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8日,著名革命家、作家、書法家馬識途逝世,享年一百一十歲。馬識途,本名馬千木,中國現(xiàn)代作家、詩人、書法家,曾擔任過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四川省文聯(lián)名譽主席。他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并稱“蜀中五老”,其代表作品為《夜譚十記》《清江壯歌》《滄桑十年》《在地下》等。
馬識途1915年1月17日出生于四川省忠縣(今重慶忠縣)涂井鄉(xiāng)的一個書香世家,馬識途的父親馬玉之,在四川劉湘時代,曾出任過三任縣長,其中兩任在洪雅縣,一任在大邑縣。洪雅地處川西邊區(qū),叢林茂密,山高路險,為土匪經常出沒之地。馬識途從小就喜歡吟詩作文,六歲發(fā)蒙上私塾,主要讀“四書”和古詩詞。教書的老夫子要求學生把“四書”背下來,學作對句,還讀《詩經》《千家詩》《古文觀止》等,為馬識途后來作傳統(tǒng)詩詞和寫文言文打下了基礎。后改讀新學,進的是一所鄉(xiāng)村初級中學,校長是陶行知的學生,倡導“生活即教育”,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住的宿舍叫“新村”。初中時,馬識途接觸了一些新學雜志和講富國強兵的進步書籍,同時也嗜讀一些《江湖大俠傳》《蜀山劍俠之孽海情天》之類的新小說。其間,學校從武漢黃埔軍校分校聘來幾位教員,在他們的宣傳教育下,馬識途萌發(fā)了革命的意識,他參與了諸如發(fā)動農民、打倒廟里的菩薩之類的革命行動。
1931年,初中畢業(yè)后,遵循“本家子弟十六歲必須出峽”的教誨,馬識途乘船東出三峽,去往北平。船過三峽夔門,馬識途寫了一首《出峽》詩:“辭親負笈出夔關,三峽長風卷巨瀾。此去燕京磨利劍,國仇不報誓不還?!蓖?,他考入北平大學附屬高中學習,“九一八”的炮聲擊碎了他的“強國夢”,從而卷入了抗日救亡的學生運動中。1933年,日軍進逼平津,在危難中他逃到上海,后在浦東中學讀完高中。1935年,他以“馬質夫”的筆名,在葉圣陶主編的《中學生》雜志發(fā)表散文《萬縣》,獲該雜志征文獎。
1938年,馬識途對著兩本書中的黨旗圖案和馬克思畫像,舉起右拳莊嚴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把原名“馬千木”改為“馬識途”。這一年,馬識途二十三歲,從此走上“職業(yè)革命家”之路。后來,他在自傳《百歲拾憶》中說:“從入黨的這天起,我改名了。我以為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老馬識途了?!?/p>
1941年,他將高中畢業(yè)證書的“馬千木”添一筆改名為“馬千禾”,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先后在外文系、中文系學習四年,擔任西南聯(lián)大黨支部書記,從事學生運動。其間,馬識途以學生身份與羅常培、楚圖南、李廣田、吳晗等教授往來,以黨員身份與聞一多聯(lián)系,并得到聞一多的積極支持。
1942年,馬識途與張光年、齊亮等創(chuàng)辦文藝刊物《新地》,與張彥主編《大路周刊》,以宿莽、劫余、孑一等筆名發(fā)表小說、詩歌、雜文及時事評論等。入黨后至入學西南聯(lián)大前一段時間的農村工作,對于馬識途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至關重要。正如他在《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一文中所說,他時時刻刻所面對的就是生與死的搏斗、血與火的戰(zhàn)爭。他后來的小說《老三姐》《回來了》《小交通員》及長篇《清江壯歌》等,都取材于這一時期的革命生活。
文學其實就是人學、美學,是人類用文字為自己尋找靈魂的家園,安放自己的精神。“文學是有用的,對世道人心起作用……能讓讀者的靈魂升華、凈化?!?/p>
新中國成立后,馬識途擔負著繁重的行政工作。因為偶然寫了一篇小說《老三姐》,被全國作協(xié)書記處的領導發(fā)現(xiàn)了“富礦”,于是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不為出名圖利、在藝術殿堂占一席之地,只為服務革命、教育青年。一個個短篇,都是他加班“開夜車”,抓開會時的會前會尾,一點點寫成的。1960年夏天,馬識途開始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清江壯歌》,一連開了一百八十多個“夜車”,回家面對桌上的稿紙就開始頭疼。主人公柳一清、賀國威的原型,即是劉惠馨、何功偉兩位烈士。馬識途寫出了革命者的鋼鐵意志,也不回避他們作為普通人的夫妻愛、骨肉情、父子恩。
2010年,電影《讓子彈飛》上映,改編自馬識途《夜譚十記》中的《巴陵野老:盜官記》。發(fā)布會上,姜文笑言:“馬老是我的保護神。古人有言‘信馬由韁(姜)’嘛!”這一年,馬識途九十五歲,坐著姜文的“子彈”再度飛入大眾視野,塵封多年的《夜譚十記》也被發(fā)掘出來,成千累萬冊地趕印。
作為享譽中國文壇的著名作家,馬識途數(shù)十年筆耕不輟,他的作品記錄了中國革命的斗爭歷史,繪就了百年中國的革命歷史畫卷,是中國革命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一筆豐厚的寶貴財富。2014年,在百歲之際,馬識途給自己寫了一首四言詩,詩的末尾,他回看了自己的一生:“不耐沉默,胡亂說話。君子坦蕩,乃大傻瓜。閻王發(fā)令,小鬼來抓。大限一到,跟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