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在課程實施教學建議中,強調促進課內外有機結合,真正落實好“教會、勤練、常賽”“學生每天校內1小時、校外1小時”的要求。體育家庭作業(yè)是教學設計的一環(huán),是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和跟進。那么,基于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yè)一體化,應該如何設計體育作業(yè)呢?
“游戲化”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葆有興趣中鞏固課堂學習內容。體育課布置的每日體育家庭作業(yè)是對課堂所學技能的鞏固、延伸、拓展。教師針對課上教學內容,采用體育小游戲布置適合學生在課后完成的作業(yè),使學生積極主動完成作業(yè)。例如:課上學習中長跑后,布置課后進行線段跑定向游戲;課上學習立定跳遠后,布置課后進行跳臺階游戲、小青蛙跳荷葉游戲;課上學習投擲項目后,布置課后進行打鴨子、投準游戲;課上學習短跑后,布置課后進行丟手絹、貼人、叫號、長江黃河等游戲;課上學習球類游戲后,課后開展小型賽事、限制防守下的比賽、簡化規(guī)則的賽事。
“菜單式”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差異化訓練中內化課堂教學內容。體育課后作業(yè)應該面向全體學生,而每名學生都是具有獨立個性的個體,其運動能力、學習技術動作的理解能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體育作業(yè)“一刀切”,那么,必然會出現運動能力強的學生運動負荷不夠,運動能力弱的學生不能完成課后作業(yè),影響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要布置菜單式作業(yè),即同一內容設置不同的練習難度,進行分層設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例如,布置下肢力量深蹲跳的作業(yè),普通學生可以進行連續(xù)深蹲跳,體重大的學生可以做對應降階動作,如做原地深蹲、弓箭步交換跳的內容,也可以做向前交替弓箭步。教師不僅可以設計動作降階,還可以設計數量分層、時間分層、次數分層等,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力范圍內的等級進行練習。
“學練賽”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一體化作業(yè)中拓展課堂教學內容。新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強調了要“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理念,“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因此,我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采用“學練賽”教學模式,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體質。體育家庭作業(yè)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課后體育作業(yè)可以有效彌補因課堂時間有限造成的學生“學、練、賽”不充分、技術動作沒有進入“自動化”階段等問題,還可以完成“校內、校外各1小時”的鍛煉要求。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圍繞一體化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學練賽”教學模式設計體育課后作業(yè),打造“學會”的學習方法、“勤練”的運動氛圍和“常賽”的比賽機制,幫助學生補充、提升課程所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例如,我們設計的寒假體育作業(yè)(見下表)。
“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在有所側重的訓練中深化課堂教學內容。課后作業(yè)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和計劃性,尤其是體能作業(yè)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時,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的階段性,在身體發(fā)展敏感期重點發(fā)展相應的能力,如一年級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柔韌素質,二年級注重訓練學生的速度素質,三年級注重學生的靈敏訓練,四年級發(fā)展學生的彈跳爆發(fā)力,五年級則以耐力素質為主,六年級主要訓練學生的力量素質。另外,親子作業(yè)還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設計,其中主要包括柔韌、速度、協調、耐力、平衡、靈敏和力量等身體素質方面的內容。
教師要從課堂學習、課后作業(yè)、課后服務等多個角度整體考慮,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優(yōu)化體育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yè)一體化的有機整合。
刊中刊編輯 _ 于萍 汪倩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