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旸
我們居住的這顆美麗星球共分布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風(fēng)土人情、生物種類和自然環(huán)境。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是最能體現(xiàn)這些特征的載體,不少國家的民眾還直接把最喜愛的飛禽走獸“請”上了國旗,讓它們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言人,一展魅力與風(fēng)采。
天上地下獅子吼
獅,俗名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群居物種,也是唯一具備雌雄性二態(tài)特征的貓科猛獸。雄獅吼聲洪亮,身強力大,牙尖爪利,頸肩部披著金黃色或黑色的鬣毛,威風(fēng)凜凜,相貌堂堂。難怪迪士尼公司能以這“百獸之王”為原型拍出經(jīng)典大片《獅子王》呢!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獅并不是非洲特有的動物。早在古希臘傳說中,大力士赫拉克勒斯 “十二功業(yè)”中的第一項就是殺死涅墨亞(今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北部阿卡迪亞山脈附近)巨獅。在古代亞洲,印度、波斯(今伊朗)、巴比倫、亞述及小亞細亞地區(qū),都能見到亞洲獅的身影。但隨著人類活動的逐漸深入,其分布范圍不斷縮小。如今,全世界僅剩500多頭亞洲獅,全部被集中保護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爾森林公園。
印度洋島國斯里蘭卡古稱“錫蘭”,在古梵語中名為“Sinhaladvipa”,其中的“Sinha”即為“獅”之意。在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的著作《大唐西域記》中,斯里蘭卡是由一位自南印度被放逐至此的人獅混血王子建立的。斯里蘭卡人民篤信佛教,而佛教中常用“作獅子吼”比喻佛陀菩薩說法時震懾一切的氣勢。自1948年2月4日斯里蘭卡宣告獨立起,一只爪握刀劍的雄獅和四片象征佛教教義的菩提葉便出現(xiàn)在了它的國旗上。
居家有豬得財富
國旗上既有如獅子一般高居食物鏈頂端的猛獸,也會出現(xiàn)與平頭百姓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guān)的家常牲畜。瓦努阿圖國旗上的豬牙就是一個“接地氣”的例子。
瓦努阿圖位于南太平洋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由82個島嶼組成,人口約32萬,國名在當(dāng)?shù)赝琳Z比斯拉馬語中是“我們的土地”之意。
豬在瓦努阿圖被普遍飼養(yǎng),并被視作財富和地位的象征。豬肉是人們?nèi)粘I钪械闹匾称?,新上任的酋長需要親自宰殺一頭豬并為大家制作“全豬宴”,養(yǎng)豬的數(shù)量和豬牙的大小象征著財富和地位。該國人民曾有長期把豬牙和狗牙當(dāng)錢使用的傳統(tǒng):狗牙相當(dāng)于硬幣,而豬牙相當(dāng)于“整鈔”,根據(jù)牙的品質(zhì)不同,一顆豬牙可以兌換數(shù)量不等的狗牙。就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于1974年訪問瓦努阿圖(時為新赫布里底群島)時,收到的禮物也是豬牙制作的一只手鐲。如今,雖然豬牙已無貨幣地位,瓦努阿圖也已于1980年獨立,但瓦努阿圖國旗上仍畫有長而彎曲的豬牙圖案,象征“財富和繁榮屬于瓦努阿圖人民”,恰與國名的含義遙相呼應(yīng)。
2012年3月26日,中國的大熊貓與瓦努阿圖的家豬共同登上了中瓦建交30周年的紀念郵票和首日封,成為象征兩國友誼的一段佳話。
寧死不屈自由鳥
地處中美地峽西部的危地馬拉是一片面積僅10.9萬平方千米但文化傳統(tǒng)卻異常豐富的彈丸之地,這里走出了1967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Angel Asturias,1899—1974)。
在當(dāng)?shù)噩斞耪Z中,“危地馬拉”為“多樹之地”之意。國如其名,該國以亞熱帶氣候為主,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境內(nèi)多山地和火山,而在北部海拔900~3000米的山地原生態(tài)林地——云霧森林中,生活著中美洲鳥類的“頂流顏值擔(dān)當(dāng)”:鳳尾綠咬鵑。雄性咬鵑身材纖細,毛色金綠,一對修長的尾上覆羽超出體長1倍之多,飛翔于山間,飄然若仙。它的名字“格查爾”(Quetzal)來自古納瓦特爾語“Quetzaltotōtl”一詞,意指擁有長而挺拔的羽毛的鳥,與瑪雅文化中的羽毛蛇主神“Quetzalcóa(chǎn)tl”詞出同源。阿斯圖里亞斯曾在書中寫道:“綠蛇用格查爾羽毛遮住我的雙腳?!爆斞艜r期,只有國王方有資格佩戴用它的羽毛裝飾的頭冠。
鳳尾綠咬鵑性情“剛烈”,極難馴養(yǎng),一旦被俘,往往絕食而死也不愿“屈服”,因此被危地馬拉人民視為圣潔的神鳥和自由的象征。他們不僅以“格查爾”命名國家貨幣,甚至把一只鳳尾綠咬鵑直接設(shè)計在了國旗的C位上:危地馬拉國旗中央繪有危地馬拉國徽圖案,國徽中交叉著兩支帶刺刀的步槍和兩把長劍,槍、劍兩側(cè)飾有月桂葉組成的花環(huán),中央則是一卷白色羊皮紙卷軸,卷軸中的西班牙語字樣“LIBERTAD 15 DE SETIEMBRE DE 1821”正是危地馬拉脫離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的正式獨立日期“1821年9月15日”,而最為醒目的則是卷軸上方蹲伏的一只鳳尾綠咬鵑??吹竭@挺拔不群、英姿颯爽的鳥兒,危地馬拉人民的愛“鵑”之心,顯而易見。
上樹鶴兒在非洲
全世界的15種鶴都是身姿挺拔、鳴聲動聽的帥氣大鳥,頗得世界人民的歡心。其中,有丹頂鶴、黑頸鶴、白鶴……我們中國人更是對鶴兒恩寵有加:《詩經(jīng)》里說“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南宋名士林和靖自己飼養(yǎng)仙鶴,玩出了“梅妻鶴子”的境界,國畫家們更是喜愛以“松鶴延年”作為主題作畫。殊不知,多數(shù)鶴類是喜愛濕地的涉禽,一生從不上樹,唯一能在樹上筑巢的鶴,是產(chǎn)于非洲的冠鶴(又稱“冕鶴”)。
冠鶴屬下有2個物種,一種為產(chǎn)于東非的灰冠鶴,另一種為分布在西非的黑冠鶴。兩種冠鶴是15種鶴中唯二頂著滿頭“炸毛”的鶴——其頭頂?shù)挠鸸谟衫w細的放射狀金色羽毛構(gòu)成,猶如頭戴皇冠一般,因此得名。冠鶴長身玉立,行動輕捷,極受非洲人民的喜愛。1962年10月9日,當(dāng)白尼羅河的源頭所在國——東非國家烏干達脫離英國殖民統(tǒng)治宣告獨立時,直接將一只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的灰冠鶴形象放在國旗正中,象征著烏干達人民對這只美麗高潔優(yōu)雅的大鳥的喜愛之情。
以貂作錢30年
位于巴爾干半島西北的克羅地亞于1991年脫離南斯拉夫正式獨立。該國雖是蕞爾之地,卻是世界知名體育強國,足球與籃球成績尤其出色。
克羅地亞多支國家代表隊因那一身辨識度極高的球衣而被昵稱為“格子軍團”。這身經(jīng)典的紅白格子球衣取材于克羅地亞的國旗圖案,克羅地亞國旗中的克羅地亞國徽上有獅子、山羊和松貂3種動物,其中,松貂代表著組成古克羅地亞的5個地區(qū)之一——斯拉沃尼亞(克羅地亞語:Slavonija)。彼時,貂皮是珍貴的貨幣等值物,不僅具有強大的購買力,甚至可直接抵充賦稅。自1994年5月發(fā)行至2023年1月加入歐元區(qū)為止,克羅地亞國家銀行始終以克羅地亞語中的“貂”(Kuna)一詞作為克羅地亞法定貨幣的名稱“庫納”。
松貂主要生活在草木茂盛的森林中,體長約50厘米,一條毛茸茸的尾巴約是體長的一半,喉部長有一片奶黃色的“圍兜”。松貂喜愛在樹上活動,以捕殺松鼠之類的嚙齒類動物為主,也吃鳥類、鳥卵、昆蟲、魚類和漿果等食物。
斯里蘭卡的獅、瓦努阿圖的家豬、危地馬拉的鳳尾綠咬鵑、烏干達的灰冠鶴、克羅地亞的松貂——五大洲的動物們在5個國家的國旗上完成了匯集。其實,國旗乃至國徽上帶有動物圖案的國家遠不止這5個國家,還有如基里巴斯國旗上飛翔的軍艦鳥、墨西哥和哈薩克斯坦國旗上莊嚴的金雕、秘魯國旗上站立的駱馬、安道爾國旗上的兩頭乳牛等。這些出現(xiàn)在國旗上的動物代表著人類寄予的美好又獨特的寓意,長久以來便與人類一同生活在綠水青山之間,是這個美麗星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