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要遵循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基本原則。講深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需求與現實回應,講透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真理魅力與價值指向,講活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驅動與需求導向。講深是講透和講活的邏輯起點,講透是講深和講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講活是講深和講透的生動顯現,三者統(tǒng)一服務于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提升。
關鍵詞:思政課;講深講透講活;教學實效性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這一重要論述是在充分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對辦好思政課提出的要求,為高校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要注重運用多種方式方法,把蘊含其中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成效。
一、講深: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需求與現實回應
思政課的靈魂在于其不斷彰顯的理論魅力。在高校思政課的理論教學維度上,對理論的深入解讀是重中之重。講深是指對思政課教學的真理性、價值性的深度解讀,避免淺嘗輒止、蜻蜓點水,要講出精髓和要義。教師要通過整合、構建契合教學目標和學生需求的理論解釋框架,將教材話語體系、學術話語體系轉化為教學話語體系,凸顯理論的張力和魅力。思政課教師是上好思政課的重要主體,他們作為經過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其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素質直接決定了整個教育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高素質的教師不僅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在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學經驗、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有相當深的積累。教師的智慧體現在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上,體現在對知識點及其重難點的消化和處理上,還體現在對課程的體系結構、學科特征及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上。教師資源是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使用的自身體力、智力、人格、技術、能力、經驗等身心素質的總和。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教學目標,不斷整合、優(yōu)化各類顯性和隱性資源,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講深入、講明白,使其真理的魅力得以彰顯。
一堂好的思政課,必定是探尋事物內在規(guī)定性、揭示事物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也必定是以深入透徹的分析和解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使其主動將學習收獲轉化為行動自覺。思政課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講深思政課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的困惑,更能夠回應他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錯綜復雜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看,講深就是實現理論需求與現實回應相互融通的金鑰匙,如圖1所示。
二、講透: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真理魅力與價值指向
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如果不講透,學生現實存在的理論困惑將無法得以解決,也就談不上產生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認同,更談不上現實中的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yè),必須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彼颊n的本質在于講道理,道理能否講透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否讓學生信服的關鍵。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其思想的璀璨之處就在于洞悉事物本質、揭示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等,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強大的思想武器,充分展示了真理的強大力量。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我們要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就一定要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上探尋本源。思政課絕不是空洞的政治宣傳和理論說教,而是要鞭辟入里地教會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透徹的學理分析,讓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真懂、真信、真會、真用。而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進一步夯實基本功,用深厚的學術功底闡釋理論,用生動的現實素材回應理論,敢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理論難點,真正讓理論入腦入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以《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為例,其內容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涉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思政課教學如果只是強調理論深度,忽視學生原有的知識學科背景、成長經歷等現實情況而去一味“拔高”,效果會適得其反。以《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五章第一節(jié)第二目“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為例,可以通過對“道德的核心實質是什么”“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什么,為什么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為什么既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又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等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抽絲剝繭式的深度解讀,達到真正讓學生學懂弄通的效果,讓學生明白“為人民服務是可以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的,這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先進性和廣泛性要求”。對于領導干部、普通黨員、普通群眾、大學生等不同群體來說,要對照標準、對照要求,身體力行、竭盡所能地將“為人民服務”的豐富內涵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當然,不同群體中的個體是有客觀差異的,但每個人只要立足本職崗位,兢兢業(yè)業(yè)、踏實進取,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體現。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一章第二節(jié)第二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的教學設計上,可以與“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互為借鑒,達到理論上的融會貫通。當然,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要想將理論講深、講透,首先自身要有相當深厚的理論功底和闡釋能力,不僅要掌握精深、前沿的專業(yè)知識,練好“傳道”的基本功,還要能深入淺出地開展教學,解讀教學中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真知到真懂再到真信。而這也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的真理魅力與價值指向所在,如圖2所示。
三、講活:思政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驅動與需求導向
能否講活,是檢驗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成效的試金石。思政課是一門有溫度、有活力的課程,教師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講授。教師作為教育活動實施的主導者,對課程資源和教法資源的整合和優(yōu)化能力,在整個思政課教學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思政課教學往往不是固定預設的,它是一項生成性的活動,諸多新的資源要素和條件會隨著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而逐漸產生。但是,這種生成于教學活動中的資源又較多地依賴于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如果他們的資源意識和開發(fā)能力較強,那么在以創(chuàng)新驅動和需求導向為引領的思政課教學活動過程中,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將會被源源不斷地開發(fā)出來;反之,即使有再多、再豐富的資源,也只能被遮蔽,更談不上生成了。因此,在講活思政課的過程中,教育資源的生成性作為一個變量,受主體開發(fā)能力所限,常常陷入不確定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同時,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式對話和互動也能催生一些新的資源要素,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捕捉這些臨時生成的、具有教育價值的資源要素并適時將其應用到教學活動中。講活思政課并非輕而易舉的事,也是要借助教學方法來實現的。《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對教學方法的定義是“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教學方法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的統(tǒng)一。李秉德指出:“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的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迸c其他課程一樣,思政課的教學方法也不是預設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依據教學任務與目標、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狀況、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及其他因素來綜合考慮,這樣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避免出現教學方法豐富但教學實效性差的問題。
教學方法是由諸多教學方式組成的。為了緊跟時代步伐,適應學生現實需求,當前的思政課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教學模式,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創(chuàng)新路徑,以“小班研學討論”為貫通理論與實踐的抓手,以“青馬工程”“三下鄉(xiāng)”等項目為實踐教學的拓展渠道,靈活運用啟發(fā)式、沉浸式等教學方式,用活社會熱點和身邊案例,激發(fā)課堂活力,調動學生參與熱情,讓學生真心喜歡、真心愿意、真心期待上思政課。以《思想道德與法治》(2023年版)第四章第二節(jié)第二目“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發(fā)起“如何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價值意蘊”等話題討論。這種互動式教學,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認真刻苦學習,夯實理論功底,努力投身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去,自覺將小我融入大我,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講深是講透和講活的邏輯起點,講透是講深和講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講活是講深和講透的生動顯現,三者共同統(tǒng)一于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過程中,如圖3所示。
思政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品德修養(yǎng)教育的重要載體,是黨和人民教育事業(yè)的鮮明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現實需要。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理直氣壯上好思政課,發(fā)揮思政課啟智潤心、鑄魂育人的作用,引導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樱Τ蔀閺妵ㄔO和民族復興道路上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
[2]胡德海.教育學原理[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
[3]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責編:文 墨
基金項目:河南工程學院2022年度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大思政課背景下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2022JYYB49)
作者簡介:王晶(1983— ),女,河南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公民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