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曉 王芳
[摘 要]探討現代設計中的求異思維、空間秩序、空間設計,將求異思維應用于建筑空間設計,從問題的相對面、差異面深入探索,創(chuàng)造空間的多樣性、豐富性、藝術性,賦予空間環(huán)境好奇、求知、科技、互動的功能。繼承傳統建筑空間設計美學,將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的空間美學融入建筑空間設計,同時突破舊式和思維壁壘,形成破局思維、多元思維,改變設計觀念。拓展求異思維下的建筑空間秩序與形式,以新思路啟示未來設計、聯想設計、大空間設計,從而提升空間的審美感觀和價值,更好地服務更具藝術品位的生活。
[關鍵詞]求異思維;建筑空間;空間秩序;創(chuàng)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1-0010-03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張裕曉,王芳.基于求異思維的建筑空間創(chuàng)新性設計研究[J].天工,2024(11):10-12.
一、中國古代建筑設計思想與思維濫觴
建筑空間不應該僅僅具有功能性,也應該具有藝術性,這一觀念早在《考工記》中就已有所體現。我國古代建筑設計出于實用性和政治性的緣由,對建筑以及空間功能的需求往往高于藝術美感,然而《考工記》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其是重視禮制和造物思想的強調,使古代建筑空間設計開始注重實用性與藝術美的均衡。《考工記》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關系,注重人與自然的互動和融合,這不僅是中國古代山水哲學觀中的核心部分,也體現了我國古人對自然的崇敬和認識,深刻地影響了古代中國的建筑設計。
中國古代的建筑設計在 《考工記》中找到了理論基礎。我國古代建筑空間不僅注重實用性,還注重生態(tài)性。這種生態(tài)建筑設計理念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考工記》中蘊含的思想和文化相契合,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社會和人性的深度思考,不僅豐富了儒家思想,也影響了禮制建筑、生態(tài)建筑等方面。不同時代的建筑師和工匠在保留優(yōu)秀的具有藝術價值的傳統元素的基礎上,通過巧妙的思維進行變革和創(chuàng)新,賦予建筑以及空間更多功能和形式上的美感。因此,《考工記》中的思想文化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創(chuàng)造精神,為古代建筑設計注入了新的維度。
二、現代設計中求異思維與空間秩序
思維方式決定了主體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任何事物以及事物的發(fā)展不只有A面和B面, A面和B面的關系也未必是對立的。求異思維視野更加廣闊,呈現出多維發(fā)散狀態(tài),是對正向思維方式的搦戰(zhàn)。運用求異思維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一方面避免了片面性,另一方面也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性,進而產生奇跡,如蘇聯新的“破冰船”設計,以及日本理光公司發(fā)明的“反復印機”等。蘇聯的科學家運用求異思維,使破冰船依靠自身浮力自冰下向上破冰。遇到比較堅厚的冰層時,破冰船還能像海豚一樣上下起伏行進,節(jié)省了許多原材料,無需很強的動力,其自身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大大提高。當復印機吞噬大量紙張的時候,理光公司的科學家不滿足于白紙正反兩面都被利用起來,他們通過求異思維,發(fā)明了一種“反復印機”,將已經復印過的紙張通過它以后,上面的圖文即可消失,還原成一張白紙。這樣一來,一張白紙就可以重復使用許多次,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還節(jié)約了資源,這些都是科學家運用求異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案例。在字體設計中,被國內稱為“逆反差字體”的Reverse contrast,就是運用求異思維營造出了視覺上強烈的差異感。另外,對字體解構、對筆畫序列進行拆散、重組或構成,尋找字體空間結構的突破,打破認知,重塑觀感,也是非常典型的求異思維設計方法。比如,中國獨立藝術家徐冰先生創(chuàng)作的《天書》中的四千多個“偽漢字”。求異思維體現在建筑空間設計中,既有相互清晰對立的關系,也有彼此模糊相向的關系,在空間形態(tài)塑造上表現為空間的上升與下沉;造型迥異的顛覆、顛倒結構;空間序列的漸變和突變等。
建筑環(huán)境中的“空間”既是有形空間也是無形空間。有形空間由各個界面圍合而成,空間的形態(tài)取決于界面的形狀。由于設計理念、設計觀念、設計思維、圍合程度、圍合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構造出的空間形態(tài)上也會大不相同。無形空間則是通過空間要素、視覺元素甚至感觀元素營造出的心理環(huán)境和心理范圍。建筑空間包含各種要素,如空間形態(tài)、空間表皮、空間結構、空間流線、空間序列、空間尺寸、空間物料等。設計者可運用多種設計手段,有效塑造和組織空間,用更多的媒介、技法、材質、光、色彩等元素再次限定二次空間,不僅能打造出多樣的空間形式,還能夠豐富空間的層次,進而營造出多變的空間秩序。因此,空間秩序體現在空間內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中,如構成形式、規(guī)律規(guī)則等??臻g中各個要素的起承轉合、主次關系、對立矛盾、圍與透、滿與缺、虛與實、黑與白、曲與直、疏聚與離散、開合與呼應等平衡手段,成就了建筑空間秩序的節(jié)奏和藝術章法,可以說建筑空間秩序的設計體現的是形式和美學,但彰顯的是設計精神。良好的建筑空間秩序會給人帶來美學意義上的體驗和熏陶,求異思維下的空間秩序美學就是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思維的差異,深入探究設計反差,刺激視覺,引導使用對象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共性,從而產生共鳴。
三、求異思維與建筑空間創(chuàng)新性設計
思維方式的轉換會使設計者產生設計觀念的變革,當然也會提升使用對象的感悟能力。求異思維導向下的建筑空間秩序會使研究者及使用對象對空間秩序和構成規(guī)律產生新的認識和理解,其思維模式也會從傳統的二維思維轉換成立體全方位的多維思維。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發(fā)展了多元思維能力,使用對象則提高了空間感知能力。通過對求異思維下空間秩序美學的探索和深入研究,從建筑空間序列、空間造型、空間形、獨立形、界面形甚至感官感受等已知的、常規(guī)的思維方向進行異向思考,呈現出多樣的空間層次及效果,進而突破建筑空間的結構、界面、形狀、節(jié)奏、規(guī)律等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解決基于形式上的實用功能問題。比如,1995年獲得建筑界諾貝爾獎“普茨克獎”的貝聿銘先生設計的通向盧浮宮各大廳主路交會處的倒立金字塔,其塔尖朝下,直指地下通道。由于玻璃材質透明的屬性,到了晚上,當倒金字塔被燈光點亮之后,燈光與鏡面反射立刻使它熠熠生輝,猶如一盞永恒的明燈。再如,由日本建筑師藤本壯介和Manal Rachdi Oxo Architects設計的位于巴黎的九層反向金字塔方案設計,不僅將地面騰出來作為一個公園,同時在天空中也創(chuàng)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綠色社區(qū)。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愛丁堡Maxthreads建筑設計與規(guī)劃公司的設計方案“臺中倒錐”等,都是設計師運用求異思維的獨特案例。
求異思維是改變建筑空間設計思維僵化的一個突破口,求異思維下的建筑空間設計突破了人們在建造常規(guī)上的正向思維,打破了造型規(guī)律,破除了原有的建筑空間秩序,結構上更加具有特色,建筑整體塑造上呈現出異于常態(tài)的不同,也更加體現設計理念中蘊藏的勇敢和果斷。另外,在空間形態(tài)上運用求異思維會形成趣味化的對應關系。比如,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商業(yè)空間造型中的倒拱元素,從建筑立面上看其實就是求異思維下的角度反轉。還有一部分建筑頂部拱形從中間一分為二,將其中一邊拱形的二分之一進行翻轉,在視覺上形成對峙,在功能上直接升高了空間的高度,同時也增加了設計的趣味性。另外,在無限重復的秩序中,改變秩序排列方向,構成中形成變異,于細節(jié)之處轉變空間界面元素秩序,不經意間改善了單一、平平無奇的視覺效果。
將建筑融入環(huán)境、融入景觀、融入自然,體現了人與建筑、自然的和諧統一,使空間具有調動情緒的能力,是古代也是現代業(yè)內共同的設計理念和最高目標。在優(yōu)秀的概念設計案例中,不乏運用求異思維的佳作。如,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夏季館的設計就是將城市紋理以倒影的形式展現出來,顛倒的效果帶來魔幻的夢境體驗。所以求異設計并非一個固定的概念,它可以是反向空間問題的特殊解決方案,也可以是形體上顛倒的視覺形象。由Anti Reality設計的位于海邊巖石區(qū)的單層住宅,整個設計的亮點便是一個倒置的屋頂結構,這個倒置的屋頂可以轉換成一個游泳池,水位可以通過虹吸式排水系統來控制,屋頂的出水口位于建筑可以移動的浴室、廚房和臥室三個結構核心之上,結構、水位、排水系統設計得很巧妙,解決了形式之外的排水和進水問題。另外,一些原野、海島、樹林中的玻璃屋、泡泡屋等的設計,都是有著獨特效果和感官刺激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在求異設計思維中,它們采用的大多是通透至極的做法,空間內部如溫度、濕度、通風等通過材料和科技技術的處理,都能夠使人體達到最舒適的狀態(tài),身處其中,猶如融入自然,如此令人驚嘆的室內外共生的場景,完美地表達了奇幻的浪漫主義設計理念。
建筑空間內部設計中從結構、形態(tài)、比例、造型、色彩、采光、照明、材質、物料等方面,通過求異思維獨辟蹊徑,制訂新的空間秩序,在多種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最佳的方法和途徑,達到形式上、思想上的呼應,獲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和感受。在對空間獨立性尺度夸大后,與周邊物體在尺寸上形成了巨大反差,制造出不穩(wěn)定的、劇烈的視覺沖突,違反了人在心理上對平衡的追求??臻g秩序也因人的獵奇心、窺私欲變得不再那么安定、穩(wěn)實,空間秩序的節(jié)奏在求異思維設計手段中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如,日本新生代建筑師藤本壯介的作品《美杜莎》,設計師在建筑頂面上設計了一個比例巨大又懸垂很低的如河川的Tiffany blue的空間造型,由頂面設計造成的視覺沖突形成了空間的巨大壓力,制造了視覺上夸大的矛盾和抵觸感,并通過空間中聲、光、自然和建筑元素,采用MR混合現實技術為體驗者呈現結構與環(huán)境氛圍,以此來回應空間中人在現實中和虛擬中與場景的互動。
序列的求異,則是對正向思維營造出的空間秩序提出的大膽挑戰(zhàn)。建筑空間序列中運用求異思維,針對分隔空間、過渡空間、內外空間、前后空間之間的結構關系,對流線進行反正向規(guī)劃,打亂鋪墊、醞釀、激發(fā)情緒頂峰、余音繚繞的序列過程,利用視覺中心在動線轉折點、關鍵部位控制空間距離,通過建筑空間形狀、線條、色彩、照明、陳設等一系列元素組織空間節(jié)點的各種韻律、構圖和形象,優(yōu)化空間的導向性設計。轉換空間構建元素,深入理解求異思維下的空間秩序美與正向思維空間秩序美的異同,破除陳舊的設計套路,以深思熟慮、斟酌成熟的設計方案,直觀地闡述設計文化、設計理念、設計思維及設計精神。
探索求異思維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的運用,還可以考慮更多形式的可能,用虛擬空間的處理手法,采用科技設備和智能交互設計技術,設計實用功能完善的活動墻體、活動頂棚、可移動界面以及對皮狀空間的延展,創(chuàng)造擺脫束縛,能夠被感受的心理空間、隱形空間、光影空間、虛幻空間等豐富的感知空間。利用結構求異、功能逆向、狀態(tài)求異、原理逆向、序位求異的方法,在三維立體的形體中設計空間,從而形成多維的建筑空間。建筑空間可以沒有固定的形狀,沒有明確的界面分隔線,也可以是模糊的空間,還可以是有意無形的范圍;空間的表皮在異向思維下會有自然的褶皺、撕裂的縫隙、手作的破裂;表皮上的造型會上下顛倒;物料會結構分形,這些顛覆性的設計,以及具有泯滅美學的空間設計或者洞穴感空間設計其結構的無常變化,在光影下散發(fā)著濃烈的視覺藝術氛圍,尤其能體現出求異思維營造的建筑空間美學的獨特魅力。
四、結束語
繼承《考工記》中的建筑美學思想、建筑設計理念及文化內涵,將求異思維設計方法更深入地引入現代設計領域中,應用到建筑空間設計、軟裝設計、視傳設計、產品設計等領域,更廣泛、更有深度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完全符合當下的審美趨勢和追求。通過對國內建筑空間設計業(yè)內發(fā)展趨勢及國內外創(chuàng)新案例的突出特征進行比對,深入對求異思維設計方法的研究和訓練,延展和開拓其他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幫助我們在設計創(chuàng)作中萌生更多維、更全面、更新奇的思路,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上有實質性的突破,在設計實操能力方面具有直觀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價值和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應引入與設計市場發(fā)展體系相適應的設計美學教育,推進設計市場多層次的發(fā)展關系,用系統化、全面化的方法解決目前設計行業(yè)中出現的創(chuàng)新問題,樹立更富有新時代氣息,與傳統文化藝術元素相碰撞且含有獨特審美的設計新思想。隨著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出的空間美學與各地區(qū)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相結合,定會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使其獲得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葉松.圖形中的矛盾空間及創(chuàng)意思維[J].裝飾,2004(8):73.
[2]葉錚.室內設計綱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3]涂彥.淺析藝術與科學:埃舍爾的造型思維對現代設計的啟發(fā)[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3(16):113,117.
[4]徐光耀.基于視知覺原理的建筑心理空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5.
[5]王一煒.室內設計中的點線面視覺元素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6(7):53.
[6]彭喆,劉小璇.意境之美在現代設計中的體現與運用[J].黑河學院學報,2023(12):168-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