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GIS背景下,對貴州省耕地質量年度變更成果進行研究,進而了解該區(qū)域內耕地質量等級變化及空間分布情況,掌握年度內耕地質量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科學施肥。結果表明,該區(qū)域耕地質量分布呈現(xiàn)一定規(guī)律性,整體表現(xiàn)為中部耕地質量等級高于東南部,東部、北部整體上高于西部,耕地質量等級以5~7等為主。耕地質量隨著自然坡度增加呈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通過將大數(shù)據理念和耕地質量評價成果相結合,科學建立施肥單元,能實現(xiàn)耕地資源土壤數(shù)據管理與作物科學施肥的有效銜接。
關鍵詞 耕地質量;科學施肥;GIS;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F301.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3.016
耕地是我國最寶貴的資源,是農業(yè)生產的基礎,耕地數(shù)量的多少和質量高低將嚴重影響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貴州屬高原山區(qū),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山地丘陵多,壩區(qū)平地少,是典型的喀斯特發(fā)育,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顯示,全省耕地面積已不足353.33萬hm2,人均耕地面積僅0.09 hm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大部分區(qū)域屬于喀斯特地貌類型,喀斯特山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以上,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土地瘠薄,農業(yè)基礎薄弱。貴州省耕地質量調查評價最早是按照《耕地質量劃分規(guī)范》(NY/T 2872—2015)[1]和《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范》(NY/T 1634—2008)[2],在全國耕地評價因子總集中,選取立地條件、土壤剖面性狀、土壤理化性狀、土壤生物性狀、土壤障礙因素、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土壤管理等評價指標進行評價。自《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2016)[3]國家標準發(fā)布以來,圍繞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的目標和任務,參照《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指標體系》,全省統(tǒng)一規(guī)范評價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實行耕地質量10個等級一把尺子的評價標準,以縣為單位,在縣域范圍內布設調查樣點,通過野外采樣與外業(yè)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獲取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指標數(shù)據,根據各指標的權重,采用特爾斐法和模糊數(shù)學法構建各指標隸屬度,采取空間插值、同土種相似等方法對評價單元進行賦值,通過綜合指數(shù)法確定各評價單元耕地質量綜合指數(shù),劃分耕地質量等級。結合全省實際情況,分析耕地質量等級的空間格局及分布差異情況,為指導全省科學施肥提供技術支撐。
1" 研究區(qū)域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概況
貴州省位于我國西南腹地的東南部,地處以烏蒙山為界的云貴高原東部地區(qū),位于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東鄰湖南,南鄰廣西,西連云南,北接四川和重慶。全省東西相隔約595 km,南北相距約509 km,總面積約17.6萬km2,占全國面積的1.8%。全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壩地較少,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積的92.5%[4],轄9個市(州)、88個縣(市、區(qū))。
1.2" 研究方法
1.2.1" 確定評價分區(qū)
貴州省全域屬于西南區(qū)一級農業(yè)區(qū),包含渝鄂湘黔邊境山地林農牧區(qū)、黔桂高原山地林農牧區(qū)、川滇高原山地農林牧區(qū)3個二級農業(yè)區(qū)。全省88個縣市區(qū)中有28個位于渝鄂湘黔邊境山地林農牧區(qū),有58個位于黔桂高原山地林農牧區(qū),有2個位于川滇高原山地農林牧區(qū)。
1.2.2"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耕地質量是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狀況和田間基礎設施構成的滿足農產品持續(xù)產出和質量安全的能力[5]。由于影響耕地質量的因素較多,所選取的參評指標能有效反映耕地土壤本身質量屬性,科學選擇評價指標對開展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根據全國綜合農業(yè)區(qū)劃,結合貴州省不同區(qū)域耕地特點、土壤類型分布特征,選擇地形部位、灌溉能力、有效土層厚度、有機質、質地等16個指標作為本次研究評價指標。采用特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模糊數(shù)學等多種方式確定各參評指標權重及隸屬度。
1.2.3" 數(shù)據來源與處理
所使用數(shù)據來源于貴州省最新第三次土地利用現(xiàn)狀變更調查數(shù)據庫、貴州省行政區(qū)劃圖、貴州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縣級土壤圖、貴州省地形圖及耕地質量等級變更調查采樣等數(shù)據圖件資料。為確保本研究基礎數(shù)據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建立評價空間開始評價之前必須對調查采樣點的數(shù)據進行審核,審核原則嚴格按照《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2016)執(zhí)行,通過縱向與橫向相結合的方式對數(shù)據的完整性、科學性、符合性進行審核,包括數(shù)據清洗、格式轉換、空間分析等,涵蓋編號、經緯度、土壤類型、成土母質、地貌類型、障礙因素、障礙層深度、有效土層厚度、pH值、有機質等50多個字段。審核主要查看樣點屬性數(shù)據的字段統(tǒng)計表,頻數(shù)分布直方圖是否呈正態(tài)分布形式,同時審核數(shù)據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標準差。
1.2.4" 空間數(shù)據庫建立
利用ArcGIS建立數(shù)據庫進行拓撲檢查,對貴州省最新第三次土地利用現(xiàn)狀變更調查數(shù)據庫耕地圖斑進行提取。通過貴州省最新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行政區(qū)劃圖、土壤圖的疊加,通過圖斑相同屬性合并、不同屬性切割,最終形成耕地資源管理單元圖斑,并對其進行面積平差。空間數(shù)據庫采用高斯—克呂格投影;坐標系采用CGCS2000;高程系統(tǒng)采用1980年國家高程基準,建立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空間數(shù)據庫及評價單元540余萬個。
1.2.5" 屬性數(shù)據庫建立
屬性數(shù)據庫內容是根據耕地質量等級評價需求,按照《耕地質量等級》(GB/T33469—2016)的要求建立。屬性數(shù)據庫字段包括省名、市州名、縣名、鄉(xiāng)鎮(zhèn)名、村名等行政區(qū)劃名稱,代碼及耕地質量調查信息,土壤樣品分析檢測結果等內容。
1.2.6" 評價單元賦值
耕地評價單元屬性數(shù)據的賦值在國內的獲取一般采用克里金空間插值法,但貴州省的耕地極其破碎,土壤種類的分布圖斑小,不同地形、土壤、耕地指標下土壤養(yǎng)分具有不同的空間變異及不同的統(tǒng)計特征。因此,為了更準確地使耕地圖斑的養(yǎng)分符合實際情況,本研究在實施中對不同的插值模型與參數(shù)進行分析,探索出“以點代面、同土種相似、空間相關”的土壤養(yǎng)分空間屬性數(shù)據賦值方法。
1.2.7" 耕地質量等級劃分
通過累加法計算每個耕地資源管理單元的綜合指數(shù),利用綜合指數(shù)評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在耕地質量綜合指數(shù)曲線最高點到最低點間,采用等距離法劃分耕地質量等級。
1.2.8" 科學施肥模型建立
根據耕地質量等級分區(qū)評價結果,以土壤、地貌類型、氣候條件(海拔、積溫)等為表征,按區(qū)分類建立了主要農作物函數(shù)施肥模型、施肥參數(shù),以土定產、以產定肥、因缺補缺,多路徑實現(xiàn)科學施肥模型建立。
2" 結果與分析
2.1" 耕地質量等級評價結果
貴州省耕地面積為3 393 325.45 hm2。根據《耕地質量等級》(GB/T33469—2016)劃分標準,全省1~3等優(yōu)質耕地占比10.44%,4~6等中等耕地占比55.36%,7~10等低等耕地面積占比34.2%。整體來看,貴州省耕地質量以中低產田土為主。1~10等地中,6等地面積最大,占比23.45%,主要分布在畢節(jié)市、遵義市和銅仁市,面積分別為147 653.25、155 752.24和94 384.63 hm2,依次占該等地面積的18.56%、19.57%和11.86%。1等地面積最小,占比0.63%,主要分布在安順市、黔南州和貴陽市,面積分別為6 713.53、5 261.86和4 360.37 hm2,依次占該等地面積的31.56%、24.74%和20.50%。貴州省耕地質量等級面積分布情況見表1。
2.2" 各等級耕地質量特征及分布
全省1~3等耕地主要分布在貴陽市、安順市、黔南州、黔東南州等地,海拔主要集中在500~1 500 m范圍內,pH值在5.5~6.5、6.5~7.5和7.5~8.5范圍內均有分布,且面積較大,有機質含量以>35 g·kg-1和25~35 g·kg-1為主。占1~3等較大比例的土壤類型為大眼泥田、斑黃泥田、班潮泥田和黃泥田。4~6等耕地主要分布在黔南州、遵義市、銅仁市和畢節(jié)市等地,其中4等地海拔主要集中在500~1 500 m范圍內,pH值在5.5~6.5和7.5~8.5范圍內的分布面積較大,有機質含量以>35 g·kg-1和25~35 g·kg-1為主,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大泥土、黃泥田和大泥田。5等地海拔主要集中在500~1 500 m范圍內,pH值在5.5~6.5和7.5~8.5范圍內的分布面積較大,有機質含量以>35 g·kg-1和25~35 g·kg-1為主,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大黃泥土、黃泥土和大泥土、黃砂泥土。7~10等地主要分布在畢節(jié)市、六盤水市和銅仁市等地,其中7等地在海拔500~2 500 m范圍內均有分布,pH值在5.5~6.5范圍內的分布面積較大,有機質含量以>35 g·kg-1和25~35 g·kg-1為主,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礫石灰泡土、大灰泡土和黑巖泥土。8等地在海拔500~2 000 m范圍內均有分布,pH值在5.5~6.5范圍內的分布面積較大,有機質含量以25~35 g·kg-1分布最廣,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礫石灰泡土、黃砂土和黑巖泥土。6等地在海拔500~2 000 m范圍內均有分布,pH值主要分布在4.5~5.5和5.5~6.5范圍內,有機質含量在15~25、25~35 g·kg-1分布最廣,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白云砂土、黃砂土和紫砂泥土。10等地在海拔500~2 000 m范圍內均有分布,pH值主要分布在4.5~5.5和5.5~6.5范圍內,有機質含量在15~25、25~35 g·kg-1分布最廣,占該等級比例較大的土壤類型為白云砂土、礫石黃泥土和黃砂土。
2.3" 不同農業(yè)二級分區(qū)耕地質量分布情況
研究表明,黔桂高原山地林農牧區(qū)耕地等級以5等地和6等地面積最多,分別為499 374.27、539 836.23 hm2,占比分別為21.98%、23.77%;而1等地與10等地面積最少,分別為19 251.29、38 977.86 hm2,占比分別為0.85%、1.72%。渝鄂湘黔邊境以5等地與6等地面積最多,分別為140 294.74、207 334.42 hm2,占比分別為17.77%、26.26%;而1等地與10等地的面積最少,分別為2 020.13、10 425.07 hm2,占比分別為0.26%、1.32%。川滇高原山地農林牧區(qū)耕地等級分布在2~10等之間,其中7等地與8等地面積最多,分別為162 184.49、67 009.83 hm2,占比分別為48.83%、20.17%;而2等地與3等地面積最少,分別為0.36、108.94 hm2,占比分別為0.000 1%、0.03%。
2.4" 不同自然坡度及利用類型分析
將全省耕地自然坡度分為小于2°(含2°)、2°~6°(含6°)、6°~15°(含15°)、15°~25°(含25°)和25°以上5個坡度級。研究表明,耕地質量依次為2°(含2°)>2°~6°(含6°)>6°~15°(含15°)>15°~25°(含25°)>25°以上。從不同利用類型來看,耕地質量整體表現(xiàn)為水田>水澆地>旱地的趨勢,研究結果與地方生產實際基本相符。
2.5" 耕地土壤主要性狀
2.5.1" 有機質
全省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主要位于25~35 g·kg-1和>35 g·kg-1區(qū)間,所占面積分別為1 661 226.32、1 017 444.89 hm2,分別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48.96%和29.98%。從土壤類型上看,以黃壤、水稻土、粗骨土和黃棕壤為主。貴州省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等級分布情況詳見表2。
2.5.2" 有效磷
貴州省耕層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位于5~10 mg·kg-1及10~20 mg·kg-1區(qū)間,所占面積分別為902 060.40、1 267 589.76 hm2 ,分別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26.58%和37.36%。從土壤類型上看,以黃壤、粗骨土、黃棕壤和紫色土為主。貴州省耕層土壤有效磷含量等級分布情況詳見表3。
2.5.3" 速效鉀
貴州省耕層土壤速效鉀含量主要位于100~150 mg·kg-1及150~200 mg·kg-1區(qū)間,所占面積分別為1 230 763.70、861 019.32 hm2,分別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36.27%和25.37%。從土壤類型上看,以黃壤、粗骨土、黃棕壤為主。貴州省耕層土壤速效鉀含量等級分布情況詳見表4。
2.5.4" 酸堿度
貴州省耕層土壤pH值主要位于5.5~6.5及7.5~8.5區(qū)間,所占面積分別為1 654 788.89、868 110.30 hm2 ,分別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48.77%和25.58%。從土壤類型上看,pH值5.5~6.5之間,以黃壤、黃棕壤、粗骨土和水稻土為主;pH值7.5~8.5 之間,以石灰土為主,兼有部分水稻土。貴州省耕層土壤pH值等級分布情況詳見表5。
2.6" 科學施肥單元建立方法研究
把大數(shù)據的理念、耕地質量評價成果貫穿到耕地資源土壤數(shù)據管理與作物精準施肥技術中,獲得耕地土壤屬性、作物營養(yǎng)需求等數(shù)據、參數(shù),分區(qū)域、分作物按最小的生產單元提出科學的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到土種的土壤圖、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與村級行政區(qū)劃圖疊加產生的圖斑作為精準施肥管理單元,按單元進行土壤養(yǎng)分填圖,當疊加后出現(xiàn)土種與利用現(xiàn)狀相矛盾的圖斑,則按原土種的演變規(guī)律修正圖斑土壤類型。因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圖斑較小,可以考慮直接作為施肥管理單元,如有到地塊確權圖,也可直接作為施肥管理單元。
3" 結論與討論
GIS技術能夠將地理信息數(shù)據可視化、空間分析和模型構建等功能相結合,為耕地質量評價提供了一種高效、準確和科學的方法。整體來看,貴州省耕地質量分布呈現(xiàn)一定規(guī)律性,中部耕地質量等級高于東南部,東部、北部整體上好于西部;全省耕地以5~7等地為主。耕地質量隨著自然坡度增加呈現(xiàn)明顯下降趨勢??λ固氐孛采降氐匦螌е氯「刭Y源破碎,分布零散,海拔高差大,氣候資源垂直分布明顯,小地形氣候類型較多。在該區(qū)域,可采用土壤圖、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與村級行政區(qū)劃圖疊加產生的圖斑作為精準施肥管理單元,針對圖斑面積較小地塊,也可直接作為科學施肥最小單元。
下一步在分析該區(qū)域耕地土壤質量基礎上,以土壤的區(qū)域組合為基礎,以土壤的生產問題為重點,以土壤改良利用為方向,探索開展作物適宜性評價,進一步摸清耕地對不同作物在生產上的有利條件和障礙因素,因地制宜合理科學進行作物適應性功能分區(qū),針對不同質量耕地確定綜合開發(fā)利用方向和制定改良利用措施,充分發(fā)揮耕地的生產潛力,促進農業(yè)高質高效發(fā)展,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耕地質量劃分規(guī)范:NY/T 2872—2015[S].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部.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guī)范:NY/T 1634—2008[S].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201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4] 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州省自然資源公報[EB/OL]. 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zwgk/zdlyxxgk/tjsj/202307/P020230719369993044903.
[5] 農業(yè)農村部種植業(yè)管理司,農業(yè)農村部耕地質量監(jiān)測保護中心,揚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站.耕地質量等級標準化實踐[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4-03-06
作者簡介:李瑞(1985—),碩士,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耕地質量提升、土壤肥料施用技術推廣。E-mail:2968780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