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并被成功送入預定環(huán)月軌道。此前6月2-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本次任務(wù)的核心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即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樣。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兩度著陸月球背面的國家,這也是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成功采集月壤。
當嫦娥六號著陸器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系列影像圖通過鵲橋二號中繼衛(wèi)星傳回地面時,不僅中國網(wǎng)友為之歡呼雀躍,國際社會尤其是科學界也非常興奮,認為“中國的月球探測器將帶回太陽系起源的答案”。中國的這一“歷史性的”“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不僅代表著中國在航天領(lǐng)域的技術(shù)突破,更意味著為人類探月補上了一塊重要拼圖。
今年是中國探月工程立項20周年。過去的20年,是中國航天史上蕩氣回腸的20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六號,從初探月宮到詳細勘察,從月面觀測到月背探秘,從遙感觀測到取樣返回……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標邁進,不僅實施月背采樣返回任務(wù),還將在月球南極著陸,開展飛躍探測。這是中國無數(shù)科研人員艱苦奮斗、自主創(chuàng)新的見證,也意味著人類社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此次嫦娥六號的成功讓人們對中國2030年前實現(xiàn)載人登月、2040年前建成一個完善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增添了更多信心與期待。
中國探索宇宙既立足自身,也面向世界、造福人類。中國始終愿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深入開展航天國際交流合作。嫦娥六號本身就提供了開放的國際合作機會,其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這凸顯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國際范兒”。其中,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在地月轉(zhuǎn)移、環(huán)月階段和月面工作段均進行了開機工作;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于月面工作段進行了開機工作;安裝在著陸器頂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離測量的位置控制點。作為多個國家“集體勞動”的成果,嫦娥六號的意義超越了國界,它標志著人類團結(jié)合作、和平利用外空的歷史性進步。
在浩渺宇宙面前,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嫦娥六號在表取完成后,所攜帶的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這面國旗不僅承載著中國的民族自豪感,亦承載著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因為“嫦娥”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當“嫦娥”把千里共嬋娟的意象留給世界品味之時,也將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外太空作一次生動的演示。
(摘自《環(huán)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