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一些大學生對網絡使用不當,出現網絡成癮的問題。網絡成癮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文章首先分析網絡成癮的內涵,探討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然后提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應對網絡成癮問題的對策,包括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注重長期跟蹤與評估等,以期為廣大高校教育者提供參考和借鑒,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成癮;原因;對策;心理健康水平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7-0053-04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已成為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網絡成癮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嚴重影響著部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業(yè)發(fā)展。高校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使用網絡,預防和治療網絡成癮,從而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網絡成癮的原因與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網絡成癮是指個體對互聯網過度依賴和沉迷,喪失對網絡使用的控制能力,并出現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問題。網絡成癮具有明顯的心理成癮特征,包括強迫性使用網絡、無法控制使用行為、出現戒斷癥狀等。需要指出的是,網絡成癮并不是一種疾病,但它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于網絡成癮者,及時發(fā)現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內部原因
其一,心理需求滿足。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面臨著學業(yè)、人際關系、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網絡成癮者往往通過互聯網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如尋求社交、歸屬感和自我認同等。他們可能在網絡世界中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得到認可和尊重,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其二,個體特質影響。個體的人格特質、自我控制能力、自尊心等因素會影響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和沉迷程度。例如,性格內向、自尊心脆弱的大學生更容易在網絡中尋求情感支持和社交認同,從而增加網絡成癮的風險。此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的大學生也更容易沉迷于網絡。其三,情緒調節(jié)需要。一些大學生面對壓力、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時,可能會選擇使用網絡來調節(jié)情緒。他們可能在網絡游戲中獲得成就感和放松感,或者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進行交流和分享。然而,這種情緒調節(jié)方式的效果是短暫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外部原因
其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產生深遠的影響。家庭關系冷漠,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關注,或缺乏對孩子使用網絡的監(jiān)管和引導,可能增加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和沉迷風險。如果家庭成員存在網絡成癮問題,或者對網絡使用持放任態(tài)度,那么大學生可能就會受其影響,增加網絡成癮的風險[1]。其二,學校因素。學校在網絡成癮問題中的角色不容忽視。一方面,學校對網絡使用的限制不足,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就容易使大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另一方面,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也可能對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學校過于強調競爭和功利導向的學業(yè)壓力,缺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支持,就可能導致大學生通過網絡來逃避和緩解壓力。其三,社會因素?;ヂ摼W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和娛樂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網絡環(huán)境復雜,有時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內容、暴力游戲等,可能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此外,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背景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網絡使用行為。例如,社會上一些企業(yè)對網絡游戲的過度宣傳和推崇,可能導致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
1.注意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1)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是預防網絡成癮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2]。首先,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通過課堂教學、講座、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向大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其次,要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組織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情景劇、心理拓展訓練等,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增強自我調控能力和心理韌性。此外,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如心理講座、心理影片展映等,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最后,要注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和推廣,通過校園廣播、海報、宣傳冊等形式,向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及網絡成癮的有關知識。學校可以組織開展主題活動如“心理健康周”活動,可以邀請義工團隊、專業(yè)機構和學生組織參與,在校園積極營造關注心理健康、預防網絡成癮的氛圍。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僅旨在傳授心理健康知識,更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和應對壓力的能力,使其在網絡環(huán)境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3]。首先,在課程設計方面,高校需要設計科學、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網絡心理健康、網絡成癮的預防與干預、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等內容,然后通過課堂教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引導大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對網絡的依賴。其次,課程內容需要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高校應該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素材,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實踐。例如,針對不同年級、專業(yè)、性別的學生,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此外,要建立有效的課程評價和反饋機制。高??梢酝ㄟ^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和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優(yōu)化課程內容。例如,可以定期搜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課程內容進行持續(xù)改進,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3)開展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活動。高校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提高自我認知和情緒管理能力,避免網絡成癮的發(fā)生。高校應該建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機構,這些機構可以由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和心理醫(yī)生組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咨詢和輔導服務。通過參加心理咨詢和輔導,大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學習如何處理壓力和解決問題,從而避免將網絡作為逃避現實問題的途徑。其次,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內容應該針對大學生常見的網絡成癮問題進行設定,以起到有效預防的作用[4],如網絡成癮的危害、如何合理使用網絡、如何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此外,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形式應該多樣化。除了傳統的面對面咨詢外,高校可以通過電話、郵件、在線聊天等多種方式提供咨詢服務,還可以開展團體預防網絡成癮的輔導活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和成長。
2.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
(1)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針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至關重要。每個大學生的成癮原因、成癮程度、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等都不相同,因此,高校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方案[5]。首先,要對每個學生的網絡成癮程度進行評估,了解他們的成癮原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頻率、對網絡內容的偏好等,然后制定相應的個性化干預方案。例如,對于輕度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可以采取自助式干預方案,通過提供心理教育和輔導,幫助他們認識到網絡成癮的危害,讓他們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上網行為。同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放松身心的方法,如運動、聽音樂、閱讀等,以減輕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感。對于中度網絡成癮的大學生,需要采取綜合式干預方案,為他們提供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他們改變不合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從而減少對網絡的依賴。同時,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社會支持和人際交往的機會,幫助其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對于重度網絡成癮的大學生,需要采取強制式干預方案,包括住院治療、心理醫(yī)生介入等,對他們進行更加嚴格的管理,避免他們繼續(xù)沉迷于網絡。同時,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替代活動,如學習、運動、藝術等,幫助其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興趣愛好。實施心理干預時,教育者需要隨時關注大學生的情緒變化和反饋意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2)加強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合作。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不僅是個人的問題,也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合作的問題。因此,要解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合作與支持。首先,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父母應該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和教育,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6]。同時,家長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共同遵守家庭規(guī)則,限制孩子上網時間,引導孩子多參加體育鍛煉、閱讀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其次,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場所,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高校應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組織心理輔導活動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同時,要加強對學生使用網絡的監(jiān)管,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規(guī)范學生的上網行為。高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選擇。此外,社會應加強對網絡的監(jiān)管。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加強對網絡內容的審查和管理,凈化網絡環(huán)境。同時,社會各界都應積極參與網絡成癮的防治工作,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和社交平臺,避免他們沉迷網絡。
(3)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預防和解決網絡成癮問題的關鍵。網絡成癮往往源于對現實生活的逃避或尋求刺激,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到網絡成癮的危害,并激勵他們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首先,要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規(guī)律地作息、合理地飲食、適度地運動等,這些都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其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該教育大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遵守社會公德,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同時,還應該教育他們正確看待網絡,認識網絡成癮的危害,并學會合理使用網絡。此外,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通過參與活動,大學生可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歸屬感,提高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7]。而這些都有助于大學生擺脫網絡成癮的困擾,回歸正常的學習和生活軌道。
3.注重長期跟蹤與評估
(1)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是跟蹤與評估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及時發(fā)現和評估網絡成癮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了解他們的情感、認知和社交能力等情況。這些信息對判斷治療效果及是否存在復發(fā)的跡象非常重要。心理健康檢查通常包括問卷調查、心理測試和面對面咨詢等。問卷調查是一種自陳式的評估方法,通過一系列問答來評估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心理測試則是一種標準化的測量工具,用于評估個體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傾向,如焦慮、抑郁、人際關系等[8]。面對面咨詢由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進行,旨在了解個體的情感、認知和行為模式等。大學生有著不同的背景、經歷和性格特點,這些因素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治療效果。因此,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非常有必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檢查,可以及時發(fā)現網絡成癮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2)關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zhàn)和變化,這會影響他們的網絡使用習慣。隨著學習的深入和課程的增加,一些大學生可能會感到壓力越來越大,以致產生焦慮情緒。例如,一些大學生在準備期末考試時,因為擔心自己不能取得好成績,可能會陷入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這種情緒可能導致其依賴網絡來尋求安慰和解脫,從而加深網絡成癮的程度。為此,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正確應對壓力的方法、有效管理時間的技巧、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以幫助學生減輕學業(yè)壓力,建立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同時,人際關系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些大學生入學后,在與同學、老師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溝通障礙、社交焦慮等問題,為逃避這一問題,他們可能會在網絡中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社交,以致形成網絡成癮。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為其提供社交技巧的指導,幫助其建立支持性的社交網絡,鼓勵其參加校園活動和社團組織,從而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另外,面對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方向時,一些大學生會感到迷茫和困惑,這容易導致他們在網絡中尋求逃避和安慰。為此,教師應及時對他們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學會探索自我,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制訂合理的發(fā)展計劃,避免他們出現網絡成癮的問題。
(3)對網絡成癮者進行持續(xù)的干預和支持。由于網絡成癮具有復發(fā)性和慢性加重的特點,因此需要長期的干預和支持來幫助大學生戒除網絡成癮[9]。首先,要建立支持體系。網絡成癮者常常感到孤獨、無助,因此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支持體系非常重要。這個體系包括家人、朋友、輔導員及專業(yè)心理咨詢師等,他們可以給予網絡成癮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實質性的幫助。其次,要建立監(jiān)督機制。網絡成癮者往往無法自我控制,因此需要監(jiān)督機制的約束。監(jiān)督機制可以通過家人、朋友或專業(yè)機構的幫助來落實,幫助網絡成癮的大學生逐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此外,要進行持續(xù)的支持和跟蹤。戒除網絡成癮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進行持續(xù)的支持和跟蹤,可以通過定期的心理咨詢、電話隨訪、家庭訪問等方式來實現。
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網絡成癮的原因與對策進行深入研究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網絡成癮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復雜問題。為有效預防和解決這一問題,高校需要從多個層面出發(fā),綜合運用各種資源和手段。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幫助更多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實現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在未來的工作中,相關教育者應繼續(xù)關注網絡成癮領域的新動態(tài),為大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支持。
參考文獻:
[1]阿木古楞,申洋.素質拓展訓練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6(01):91-93.
[2]謝文濤.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創(chuàng)新實踐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6(16):19-21.
[3]宮南暉,楊博森.互聯網視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fā)展探索———評《互聯網視域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發(fā)展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11):113.
[4]薛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38):99.
[5]張宇.大學生社交退縮與網絡成癮的關系[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 2023.
[6]陳文峰.高職學生網絡成癮自身與家庭因素分析及對策[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16(04):53-57.
[7]王甦平,唐華,周棟,等.基于問題行為理論的低年級大學生社交網絡成癮的影響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23,43(08): 955-962.
[8]邊藝.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6(14):49-51.
[9]劉璐,趙蓮輝,宋臣旭,等.大學生網絡成癮及與自我控制關系的調查研究[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23,25(05):475-478.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Di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7101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some college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inappropriately, resulting in the problem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ternet addict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explor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n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problem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cluding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adopting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s, and emphasizing long-term tracking and evalu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educators in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net addiction; reason; countermeasures;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