)在檔案需求方面,主要包括公眾的檔案意識、利用檔案的便利程度、查閱檔案的驅動力、收入水平等。
(3)在檔案政策法規(guī)方面,主要包括國家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1987,2021)、《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2022)、《信息條例》(2008)等。
所有這些影響因素都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和公眾(包括檔案管理人員)受教育程度等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
從研究方法上看,多數相關研究是采用歸納演繹、邏輯推理等定性研究的方法,或統(tǒng)計分析方法,總結檔案利用的影響因素,依據檔案利用相關統(tǒng)計數據,利用計量模型來研究檔案利用率與其影響因素數量關系的實證研究則很少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開放檔案利用率(即利用檔案數量占開放檔案總量的比例)的相關計量研究中,普遍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1)忽略了重要因素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其分析結果是不可靠的,因為檔案利用率的數據是所有眾多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計量模型分析方法的誤用。
例如,陳永清和邵艷紅采用計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開放檔案利用率與其影響因素之間的長期和短期數量關系,在模型中,引入反映經濟發(fā)展速度的指標人均實際GDP的年增長率來表征經濟發(fā)展水平、用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公眾受教育程度、用城鎮(zhèn)化率的年增長率反映城鎮(zhèn)化水平、用檔案開放率反映檔案開放程度等。[11]他們的研究存在以下問題:(1)在模型中遺漏了一些可能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如經濟發(fā)展達到的水平、產業(yè)結構、技術進步速度和達到的水平、檔案政策法規(guī)等。(2)將人均實際GDP的增長率、城鎮(zhèn)化水平的增長率取對數來研究它們與開放檔案利用率的關系是不合適的,因為人均實際GDP的增長率、城鎮(zhèn)化水平的增長率都可能為負值。(3)依據開放檔案利用率與某一變量之間的Granger因果性來判斷該變量對它是否具有短期影響,還是持續(xù)影響,這種做法也是不合適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目的在于,對一個變量預測時,除自身和其他變量的滯后值提供的信息外,考察另一個變量的滯后值能否提供有用的信息。它是基于VAR模型對后者的滯后項系數是否同時為0進行檢驗,而其中各方程的右端含有被解釋變量的滯后值,不含有解釋變量的當期值,因此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不能用于檢驗各方程中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的影響是短期的,還是持續(xù)的。
鑒于利用計量模型研究檔案利用率的影響因素相關文獻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應用協(xié)整理論和誤差修正模型,再次對我國綜合檔案館開放檔案利用率與影響因素的長短期數量關系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政府部門制定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和長遠規(guī)劃提供可靠的證據。
后文所有圖形及檢驗的輸出結果都是在EViews10軟件下實現的。
2 變量的選擇與樣本數據
2.1 變量的選擇。按照前文的分析結果,我們研究開放檔案利用率與如下七個方面影響因素的數量關系:經濟發(fā)展、公眾的受教育程度、科技進步、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水平、城鎮(zhèn)化水平、檔案開放水平和政策法規(guī)等。用于表征前六個影響因素的變量設定如下:
Y=開放檔案利用率,計算公式為:
Y=100×檔案館利用檔案數量(萬卷、萬件)/檔案館開放檔案數量(萬卷、萬件)(%)
X1=人均實際GDP(按1978年價格,單位:元),反映經濟發(fā)展(達到的)水平;
RX1= 100×X1的年增長率(%),反映經濟發(fā)展速度;
X2=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公眾受教育程度,計算公式為:
X2=(p1×6+ p2×9+ p3×12+ p4×12+ p5×15+p6×16+ p7×19)÷p8
其中,p1、p2、p3、p4、p5、p6、p7、p8分別表示文化程度為小學、初中、高中、中職、大專、本科、研究生和6歲以上人口總數;
X3=人均實際研究與試驗發(fā)展經費支出(簡稱為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按1978年價格,單位:元),反映科技進步(達到的)水平,計算公式為:
X3=名義研發(fā)經費支出/(GDP平減指數×總人口數)
RX3=100× X3的年增長率(%),反映科技進步速度;
X4=100×第三產業(yè)增加值/GDP(%),反映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水平;
X5=100×年末城鎮(zhèn)人口數/年末總人口數(%),反映城鎮(zhèn)化水平;
X6=檔案開放率,反映檔案開放水平,計算公式為:
X6=100×檔案館開放檔案數量(萬卷、萬件)/檔案館館藏檔案數量(萬卷、萬件)(%)。
政策法規(guī)是影響檔案利用率的定性因素,需要用虛擬變量來量化它。考慮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2021)、《國家檔案館檔案開放辦法》(2022)都是最近才出臺的檔案政策法規(guī),其對檔案利用的長期影響效應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因此自1987年9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來,影響我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的政策法規(guī)主要是2008年5月國務院頒布和實施的《信息條例》。所以,我們在模型中引入虛擬變量:
來反映政策法規(guī)對檔案利用率的影響。
2.2 樣本數據。在1992年10月,中央在黨的十四大上,明確提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學術界普遍將1992年作為我國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的起點。鑒于此,我們將研究的樣本期限定在1992—2022年。在分析過程中,所有變量的樣本值依據的原始數據,均來自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庫。
圖1為各變量的趨勢圖。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圖(b)中X1、X3呈現明顯的非線性遞增的趨勢,圖(a)中變量RX3沒有明顯遞增或遞減的變化趨勢,其他變量和圖(c)中變量X2從整體來看都大致呈現線性變化趨勢,其中Y、RX1和X6呈遞減的變化趨勢,X2、X4、X5則呈遞增的變化趨勢。由于Y是眾多因素(含政策法規(guī)等定性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因此不能依據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性或變化趨勢,來推斷它們之間“真實”的數量關系。
3 開放檔案利用率與影響因素的長期均衡數量關系
3.1 變量的單整性檢驗。推斷變量之間長期均衡數量關系存在性廣為應用的實證檢驗方法是協(xié)整檢驗。為此,首先需要對相關變量進行單整性檢驗。這里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檢驗各變量含有單位根的個數。ADF檢驗適合于至多含有一個單位根的時間序列變量的單位根檢驗法,因此在檢驗之前需要判斷變量可能含有的單位根個數是否超過1。這里,我們采用如下單位根檢驗策略對變量進行ADF檢驗:[12]
首先,作所有水平變量二階差分的趨勢圖(略),可見各變量的圖形具有明顯的平穩(wěn)特征,因此判斷它們不含有單位根。
其次,對每個水平變量的一階差分變量進行ADF單位根檢驗:若它含有單位根,則表明其相應的水平變量含有兩個單位根;若它不含有單位根,則繼續(xù)對其相應的水平變量進行ADF檢驗,來判斷其是否含有單位根。表1給出了利用Schwarz信息準則確定的滯后截斷參數,各變量的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將表1中的P值與顯著性水平0.05比較可知,變量Y、ΔX1、RX1、X2、ΔX3、RX3、ΔX5的ADF檢驗的P值均大于0.05,其他變量ADF檢驗的P值均小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Y、ΔX1、RX1、X2、ΔX3、RX3、ΔX5都含有一個單位根,其他變量都不含有單位根。所以,可以認為變量X1、X3、X5均含有兩個單位根,即它們是2階單整的;Y、RX1、X2、RX3都含有一個單位根,即它們是1階單整的;變量X4、X6都不含有單位根,它們都是趨勢平穩(wěn)的。
3.2 變量組的協(xié)整檢驗。這里我們采用Granger和Lee提議的檢驗程序,[13]分兩步利用EG協(xié)整檢驗,來完成對Y與X1、RX1、X2、X3、RX3、X4、X5、X6之間協(xié)整關系存在性的檢驗。
第一步,檢驗2階單整變量X1、X3、X5的協(xié)整關系的存在性。表2給出了利用Schwarz信息準則確定滯后截斷參數,EG檢驗的結果。
表2 X1、X3、X5協(xié)整性EG檢驗的結果(顯著性水平為0.05)
將表2中的P值與顯著性水平0.05比較可知,X1、X3、X5的EG檢驗的P值均大于0.05,ΔX1、ΔX3、ΔX5的EG檢驗的P值有一個為0.0 009,小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X1、X3、X5不存在(2,2)階協(xié)整關系,ΔX1、ΔX3、ΔX5存在(1,1)階協(xié)整關系。所以,可以認為X1、X3、X5存在(2,1)階協(xié)整關系。
第二步,檢驗一階單整變量Y、RX1、X2、RX3與e的協(xié)整性,這里e為X1對X3、X5進行OLS協(xié)整回歸得到的殘差。EG檢驗的結果顯示,以Y、RX3分別為被解釋變量協(xié)整回歸(協(xié)整方程含有確定性變量D)得到的P值為0.0 454和0.0065,均小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Y與RX1、X2、RX3、e之間存在(1,1)階協(xié)整關系,即Y與X1、RX1、X2、X3、RX3、X5之間存在協(xié)整關系,亦即它們之間存在長期均衡數量關系。
由于X4、X6都是趨勢平穩(wěn)的,因此Y與X1、RX1、X2、X3、RX3、X4、X5、X6之間也存在長期均衡數量關系。進而,便可以將Y對D、X1、RX1、X2、X3、RX3、X4、X5、X6進行線性回歸,來研究這些變量對Y影響的顯著性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我們采用Newey -West穩(wěn)健性估計程序回歸模型,得到如下結果:
其中,括號中數字為變量顯著性t檢驗的P值。
可見,變量D、X1、RX1、X3、X5、X6顯著性t檢驗的P值均小于0.05,其他變量顯著性t檢驗的P值均大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可以認為檔案《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顯著的,人均實際GDPX1及其年增長率RX1、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X3、城鎮(zhèn)化水平X5、檔案開放率X6等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都是顯著的。人均受教育年數X2、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的年增長率RX3、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水平X4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都是不顯著的。從長期來看,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檔案《條例》頒布和實施后比之前開放檔案利用率提高大約6個百分點;當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增加1元、人均實際GDP 年增長率增加1個百分點、城鎮(zhèn)化水平增加1個百分點,開放檔案利用率分別大約增加0.303、1.591、1.289、1.591個百分點;當人均實際GDP增加1元、檔案開放率增加1個百分點,開放檔案利用率分別大約下降0.015、1.591個百分點。
4 開放檔案利用率與影響因素的短期數量關系
由于Y與X1、RX1、X2、X3、RX3、X4、X5、X6存在協(xié)整關系,且二階單整變量X1、X3、X5的差分ΔX1、ΔX3、ΔX5也存在協(xié)整關系,因此在短期內,Y與影響因素的數量關系可以通過建立如下誤差修正模型來刻畫:
其中誤差修正項ECM1,t-1、ECM2,t-1分別為利用OLS法將Y對X1、RX1、X2、X3、RX3、X4、X5、X6進行線性回歸和將ΔX1對ΔX3、ΔX5進行線性回歸得到殘差的滯后一期值。
利用Newey-West穩(wěn)健性估計程序,得到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結果為:
其中,括號中數字為變量顯著性t檢驗的P值。
可見, E C M 1 , t - 1 的系數為- 1 . 1 0 0 小于0 , 且P 值=0.0 005<0.05,可以認為原模型(2)中系數λ1是小于0的。此表明誤差修正機制能對Yt的短期偏離均衡位置的波動起到修正作用,恰好與模型中變量之間存在的長期均衡數量關系相吻合。Δ2X3t、ΔX6t相應的P值小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它們對ΔYt的影響是顯著的,即可以認為,在短期內,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X3、檔案開放率X6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顯著的。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條件下,與前一期相比,當當期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的增量超過前一期的增量1元時,開放檔案利用率大約增加0.410個百分點;當開放檔案利用率增加1個百分點時,開放檔案利用率大約下降1.590個百分點。Δ2X1t、ΔRX1t、ΔX2t、ΔRX3t、ΔX4t、ΔX5t相應的P值均大于0.05,因此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接受它們對ΔYt的影響是不顯著的,即可以認為,在短期內,人均實際GDPX1及其年增長率RX1、人均受教育年數X2、人均實際研發(fā)經費支出的年增長率RX3、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水平X4、城鎮(zhèn)化水平X5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都是不顯著的。
5 結論及建議
5.1 結論。本文依據1992—2022年的統(tǒng)計數據,利用計量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國家綜合檔案館開放檔案利用率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科技進步水平和速度、人均受教育年數、城鎮(zhèn)化水平、檔案開放水平及《檔案條例》的頒布與實施等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檔案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對開放檔案利用率具有顯著影響,此表明《檔案條例》在檔案利用方面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這與陳永清和邵艷紅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14]
第二,從長期來看,開放檔案利用率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水平、人均受教育年數、科技進步水平和速度、城鎮(zhèn)化水平和檔案開放率等影響因素之間存在均衡數量關系。具體表現為:
①經濟發(fā)展水平對開放檔案利用率都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隨著經濟發(fā)展、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人們對文化休閑等精神生活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而且承擔查詢檔案費用支出的能力在增強,這有助于提高檔案的利用量。另一方面,當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后,在休閑時間選擇其他文化娛樂和健身活動的可能性在增大,如:外出旅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去圖書館、電影院和音樂廳,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弱人們去檔案館獲取文化知識的動力,從而會導致檔案利用量的下降。這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開放檔案利用率的下降。該結論對于解釋通過個例比較發(fā)現的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館藏檔案利用率比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高的現象具有一定的作用。[15]
②經濟增長的速度對開放檔案的利用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經濟增長快的年份,新生事物增加得比較多,隨之引起的各種利益糾紛也會比較多,因此導致人們對檔案的利用量和利用率增大。
③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水平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隨著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產業(yè)作為第三產業(yè)中支柱產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增加,一方面,能夠為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文化休閑、娛樂和保健提供更多選擇,減少檔案的利用;另一方面,檔案資源能為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從而增加檔案的利用。該結論表明這兩方面對檔案利用影響相互抵消,導致開放檔案利用率沒有顯著的變化。
④公眾受教育程度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隨著人均受教育年數的增加,一方面,檔案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和業(yè)務素質在不斷提高,公眾正確利用檔案的意識也在加強,這些都有助于提高檔案的利用量;另一方面,人們從其他途徑(如圖書、期刊、政府部門、公共傳媒)獲得檔案信息的能力在提高,而且人們對產生利益糾紛的防范意識在增強,防范能力也在提高,從而導致檔案的利用量下降。該結論表明這兩方面的作用相互抵消,導致開放檔案利用率沒有顯著的變化。
⑤科技進步水平對開放檔案利用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科技進步的速度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這表明科技進步的結果導致檔案查詢服務現代化,人們利用檔案更加便捷,從而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提高確實起到了推動作用,科技進步的快慢對檔案利用的影響并不顯著。
⑥城鎮(zhèn)化水平對開放檔案利用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表明隨著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居民去檔案館或利用網絡查詢檔案更加便捷,導致利用檔案居民數量的增加,從而提高了開放檔案的利用率。
⑦檔案開放率對開放檔案利用率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開放檔案利用率等于利用檔案數量除以開放檔案數量,對于一定的館藏檔案數量,提高檔案開放率會增加開放檔案的數量。該結論表明當提高檔案開放率時,在新增qHNCnMLpDlr8CtZRzuhbvA==開放檔案中,被利用檔案的占比小于之前的開放檔案利用率。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新增開放檔案的結構與公眾或組織機構對檔案的需求結構存在差異,也就是說,在新增開放檔案中包含了過多的利用率較低的檔案,從而導致開放檔案利用率與檔案開放率呈相反方向變化。
第三,在短期內,科技進步水平、檔案開放率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是顯著的;但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公眾受教育程度、科技進步的速度、城鎮(zhèn)化水平對開放檔案利用率的影響都是不顯著的。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人們查詢檔案的意愿和利用檔案意識的增強,通常不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短期內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5.2 建議。國家綜合檔案館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采取各種形式開發(fā)檔案資源,為社會利用檔案資源提供服務。如果一份檔案,在收藏之初就知道未來沒有機構或組織或個人利用它,那么它就沒有收藏的價值。檔案被利用,才能體現其價值所在。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檔案利用得越多越好。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檔案利用得越少越好,其主要依據是利用者利用檔案具有被動性,只有發(fā)生權益糾紛,需要檔案來提供憑證時,才來檔案館查詢檔案,利用檔案越少,表明利益糾紛就越少,社會就越穩(wěn)定。[16]對此筆者持有不同的觀點。首先,他們忽略了檔案所蘊含的科技文化知識能夠滿足人們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文化休閑的需要,而有這方面的需要時,人們會主動利用檔案。其次,不能用社會的穩(wěn)定性作為評價檔案館實現檔案利用服務功能程度的一個標準,且檔案利用多少與社會穩(wěn)定與否沒有因果關系。當人們產生利益糾紛時,由于各種原因(如利用檔案意識淡薄、查詢檔案成本較高等)可能不會利用檔案取證予以解決。但是,當檔案利用較多時,未必意味著權益糾紛就較多,而且這恰好表明比較多的檔案體現了它們的利用價值,應該是好事,并不是什么壞事。因此,筆者支持檔案利用越多越好的觀點。
為了有效實現國家綜合檔案館檔案的利用服務功能,提高開放檔案的利用率,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我們提出以下五點對策建議:
(1)增強公民正確利用檔案的意識。檔案作為信息資源的一部分,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間接生產力,但這種認識在我國目前還僅限于從事檔案相關工作人員和部分利用者之中,普通公民自覺利用檔案的意識還比較欠缺,因此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檔案館要積極推進檔案管理者業(yè)務職能的轉變,從只提供“查詢”服務,轉變?yōu)榫哂小安樵?、宣傳、推介”的職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檔案宣傳和教育,努力提升公民正確利用檔案的意識,使其深刻認識檔案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最終在全社會形成利用檔案的濃厚氛圍。
(2)改善開放檔案供給結構,以適應人民群眾對檔案的利用需求結構。首先,要在檔案管理人員中,糾正提高檔案的開放率就會提高檔案利用率的錯誤認識。其次,可以通過組織專家學者研究我國檔案開放和利用信息,結合問卷調查,統(tǒng)計分析人民群眾對檔案需求與已開放檔案在結構上存在的差異,優(yōu)先整理開放那些人民群眾“急需”檔案種類,以滿足其對檔案的個性化需求。
(3)進一步發(fā)揮現代科學技術在檔案利用中的作用。查詢檔案的成本過高是阻礙公民利用檔案的原因之一。為解決這一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各級政府部門都加大了檔案館辦公設備現代化的經費投入力度,以及檔案查詢數字化、信息化建設。這些舉措為提供開放檔案的利用功能起到了推動作用。例如,在2022年7月6日,國家檔案局的全國檔案查詢利用服務平臺正式上線,為社會公眾提供檔案查詢利用的跨區(qū)域、跨層級的公共服務平臺。截至去年年底,該平臺已接入各級檔案館1886家,綜合檔案館接入率達60%。但現在平臺可供查檔的民生資源有限,而且云環(huán)境給數字檔案資源的傳輸、開放、共享、利用帶來安全挑戰(zhàn)。因此,如何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提供更多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數字檔案信息,同時防范惡意攻擊和數據竊取,是有關部門完善平臺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4)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門要加大對檔案管理機構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以滿足新增城鎮(zhèn)居民對檔案利用的需求。
(5)尊重客觀規(guī)律,樹立檔案利用長效評價機制。無論是城鎮(zhèn)化進程,還是人們檔案意識的培養(yǎng),對檔案利用水平提高的影響都不是在短期內實現的,因此檔案管理部門要摒棄“立竿見影”衡量檔案利用“效益”的標準,制定中長期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效益”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