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跨學科主題教學要求教師把語文學習與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探究性學習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立足教材,研究跨學科主題教學
在進行跨學科教學設計時,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研究有關案例、論述,并結合學生的特點,搜集整理與主題相匹配的內容,豐富教學資源。例如,在《中國石拱橋》《蟬》等教學中,可以將物理、歷史、生物等跨學科知識融入其中,帶領學生切實感受課文中蘊含的智慧,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加深學生的認知理解。
二、立足生活,融入跨學科主題教學
語文課程跨學科學習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延展性,教師應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特征,選擇合適的方法打造語文跨學科趣味課堂,讓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體驗和探索。例如,在《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導入與之相關的典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議論文的閱讀與寫作有更深刻的認識;還可以結合因不了解規(guī)律而出錯的事例,來豐富學生認知,提高其創(chuàng)造力。
三、立足教研,運用各學科的交叉點
在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總有一些重難點,學生不容易學,教師也不容易教。例如《河中石獸》一文中“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的物理現(xiàn)象,還有《恐龍無處不有》中恐龍生活的變遷、《被壓扁的沙子》中沙與石的轉化等,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地理、生物學知識,都是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的。語文教師若能將相關學科知識整合到課堂,大語文教學觀就有了具體的載體,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都會得以提高。
四、善于綜合,采用更加靈活的方法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堅持綜合性原則的同時,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d9sV0w7UptHWYP73CgWFgjAZEbKnVY1W97MWthlsPpo=課外活動,拓展跨學科主題教學領域,加深學生的知識體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本內容。例如,在《觀滄?!方虒W中,教師可利用視頻、圖像、動畫,通過豪邁的音樂、激昂的誦讀,或與歷史教師結合,引導學生寫一篇《曹操小傳》;或與音樂教師結合,進行課本劇編演;等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感受詩歌的歷史背景、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境,可以促使教學創(chuàng)設與教材處理的高效融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將跨學科主題教學融入初中語文課堂,可以起到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品質的重要作用。為了確保兩者更好地融合滲透,語文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利用校本教材內容,開展“課內+課外”跨主題教學,創(chuàng)設互動活動,積極探究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有效路徑和實施價值。
(責 編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