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欣,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主管中藥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北京市第三批中藥骨干人才。國醫(yī)大師金世元教授再傳弟子、著名中藥專家李京生教授入室弟子。北京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北京中醫(yī)藥學會中藥資源與鑒定專業(yè)委員會青年委員。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協(xié)會中醫(yī)藥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2022年、2023年《藥物與人》雜志優(yōu)秀藥學科普作者。
北京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北京市延慶區(qū)西北部,地形復雜,自然資源豐富,為動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這里承擔著艱巨的學術使命,眾多研究在此開花結果;還充當著宣教的平臺,各類人群在此傳道授業(yè)解惑,集物種保護、科學研究與科普教育多重職能于一體。保護區(qū)的前身為松山林場,與傳統(tǒng)印象中的博物館截然不同,動植物在此擺脫了玻璃瓶與吸水紙的束縛,肆意揮灑著它們的活力,最直觀地向民眾展現(xiàn)生態(tài)的豐富多彩。其中,尤以連綿成片的天然油松林最為難得,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
作為“歲寒三友”之一,松與竹、梅并稱,歷來便是堅韌和高潔品格的象征。它們曾和恐龍共處于一個時代,見證了地球的滄海桑田,創(chuàng)造了亙古不滅的奇跡。從過去到現(xiàn)在,松樹的花粉貫穿其中。作為生殖細胞,它們承擔著傳遞形態(tài)、生理和行為等各方面遺傳信息的重要任務,同時也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遺傳多樣性、親緣關系以及演化歷史的寶貴資料。今天,我們將深入探尋松樹遺傳基因的載體—松花粉,一同破解松樹強大生命力的奧秘所在。
一、窮神知化,探生命之緣起
根據(jù)《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的規(guī)定,松花粉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油松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花粉。說到“花粉”,根據(jù)植物的傳粉方式,我們通常將花粉分為“蟲媒花粉”和“風媒花粉”兩大類。顧名思義,前者需依賴蜜蜂等昆蟲作為傳粉的媒介,后者則利用自然界的風進行傳播。松花粉就是風媒花粉的代表,每到春意盎然的4、5月份,花粉逐漸成熟并開始散發(fā)。它們翩若驚鴻,遇風而舞,能夠被風吹到數(shù)千米的空中,飛躍山嶺,橫跨海洋,甚至漂泊到殊方異域,極大地增加了松樹的繁殖機會。
1.資源分布
松科是裸子植物中最為豐富的科,共包含10屬230余種,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我國擁有這一科的全部10個屬以及其中的113種,是松科屬種最多的國家。這些松樹遍布全國各地,大多作為森林樹種和用材樹種,形成了廣袤的森林景觀。
根據(jù)《中國植物志》松屬植物的分類檢索表及相關文獻資料,松花粉的主要來源包括油松、馬尾松、云南松、赤松和黑松等品種。油松為我國特有樹種,天然地分布于東北、華北以及其他地區(qū),涵蓋吉林、內蒙古、河南、甘肅、四川等省份;遼寧、山東、山西、河北、陜西等省還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人工林種植。馬尾松主要分布于華中、華南地區(qū),尤其是長江和珠江流域,多為天然林。云南松主要生長在云南、廣西、西藏東部和貴州等地區(qū)海拔600~3100米地帶,同時云南也是全國最大的松花粉生產基地,具有巨大的開發(fā)潛力。赤松在東北三省有零星分布,山東膠東地區(qū)及江蘇東北部云臺山區(qū)同樣以人工林為主。黑松原產于日本及朝鮮南部海岸地區(qū),我國山東沿海地帶和蒙山山區(qū)以及旅順、大連、武漢、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有引種栽培。以上這些豐富的基原品種,為松花粉的采集、生產和利用提供了充盈的自然資源基礎。
2.性狀特征
松花粉來源于松樹的雄花序,以油松為例,花芽通常在秋季的10月前后萌發(fā),成簇聚生在當年新生的枝條基部,于翌年春季的2月中旬發(fā)育為卵形、淡綠或淡黃色的“球花”(圖1)。雄球花的中央為一中軸,其上螺旋狀排列著20~80枚小孢子葉(圖2)。每枚小孢子葉上生有一對小孢子囊,即花粉囊。隨著清明時節(jié)的臨近,中軸迅速生長延長,小孢子葉相互分離,小孢子囊也隨之裂開釋放出淡黃色的松花粉(圖3),這一過程共持續(xù)10天左右。
松花粉氣微,味淡,手捻之有滑潤感。借助放大鏡,我們可以看到松花粉由均勻的球形小顆粒組成(圖4)。這些顆粒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兩端對稱分布著近半球形的氣囊結構—也被形象地稱為“翅”—成熟的花粉可以依靠氣囊借助風力進行遠距離傳播。然而,氣囊的功能遠不止于此。實際上,它還是一個精巧的“水分自控閥門”:在干燥環(huán)境中,氣囊會向腹部彎曲;當環(huán)境的水分含量適宜時,氣囊又會逐漸展開,使松花粉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這一動作既保護了萌發(fā)孔,也有助于防止花粉因脫水而失去活性。
3.采收加工
盡管松花粉的資源儲量相當可觀,但短暫的花期、易受潮發(fā)霉的特性,以及生長部位過高等問題,為其有效采集和利用帶來了重重挑戰(zhàn)。因此,我們采集松花粉的時候還是應該小心翼翼。在《新修本草》《本草圖經》《寶慶本草折衷》《本草集要》等古籍善本中,均有“拂取”松花的記載:將布料鋪于樹下,用手或器具扣搖松枝抖落花粉,然后進行收集。清代著名醫(yī)家劉奎所著《松峰說疫》一書中,更記有詳細的采收時間和貯存方法:“于四月初,看松梢所抽黃穗如麥穗者,趁硬摘取……瓷器收儲,伏天必曬,否則穿發(fā)。取黃穗不可早,早則嫩而少黃面;又不可遲,遲則花蕊飛而穗成空殼矣??雌渌胗捕鴰S色,大如稻粒則取之。”
現(xiàn)如今,基于對前人采集經驗的借鑒和多年研究的成果,我們得知在雄球花中的小孢子葉開始彼此分離時采集花粉最為適宜(此時的花粉已經成熟且養(yǎng)分充足),并發(fā)明了帶有長柄的松花穗采摘器來采摘高處和樹冠外圍的花穗。采集的新鮮松花需要及時晾曬(每隔2~4小時翻動1次,以防松花粉發(fā)熱霉變),搓下花粉,過80~120目的標準篩除雜,再經干燥和滅菌處理,即可得到高品質的松花粉。得益于一系列精進的科學加工和儲存保鮮技術,現(xiàn)在我們能夠在常溫下將松花粉中的水分快速降低到5%~6%,并在不破壞其活性成分的前提下,實現(xiàn)長達2~3年的保存期限。
二、鉤玄提要,曉應用之推展
1.藥用價值
松花粉入藥使用由來已久,經過時間的考驗和實踐的驗證,各種使用方式以及功效主治也被歷代中醫(yī)典籍所記載。比如,《新修本草》:“松花名松黃……酒服身輕,療病云勝皮、葉及脂?!绷砣?,松花粉“治產后壯熱,頭痛頰赤,口干唇焦,多煩躁渴,昏悶不爽”(《本草衍義》)、“發(fā)上焦熱病”(《本草發(fā)揮》)、“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本草綱目》)、“療久痢,解酒毒”(《本草匯言》)、“主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咳血;外用治黃水瘡滲出液多不結痂,外傷出血”(《全國中草藥匯編》)、“治心肺熱、頭暈、吐衄血、皮膚風瘡濕爛”(《中藥材手冊》)等?!吨袊幍洹穼ζ涿枋龈鼮樵敿殻骸案?,溫。歸肝、脾經。收斂止血,燥濕斂瘡。用于外傷出血,濕疹,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外用適量,撒敷患處。”
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松花粉中含黃酮類、甾醇類、糖類、脂肪酸類、酶類、氨基酸類以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在抗氧化、抗疲勞、抗腫瘤、提高免疫力、調節(jié)血糖和血脂代謝、保肝、改善胃腸道功能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水痘、濕疹以及皮炎等皮膚問題也具有積極的治療效果。無論是作為單一藥物使用還是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松花粉都顯示出了良好的藥理活性,這極大地擴展了其傳統(tǒng)藥用價值,也為其贏得了“天然營養(yǎng)寶庫”“花粉之王”“氨基酸的濃縮體”的美譽。
值得一提的是,松花粉的細胞壁對酸堿、高溫、高壓都具有極強的抵抗力—這雖然保護了其內部的活性成分,但也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它們的釋放以及后續(xù)的利用,為檢測、提取和加工都增加了難度。破壁技術的發(fā)展,幫助我們有效地克服了這一困難。實驗表明,破壁后的松花粉可溶性蛋白、還原糖、黃酮和維生素C的含量均有所上升,同時顯示出更強的黏附性,而流動性和懸浮性相應降低。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其物理特性,對破壁效果進行評估(圖5、圖6)。
2.食用
“效而優(yōu)則食”,松花粉自古以來便與養(yǎng)生文化相伴始終。大文豪蘇東坡就對松花粉情有獨鐘,曾在《松花歌》中留下“一斤松花不可少,八兩蒲黃切莫炒。槐花杏花各五錢,兩斤白蜜一起搗。吃也好,浴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的詩句。林洪在《山家清供·松黃餅》中亦有“以松黃餅供酒……春末,取松花黃和煉熟蜜勻,作如古龍涎餅狀,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壯顏益志”的描繪。
及至現(xiàn)代,在我國的江浙一帶,以松花粉、紅豆沙、冰糖等為原材料制作的松花糕、松花團子更是年夜飯中必不可少的存在。而融合了松花香氣的吉林傳統(tǒng)美食—松花粉蒸肉,則是憑借獨特的地域文化與口口相傳的味道,吸引著無數(shù)美食愛好者慕名而來。
“春風爛熳春云熱,釀取松花一甕香”,除服食以外,山居者們在春天還熱衷于采集松花釀酒。其味清香甘美,現(xiàn)被廣泛應用于宴會、婚慶和節(jié)日等重大場合;也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歐洲地區(qū),深受當?shù)厝嗣竦南矏邸?/p>
另據(jù)多項毒理學實驗結果顯示,松花粉的急性毒性分級屬于實際無毒級,無遺傳毒性,未見明顯毒性作用。2004年,國家衛(wèi)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jiān)測評估司正式將包括松花粉在內的8種花粉列入普通食品管理,為其作為食品的合法性及安全性提供了堅實保障。自此,松花粉片、松花鈣奶粉、松花鈣軟膠囊、破壁松花粉等衍生營養(yǎng)產品日臻完善,開始走進千家萬戶。
三、洞幽燭遠,悟本草之大觀
自然低語,松濤陣陣。我們在松林中暢享這場視覺盛宴,從松花里窺探生命的奧義。它是聯(lián)結古今的橋梁,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著中醫(yī)藥人的智慧與堅守;它是萬千生命的守護,在與疾患的博弈中,書寫著草木回春的傳奇;它象征著純潔的精神,在時代的紛擾中,堅守著民族自信的源泉:這就是松花粉的故事,也是中醫(yī)藥的故事,更是自然的故事。
讓我們懷揣著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尊重,賡續(xù)接力,砥礪前行,將無形的饋贈轉化為有形的福祉,為中醫(yī)藥的發(fā)展以及對自然的保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