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等職業(yè)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中職語文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nèi)容與方式也在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對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當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為構(gòu)建高效語文課堂奠定堅實基礎。文章提出中職學校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旨在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與熱愛,從而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情趣,提高古詩詞的領悟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古詩詞;鑒賞能力;能力培養(yǎng);策略;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5-0077-04
隨著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蓬勃發(fā)展,中職語文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長期以來,中職學校的古詩詞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對古詩詞缺乏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古詩詞教學的質(zhì)量,也會限制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此,本文探討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yǎng)策略,旨在改進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手段,全面提升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進一步推動中職語文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1.中職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缺乏興趣
當前,中職學校古詩詞教學面臨諸多挑戰(zhàn),其中尤為突出的是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興趣匱乏。首先,部分中職學校的課程和教學目標往往聚焦于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文化教育特別是古詩詞教學未得到學校和教師的充分重視[1]。這種偏重職業(yè)技能的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其次,古詩詞的語言風格與當代學生的生活體驗存在較大差異,這種差異導致學生難以與古詩詞產(chǎn)生直接的共鳴,進而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古詩詞所蘊含的歷史背景、文化意蘊和審美價值,對缺乏相關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的中職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和難以理解。
2.中職古詩詞鑒賞教學方法落后,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盡管古詩詞教學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采用落后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學方法落后,以教師為中心。在古詩詞課堂上,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部分教師往往主宰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缺乏深入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這種落后的教學方法會限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使得學生對古詩詞鑒賞學習缺乏積極性和興趣。其次,教學方法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在于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卻忽視這一點,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應試技巧的訓練,而忽略對學生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他們往往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古詩詞的內(nèi)涵和解釋。這種機械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導致他們對古詩詞鑒賞產(chǎn)生厭倦和抵觸情緒。
3.中職古詩詞鑒賞教學往往重視應試能力,忽視素質(zhì)提升
當前,中職古詩詞鑒賞教學普遍存在重視應試能力而忽視學生素質(zhì)提升的問題。首先,“應試教育”的普遍存在。部分中職學校的古詩詞教學過于強調(diào)應試技巧,將教學重心放在如何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上,而忽略詩詞本身的文化價值和美學魅力,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更多是基于應付考試的需要,而非出于對文學美的真正欣賞和理解。其次,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缺失[2]。由于教學過于側(cè)重考試,部分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往往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部分教師沒有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解讀詩詞,會限制他們的思維拓展,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挖掘詩詞的深層含義和美學價值。
1.加強誦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能力
(1)引導學生讀準字音。字音是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基礎,因為古詩詞當中有些讀音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甚至在一些古詩詞中,一些字的讀音是特殊存在的,只有掌握了古詩詞的讀音,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內(nèi)容,感受其音韻美。首先,提醒學生注意生僻字和通假字。在古詩詞學習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查證,以弄清這些字的準確讀音。其次,利用錄音材料進行字音辨識訓練。教師可以利用錄音材料來訓練學生的字音辨識能力,通過反復播放標準讀音,并組織學生模仿朗讀,學生可以在模仿中掌握正確的字音[3]。最后,重視字音連貫性的訓練。在學生基本能夠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他們進行反復的朗讀練習,特別是整段文字的朗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糾正朗讀中的不流暢之處,使他們的朗讀更加準確、連貫,為良好的誦讀能力打下基礎。例如,在教學《伐檀》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標注出生僻字和通假字,如“坎坎伐檀兮”中的“檀”字,確保學生了解并掌握其正確讀音。然后,教師可以播放專業(yè)的古詩詞誦讀錄音,讓學生仔細聆聽并模仿,特別是注意錄音中每個字的發(fā)音和整體的韻律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字音之間的連貫性,體會古詩詞誦讀時的抑揚頓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誦讀習慣,還能夠在誦讀過程中更深入地體會古詩詞的音韻美和意境美。
(2)引導學生咬準語調(diào)。語調(diào)在古詩詞朗讀中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傳遞詩詞字面意義的橋梁,更是展現(xiàn)詩詞深層情感的紐帶。首先,明確語調(diào)的重要性。教師應向?qū)W生強調(diào),語調(diào)的升降變化能夠深刻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理解和表達詩意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實例,如對比不同語調(diào)朗讀同一首古詩詞的效果,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語調(diào)在傳達情感、營造氛圍方面的獨特作用。其次,指導學生根據(jù)內(nèi)容處理語調(diào)。在學習每一首古詩詞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詩詞內(nèi)容,理解其中的情感變化和意境營造。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jù)詩詞的情感基調(diào)和具體內(nèi)容,妥善處理語調(diào)的平淡與頓挫,使朗讀更加符合詩詞的內(nèi)在韻律和情感走向。最后,訓練學生語調(diào)的連貫轉(zhuǎn)換。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自如地運用語調(diào),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朗讀練習,特別是針對詩詞段落的連貫朗讀。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語調(diào)上的不協(xié)調(diào)之處,引導他們把握語調(diào)的整體走向和變化規(guī)律,使朗讀更加流暢、生動且富有表現(xiàn)力。
(3)引導學生念準節(jié)奏。古詩詞以其特有的節(jié)奏感而著稱,這種節(jié)奏感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意境,還能顯著提升他們的感受能力。首先,教師應向?qū)W生介紹古詩詞在節(jié)奏上的獨特之處。古詩詞多采用律詩格式,每兩個字通常構(gòu)成一個音節(jié)單位,呈現(xiàn)出明顯的抑揚頓挫之美。為了讓學生直觀感受這種節(jié)奏美,教師可以選取典型的古詩詞例子進行示范,并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其中的節(jié)奏韻律。其次,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詩詞,并指導他們?nèi)绾螠蚀_劃分音節(jié)。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的節(jié)奏把握情況,及時糾正不準確的節(jié)奏劃分。通過反復練習和糾正,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古詩詞的詞語節(jié)奏,為后續(xù)的誦讀和鑒賞打下堅實基礎[4]。最后,教師應根據(jù)詩詞的具體內(nèi)容,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靈活控制節(jié)奏的快慢。在表現(xiàn)慷慨激昂的情感時,學生可以適當加快朗誦速度;而在表達抒情細膩的情感時,則應放慢速度以更好地配合詩詞的意境[5]。通過這樣的節(jié)奏控制練習,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詩詞的魅力。
(4)引導學生讀出情感。誦讀古詩詞作為高層次的閱讀活動,要求學生認真領會意境,把握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并控制朗讀的節(jié)奏,以表現(xiàn)其中多元化的感情,從而進入作者視角。一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在誦讀古詩詞時,學生應在腦海中構(gòu)思與詩句相關的景象,這樣的形象思維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古詩詞的意境,從而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6]。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移情能力。在誦讀古詩詞過程中,學生需要進入作者的視角,理解并體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創(chuàng)作心境以及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從而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意圖。
2.加強感悟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領悟能力
(1)引導學生感悟景象。古詩詞中的景象描寫往往充滿了詩意和畫意,是情感的載體和表達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詞句中所描繪的景色、物象等,如山川、草木、花鳥、風月等,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線索在腦海中勾勒一幅幅生動的意境畫面。同時,對于一些寓意深刻的隱性景象,如象征、比喻等修辭手法所蘊含的深層含義,教師需要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追尋情感路徑,深入作者內(nèi)心世界,從中感受到獨特意境的美[7]。
(2)引導學生感悟人物。古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是作品情感表達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應指導學生關注詞句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身份、特征和行為舉止,把握其基本屬性。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顯性人物描寫中進一步想象其內(nèi)心世界,如人物的思想感情、面臨的困境、內(nèi)心的掙扎等。通過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
(3)引導學生感悟情感。古詩詞是情感的抒發(fā)和表達,其中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師應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作者面臨的處境與心理狀態(tài),把握詩詞的基調(diào)與情感線索。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將自己想象為古詩詞中的某種角色,以便于融入古詩詞中,體驗該角色的感受,領會作者的情感世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4)引導學生感悟意境。意境是古詩詞的精神內(nèi)核,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和主題,以及景象、人物等元素的有機融合。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把握全篇,深入感受作品意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作者在該環(huán)境下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進而把握全詩蘊含的意境情感。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誦、品味語言等方式來深入感受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3.加強品味訓練,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
(1)引導學生品味意象。品味意象是古詩詞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詩詞中的意象,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識別并理解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中充滿了各種意象,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歷史典故等,它們都是作者用來表達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教師需要指導學生仔細研讀詩詞,識別出其中的意象,并通過解讀詩詞的上下文,理解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含義和象征意義。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品味意象,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品味意象不僅是理解意象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要感受意象所傳達的情感和思想。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感悟力,能夠通過意象的描繪,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相應的畫面和情境,從而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識別并理解詞中的意象,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里的“大江”“浪”不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著歷史的洪流和時間的飛逝;“風流人物”則代表著歷史上的英雄豪杰。通過解讀這些意象,學生不僅可以初步感受到詞人蘇軾對歷史變遷和英雄人物的感慨,還能深入品味其中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升古詩詞鑒賞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詞語。品味詞語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詞語的多重含義和美感。首先,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如何解析詞語的深層含義。在古詩詞中,詞語往往具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和情感內(nèi)涵,僅僅理解字面意義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解析古詩詞中的象征、比喻等修辭手法,領會詞語的深層含義,這不僅包括字面意義的理解,還涉及到對詞語背后文化、歷史和情感內(nèi)涵的探究[8]。其次,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練習來應用并深化對詞語的理解。品味詞語不僅是為了理解,更是為了應用。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相關的創(chuàng)作練習,如作文或詩詞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詞語進行表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增強對語言的敏感度,還能提升對文學作品的整體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模仿該詞的詞風,創(chuàng)作一首關于自己家鄉(xiāng)或熟悉的歷史人物的詩詞,要求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所學的關鍵詞語,如“大江”“浪淘盡”“風流人物”等。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作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美感的理解,還能提升詩詞創(chuàng)作能力和對文學作品的整體鑒賞能力。
4.加強“吟詠”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演繹能力
加強“吟詠”訓練是提升學生古詩詞演繹能力的關鍵。首先,要注重“吟詠”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表達。在“吟詠”古詩詞時,學生不僅要關注詩詞的音韻美和形式美,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內(nèi)涵。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吟詠”來感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如悲歡離合、壯志豪情等,并鼓勵學生在“吟詠”中嘗試傳達這些情感。其次,要結(jié)合多種形式的互動和實踐來提升演繹能力。為了更有效地進行這種訓練,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等互動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詞中的情感,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9]。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吟詠”,每組選擇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進行演繹,如豪情壯志、滄桑感慨等。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和表現(xiàn)力,進一步提升演繹能力。
古詩詞以其精練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著稱,是文學藝術的典范。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可以增加詞匯量、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培養(yǎng)敏銳的審美感知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能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懂得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誦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能力,加強感悟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領悟能力,加強品味訓練、對學生的鑒賞能力進行培養(yǎng),加強“吟詠”訓練、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演繹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健.中職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青海教育,2022(04): 32.
[2]黃海燕.基于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的古詩詞教學———以中職語文教材“千古流芳”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之友,2021,40(09):19-20.
[3]王艷.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 2023(30):126-128.
[4]唐玉玲.高教版中職語文“課外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探究[J].廣西教育,2021(14):114-116.
[5]沈雪娟.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三種策略[J].廣西教育,2020(30): 128-129.
[6]左達.淺談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J].新課程研究,2020(02):73-74.
[7]婁奕椰.一課三學:構(gòu)建自主式學習課堂———以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7(36):41-42.
[8]許云珍.提高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 2022(02):2.
[9]張秀杰.小學語文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69-71.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Ancient Poetry in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hen Di
(Anhui Province Huaibei City Sui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uaibei 235100, China )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is also constantly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its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In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enhanc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ncient poe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needs,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n efficient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ncient poetry in voc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 aim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love for ancient poetry, thereby helping them establish correct aesthetic taste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ancient poetr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ability; ability cultivation; strategy; core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