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多元主體參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行動邏輯

        2023-05-21 23:09:40金瑩田昱翌
        重慶社會科學 2023年4期

        金瑩 田昱翌

        摘 要:在農村場域中嵌入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對于農村環(huán)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農村地區(qū)在制度嵌入的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按照制度推動原動力不同可將現(xiàn)有治理模式分為“政府主導型”“村民自發(fā)型”“政企合作型”“多元共治型”四類。據(jù)此,在持續(xù)追蹤網絡平臺的基礎上,選取四種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原動力截然不同的農村,對比剖析典型案例治理進程、技術路徑、模式特征及治理經驗,提煉出各行為主體深層次的行動邏輯。指出基層政府由因高位推動帶來行政壓力,被動推進轉為追求個人政績主動落實;村干部兼任三重身份承擔多重責任;村民分類行為受綜合激勵鏈影響差異化遵循“四環(huán)節(jié)”邏輯;企業(yè)在兩種委托代理關系中理性逐利,由此提出農村地區(qū)生活垃圾分類經驗借鑒的實踐應針對參與主體不同的行動邏輯,強化按需激勵,以實現(xiàn)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先進經驗的有效推廣和運用。

        關鍵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原動力;治理模式;行動邏輯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重慶市鄉(xiāng)風文明建設與鄉(xiāng)村文化人才的互動邏輯與路徑研究”(2021NDYB065)。

        [中圖分類號] F323.22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3)004-0094-016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3.004.007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黨和國家工作重中之重,鄉(xiāng)村美麗、宜業(yè)宜居成就顯著,其中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是農村宜居的重要內容?!饵h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顯示,截至2021年末,96.3%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1],“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需要久久為功;黨的二十大報告繼續(xù)指出“要提升環(huán)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xiāng)人居環(huán)境整治”[2],在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加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是持續(xù)改善農村人居環(huán)境、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建設美麗鄉(xiāng)村的題中應有之義。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已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經驗多樣的典型模式。盡管多元主體參與是大勢所趨,但在不同地區(qū)的垃圾分類模式中,各治理主體參與程度不一,表現(xiàn)出差異明顯的行動邏輯,呈現(xiàn)出不同的治理效能。

        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研究現(xiàn)狀

        生活垃圾分類既對宜居環(huán)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促進資源循環(huán)利用,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垃圾分類技術在城市社區(qū)已趨于成熟,而農村在垃圾處理軟硬件條件上遠不及城市,但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垃圾圍村現(xiàn)象屢見不鮮,農村垃圾“消化”壓力激增。徐信貴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許多新農村建設在改變農民原有空間居住形態(tài)的同時,與之相適應的環(huán)境設施卻并未同步配套跟進,趨于集中化的居住形態(tài)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進行規(guī)模化的農業(yè)生產,同時也使得垃圾分散丟棄轉向集合堆放,“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趕不上日益增加和變化的垃圾處理需求,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日益凸顯”[3]。在此背景下,學界逐漸將垃圾分類研究的目光轉向了治理能力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qū),研究內容主要聚焦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問題—對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典型模式、村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意愿和行為三方面。

        (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問題與對策研究

        在2020年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示的41個全國農村垃圾分類示范縣中僅有50%的行政村開展了垃圾分類工作[4],示范縣之外的村域情況更不樂觀,從全國整體層面上來看,我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還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許多現(xiàn)實困境,已有研究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一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不完善。主要體現(xiàn)在:國家層面專門性政策少[5]、垃圾分類標準“城市中心主義”痕跡明顯、自上而下嵌入實施的分類制度脫離農村實際情況[6]等。二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不健全。自2014年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提出整治農村生活垃圾以來,我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已形成了“農戶分類—村收集—鎮(zhèn)轉運—縣處理”的基本分類機制[7],但在實踐中受經濟基礎弱、治理能力低等因素影響,中末端處理機制未能長效化或是運行失控,直接拉低前端垃圾分類實際效能[8]。三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物質基礎薄弱。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高位推動力不足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在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面臨著資金、技術、分類基礎設施匱乏的困境[9]。四是分類主體意識淡薄,村民受固有傳統(tǒng)生活習慣以及對垃圾分類認知不足的影響,在實踐中缺乏垃圾分類的自覺[10],阻礙著垃圾分類制度嵌入農村環(huán)境治理。針對現(xiàn)實問題和困境,學界提出要通過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加大宣傳力度[1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前—中—后”環(huán)節(jié)管理力度[12]、構建多元治理格局[13]、夯實農村鄉(xiāng)土社會特性培育社會基礎[14]等措施提高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效能。

        (二)村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意愿及行為研究

        村民既是農村生活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分類的前端行動者和受益者,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最重要主體,其分類積極性直接影響垃圾分類治理效能。因此,已有研究以村民參與行為及意愿為切入點分析了影響因素。首先,垃圾分類作為以行政力量推動的國家政策,國家層面與地方層面形成的制度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收益感知和社區(qū)認同兩條路徑對村民意愿產生著重要影響[15]。其次,我國農村本質上還是鄉(xiāng)土社會,人情、面子、習俗道德、長老權力、宗族權威等傳統(tǒng)是影響村民垃圾分類行為的社會文化邏輯[16],對村民垃圾分類自覺性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再次,范圍較小的鄉(xiāng)村公共空間通過給村民提供交往場域,培育社區(qū)認同,促進村民間建立起信任[17],從而使村民出于維護共同生活空間的環(huán)境整潔而產生垃圾分類行為。最后,政府治理能力[18]、村民個人特征[19]、村莊垃圾分類經濟基礎等也是影響村民參與意愿和行為的因素。

        (三)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典型模式研究

        已有研究形成了兩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模式。一是研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技術模式。較為典型的有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模式[20]、PPP模式[21]、“戶分類、村收集、鄉(xiāng)轉運、縣處理”多層次運行和治理模式[22]、“互聯(lián)網+”模式[23]。這些處理模式在技術和方式上各有側重,但如何在各主體間形成合力以構建長效治理機制是此種范式下學者們想要回應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運用案例研究加實地調研的模式。對我國在探索中形成的農村垃圾分類治理實踐模式的歷史進程、運作機理等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典型的成功經驗,為全國農村垃圾分類實踐提供范例。典型的有“浙江安吉”共治模式[24]、政府與公民良性互動的廣東農村模式[25]、浙江金華模式[26]等。

        綜上所述,為解決農村地區(qū)生活垃圾分類這一環(huán)境治理“短板”,已有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針對垃圾分類處理技術模式和典型案例的研究,總結出了一系列可以在全國農村地區(qū)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經驗,其行文范式和結論對本文大有裨益。但現(xiàn)有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對問題的探討側重客觀表象,缺少對各主體主觀因素的深入分析。二是針對模式的研究對案例進行了詳述,但僅分析了垃圾分類的實踐狀態(tài),缺少對不同模式中各行為主體行動邏輯的剖析。三是社會學領域對行動邏輯的相關研究將研究對象集中在村民這一單一主體上,忽視了對其他關鍵主體行為原因的探討。因此,本文借鑒已有研究經驗,以垃圾分類工作生發(fā)原動力為選取的標準,通過對比分析,厘清農村場域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各主體行為背后的行動邏輯,旨在彌補現(xiàn)有研究中的不足。

        二、四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模式的對比剖析

        由于長期以來農村以“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的農耕模式為經濟基礎,形成了一個“有廢物、無垃圾”的環(huán)境,導致農村居民回應國家垃圾分類政策具有一定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慣性優(yōu)勢。因此,我國農村地區(qū)能迅速實踐垃圾分類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本文通過搜集整理在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問題上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影響性的基礎性材料,以實踐原動力為標準,選取了“政府主導型—湖南常德模式”“村民自發(fā)型—北京興壽模式”“政企合作型—江西宜豐模式”“多元共治型—浙江金華模式”為分析對象,其數(shù)據(jù)來源于對報紙、網絡媒體、政府門戶網站相關公開信息、公眾號自媒體以及數(shù)據(jù)庫文獻的持續(xù)關注與廣泛搜集,數(shù)據(jù)可得性程度高且部分官媒報道的原始訪談材料內容完整,能為案例分析提供可靠的資料參考。且所選案例屬于住房與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布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轄區(qū),或本身是本省(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行政村,在生活垃圾治理運行機制、治理效能等方面積累較多經驗,為系統(tǒng)性分析在此模式中各參與主體的行動邏輯提供了典型范式。

        (一)四類治理模式回顧

        1.湖南常德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政府主導模式

        政府的行政力量是現(xiàn)代化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內嵌農村場域的主要推動力。在具體治理過程中,其治理效能受政府財力狀況、宣傳動員效果、基層工作人員能力等影響。湖南農村地區(qū)早在2012年便嘗試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常德市在2012年6月出臺《常德市農村環(huán)境衛(wèi)生三年集中整治行動方案》,將農村生活垃圾列為重點整治項目,在經驗借鑒與考慮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農村環(huán)境整治的“三分模式”,即在責任區(qū)域上實行“分類保潔”、以漚肥和分戶焚燒為方式對農戶有機生活垃圾“分類減量”,以村、鄉(xiāng)、縣按程序運輸處理垃圾的三級“分類處理”。在具體措施上主要采取“政府投入、整體推進、集中處理”的模式,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為農戶配備垃圾收集裝置,為村組提供保潔員和垃圾收運車,為鄉(xiāng)鎮(zhèn)配備垃圾回收(中轉)站、垃圾轉運車、垃圾壓縮機等,最后通過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的方式在縣級實現(xiàn)垃圾處理。截至2013年6月,常德市共配備農村入戶垃圾桶22萬個,垃圾站1.68萬個,共清運農村垃圾20萬噸①,基本解決農村垃圾遍地成堆問題。截至2020年底,常德市已實現(xiàn)生活垃圾中轉站的鄉(xiāng)鎮(zhèn)全覆蓋。2021年,常德市全面上線“湖南農村垃圾治理監(jiān)督平臺”小程序②,群眾可通過線上掃碼填報詳細位置、反映內容、上傳照片等方式對農村環(huán)境臟亂差、隨意焚燒垃圾、垃圾治理設施不完善、垃圾收運處置操作不規(guī)范、農村保潔不到位等問題進行監(jiān)督投訴。常德市進入以大數(shù)據(jù)手段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和監(jiān)管能力的時期,以此“倒逼”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全流程規(guī)范化成為這一時期的治理目標。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經過近十年的發(fā)展,湖南一些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村開始有了自主創(chuàng)新,如洪山村成立了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洪山村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創(chuàng)新了垃圾分類運行模式,并在財政撥款的基礎上,村內籌資3萬元用于垃圾分類工作,2020年底達成了垃圾減量75%的工作成效。由此,湖南模式中以行政力量和財政保障落實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開始有了內生動力。

        2.北京興壽鎮(zhèn)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村民自發(fā)模式

        農村生活環(huán)境與場域內每一戶農村居民密切相關,相比其他治理主體,村民更易出于“利己”動機而產生自覺行動。興壽鎮(zhèn)地處北京市昌平區(qū)東北部,下轄21個行政村,于2016年起開始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辛莊村是興壽鎮(zhèn)轄區(qū)內自行實施垃圾分類的先鋒村。從辛莊村自發(fā)開始實踐到推廣形成“興壽模式”,北京興壽鎮(zhèn)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在2016年4月之前,辛莊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放任無序,雖然有17個垃圾投放點,但村民沒有分類意識,隨意投放垃圾,導致投放點“垃圾亂飛、污水橫流”;村中有3輛垃圾運輸三輪車,但由于路況和運輸車質量較差,常將垃圾顛簸下車,造成二次污染。在第一階段,村民缺乏分類意識和行為自覺導致基礎設施利用率低、環(huán)境極差。

        環(huán)境差導致辛莊村“人緣不好”,嚴重影響村民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村民利益受損。2016年4月,一次“塑料袋噎死羊”事件后,村中幾位婦女同志找到時任辛莊村黨支部書記的李志水,表達了成立環(huán)保小組、開展垃圾分類的建議;同時,居住在辛莊村的大學教師唐老師也找到李志水表達了開展垃圾分類的意愿。由此,在村支書“自掏腰包”,村莊精英、志愿者捐贈資金和物資的基礎上,辛莊村于2016年6月開始了垃圾分類的自發(fā)探索。在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帶動下,辛莊村開展了“凈村行動”,推行“垃圾不落地”。在垃圾收集環(huán)節(jié),改變原有集中投放的方式,將“可回收物箱”“有毒有害箱”“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發(fā)放到每一個農戶家中,實行“兩桶兩箱分類法”;在垃圾運輸環(huán)節(jié),辛莊村配備新環(huán)衛(wèi)車,村干部帶頭同清潔工和志愿者一起每天定時定點上門收運垃圾,同時村干部和志愿者通過“入戶上門、親身演示、親手分類”的方式幫助村民培育分類意識和習慣。在垃圾集中處理環(huán)節(jié),辛莊村自建垃圾分類站,根據(jù)不同垃圾類別采取相應處理方式。此外,為到達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的目標,辛莊村還充分利用村內廣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通過生活垃圾治理全流程的改造,經過三個月的磨合后,辛莊村垃圾分類工作便步入了正軌。

        最后是“經驗推廣—模式形成”階段。辛莊村推行垃圾分類后環(huán)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作為草莓種植大村,環(huán)境改善也給辛莊村帶來了農旅融合發(fā)展的機會,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的良性互促,得到了上級的關注。在不斷總結辛莊村經驗的基礎上,興壽鎮(zhèn)于2017年在全鎮(zhèn)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有序推廣,2019年年底實現(xiàn)了鎮(zhèn)域20個村全覆蓋。在深入推行辛莊村農戶“兩箱兩桶”分類法、垃圾分類站“桶對桶、箱對箱”分類投放方式的基礎上,興壽鎮(zhèn)通過對環(huán)衛(wèi)人員、村民、村干部、志愿者開展專項培訓以及建立黨委“一把手”負責制等舉措,逐步將自發(fā)的“辛莊模式”變?yōu)榱似占暗摹芭d壽模式”。2020年底興壽鎮(zhèn)新建垃圾分類站20座,清運生活垃圾9 174噸,其中廚余垃圾1 682噸,廚余垃圾分出率在全市名列前茅,集中堆漚有機肥3 903噸,垃圾資源化和垃圾減量化成效顯著。

        3.江西宜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政企合作模式

        在垃圾分類中引入市場化方式、通過政企合作提高垃圾分類效率是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提升的另一出路。江西宜豐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市場化運營道路,并逐漸在縣域內農村地區(qū)開始推行。早在2008年,宜豐縣財政便統(tǒng)籌兜底了農村垃圾填埋場修建、垃圾轉運車購置等垃圾處理基本設施配備的經費,并在各鄉(xiāng)、村通過“工資、設施建設和維護費用采取財政補一點、鄉(xiāng)鎮(zhèn)籌一點、部門湊一點”的辦法聘請了專業(yè)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負責生活垃圾的清運,初步形成了政府與環(huán)衛(wèi)公司合作的態(tài)勢。

        2018年起,宜豐縣城區(qū)與農村同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目前已建立起鏈條完整的“戶分類、村收集、企業(yè)轉運、縣級處理”機制。宜豐縣農村在垃圾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環(huán)節(jié)采取了市場化運營模式。首先,在垃圾分類運輸環(huán)節(jié)實行“第三方公司生活垃圾清運制度”,通過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公開擇優(yōu)比選招標的方式,引入環(huán)衛(wèi)企業(yè)實施農村垃圾收運一體化運行,環(huán)衛(wèi)企業(yè)負責分類清運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縣財政對試點村給予15萬元/年的補助,并由縣垃圾分類主管部門進行監(jiān)督和考核。其次,在垃圾處理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不同類型垃圾形成了不同的政企合作處理方式。一是針對可回收物和有毒有害垃圾,宜豐縣以縣供銷社資產管理委員會為平臺,以縣供銷佳合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載體建設了農村垃圾分類和減量回收服務點以及“供銷e家”村級服務網點;建設“垃圾兌換銀行”,向村民發(fā)放垃圾銀行VIP兌換卡,建立以垃圾換商品的激勵機制,鼓勵村民垃圾分類,并招聘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值守銀行,同時配設相應的信息化平臺,為農戶提供回收種類、價格、方式等信息。通過垃圾兌換銀行收集的有毒有害垃圾還會被密閉運輸?shù)娇h有害垃圾存放場,最終由有資質的企業(yè)進行無害化處理。二是針對其他垃圾,由環(huán)衛(wèi)企業(yè)運輸至縣生活垃圾中轉總站,最后交由焚燒發(fā)電廠處理。其中,縣級垃圾中轉總站、有害垃圾存放場、垃圾焚燒發(fā)電廠、大件垃圾暫放場以及村級部分垃圾治理基礎設施均通過PPP項目建成,政府在其中扮演“財政支持者”“成效監(jiān)督考核者”的角色。

        4.浙江金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多元共治模式

        作為全國典型的浙江金華農村基礎條件好、垃圾分類試點早,也產生了較多簡單有效、復制推廣性強的經驗,通過動員各相關主體共同參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形成了多元共治模式。金華市金東區(qū)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先鋒模范,其經驗做法曾入選“砥礪奮進的五年”成果展,登入國家博物館為黨的十九大獻禮。在金東區(q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相關主體參與共治表現(xiàn)出上下聯(lián)動“漸進”的特征。

        在試點初期,由基層黨員干部主動推進。2014年6月,作為試點鎮(zhèn)之一的澧浦鎮(zhèn)首先在后余、橫路塘、東張三個村開始垃圾分類試點。鎮(zhèn)黨委書記王瑞良接手相關工作,其通過走訪談心傾聽民意,首創(chuàng)并試驗了“二次四分”的分類方法,同時召集村兩委班子討論制定了鎮(zhèn)考核制度、鎮(zhèn)對村考核制度、保潔員評優(yōu)制度、農村黨員干部聯(lián)片包戶制度、榮辱榜制度、衛(wèi)生費收繳制度,建立起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經過三個多月的實踐,村民逐漸被每月更新的“先進榜”“促進榜”動員起來,培育起了垃圾分類自覺。在分類治理中期,由于澧浦鎮(zhèn)的前期經驗迅速在全區(qū)得到了推廣,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引起了上級的關注,從基層由干部推動階段過渡到高位推動階段。2015年4月金華市委、市政府召開動員大會、下發(fā)文件,在全市農村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明確提出兩年實現(xiàn)全市農村全覆蓋的目標;2016年,住建部在金華召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現(xiàn)場會,會后發(fā)文向全國推廣“金華經驗”,并將“二次四分”模式列入全國首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guī)范》;2017年,金華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于2018年6月5日施行,將澧浦鎮(zhèn)最初探索的經驗上升到了制度的高度,標志著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開始了法治進程。在治理后期,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技術不斷升級、分類處理模式日趨成熟,在“二次四分法”和“戶集、村收、鄉(xiāng)(鎮(zhèn))轉運、縣處理”的基礎上形成了全流程多元參與格局。金華市在“會腐爛”垃圾處理上以一村一終端為主采取“1+X”模式配套建設封閉式太陽能垃圾減量處理房,鼓勵“多村合建”“村企聯(lián)建”“村校共建”;在“好賣的”不可腐爛可回收物處理環(huán)節(jié)加強與可再生資源公司等企業(yè)合作;在“不好賣的”不可腐爛垃圾處理上,采取垃圾不落地的轉運方式,交由縣級處理設施。在宣傳上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充分發(fā)揮婦聯(lián)作用,對農村婦女開展垃圾分類培訓;借助共青團和教育部門的力量,在全市小學開展垃圾分類活動,促進垃圾分類知識由孩子帶入農村、農戶;明確工會對農村垃圾分類廠房的管理職責,督促農村各廠員工自覺分類。此外,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還建立了“財政直補、群眾繳費、社會參與”的基金籌集模式,實現(xiàn)籌資多元化。

        (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四類治理模式對比分析

        由于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以及主體認知存在差異,湖南常德、北京興壽、江西宜豐、浙江金華農村在垃圾分類實踐中以不同的垃圾分類原動力為推動,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治理路徑、方法技術,顯現(xiàn)出特色分明的適用條件(表1)。

        1.治理路徑:核心目標殊途同歸

        由于各模式的制度原動力不同,各模式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在制度下沉進程上顯現(xiàn)出不同的路徑。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湖南常德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受政府推動,形成“政府首先出臺具體政策—財政提供硬件設備設施—政府組建垃圾分類工作人員隊伍—村民根據(jù)政策要求采取行動”的路徑,通過硬性的政策指標、強制的任務分配以及有力的人財物支撐發(fā)動村民響應分類制度。在村民自發(fā)模式中,北京興壽鎮(zhèn)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由環(huán)保意識較強的村民自發(fā)推動,遵循的是“少數(shù)村民覺醒—村莊精英帶頭—分類氛圍形成—普適性經驗推廣”的路徑,以點帶面式的動員是村民自發(fā)型最成功的經驗。在政企合作模式下,江西宜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市場化水平較高,由于企業(yè)和政府在垃圾分類治理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采取的合作方式稍有區(qū)別,對比其他模式,政企合作型在治理上形成了兩條路徑,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運營上,政府和企業(yè)遵循“政府招標引進+企業(yè)獨立運營”路徑,企業(yè)雖然與政府合作,但也享有垃圾分類的獨立經營權,政府引進企業(yè)后便退居扮演“監(jiān)督者”角色;在動員村民時,政府和企業(yè)又采取共同設置激勵制度、共同運營相關積分兌換網點的合作方式,形成“政府與企業(yè)合作設置激勵制度—村民受激勵采取行動”的路徑,針對性的物質激勵是政企合作模式下的有效經驗。在多元共治模式中,浙江金華農村通過上下聯(lián)動,逐漸形成了制度規(guī)范與各級行政力量強力保障、處理模式全流程多元參與、籌集多元化、宣傳動員全社會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浙江金華農村在實踐中盡管動員了多主體共同參與,但在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不同階段主導力量稍有區(qū)別,在前期主要以村干部為主力、中期主要受政府關注推動、在后期多元主體的實力才逐漸相當,多元共治格局形成,由此表現(xiàn)出“村干部推進—村民配合—政府關注—法律保障—社會參與”的治理路徑,制度保障是其治理亮點。盡管四類模式的治理路徑區(qū)別明顯,但動員村民這一決定性主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四類典型模式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進程中殊途同歸的核心目標。

        2.方法技術:因地制宜式創(chuàng)新

        由于各村落的區(qū)域稟賦、資源條件、村民生活習慣等存在差異,四類模式形成了不同的方法技術將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內嵌到不同村落。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湖南常德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以政府財政全權兜底,采取了“三次多分法”的分類技術,建立起“戶收集—村分類—鄉(xiāng)鎮(zhèn)轉運—縣終端處理”的運行模式以及探索實施了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的處理方式,最終通過政府的強力推動和內生能力提升,倒逼村民產生了分類意識和自覺行為,實現(xiàn)了垃圾分類全流程的自動運作。在村民自發(fā)模式下,北京興壽鎮(zhèn)生活垃圾分類治理通過集體經濟和村民自籌的方式籌集了啟動資金,在分類技術上采取“兩桶兩箱”分類法,通過村莊精英和村民的自發(fā)努力最終建立起“戶收集分類—村收運并初次處理—鎮(zhèn)縣二次處理”的運行處理模式。在政企合作模式中,江西宜豐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資金來源于財政補貼和企業(yè)自營所得收入,在分類技術上采取“二次分類”法,通過PPP模式開展政企合作,建立起“戶分類—村收集—企業(yè)轉運(城鄉(xiāng)環(huán)衛(wèi)一體化)—縣處理”的運行處理模式,在此過程中,政府和企業(yè)還合作建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銀行”激勵村民采取分類行動。在多元共治模式下,浙江金華農村在實踐中以“二次四分法”的分類技術、“戶集—村收—鄉(xiāng)(鎮(zhèn))轉運—縣處理”的運行機制、“1+X”處理模式、“財政直補、群眾繳費、社會參與”的籌集模式等為骨架,建立起了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長效機制,同時金華是全國首個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上升到制度高度予以規(guī)范的代表。四類典型模式采取的分類技術各有特色,形成的運行處理模式也不盡相同,但是“因地制宜”探索分類技術和方法是成功的共性。

        3.適用條件:特色鮮明

        首先,政府主導模式以政府為制度原動力,政府在制度設置、物資支持、人才隊伍建設、政策宣傳等多方面發(fā)揮著主要作用,這種以行政力量保障的治理模式對政府政策制定能力、宣傳動員能力以及財政實力等要求較高,并需要政府官員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具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其次,村民自發(fā)模式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內生動力強,要求村民有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和集體意識,且需要村莊精英帶動;在這種模式下,村民采取行動往往以某起“特殊事件”為導火索,如辛莊村在探索階段就是由村支書、婦女同志和大學教師在村民受危機事件刺激,整合資源后開始了垃圾分類實踐;此外,村民自發(fā)模式對村莊集體經濟的實力要求較高,采取這種模式的村莊需能承擔自建基礎設施的開支,由此村民自發(fā)模式更容易在環(huán)保意識和經濟基礎較好的村落形成。再次,政企合作模式下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市場化水平較高;相比其他模式,政企合作模式一方面要求地區(qū)有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在運用市場化手段上有較高治理水平,能扮演好監(jiān)督者的角色,能規(guī)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如宜豐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從行政村到市形成了四級考核制度(表2),對各相關主體實行嚴格的監(jiān)督,才能達到良好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市場化運營的效果。最后,多元共治模式不僅需要地區(qū)具備高水平的經濟實力,也需要從頂層到基層都具備極好的環(huán)保意識和認知,此外還需要治理的社會化發(fā)育程度高,有強有力的第三方力量支持;因此,相比其他以一個或者兩個主體為原動力的治理模式,多元共治模式在適用條件上對地區(qū)實力的要求最高是最能反映地區(qū)治理能力的模式。

        三、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中多元主體的行動邏輯演繹

        我國農村千村千面,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嵌入農村場域的初期,村域特征的差異導致同一制度在不同村域實施的原動力存在差別,制度推動的原動力不同導致治理展現(xiàn)出不同的路徑和分類技術,最后分別形成適用條件差異較大的穩(wěn)定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分類機制的逐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會逐漸涉及多個主體,但在“理性”的驅使下,由于每一類主體的立場不同、動機各異、對激勵的反應程度不一,各主體的行動具有明顯的先后順序,并演繹出不同的行動邏輯。

        (一)基層政府行動邏輯:“高位推動—行政壓力—個人政績”導向

        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政府的職能之一,政府負有義不容辭的治理職責。但相比能直接促進經濟發(fā)展的任務,垃圾分類治理帶來的獲益不會立竿見影,需要持久的投資和努力。因此在理性的狀態(tài)下,政府開展垃圾分類也存在一定的“失靈”,實踐中常出現(xiàn)“定期應付性”治理的現(xiàn)象,導致政策失敗,這需要上級政府對基層政府設計嚴格的考核評比制度和有效的激勵制度,推動垃圾分類有效落地。在垃圾分類制度實施初期,嚴格的考核評比制度將起到重要作用,基層政府首先需要被動完成嚴格的環(huán)境考核指標,行動受高位推動帶來的行政壓力驅動。在縱向上,農村生活垃圾問題是國家環(huán)境治理的重要內容,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家頂層設計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出直接要求,并通過行政層級層層下達具體命令,基層政府是行政層級的神經末梢,承受著多層行政壓力。在橫向上,地區(qū)間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不同,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上有著先天條件上的差異,在錦標賽機制下各基層政府承受著績效橫向對比的競爭壓力。由此,出于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通過行政考核、在橫向府際競爭中保持優(yōu)勢等需要,基層政府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

        隨著國家層面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深入,基層政府逐漸意識到不論是在縱向晉升還是橫向競爭中,長效化的垃圾分類治理帶來的村容村貌提升易受到上級的青睞和表揚。此時,基層政府傾向于將垃圾分類治理作為展現(xiàn)自身政績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激勵制度逐漸取代考核評比制度成為更主要的驅動力,基層政府在行動上由被動完成上級任務轉變?yōu)橹鲃印把Α薄R虼?,前期出于完成行政任務而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后,推廣經驗、形成可復制模式、將所轄地打造成全區(qū)甚至全國示范以追求政績卓越成為基層政府更終極的行動目標。

        (二)村干部行動邏輯:“三重身份”驅動

        在人性科學視域下探討行為動機,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了兩個互不兼容的假說[27],其在《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中以不同的人性假說為前提,既指出利他是人的本性[28]又表示利己是人的本性[29],利己和利他具有不相容的矛盾,由此產生“斯密難題”。但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受禮俗文化浸染的熟人社會[30],在這種社會結構中,村干部扮演著多重角色,肩負責任、在乎聲望和名譽又受自利驅動,能夠使“利己”和“利他”雙重動機同頻共振,跳出“斯密難題”,因此,村干部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內生動力培育的最好人選。首先,村干部本身是農村生活共同體的一分子,在生活垃圾分類中同其他村民一樣是分類前端,根據(jù)要求做好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維護村域內良好的宜居環(huán)境是其作為村民的義務。其次,村干部是村莊的“大當家”和“代言人”,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中既維護村民利益又與村民互相監(jiān)督,共同將制度落實;同時,大當家身份也是村干部集體榮譽感和自覺性強烈的緣由,促使村干部以身作則并積極行為。最后,村干部還是基層政府的代理人,垃圾分類既是一項政策制度,同時也是一種知識儲備,必須要先培育一批信息傳輸者,才能以點帶面地長效化發(fā)展,作為垃圾分類管理鏈的末端,村干部承受著比基層政府更直接的行政壓力,如宜豐縣行政村同時承受著上級三層考核,這將督促村干部必須有所作為以完成政策任務。此外,在生活垃圾分類實踐中,首先被動員的一定是黨員干部,這與我國的制度特色密不可分,如辛莊村和澧浦鎮(zhèn)最初的試點都是由黨員干部帶頭推進,政治面貌對村干部積極作為又產生一重驅動力。

        在不同模式中,村干部行為動機的主導因素不同。在村民自發(fā)模式中村干部主要在“大當家”和“代言人”身份下產生行動,責任感和義務感是主要作用因素。在其他模式中,從短期來看村干部以“遵守規(guī)定的村民”和“行政代理人”兩種政策規(guī)范的對象為身份,主要在利己動機的驅使下行動;從長期來看,在利他動機視角下,良好的生活垃圾治理經驗和成果能帶來村莊榮譽,但這種村莊榮譽又能提升村干部的個人聲望,為其帶來間接利益,由此村干部逐漸融合三重身份下的不同動機,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行動邏輯。

        (三)村民行動邏輯:綜合激勵下的“理性經濟人”

        農村環(huán)境是公共物品,良好的宜居環(huán)境無法排斥任何一個村民享受,“搭便車”現(xiàn)象難免存在,修建垃圾收運站等基礎設施帶來的“鄰避效應”也無法避免,村民對垃圾分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四類模式治理進程中的核心,動員村民所面臨的“集體行動的困境”也是不同模式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因此作為垃圾分類流程的前端,村民是最需要制度外力激勵的主體。同時,農村仍然是一個熟人社會,借力“面子觀念”以及緊密的人際關系網,可使村民之間互相監(jiān)督成為可能,對比其他主體,這種熟人社會下的示范效應使村民行動的背后多了一層社會文化邏輯。

        村民是相對純粹的理性人,在不同的模式下,村民受到的外在激勵和沉淀的內生動力差別較大。在村民自發(fā)模式下,村民環(huán)保意識較強、對垃圾分類優(yōu)點認知水平較高,集體利益是主導激勵因素,村民在集體利益受損時能主動聯(lián)系村干部發(fā)起垃圾分類治理“自救”運動,直接進入“認同培育—自覺行動”環(huán)節(jié)。在政府主導模式下,村民分類意識較差,垃圾分類治理以行政力量通過下達指標任務、設置嚴格的考核機制主動推進,強制性的政策規(guī)范起主要作用,村民的行動邏輯表現(xiàn)為“規(guī)訓強制—認同培育—自覺行為”三環(huán)。在政企合作模式下,村民是政府和企業(yè)在分類機制和運輸處理技術設置上合作的旁觀者,但卻是與垃圾分類效果掛鉤的激勵制度的實施對象和參與主體,“積分兌換銀行”便是物質獎勵激發(fā)村民分類動力的成功嘗試,政企合作模式下村民遵循“獎勵動員—認同培育—自覺行動”的行動邏輯。在多元共治模式下,村民的行為受到來自政府、村委、鄰里、社會力量、企業(yè)等多方面的影響,在垃圾分類實踐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驅動因素。具體而言,在實踐前期,由于政府和村干部的強力推動,制定了多種獎懲考核制度,這一階段村民行動邏輯主要表現(xiàn)為“規(guī)訓強制—獎勵動員”;在實踐后期,隨著多元主體逐漸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各項制度模式逐漸成熟,村民環(huán)保意識強化,其行動主要遵循“集體榮譽感和利益所得帶來制度認同—養(yǎng)成自覺分類行為”的邏輯。楊莉在基于民主立方理論的比較分析中,選取浙江桐鄉(xiāng)的F村和T村進行對照實驗,在實地觀察和訪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T村的垃圾分類工作推進辦法是由鄉(xiāng)賢參事會商議決策并由道德評判團推進實施,這種多元主體的參與代替了村干部的行政化決策,降低了決策失誤的風險”[31]。由此,在四類模式中村民行動的驅動力在“激勵—努力—績效—獎勵—滿足”等激勵鏈動態(tài)作用下,表現(xiàn)出差異性遵循“政策規(guī)定或熟人關系網監(jiān)督壓力進行規(guī)訓強制—激勵制度動員內生動力—獲得利益滿足后逐漸培育制度認同-習慣形成開始自覺行動”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行動邏輯,環(huán)數(shù)與村民生活垃圾分類認知水平緊密相關,認知水平越高達到自覺分類狀態(tài)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越少。

        (四)企業(yè)行動邏輯:委托代理關系中的理性逐利

        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項目中,企業(yè)既是市場主體,生存以利潤為準,參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同樣以“利”為導向,但其更是政府的代理人,也受到來自政府的壓力推動。企業(yè)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中的理性逐利主要體現(xiàn)在盈利和樹立品牌形象兩個方面,從表層來看,不管政府運用的是購買服務還是公開招標的市場化手段吸引企業(yè)投資,都直接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企業(yè)為拿到運營資格獲取經濟利益爭相優(yōu)化服務質量、創(chuàng)新運營方式,這是企業(yè)開展行動的直接動因。從深層次來看,在競爭的環(huán)境下,前中端環(huán)衛(wèi)企業(yè)、末端處理企業(yè)皆無法形成壟斷態(tài)勢,通過服務運營的創(chuàng)新設計不但能直接獲得政府的垃圾分類治理項目,也能通過企業(yè)自身良好的收益狀況和運營帶來的良好分類效果提升企業(yè)形象,尤其是在全國各地都在探索市場化運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初期,需求較大、機遇較多,優(yōu)先形成品牌效應便能搶占市場先機,由此企業(yè)在理性逐利的驅動下活躍于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的實踐,成為重要的參與主體。在委托代理關系中,企業(yè)需要保證服務質量以接受政府的監(jiān)督和考核。為了減少委托代理關系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證企業(yè)運營實現(xiàn)理想效果,政府針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前端收集、中端分類運輸、末端處理多環(huán)節(jié)多流程,為企業(yè)設置了多層考核機制,如江西宜豐設置“四級考核指標”,以督促企業(yè)能夠保證服務質量。此外,在政企合作型的村民動員路徑下,垃圾分類運營的一部分收入是積分銀行等激勵制度的資金來源之一,可回收垃圾所得收入甚至直接回報給村民,企業(yè)同村民間也隱含有一層利益聯(lián)結更緊密的委托代理關系,因此積極運營理所應當。

        四、研究結論和政策啟示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既解決農村“垃圾圍村”的難題,又降低縣一級處理垃圾的難度,對推進生態(tài)文明以及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在各相關主體的努力下,我國農村地區(qū)涌現(xiàn)出眾多各具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按照推動制度下沉的原動力不同,可將現(xiàn)有治理分為政府主導型、村民自發(fā)型、政企合作型和多元共治型四種模式,制度原動力不同產生的蝴蝶效應使四類模式中各相關主體的行動邏輯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啟示生活垃圾分類機制還尚未成熟的農村地區(qū)在經驗借鑒的實踐中既需要考慮村域實際情況,也需要針對性刺激不同主體行動的驅動因素,因地制宜、因對象而異的選取治理方法,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應將地區(qū)實際與模式適用的客觀條件充分對應,以因地制宜。具體而言:對于基層政府治理能力強,村域其他主體力量弱的地區(qū)應充分通過提高官員認知水平、完善政績激勵考核制度等方式強化政府官員發(fā)揮主導作用;對于村民環(huán)保意識強、村干部行動力強、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的村落可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中鼓勵村莊精英的帶頭示范,利用村域內較密切的“熟人關系”,培育村落集體榮譽感,充分發(fā)揮“自治”的作用;對于地區(qū)環(huán)境治理社會化發(fā)育程度較高,招投標企業(yè)較多,政府與企業(yè)之間合作的各項制度較為完善的地區(qū),可運用市場化技術手段引進企業(yè)力量運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政府只做好監(jiān)督者;對于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水平高,村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水平高,各參與主體力量均衡的農村地區(qū)可培育多元共治格局,注重完善多元主體合作的制度,暢通多元主體合作渠道,發(fā)展重點在形成協(xié)同治理的合力,有條件的地區(qū)可加快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法治進程。

        第二,應針對性完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各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需要完善垃圾分類考核評比制度,將垃圾分類治理成效檢驗的兩個重要標準,即“減量化”“無害化”與政府、村委、企業(yè)三大運營管理主體的績效考核掛鉤,避免垃圾分類成為應付性的形象工程。二是需要完善針對村民的激勵動員制度,充分發(fā)揮村兩委“以點帶面”的動員作用,設置物質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激勵制度,如將可回收垃圾所得收益部分用于回饋村民,對亂扔垃圾等不良行為通過“黑榜制”或者利益扣除等制度予以懲戒等,構建動態(tài)激勵鏈。三是需要完善監(jiān)督反饋制度,發(fā)揮“小組治國”作用,吸納黨員、村民代表等成立垃圾分類督察小組,進行常態(tài)化監(jiān)督。通過建設數(shù)字化分類基礎設施,開發(fā)手機端小程序等方式使熟人社會下的互相監(jiān)督匿名化、便捷化,以嚴格精準的監(jiān)督反饋對各主體進行負向激勵。

        參考文獻

        [1] ?張興華.農業(yè)發(fā)展成就顯著 鄉(xiāng)村美麗宜業(yè)宜居——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二[EB/OL].[2022-09-15].http://www.gov.cn/xinwen/2022-09/15/content_5709899.htm.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3] ?徐信貴.農村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治理模式演進與“三治融合”理路[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5):208-216.

        [4] ?蔣培,胡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原因及治理對策[J].學術交流,2021(2):146-156.

        [5] ?申振東,姚恩雪.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政策演變、實施現(xiàn)狀及完善路徑[J].貴州社會科學,2018(9):85-91.

        [6] ?曹海晶,杜娟.環(huán)境正義視角下的農村垃圾治理[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11-117+167-168.

        [7] ?張寶兵.我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制度創(chuàng)新——基于收費效應的視角[J].農村經濟,2012(3):106-108.

        [8] ?伊慶山.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問題研究——基于s省試點實踐調查[J].云南社會科學,2019(3):62-70.

        [9] ?李全鵬,溫軒.農村生活垃圾問題的多重結構:基于環(huán)境社會學兩大范式的解析[J].學習與探索,2020(2):36-42.

        [10] ?丁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嵌入性治理[J].人文雜志,2020(8):122-128.

        [11] ?楊藝,宋曉維.農村綠色治理能力建設研究——以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為例[J].學習與探索,2016(8):115-118.

        [12] ?張春玲,范默苒.鄉(xiāng)村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影響因素及對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101-110.

        [13] ?毛春梅,蔡阿婷.農村垃圾共生治理:現(xiàn)實挑戰(zhàn)、實踐機理與路徑優(yōu)化[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0(6):761-768.

        [14] ?蔣培.垃圾分類技術何以在農村落地——基于浙西蘆荻鎮(zhèn)的經驗[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3):167-173.

        [15] ?姜利娜,趙霞.制度環(huán)境如何影響村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愿——基于京津冀三省市村民的實證考察[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5):139-151.

        [16] ?夏循祥.農村垃圾處理的文化邏輯及其知識治理——以坑尾村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110-114.

        [17] ?許增巍,姚順波.社會轉型期的鄉(xiāng)村公共空間與集體行動——來自河南滎陽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農戶合作參與行為的考察[J].理論與改革,2016(3):45-49.

        [18] ?蔣培.從“生態(tài)自發(fā)”到“生態(tài)自覺”——太湖流域地區(qū)農民垃圾處置行為改變研究[J].西部論壇,2019(3):115-124.

        [19] ?楊金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90村的調查數(shù)據(jù)[J].江西社會科學,2013(6):67-71.

        [20] ?孫旭友.垃圾上移:農村垃圾城鄉(xiāng)一體化治理及其非預期后果——基于山東省P縣的調查[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23-129+168.

        [21] ?杜焱強,劉瀚斌,陳利根.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中PPP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孰優(yōu)孰劣?——基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案例的分析[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59-68+112.

        [22] ?丁建彪.合作治理視角下中國農村垃圾處理模式研究[J].行政論壇,2020(4):123-130.

        [23] ?孫旭友.“互聯(lián)網+”垃圾分類的鄉(xiāng)村實踐——浙江省X鎮(zhèn)個案研究[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37-44+111.

        [24] ?胡溢軒,童志鋒.環(huán)境協(xié)同共治模式何以可能:制度、技術與參與——以農村垃圾治理的“安吉模式”為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8-97.

        [25] ?曾云敏,趙細康,王麗娟.跨尺度治理中的政府責任和公眾參與:以廣東農村垃圾處理為案例[J].學術研究,2019(1):64-70.

        [26] ?徐立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典型模式之比較[J].城鄉(xiāng)建設,2019(13):61-63.

        [27] ?張國清,潘坤.利己與利他均衡點的求索——解決斯密難題的羅爾斯方案[J].浙江社會科學,2020(2):109-120+159.

        [28]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M].蔣自強,欽北愚,朱鐘棣,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7-228.

        [29] ?亞當·斯密.國富論[M].郭大力,王業(yè)南,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95-403.

        [30]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M].北京:中華書局,2013:1-91.

        [31] ?楊莉.鄉(xiāng)村治理中村民的參與有效與有效參與——基于民主立方理論的比較分析[J].探索,2022(4):131-146.

        The action logic of multiple subjects participating i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overnance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Analysis based on four typical models

        Jin Ying ?Tian Yuyi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Law,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Embedding the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ur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Our country's rural areas have accumulated rich governance experience in the exploration of institutional embeddednes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institutional driving force, the existing governance model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government-led", "village self-initiated", "government-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multiple co-governance".Accordingly, on the basis of continuously track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four types of rural areas with completely different sources of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governance were selected.The typical case governance process, technical path, model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ance experienc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deep-level action logic of each actor is extrac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has changed from passive promotion due to administrative pressure brought about by superiors to active implementation in pursuit of personal performance;The triple identity of village cadres bears multiple responsibilities;The differentiation of villagers' classified behavior follows the logic of "four links"; enterprises are mainly driven by economic benefits and brand effects.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hat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action logics of participating subjects, on-demand incentiv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achieve multi-link and full-process long-term governance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waste classification; institutional source power; governance model; action logic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午夜性刺激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综合五月网| 日本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真人做人试看60分钟| 超薄肉色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自由二区|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 美腿 欧美 偷拍| 极品美女调教喷水网站| 秘书边打电话边被躁bd视频| 99久久精品自在自看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激情文学婷婷六月开心久久|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青草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 日日摸天天碰中文字幕你懂的| 国产精品麻豆aⅴ人妻|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av野外|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麻豆夫妻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男男|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偷拍综合在线视频二区日韩|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亚洲Av午夜精品a区| 亚洲av成人波多野一区二区| 蜜臀av色欲a片无码精品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