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經(jīng)驗和能力相對有限,理解能力較弱,知識積累也較為薄弱,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講究策略,一股腦兒灌輸,雖然看起來節(jié)奏緊湊、內(nèi)容密集,但是學生有可能很難理解與吸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具體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小學生心理需要與學習需求,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地結(jié)合先學、導入、探究、練習等步驟,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課堂內(nèi)容,觸摸教學核心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為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筆者將結(jié)合“位置與方向(一)”這一內(nèi)容,探討如何運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礎方位之后,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本節(jié)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帶領學生實地到操場,借助生活經(jīng)驗辨認四個方向,并體驗“前北、后南、左西、右東”的方位,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感,提升空間認知能力;第二部分則是回到教室,認識地圖上的四個方向,教材通過多種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活動設計,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整個教材內(nèi)容真實可信,貼近學生生活。
二、學情分析
我所在的班級有四十多名學生,班級規(guī)模較大。這些學生普遍聰明好學,思維敏捷,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大膽發(fā)言、獨立思考,以及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等。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正確辨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方向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設計上,筆者注重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真實的活動情境。這些活動,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在探索中體驗東、南、西、北的位置關系。而且,筆者在活動中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積極思考,讓他們學會如何正確地辨認方向,并敢于創(chuàng)新和嘗試。
三、循序漸進的教學理念
(一)幫助學生打好知識基礎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教師在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急于求成,一開始就教給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不僅無法掌握,還會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恐懼感,喪失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知識的銜接性和連貫性,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運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打好數(shù)學知識基礎。如,“位置與方向(一)”這一章節(jié)主要介紹了如何根據(jù)一個方向和角度,辨認物體的具體位置和方向。在學習這一章節(jié)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基礎的方向辨認知識,如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而“位置與方向(一)”這一章節(jié)在此基礎上,將學習的方向辨認難度進行了提升,讓學生掌握了角度和距離兩個要素。
(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完成思維過渡。而循序漸進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講解過程,讓學生逐漸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做題等,而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則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講解數(shù)學知識時應注重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教學,讓學生逐漸掌握數(shù)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學目標
1.在地圖或校園圖等具體情境中,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通過練習,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培養(yǎng)學生辨別方向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會用東、南、西、北描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體所在方位。
3.通過觀察、想象、猜測、交流等活動,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確運用它們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六、循序漸進的教學步驟
(一)自主先學
活動一:學生借助教材先學
在“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方向和距離兩個概念,并能夠根據(jù)給定的位置信息進行簡單的位置和方向判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進行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認真閱讀教材,理解方向和距離的概念,并嘗試解答一些簡單的練習題。同時,學生還需要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如建筑物、道路等,嘗試理解它們的位置和方向關系。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點,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基礎。
活動二:結(jié)合練習討論學習
預習課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在預習課上,教師可以先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簡單的評價,了解學生對“方向”和“距離”兩個概念的理解程度,并指出他們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接著,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
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些生活中的位置和方向問題,如某建筑物在某道路的方向、某地點的距離及方向等。這樣的討論和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可以提高他們的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趣味導入
活動一:談話式導入
教師:同學們,誰能介紹自己后順便把自己周圍的同學一起介紹一下?
學生1:大家好,我叫王明,我坐在第三排,我的前面是李同學,右面是王同學,左邊是陳同學,后面是方同學。
教師:很棒!王明,你現(xiàn)在面對的是原本坐在你后面的方同學?,F(xiàn)在你再介紹一下你身邊的同學。
學生1:大家好,我叫王明,坐在第三排。我的前面是方同學,后面是李同學,右邊是陳同學,左邊是王同學。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隨著這個同學自身方向的變化,周圍同學與他的位置關系也在發(fā)生變化。我們還發(fā)現(xiàn),在辨別方向時我們用前、后、左、右四個位置,好像有一定局限性,是不是?那同學們知道其他辨別方向的方法或?qū)I(yè)用語嗎?
學生:老師,我們這一節(jié)要學的“位置與方向(一)”中用東、南、西、北來辨別方向。
教師:同學們真棒,能通過預習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那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認識認識“東、南、西、北”。請同學們看屏幕(見圖1):
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沒,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不是?還有,因為有了東、南、西、北這樣標準的坐標,我就可以說出西南、東南、東北、西北,甚至我們還可以說偏西50米、向東100米等,是不是?
學生2:是的。有了東、南、西、北這個坐標,我們還可以有很多靈活又準確的辨別方向的方法,如西南100米、北面200米等。
學生3:是的,還可以說東偏北、東偏南、西偏北、西偏南等。
教師:為同學們點贊,你們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運用知識了。接下來,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實踐,看看這些方向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二:在應用中強化基礎知識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說說自己家在學校的什么方位,家的周圍有什么。
學生1:我家在學校的西北。我家的南面有一個大型超市,東南有一座人民公園,西面有一所幼兒園,北面有一家報社。
學生2:我家在學校的東面。我家的北面有一個早市,西面有一家汽車廠,南面一所電大學校。
……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很棒,不但掌握了“位置與方向(一)”的基礎知識,還會靈活運用,用較準確的方位詞語清楚描述相應的位置。為了進一步幫助同學們鞏固知識,接下來我們結(jié)合一些生活實例來探究知識,讓同學們更深入地了解知識,更好地吸收與運用知識。
(三)用問題探究知識
教師:小明和媽媽在百貨大樓(如圖2),他們要去汽車站,同學們能給他們說說路線嗎?
學生:小明和媽媽應該向東北走到學校,再向西走到電影院,再向東北走到少年宮,再向西走到圖書館,再向西南走到醫(yī)院,再向西走到商店,再向西北走到郵局,接著向西北走就到汽車站了。
教師:同學們真棒!那如果小明從圖書館看完書出來,要去百貨大樓和媽媽碰頭,他該怎么走呢?
學生:小明應該向東走,到少年宮后再向西南走到電影院,再向東走到學校,再向西南走就到百貨大樓了。
教師:那老師再問問同學們,醫(yī)院在圖書館的什么位置?郵局在商店的什么位置?
學生:老師,醫(yī)院在圖書館的西南方向,郵局在商店的西北方向。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真的讓老師很高興,你們都能看圖說出準確的位置與方向了,不但掌握了課堂知識,還提高了生活能力。學習了位置與方向后,我們再也不會迷路了??梢姡恢门c方向的數(shù)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要經(jīng)常用到,而且非常重要。也正因為有位置和方向,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才這么井然有序地運行著,我們才能幸福、快樂地生活著。是不是?
學生:是。
(四)用課后練習檢驗學習效果
課后練習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手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與實際生活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嘗試把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見圖3)。
教師:請同學們看圖:小剛從水族館出來要去動物園,同學們幫他看看,他該怎么走最近?
學生:小剛從水族館出來可以向東南走35米到大門,再從大門向北走100米就到動物園了。
教師:那小明從動物園出來,還要想去公園,再去展覽館后,再回家呢?
學生:小明從動物園出來還想去公園的話,應要向東走35米,等他從公園玩完出來,再向南走30米就到了展覽館,他看完展覽出來,要向西南走25米就到大門口了。
教師:(幽默地說)果然是“名師出高徒”,同學們把課堂上的知識運用得爐火純青,都有點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味道了。所以,教師再給大家一點相關的作業(yè),同學們不會介意吧?
學生:(唉……然后又大聲道)一定完成作業(yè)!
(五)設計課下作業(yè)鞏固學習效果
課下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設計一些有趣的、學生樂于參與的作業(yè),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不但有快樂的體驗,還能鞏固知識。
1.請同學們看下圖(見圖4),說說小青家周圍都有什么建筑。
2.拓展練習:請同學們說說指南針是干什么用的,它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指南針以前,我們的祖先還發(fā)明了哪些指示方向的儀器呢?
七、注意事項和總結(jié)
(一)注意事項
在整個“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需要仔細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參與討論的積極性等,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調(diào)整,以確保教學質(zhì)量。
(二)總結(jié)
課程結(jié)束時,教師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jié)。通過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能夠概括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如理解不深入、應用能力不足等。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不夠清晰,或是實踐操作的機會不足。針對這些問題,教師需要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如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增加實踐操作的比重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內(nèi)容。
八、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筆者認真反思了整個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對“位置與方向(一)”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同時注重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一知識點。然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個別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對問題的思考深度不夠等。
通過這次教學,我認識到,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更需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也要關注個別學生的特殊需求,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實用性,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思考深度,以及個別學生的特殊需求,以達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發(fā)展。
九、結(jié)語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步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明確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自主先學,強化基礎知識,用問題探究知識,以及用課后練習和課下作業(yè)檢驗學習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并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知識。另外,教師需要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保證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qū)王官營中心校)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