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園多處在瘠薄山地,水澆條件較差。傳統(tǒng)的地下管理是實行清耕制,不僅費時費力,還會使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結構嚴重受損,有機質及各種礦質營養(yǎng)元素因流失而含量迅速降低,嚴重影響果樹根系生長,果實的產量與品質逐年下降。采用化學除草劑除草,雖然省工,但因除草劑滲透到土壤而產生的藥害,導致根系生長受阻,土壤毒害板結等問題日益嚴峻。
實踐證明,自然生草和刈割覆蓋是山地板栗園高產優(yōu)質和提質增效的有效措施,是實現(xiàn)板栗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xiàn)代土壤管理栽培模式。
1 板栗園生草的優(yōu)勢
1.1 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
生草栽培有利于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年可提高土壤有機質0.1%~0.3%。試驗測定,在30 cm厚的土層有機質含量為0.5%~0.7%的栗園連續(xù)5年生草栽培,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提高到1.5%~2.0%以上,長期生草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穩(wěn)定在2.0%~3.0%。
此外,草多為淺根的喜氮植物,主要吸收土壤表層5~10 cm的氮素等,少與根系較深的果樹爭肥,且通過割草覆蓋后可轉化為有機質,變成果樹容易吸收利用的有機營養(yǎng)。所以生草是消耗少、回饋多的技術,養(yǎng)分回饋是索取的20~40倍。連年自然生草,增加了果園土壤的有機質、礦質養(yǎng)分、水分,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等,有利于樹體生長發(fā)育和果實品質的提高。
1.2 改良土壤
生草栽培可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優(yōu)化土壤生態(tài),有利于果園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增加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土壤微生物增多,利于分解各種礦物質,改善土壤板結、貧瘠化、鹽漬化、酸化等問題。而且果園生草栽培,蚯蚓數(shù)量明顯增多,不但疏松土壤,蚯蚓糞也是很好的有機肥料。此外,草的根系在死亡后留有一個空隙,成為上下通透的管道,能增加土壤透氣性,減少根腐病的發(fā)生。
1.3 防止水土流失
當雨季汛期來臨時,由于清耕制果園地表裸露,因雨滴擊濺和徑流沖刷而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將富含腐殖質和無機養(yǎng)分的表土沖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生草制果園因能涵養(yǎng)水源,固土,減少水土流失,利于土壤肥力提高。此外,清耕制土壤干燥,冬春季大風易引發(fā)沙塵污染;而生草制能防風固沙,防止冬春季風沙揚塵造成環(huán)境污染。
1.4 蓄水保墑抗旱
在山地果園進行生草覆蓋,可蓄積利用天然降雨,攔蓄坡面徑流,明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保護墑情涵養(yǎng)根系,抗旱能力顯著提高。實踐表明,實行生草覆蓋的栗園在極度干旱季節(jié)土壤含水量仍可達34.5%,而對照清耕制的土壤含水量僅為10.3%。果園生草制,春季下一場透雨,可維持到6、7月雨季汛期前不干旱;秋季下一場透雨,可維持到翌年5、6月花期不干旱。
1.5 抗?jié)衬蜐?/p>
果園生草覆蓋,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通氣性、抗蝕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生境,增強了果樹的抗?jié)衬芰ΑS昙緛砼R時,草能夠吸收和蒸發(fā)水分,增強土壤排澇能力,縮短果樹淹水時間。因為土壤透氣性好,減少了澇害死樹現(xiàn)象。而清耕無草的果園經常發(fā)生澇害死樹現(xiàn)象。
1.6 改善果園溫、濕環(huán)境,調節(jié)果園小氣候
傳統(tǒng)清耕果園“土壤-大氣”直接接觸,生草覆蓋模式為“土壤-草-大氣”間接模式。果園生草覆蓋能夠調節(jié)果園溫度、濕度、地表光、熱、氣等生態(tài)因子構成的小氣候,有利于果樹抵抗外界不良條件,有效避免果樹生理性葉枯病以及日灼、氣灼病等葉部病害,幼果日燒病,避免花期高溫天氣影響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
1.7 降低果園病蟲害
果園生草改變害蟲的活動方式,減少上樹危害而更多集中于生草層,豐富了生物多樣性,為天敵的繁衍、棲息活動提供了場所,增加了害蟲天敵的種類和數(shù)量,起到了生物防治害蟲的良好效果,有利于減少農藥施用,保障果品質量安全。
1.8 省工省力高效
清耕制果園人工除草費時費力,而生草栽培不用人力除草,采用機械進行刈割覆蓋,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省工省力高效。
1.9 便于采收栗果
栗果成熟撿拾時,如果遇降雨,不但撿拾栗果不便,且栗果粘上泥水,影響外觀,導致客商壓價。生草覆蓋的栗園,栗果掉在草上,不與土壤接觸,外觀靚麗,優(yōu)質優(yōu)價。
2 栗園生草栽培的誤區(qū)及注意事項
2.1 及時刈割覆蓋
栗園生草一定要控制草的高度,及時刈割,以免影響果樹的通風透光,也便于板栗采收時撿拾栗果。
生草刈割不僅控制了草的高度,還能促進草的分蘗和分枝,提高覆蓋率和增加草量。刈割時間根據(jù)生長情況和草的高度來確定,當高度50 cm左右時進行刈割,留茬高度15 cm。用專用割草機進行刈割,割后自然就地鋪于樹盤內覆蓋地表,一般5 d后草便自然干枯,不影響栗果采收(圖1)。
一年刈割2次為宜。第1次刈割時間在5月末6月初;第2次應在立秋后至板栗采收前7~15 d,當草籽達到70%成熟時刈割,便于撿拾栗果。注意7月高溫烈日的三伏天不要刈割(圖2)。
2.2 及時去除競爭性的惡性雜草
6月以前及早拔除植株過高、深根性、莖稈易木質化、競爭性強的藜(灰菜)、莧草、豬毛草、白蒿、白茅等惡性雜草,防止爭奪營養(yǎng)。連續(xù)拔除控制2~3年后,剩下適宜當?shù)刈匀粭l件的草種,形成穩(wěn)定的草被。
栗園生草常見模式為自然生草與人工種草,也可將兩種模式相結合。草種必須不是果樹病蟲害種類的中間寄主,或能避開果樹受害的關鍵期,最好選擇矮生或匍匐性的豆科植物,如長柔毛野豌豆、鼠毛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麥草、三葉草、馬唐、虎尾草等。
2.3 克服水肥競爭的矛盾
生草初期存在草與果樹水肥競爭的問題,選擇合適的草種,盡量減少與果樹競爭養(yǎng)分。初次生草前3年應加大肥水投入,緩解水肥競爭的矛盾。幼齡果園為避免爭搶營養(yǎng),只在行間種草,距離樹盤外緣40 cm左右。成齡果園可在全園生草,樹盤不要生草。
收稿日期:2023-08-24
*通訊作者:王天元(1969-),男,河北秦皇島人,高級講師,從事林果技術培訓工作。E-mail:1311013474@qq.com
作者簡介:馮守忠(1974-),男,河北秦皇島人,林業(yè)工程師,從事林果技術栽培與推廣工作。E-mail:wty690819@sh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