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法律效力

        2024-06-07 00:00:00高圣平陳南成
        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 2024年2期

        內容摘要:在特定的交易模式中,擔保物權可由他人代為持有。為使金融交易方式更加靈活便捷,應緩和擔保物權設立上的從屬性,允許為將來債權提供擔保,在擔保物權可得實現之時,主債權真實存在即可。在權利歸屬認定中,法院不宜恪守于權利登記內容,在不影響第三人權益的前提下,應尊重當事人間的真實意思表示,認定債權人為實際權利人。倘若名義權利人將登記系統(tǒng)上所登記的債權及擔保物權無權處分給第三人,善意取得規(guī)則自有適用空間。在擔保物權可得實現之時,原則上債權人和受托人均可行使擔保物權。在特殊情形下,擔保物權的行使主體可由當事人約定。

        關鍵詞:委托代持;從屬性;登記公示;無權處分;準共有

        中圖分類號:D9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076(2024)02-0123-14

        DOI:10.19563/j.cnki.sdfx.2024.02.009

        一、問題的提出

        受托持有登記擔保物權是指債權人在不轉移債權的前提下,委托第三方代為持有從屬于主債權的擔保物權,并以受托方的名義辦理登記手續(xù)。較為典型的實踐情形有:在債券發(fā)行中,債券管理人受托代各債券持有人持有擔保物權,并登記在自己名下;在委托貸款交易中,受托銀行作為名義上的債權人將擔保物權登記在自己名下;在網絡借貸中,借貸平臺以自己的名義代數量眾多的債權人辦理登記。但在擔保物權的從屬性之下,擔保物權是為擔保主債權的清償而設立,《民法典》第394條第2款、第425條第2款均規(guī)定債權人為擔保物權人,債權人與擔保物權人應當具有同一性。①" ①參見高圣平:《擔保法前沿問題與判解研究》(第5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21年版,第37頁。而在受托持有關系中,經登記對外公示的擔保物權人與實際享有擔保物權的權利主體產生了錯位,如此便將產生下述解釋上的困難:

        第一,在上述交易類型中,擔保物權在時間上通常先于主債權而設立。根據《民法典》第387條第1款“為保障實現其債權”的規(guī)定,擔保物權的設立以主債權成立為前提。若嚴格遵循擔保物權設立上的從屬性,擔保物權本應后于主債權設立,但在上述交易模式中受托持有的擔保物權設立之時主債權尚未發(fā)生。如果認為該擔保物權已經有效設立,是否有突破擔保從屬性進而承認獨立性擔保的嫌疑?

        第二,登記系統(tǒng)中記載的權利人并非實際權利人,真實的擔保物權關系發(fā)生在實際權利人與擔保人之間,實際權利人是否能夠通過舉證證明推翻登記內容以實現擔保物權?

        第三,《民法典》第310條規(guī)定,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同享有擔保物權的相關糾紛應當參照適用《民法典》物權編“共有”章中的相關規(guī)定。在受托持有擔保物權的交易情形下,如存在多個債權人按份共有主債權,擔保物權也構成按份共有,①" ①參見戴孟勇:《按份共有人優(yōu)先購買權若干爭議問題探析》,載《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第38頁。權利人如需行使對應份額的擔保物權,理應受到“共有”權利處分的條文約束。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法釋〔2020〕28號,下稱“《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并未對于債權人實現擔保物權的程序加以限制,由此造成的規(guī)則間隙亟待彌合。并且,在擔保物權共有的情形下,共有人之間的權利行使、優(yōu)先受償范圍相互牽制,各共有人的優(yōu)先受償份額該如何計算,均無定論。

        第四,鑒于擔保物權登記系統(tǒng)具有對外公示物上擔保負擔的功效,如果名義權利人借由登記外觀處分其名下的權利,所產生的法律后果該如何認定?

        鑒于此,本文基于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實踐現狀和學術論爭,試圖從擔保物權的設立、歸屬、處分、實現四個角度梳理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法律效力,以助于《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的理解與適用。

        二、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歸屬

        (一)登記權利的從屬性

        1.擔保物權設立上從屬性的緩和

        有觀點認為,擔保物權在設立上具有從屬性,擔保物權的設立也就以主債權的成立并生效為前提,②" ②參見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下卷)》(第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152頁;韓松:《物權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351頁。但學界也存在主張緩和擔保物權設立上從屬性的主張。例如,有觀點認為,只要擔保物權人在取得擔保財產的交換價值時,擔保物權所擔保的主債權同時存在即可。③" ③參見陳本寒:《擔保物權法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頁。在此基礎之上另有學者主張,若存在能夠引起主債權發(fā)生的法律事實,使得主債權能夠在未來發(fā)生,則應當準許設立擔保物權就該主債權進行擔保。④" ④參見梅夏英、高圣平:《物權法教程》(第3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314頁。也有觀點認為可以從寬把握擔保物權設立上的從屬性,類比于最高額擔保物權的相關規(guī)定:雖然在擔保物權成立時主債權尚未發(fā)生,但是在擔保物權可得實現之時該主債權有效存在即可。⑤" ⑤參見崔建遠:《物權法》(第4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35頁。我國臺灣地區(qū)學者亦有類似的觀點,不過應當該未來產生的主債權有一定條件限制,認為該將來債權在擔保物權實行時存在且數額確定。⑥" ⑥參見史尚寬:《物權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頁。

        無論是債券發(fā)行、銀行貸款,抑或是網絡借貸的交易實踐,擔保物權的設立大多先于主債權的發(fā)生。《公司債券發(fā)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59條第1款第7項規(guī)定,債券受托管理人應當在債券發(fā)行前或債券募集說明書約定時間內取得擔保的權利證明或其他有關文件。在銀行貸款實踐中,銀行通常會要求借款人先行提供用于擔保的財產并辦理擔保登記手續(xù),待擔保物權已經登記在銀行名下后,銀行才向借款人實際發(fā)放貸款。銀行在其制備的貸款合同文本中通常會約定:貸款合同以擔保物權的設立為生效條件,擔保物權未設立的,貸款合同成立但未生效,貸款債權自未實際發(fā)生。而在網絡借貸中,基于風險控制和實際交易流程的限制,平臺方確定貸款對象后需要先行辦理擔保物權登記,然后再將貸款需求予以發(fā)布并尋找實際的出借人,在此期間擔保物權系登記于平臺方或其員工名下。若嚴格遵循擔保物權設立上的從屬性規(guī)則,將否定上述交易實踐中擔保物權設立的效力。隨著商業(yè)實踐的發(fā)展,客觀上已有發(fā)生基礎且于將來有發(fā)生可能性的債權,則應當有設立擔保保障其實現的必要,①" ①參見高圣平:《民法典擔保從屬性規(guī)則的適用及其限度》,載《法學》2020年第7期,第3頁。僅要求實現擔保物權之際主債權實際存在即可。

        我國實定法規(guī)則對于被擔保的主債權實際發(fā)生之時點呈現出緩和之勢,并不嚴格要求主債權發(fā)生后方得設立擔保物權。以最高額擔保物權為例,被擔保的主債權為將來發(fā)生的一系列債權,在擔保物權設立之初主債權尚未特定化。只要債權人在申請拍賣、變賣擔保財產之時,被擔保的主債權已經存在并已特定,法院即應支持權利人的申請。②" ②參見武亦文:《〈民法典〉第423條(最高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的確定)評注》,載《法學家》2023年第3期,第175頁。

        所謂擔保的從屬性,并非局限于擔保合同與主合同之間的從屬性,而應當關注擔保物權與被擔保債權之間的從屬性。③" ③參見崔建遠:《中國民法典釋評·物權編》(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334頁。不能僅僅從擔保物權與主債權成立的時序上進行考察,對于作為融資媒介的擔保物權,從屬性應緩和于可為將來債權而設立。④" ④參見崔建遠:《中國民法典釋評·物權編》(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700頁。同樣觀點還可見于曹士兵:《中國擔保制度與擔保方法》(第5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第46頁。無論是債券發(fā)行還是網絡借貸,擔保物權都是為將來特定的債權而設立的擔保從權利。以債券發(fā)行和網絡借貸為例,在擔保人簽訂擔保合同之初,債券發(fā)行人已就債券發(fā)行量、發(fā)行價、發(fā)行期限、票面利率、兌付日期予以確定,而網絡借貸的借款人也需要在網絡借貸平臺上先行確認借款金額、借款利息、借款期限等主要條款。如此可見,債務人和/或擔保人對于“將要發(fā)生”的債權有著清晰的認識與界定。借貸雙方的權利義務已明確固定在既有的合同文本之上,債權人在債券認購或選擇網貸交易項目時并不能對債權的主要內容進行修改,主債權已告確定。主債權僅因為擔保物權的“登記存在”而被“擬制”存在,⑤" ⑤參見[日]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yōu)越地位》,王書江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版,第54頁。若在后續(xù)交易過程中主債權并未實際發(fā)生,已經登記的擔保物權也無實際意義。如此既未減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并未超出當事人的合理預期。⑥" ⑥參見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人民法院(2022)豫1502民初3707號民事判決書。

        就當事人權益的保護而言,擔保物權實現的前置要件為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不能繞開債務人承擔的“基礎義務”而直接主張擔保物權。⑦" ⑦參見孫憲忠:《中國物權法總論》(第4版),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175頁。擔保將來債權的實現而設立的擔保物權,在實現之時必須以該將來債權實際發(fā)生為前提。⑧" ⑧參見尹田:《物權法》(第3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470頁。物上保證人與債務人對于將來發(fā)生債權在交易伊始即有預期,雖然在債券發(fā)行和網絡借貸的募集過程中,債權人并未特定,但在實際債權人簽訂交易合同并繳付相應款項之時,債務人即可確定債權人,相應債權也得以特定化。此種交易亦不會出現債務人重復履行問題,如在網絡借貸中,雖然債務人不便與債權人進行溝通,但是債務人履行還款義務時僅需將借款充值入網絡平臺賬戶,再由網絡平臺劃轉至出借人的賬戶,不會出現債務人重復履行或是錯誤履行的情形。

        從促進市場交易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如在債券公開發(fā)行中,發(fā)行人通過先行設立擔保物權,在募集說明書中注明該筆債券所附的擔保情況,增加認購方對于發(fā)行方到期及時兌付的信心,能夠極大提高融資效率,⑨ "⑨例如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fā)行公司債券募集期僅2個交易日,詳見《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fā)行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載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http://www.sse.com.cn/,2024年3月15日訪問。免去募集過程中各方就增信措施的進一步磋商,體現擔保物權作為金融媒介所具有的降低融資成本之功效。雖然擔保物權登記至債權成立之間的時間間隔勢必影響擔保財產的流通價值,但諸如在網絡借貸的情形中,根據網絡平臺所保障的撮合時間限制,在辦理擔保物權登記后,網絡平臺進行借款的募集周期控制在20天左右,①" ①玖富普惠網絡平臺,https://www.9fpuhui.com/,2024年3月15日訪問。并不會對擔保財產的二次融資產生過大影響。

        綜上所述,在委托代持擔保物權情形之下,應當允許擔保人就未來將要發(fā)生的債權設定擔保。

        2.登記形式要件的代持效力

        司法實踐中,有法院認為,實際擔保物權人并未辦理擔保物權登記,違反物權法定原則,并進而否定受托登記擔保物權的成立。②" ②有法院認為不允許當事人通過自行約定與公示不符的實際權利人,與不動產物權登記公示的法理相悖。詳見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人民法院(2018)粵1202民初683號民事判決書。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辦理擔保物權登記是不動產擔保物權有效設立的前提,登記是不動產擔保物權的生效要件。但是在受托持有擔保物權的情形下,不動產登記簿中所記載的權利人為委托代持中的受托人,真實權利人并未登記于登記簿之上。若承認實際權利人享有登記在他人名下的物權,似乎有違反不動產物權變動規(guī)則的嫌疑。

        有學者對此解釋認為,《物權法》第9條第1款(現《民法典》第214條)對于登記的具體方式、是否只能登記在真實權利人名下語焉不詳,可以將借名登記這一行為解釋為一種非典型的移轉登記。真實權利人僅是采取了一種迂回的登記方式辦理了物權登記,并且存在有效的物權變動合意,未超出“登記”一詞的文義范圍,并不違反該款的登記規(guī)定。③" ③參見楊代雄:《借名購房及借名登記中的物權變動》,載《法學》2016年第8期,第26頁。筆者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一方面,我國對于不動產擔保物權的設立采用的是債權形式主義,登記僅是不動產物權發(fā)生變動的形式要件,即使是名義權利人辦理的擔保物權登記,也屬于物權規(guī)則中的“登記”。④" ④參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寧01民初155號民事判決書。于當事人內部而言,此種解釋不會曲解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當事人亦明知真實權利人系實際權利人,法效意思即在于此。而在外部,被登記的不動產以名義權利人的名義對外產生公示效力,使得第三人擬進行交易前能夠了解到交易標的上的權利負擔。如此交易安排亦不違反社會善良風俗,且從形式要件上滿足了不動產物權登記的要求。另一方面,從物權法定的角度而言,受托持有擔保物權中并未對于物權的種類與內容進行創(chuàng)設,故而也不違反物權法定原則。⑤" ⑤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8)京01民終4868號民事判決書。登記公示對于不動產擔保物權而言,僅是其設立的要件之一,至于是否產生實質上的法律效力則依然需要結合其他法律事實加以判斷。

        3.登記權利的從屬性判斷規(guī)則

        實踐中有觀點認為,根據擔保物權設立上的從屬性,登記簿上所記載的債權債務關系并未實際存在,故擔保物權亦無設立基礎。⑥" ⑥參見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人民法院(2017)粵0304民初18579號民事判決書。而該擔保物權是為實際權利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而設立,名義權利人并不擁有實際的擔保權益。因此,判斷擔保物權在設立時是否從屬于實際債權則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從登記債權與實際債權內容形式上的一致性而言,無論是債權種類、數額還是借款期限,用以登記的主債權債務合同與實際債權均保持一致。⑦" ⑦深圳泛華聯(lián)合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訴王禎勝、吳瑩瑩借款合同糾紛民事判決書中,當事各方所簽訂的《委托貸款委托合同》及《借款合同》均約定,被告向原告申請借款,原告委托中行深南支行以委托貸款的方式向被告發(fā)放貸款人民幣45萬元,借款期限從2014年7月8日至2016年5月4日,借款利率為年利率14%。詳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法院(2016)粵0303民初18932號民事判決書。通過將債權的種類、數額、借款期限予以明確,主債權的性質得到了確認,如債務人在兩份主合同中的主要義務并無差異,則可認定實際權利人所簽訂的合同為主合同。同時,擔保合同的約定與實際債權如能保持一致,更加能夠確定擔保物權與實際債權之間的從屬性。⑧" ⑧參見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皖01民終5274號民事判決書。其次,從相關合同的簽訂時間而言,在受托持有的情形之下,擔保合同的簽訂時間應當在主合同簽訂之時或者簽訂之后的數日內,①" ①參見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蘇06民終4389號民事判決書。體現了交易關系中主從法律關系的一致性。最后,根據擔保物權范圍的從屬性,相關當事人對于權利的主張范圍,應當以登記主債權范圍為限,以恪守擔保物權的從屬性。②" ②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21)京02民初300號民事判決書。此外,無論是以隱名代理還是信托路徑來解釋擔保物權的委托代持,均未突破擔保物權的從屬性要求。③" ③參見熊敬:《商事交易中擔保物權代持的解釋論———以〈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4條為中心》,載《財經法學》2023年第2期,113頁。

        (二)當事人的委托真意探尋

        1.一般情形下的合意證明

        若當事人之間無其他經濟往來,登記材料中相關合同內容形式上的一致性,對擔保物權與實際債權之間的從屬性具有一定的證明力。④" ④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6)滬01民終3026號民事判決書。但如存在其他交易往來時,則需詳細探尋當事人登記擔保物權時的內心真意。

        若受托持有擔保物權僅是各方當事人自身的意思表示,在實踐中當事人多采取簽訂協(xié)議的方式以明確各方的利益,適當規(guī)避自身的交易風險。⑤" ⑤參見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人民法院(2020)浙0109民初17828號民事判決書。例如名義權利人、實際權利人、債務人和抵押人簽訂了《四方特別約定》,明確約定抵押人雖然將該抵押房產登記至名義抵押權人的名下,但是關于該抵押物的相關擔保權益均由實際債權人享有與承擔,與該出名人無關。⑥" ⑥參見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人民法院(2014)沈河民三初字第1136號民事判決書。但是在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或者受托持有擔保物權的相關內容僅存在名義權利人與實際權利人簽訂《委托合同》的交易情形下,⑦" ⑦參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人民法院(2019)魯0202民初853號民事判決書。如何證明擔保人知曉委托關系實屬困難。筆者以為,如在委托貸款、債券發(fā)行、網絡借貸等固定交易模式下,作為一個理性的擔保人應當知道登記擔保權利人并非實際的債權人。而在一般交易情形下,債權人則需就擔保人是否知曉委托關系進行證明,⑧" ⑧在法律適用上,如果債權人能夠證明擔保人知曉委托關系,可以適用《民法典》第925條的規(guī)定;反之,債權人可以依《民法典》第926條第1款行使介入權?;蛘吲e證證明擔保人和登記名義人均確認相關合同系實際權利人委托代為簽署。⑨" ⑨參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人民法院(2022)粵0104民初10566號民事判決書。

        2.非因自身原因而代持的合意證明

        實踐中也存在真實權利人非因自身原因導致?lián)N餀酂o法登記在自己名下的情形,此種情形中當事人所需要盡到的舉證義務與一般交易安排下的委托代持稍有不同。

        不動產登記機構對于不動產抵押權人登記范圍存在認識偏差,是導致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⑩" ⑩參見高圣平、申晨:《不動產抵押登記若干問題探討——從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條例出發(fā)》,載《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第93頁?!秶临Y源部關于規(guī)范土地登記的意見》B11" B11《國土資源部關于規(guī)范土地登記的意見》中規(guī)定:“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經中國銀行業(yè)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取得《金融許可證》的金融機構、經省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等可以作為放貸人申請土地抵押登記?!痹浿赋?,土地抵押登記中抵押權人僅限于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但是該意見已于2017年被廢除,至此我國現行法已無擔保物權人資質的特殊要求。然而,還有登記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fā)布的《貸款通則》第61條認為企業(yè)之間的借款屬于變相的借貸業(yè)務,進而否定非金融企業(yè)的抵押權人資格,B12" B12參見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蘇06民終4389號民事判決書。但這是基于基礎交易對于當事人辦理抵押登記的資格否定,并未就抵押權人資格進行限定。

        至此,擔保物權無法登記在自身名下系由于登記機構的緣故。除了上述過時規(guī)則導致的問題外,當事人應如何證明存在其他非因自身原因導致?lián)N餀辔吹怯浽谧陨砻??有法院認為,雖然房地產管理局的檔案材料中留有諸如《詢問筆錄》《受理、審核業(yè)務書》等相關文件,但這些文件并不能證明在手續(xù)辦理過程中因登記機關的原因致使擔保物權只能登記在他人名下。①" ①參見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皖民申1142號民事裁定書。而有的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走訪了登記機構的工作人員,就相關情況進行查證,認定情況屬實的方能采納當事人的事實主張。②" ②參見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云民終891號民事判決書;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蘇06民終4389號民事判決書。筆者以為,如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證人證言、義務人自己做出的消極證言加以佐證,即得以證明當事人之間非因自身原因而選擇受托持有擔保物權。此種情形下,因擔保物權登記需要擔保人與擔保物權人一同向登記機關交付登記文件,故可以推定擔保人知曉該擔保物權的代持狀態(tài),以體現當事人間的合意。

        (三)外觀主義的刺破

        就采行登記生效主義的擔保物權而言,因登記簿上所記載的權利人為受托人,有法院認為,即使實際權利人、名義權利人以及擔保人簽訂了三方協(xié)議證明當事人之間知曉借名設立抵押權這一行為,也應當恪守《物權法》第16條、第179條(現《民法典》第216條、第394條)的規(guī)定,不應依據當事人約定確定權利歸屬。③" ③參見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5)深中法商終字2168號民事判決書。反對觀點則認為,不動產物權登記是登記機關對不動產當時權屬關系及表現形態(tài)的證明,對物權的歸屬具有推定效力,但并不能最終決定實體法上的法律關系的存在與否。④" ④參見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6)滬01民終3026號民事判決書。筆者認為,對于采行登記生效主義的擔保物權,法院可推定登記系統(tǒng)上記載的內容為真實情形,但應當允許利害關系人舉證推翻。

        首先,不動產登記簿記載的內容存在與事實不符的情形?!睹穹ǖ洹返?12條所規(guī)定的不動產登記機構的審查責任,本已表明在高于形式審查低于實質審查的標準之下,無法維系不動產登記簿的絕對真實性。現實經濟生活復雜多變,登記內容與實際權利狀況不相符合的情形并不少見。⑤" ⑤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頁。就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的解釋(一)》第2條規(guī)定:“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tài)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边@也進一步表明,不動產登記簿僅僅具有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而并非不可變更的所謂“絕對效力”;⑥" ⑥參見朱健辰:《不動產登記簿推定力制度研究——以我國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為視角》,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第41頁。為保護真實權利人以及真正的權利狀態(tài),應當允許當事人舉證推翻該推定效力。⑦" ⑦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26頁。

        其次,司法層面留有實際權利人的保護空間。從法律規(guī)定層面而言,《民法典》第220條規(guī)定了更正登記、異議登記規(guī)則,為實際權利人就登記爭議事項留下回旋的余地。從立法機關的態(tài)度而言,釋義書認為,由于現實經濟生活的復雜性,登記內容與實際權利歸屬會產生不相符合的情形,⑧" ⑧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22頁。對于實際權利人保護實有必要。從法院裁判層面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出臺的相關司法解釋中也對于事實與不動產登記簿不一致的情形表明了態(tài)度,認為在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記載事項有誤的情形下,應當支持當事人的確權請求,由此確立了當事人有權申請法院對其享有真實權利的不動產進行確權的指導意見,也強化了不動產登記簿具有的是推定力,而并非不可變更的所謂“絕對效力”,⑨" ⑨參見朱健辰:《不動產登記簿推定力制度研究——以我國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為視角》,載《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第41頁。保護真實權利人以及真正的權利狀態(tài)。⑩" ⑩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26頁。

        再次,無論是不動產權屬證書,還是不動產登記簿,均只具有推定的證據效力,B11" B11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98頁。并不能起到最終的確權作用。①" ①參見高圣平、謝鴻飛、程嘯:《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中國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第37頁。不動產登記簿作為法律上的事實推定,旨在緩和權利歸屬的證明責任,只要當事人對易于證明的前提事實舉證證明即可。②" ②參見[日]新堂幸司:《新民事訴訟法》,林劍鋒譯,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401頁。在我國現有的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模式之下,證明物權變動原因行為的合同文本遺失風險尚存,當事人無從通過其他方式證明其合意的情形并不少見。但是,通過當事人提交登記機構的相關文件,登記機構在合理審查之后予以登記,權利的歸屬狀態(tài)據此得以達到高度蓋然性標準。當事人自可通過已有的登記簿進行權利主張,以避免舉證不能的后果。③" 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第28條:“在房屋買賣等非權屬糾紛民事案件中,當事人一方對另一方作為權屬證據提供的房屋登記簿和權屬證書提出異議,法院原則上僅對房屋登記簿和權屬證書形式上的真實性進行審查,經查證屬實的,即可作為民事訴訟的證據使用?!钡?,推定僅是一種證明規(guī)則,對于不動產登記簿上所記載的內容的判定本身僅是證據評價的問題,④" ④參見王洪亮:《權利推定:實體與程序之間的構造》,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1期,第68頁。不存在登記內容必然正確從而依照登記內容認定權利人的情形,對方當事人可以提供反證予以推翻。

        最后,行政機關的登記行為并非為登記內容的正確性背書。行政機關在登記行為中僅以管理輔助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并非直接介入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目前,登記管理機構對于登記材料并非恪守形式審查抑或是實質審查,只要求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時盡職盡責,盡可能保證如實、準確、及時地登記不動產物權有關事項。⑤" ⑤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釋義》,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17頁。就當事人之間合意的真實性,登記機構則難以準確核實。雖然登記系統(tǒng)對外具有公示效力,但是在當事人內部的權利義務關系上,若只堅持登記簿的推定效力而忽略當事人真實意思,則過于強調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破壞了私人利益與公共秩序的平衡。

        對于采行登記對抗主義的擔保物權,實踐中有法院主張動產登記同樣具有公示與權利推定效力,進而根據動產登記簿上所顯示的信息,否定債權人的主張。⑥" ⑥在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蘇05民終983號民事判決書以及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浙01民終7415號民事判決書中,法院均持有該相似觀點。筆者認為,與登記生效主義之下的登記系統(tǒng)相似,采行登記對抗主義設立的擔保物權登記也具有權利提示作用,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初步依據。以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為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tǒng)一登記辦法》明確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實質審查,⑦" ⑦參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tǒng)一登記辦法》第4條第1款。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法性由擔保權人、擔保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負責。⑧" ⑧參見《動產和權利擔保統(tǒng)一登記辦法》第24條。即使登記在系統(tǒng)中的權利狀態(tài)并不具有公信力,但其作為權利存在的提示,旨在提醒潛在交易人進一步開展調查,確認登記權利的真實狀態(tài)是否存在。這樣一來,認可登記權利的推定效力并無不妥,當事人可以證明真實權利狀態(tài)予以推翻。

        因此,無論是采行登記生效還是登記對抗的擔保物權,其登記狀態(tài)均具有推定效力,當事人可以通過舉證予以推翻。

        三、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權利實現

        《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規(guī)定債權人和受托人均有權就擔保財產主張優(yōu)先受償權,此時擔保物權的實現程序該如何進行構造?各債權人所能實現的擔保財產變現價值該如何計算?以下將從權利實現的主體、程序、受償份額三個角度展開論述。

        (一)權利實現的主體限制

        依據《民法典》第310條的規(guī)定,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同享有擔保物權的,參照適用共有章的有關規(guī)定。這里承認了擔保物權可以準共有。①" ①參見崔建遠:《物權:規(guī)范與學說——以中國物權法的解釋論為中心(上冊)》(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687頁。但是此時面臨權利主體行使權利的問題。詳細而言,如準共有擔保物權的人數眾多,在登記時未將所有權利人的名字登記于登記系統(tǒng)中,未登記的權利人能否單獨主張自己的權利,尚有疑問。

        就準共有擔保物權權利人能否自由處分自己的擔保物權,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已有相應規(guī)定,可茲參照。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就最高額抵押權中共有人的自由處分行為作出禁止性規(guī)定②" ②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第881條之九第2款規(guī)定:“共有人得依前項按債權額比例分配之權利,非經共有人全體之同意,不得處分。但已有應有部分之約定者,不在此限?!?,原因在于最高額抵押權的共有情形下,各共有人所能受償部分受到擔保債權金額總和多寡的影響,與普通債權固定數額有異。若允許共有人自由處分,勢必影響其他共有人之權益。③" ③參見鄭玉波:《民法物權》(修訂18版),黃宗樂修訂,三民書局2012年版,第370頁;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修訂5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07頁。支持的觀點從處分標的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共有人行使抵押權在性質上即屬于對共有抵押權的處分,適用按份共有中處分共有物的規(guī)定,應取得共有人全體的同意。④" ④參見王澤鑒:《民法物權》(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63頁。

        1.一般情形下實現主體無限制

        筆者以為,在擔保物權準共有的一般情形下,各債權人均有權就標的物主張自己權益范圍內的優(yōu)先受償權。

        首先,擔保物權所對應的標的并非物的利用價值,而是物的交換價值。單一債權人行使擔保物權的,并非要求實現全部擔保物權,債權人所要求的僅是全部擔保物權中自己所享有的份額權利,準共有下的擔保物權并非因單一份額的實現而全部歸于消滅。在單一債權人就擔保財產變現后,基于擔保物權的價值權屬性,擔保物權的效力將及于擔保財產交換價值的替代形態(tài),此時剩余份額的擔保物權即可及于變現后的價款之上,而未實際消滅。若其他債權人尚未受償,其他債權人可依自己持有的債權份額就擔保財產變現后的余額優(yōu)先受償。

        其次,基于商業(yè)效率的考量,以全體共有人的一致意思行使擔保物權存在操作上的困難。單一擔保物權人如欲實現自有份額的債權,依照共有規(guī)則,尚須獲得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的同意,不可避免產生一定的協(xié)商成本和利益妥協(xié),由此增加的權利實現成本與難度或將使得權利人不堪重負。若不具有一個自治協(xié)同的內在機制主導擔保物權的實現,可能存在“不勞而獲”抑或是“權利睡眠”的其他債權人,由此產生的遲滯將使有關各方一同陷入擔保物權的實現僵局。

        綜上所述,在一般情形下,應允許單一擔保物權人主張實現擔保物權。但因準共有擔保物權的人數眾多,各擔保物權人的實現方案并不一致,或將延緩實現擔保物權的進程,在實踐中可以用以下形式加以解決:如果各單一擔保物權人對擔保財產的處分方式不一致,經過協(xié)商后仍留爭議導致變現僵局,則擔保物權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起普通民事訴訟或者申請啟動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特別程序,交由法院對于擔保財產進行拍賣、變賣,其他擔保物權人可向首封法院申報擔保債權參與分配;如果其他擔保物權人認為先實現擔保物權的權利人所主張的方式損害自身利益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銷之訴,因擔保物權側重的是擔保財產的交換價值,法院應以擔保財產的變價款高低作為審查標準,判斷在先變價方式是否合理。

        2.特殊情形下實現主體的限制

        《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法〔2020〕185號,下稱“《債券會議紀要》”)第6條規(guī)定,債券持有人可單獨主張權利應當滿足兩個適用前提:其一,在債券持有人會議決議中,部分債券持有人授權受托管理人或代表人主張權利的,其他債券持有人可單獨向法院提起訴訟;其二,在債券持有人會議中,受托管理人怠于行使職責,并且作出由各債券持有人自行主張權利的有效決議后,債券持有人可根據決議向法院單獨提起訴訟。債權人行使債券所附擔保物權時,自應適用《債券會議紀要》第6條,對債券持有人單獨主張優(yōu)先受償權加以前置條件。除以訴訟擔當理論分析外,①" ①參見李昊、劉磊:《論抵押權人與債權人分離情形下的抵押權設定及其實現——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法典》有關擔保制度的解釋〉第4條為中心》,載《云南社會科學》2022年第5期,第35頁。還存在以下三點理由:

        第一,維護債券持有人會議應有之功能。受托管理人制度建立在公司債券持有人分散性、群體性、不易保護自身權利的特點之上,②" ②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征求為公司債券持有人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意見函〉的答復》2010民二他字第16號。通過受托管理人的統(tǒng)一管理,既能以專業(yè)化的手段降低債券市場中的波動風險,又能幫助債券持有人及時關注債務人的動態(tài)變化并行使權利,還能夠提高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溝通效率。③" ③參見蔣莎莎:《債券受托管理人的角色定位與功能發(fā)揮》,載《西南金融》2018年第12期,第69頁。但由于受托管理人是由發(fā)行人代為聘任,債券持有人對于受托管理人的了解不夠、信任不足,因此需要通過設立債券持有人會議對于受托管理人進行監(jiān)督,以保障自身的利益?!豆緜l(fā)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第63條第1款第4項規(guī)定,若發(fā)行人不能履行到期債券的兌付義務,受托管理人應當召集債券持有人會議。筆者以為,無論債券持有人是否選擇自己主張擔保物權,均需要參與債券持有人會議這一程序要求。在債券持有人簽訂債券認購等相關協(xié)議時,則視為遵守債券發(fā)行及生效過程中的相關規(guī)則,理應維護自身與各方持有人之間的利益平衡。若對于債券持有人單獨主張權利不施以限制條件,那么債券持有人會議的決議將僅具有提示性作用,該機構所做出的決斷將無法在眾多債券持有人中產生規(guī)范約束效力,此會議也就形同虛設。

        第二,相較于債券持有人自行行使擔保物權,由受托管理人集中代表實現權利更具有優(yōu)勢。其一,受托管理人有信息上的優(yōu)勢。受托管理人由發(fā)行人選任,雙方在溝通頻次上較一般債券持有人更高,有利于減輕發(fā)行人與債券持有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其二,在債券持有人授權范圍內,受托人所代表的是集體持有人的利益,所具有的議價能力相較于單個持有人更為強大,能夠更好地為債券持有人群體爭取合法權益。其三,在訴訟證明環(huán)節(jié),由受托管理人來實現擔保物權具備訴訟證明上的效率優(yōu)勢。相對于個體權利人而言,受托管理人一方面對于相關材料的保管更為充分,另一方面,對相應的訴訟材料準備更為齊全,在應訴能力上更為專業(yè)。

        第三,限制債券持有人得以單獨主張擔保物權的情形有助于減少法院訴累。擔保物權人通過法院實現擔保物權共有三種解決路徑,一是在主債權合同訴訟中一并主張擔保物權;二是以擔保合同提起普通民事訴訟并主張自有權利范圍內的優(yōu)先受償;三是通過特別程序向法院申請實現擔保物權。如果對于債券持有人的權利主張方式未加以前置條件的限制,就同一到期未兌付債券,不同債券持有人或采用不同的訴訟程序主張自己的權利,或就采用相同形式的訴訟程序但與其他債券持有人提請訴訟的時間點產生錯位,法院無法將相關案件進行合并審理,就相同的案件事實將進行多次重復性審查,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二)權利實現的程序構造

        1.特別程序的適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69條第1款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對擔保物權是否有效設立進行審查,且對相關證明材料僅作形式審查,只要擔保物權已經合法登記且債務已屆清償期即可。④" ④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下),人民法院出版社2022年版,第816頁。存在疑問的是,實際權利人并非登記的名義權利人,是否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啟動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特別程序?

        司法實踐中,被申請人辯稱,申請人(實際權利人)與合同、登記簿中所載權利人不一致,這屬于實現程序中的實質性爭議,主張駁回實現擔保物權的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此予以確認。①" ①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終1860號民事判決書。筆者以為,如前文所述,名義權利人與實際權利人不一致的情形屬于當事人之間的交易安排。雖然實際權利人并非登記的名義權利人,但其可向法院遞交相關證明材料證明名義權利人僅是受托持有擔保物權。就法院此時的審查而言,可以通過詢問申請人、被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以確定真實的交易關系,②" ②參見江偉、肖建國主編:《民事訴訟法》(第8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414頁。權利主體形式上的不一致并不能構成實質性爭議。如通過申請人的證明材料,法院可以確定案涉擔保物權已經有效成立、債務已屆清償期,不能僅以申請人不是登記的名義權利人為由而駁回申請。

        2.準共有之下的普通共同訴訟

        在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情形下,若準共有擔保物權的權利人人數眾多,盡管在登記時,因交易模式的需要,各債權人的債權及擔保物權均合并登記在一人名下,但因各債權人之間的債權相互獨立且彼此可分,擔保人僅在各債權人債權范圍內承擔擔保責任。個別權利人實現擔保物權并不影響其他債權人實現自身的權利,即各債權人的訴訟主張具有獨立性,自應當屬于《民事訴訟法》第55條有關共同訴訟構造中的普通共同訴訟。而根據普通共同訴訟獨立性的程序機理,各共同訴訟人進行訴訟不受其他共同訴訟人的牽制,擔保人對于各債權人可以采取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訴訟行為。③" ③參見江偉、肖建國主編:《民事訴訟法》(第8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38頁。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在準共有擔保物權的情形下,如果未限制擔保物權人的實現形式,擔保人可能與各債權人采取不同的交易形式,由此將加劇計算各債權人從擔保財產變價款中優(yōu)先受償數額的復雜程度。

        (三)受償份額的計算模式

        《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并未限制準共有擔保物權權利人自行主張權利,無集體性的權利主張將會產生訴訟形式的多樣性,致使權利人的受償數額難以確定。在擔保財產變價款無法就全部債權進行清償的情況下,上述問題的解決難度將進一步放大。

        實踐中有以下三種路徑可供選擇:甲方案,以各個債權人與債務人簽訂主合同的日期確定擔保物權受償的先后;乙方案,以各債權人實際發(fā)放借款的日期確定擔保物權受償的先后;丙方案,將所有債權人視為同一順位的擔保物權人,各債權人所能獲得的受償份額以自有的債權額所占總債權數額的比例進行分配。其中,甲方案最為便捷,但其缺陷也最為明顯:若以主合同的簽訂時間作為擔保物權受償順位的判斷依據,一方面損害后簽訂協(xié)議的債權人參與該筆共同融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主合同的簽訂日期并不能起到公示的作用,存在虛假編造日期倒簽合同的可能性。乙方案能夠彌補甲方案在債務人拓寬融資渠道上的缺陷,但是依舊存在不足:在實踐操作中,大資金款項的調配效率遠低于小額資金,此際,若僅因為資金款項的事務性遲滯(例如公司內部對于大額資金撥付的層層審批機制)而劣后于其他債權受償,正當性不足,債務人的大額資金的融資需求也將無法在資金市場上實現高效匹配。而相比于甲方案與乙方案,丙方案能夠克服前述兩種方案中的不足,且在裁判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支持。④" ④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2019)皖01民初1251號民事判決書、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20)粵民終1026號民事判決書中均采取債權人實際所購債券在總募集債券額的比例就擔保財產進行變價受償。《債券會議紀要》第18條后句規(guī)定,“人民法院還應當根據其所代表的債券持有人份額占當期發(fā)行債券的比例明確其相應的份額?!?/p>

        但是,上述丙方案也存在一些缺陷。在擔保物權準共有的情形之下,如無事先約定,各個債權人之間并不必然就債權的實現方式達成一致意見,債務人或已向部分債權人履行了債務,或者部分債權人與擔保人采用其他交易形式抵銷自己的債權。在以上交易場景中,若相關債權人未及時與受托管理人或其他債權人進行溝通,沒有獲得上述信息的債權人無法就實際擔保債權份額進行有效舉證,權利人的實際清償數額亦會受到一定影響。筆者認為,債權人應以其當下已盡注意義務所能獲知的債權總額為基礎,計算其在擔保財產變價款中的受償比例。如其他債權人以債權抵銷、以物抵債等非參與擔保財產變價分配的形式獲得清償使得前述債權總額減少的,債權人有權在首次清償后就因債權總額變動導致未受償的部分繼續(xù)主張權利。

        舉例而言,A享有擔保債權10萬元,B享有擔保債權20萬元,C享有擔保債權30萬元,擔保財產經法院拍賣變價得30萬元。已知債務人對C享有到期債權30萬元,雙方已協(xié)商抵銷:

        情形一:A獲得清償時,C的債權尚未抵銷消滅,計算A受償比例所對應的債權總額為60萬元,A獲得清償5萬元;B獲得清償時,C的債權消滅并向法院申報更新,計算B受償比例所對應的債權總額為30萬元,B獲得清償20萬,A可就剩余變價款5萬元主張清償,共計A獲得清償10萬元。

        情形二:A、B獲得清償時,C的債權已抵銷消滅,但未向法院申報更新,計算受償比例所對應的債權總額為60萬元,A、B、C各獲得清償5萬元、10萬元、15萬元,剩余變價款0元。A、B可分別向C追償5萬元、10萬元,共計A獲得清償10萬元,B獲得清償20萬元。

        四、受托人無權處分行為的效力

        因委托代持的擔保物權登記在名義權利人名下,名義權利人具有權利外觀。以下將圍繞名義權利人無權處分登記擔保物權后將產生的法律后果展開討論。

        (一)登記權利的善意取得

        依據《民法典》第311條第3款的規(guī)定,擔保物權可以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在受托持有的法律關系中,名義權利人無權處分名下本該歸屬于實際權利人的債權,受讓人是否能夠依據登記簿主張主債權的善意取得并依據《民法典》第547條一并取得擔保物權,不無疑問。

        受讓人是否能夠取得該債權以及擔保物權,首先需要考慮轉讓人的權利外觀。在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情形下,當事人在辦理登記時將所擔保的主債權的相關內容也一并進行了登記。但是對于公示效力是否能夠及于登記的主債權,我國目前并未進行明確規(guī)定。有觀點建議將登記簿的公信力有條件地擴展至主債權。①" ①參見吳國喆:《債權讓與中的受讓人保護——以債權善意取得為中心》,載《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第22頁。亦有觀點認為債權原則上不得適用善意取得規(guī)則,但應當存有特例。②" ②有學者認為,在證券所能表彰的債權諸如票據、無記名股票等代表的債權、股份因為動產化后能夠具有占有的權利外觀,可以認為受讓人善意取得該債權,參見謝在全:《民法物權論》(修訂5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245頁。譬如在相關利害關系人無有效證據進行抗辯的情形下,應對登記簿上所記載的債權權利人表示認可。③" ③參見程嘯:《不動產登記法研究》(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365頁。

        筆者認為,在物債兩分的法律體系之下,將物權規(guī)定擴大解釋至債權范疇并不合適,但是可以基于登記簿的公示效力以賦予登記債權的權利外觀。登記簿的公示效力來源有二:一是來源于社會信用基礎。以社會公眾之視角觀察登記簿之于個人權利,若能令社會公眾之產生信賴登記簿所載內容并據以安排交易,則該登記簿已經獲得社會公眾信任的信賴基礎;二是來源于公權力部門的背書。雖然不動產登記機構僅具管理之功用,且現有的審查機制并不能保障登記內容的真實,但是在形式上對登記人有所威懾,進而利于公眾對于登記內容的信賴。在此種建構力量的保護之下,登記簿的公示效力可以擴及登記簿上的主債權內容。

        當然,不同于擔保物權的登記,登記簿中所記載的債權事項較為簡略,僅通過登記簿即認定名義權利人為實際權利人過于草率。④" ④有學者認為,在債權因為清償而消滅的情形下,如果僅僅因為受讓人信賴已消滅的普通抵押權的登記,而認可其獲得相應的債權和抵押權,并非恰當。參見鄭冠宇:《民法物權》,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479頁。不同于德國流通式抵押權空有登記的權利外觀,在受托登記擔保物權的情形中存在真實的“原因行為”。為了能夠順利辦理物權登記,名義權利人準備了以自己名義所簽訂的債權合同以及擔保合同,且上述合同中簽名條款均是完備,內容記載、合同編號等均與登記簿一致?;诘怯洸竟拘ЯΦ谋硶约暗怯洐嗬x務人之間存在“真實”合同,名義權利人有充分的權利外觀證明其就是實際的債權人以及擔保物權人。

        即使存在以上權利外觀,受讓人還應當對于轉讓人的日常經營業(yè)務進行考察。諸如登記的權利人為銀行或券商等金融機構,雖然具有上文所述的權利外觀,但是上述主體的日常經營活動足以表征其可能存在相關受托持有債權及擔保物權的情形,作為一個理性的交易相對人,受讓人理應知曉登記的名義權利人可能并非為實際權利人。在知曉轉讓相對人具有代持擔保物權之可能性后,受讓人應當進一步對于該轉讓債權的權屬進行調查,否則難謂之為善意受讓人。同時,因債權不具有物權所具有的對世性,僅就債務人負有履行義務,受讓人還應當向債務人詢問債權的相關內容。此外,登記債權的善意取得基于登記簿的公示效力,受讓人亦無法通過實體占有該債權,則受讓人應當滿足《民法典》第311條第1款第3項規(guī)定的善意取得的條件,在解釋上應將權利登記在受讓人名下。

        在滿足上述要件后,受讓人可被認定為善意受讓登記于名義權利人名下的債權以及擔保物權,善意取得的擔保物權也因為從屬債權的實際存在而依舊具有效力,以保證登記系統(tǒng)在實踐運行中的一致性。①" ①參見謝哲勝:《抵押權設定契約書所記載的債權未抵押權效力所及》,載《抵押權專題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93頁。

        (二)登記順位的惡意注銷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所公布的擔保注銷登記程序,權利人只需要登錄系統(tǒng),并在注銷登記選項下填寫初始登記證明編號和修改碼,即可完成相關注銷程序。②" ②參見《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操作規(guī)則》,載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https://www.zhongdengwang.org.cn,2024年3月15日訪問。受托持有人掌握上述所需要的信息,即可在動產融資統(tǒng)一登記公示系統(tǒng)中注銷登記擔保權利。而對于不動產登記而言,因初始登記已進行過審查,登記簿上亦未備注該權利系受托持有,名義權利人提供初始登記時提供的相關信息并聲明“自愿”放棄該登記擔保物權,登記機構自可協(xié)助名義權利人注銷該權利。故在委托代持擔保物權的情形下,若名義權利人未經過委托人的授權,擅自注銷了擔保物權登記,實際權利人可以要求受托人將注銷擔保物權重新辦理登記,但是該權利的順位是否能夠恢復至注銷前,有待討論。

        假設現有如下交易情形:存在三個擔保物權,A為委托代持的擔保物權,B為A注銷登記前進行擔保登記的后順位擔保物權,C為A注銷登記后再次辦理登記前所登記的其他擔保物權。若考慮當事人之間的善惡意,③" ③有觀點認為,惡意先設立的擔保物權不得取得優(yōu)先效力。參見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重排合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1480頁;曹士兵:《中國擔保制度與擔保方法》(第5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22年版,第312頁。即肯定惡意注銷的擔保物權重新登記可恢復其原有優(yōu)先順位的情形下,B的權利人在辦理登記時已知前順位受托持有擔保物權的存在,在采取順位升進主義的規(guī)則體系下,后順位擔保物權人就升進所能多受償的份額屬純獲利益范疇,自可允許受托持有擔保物權實際權利人要求恢復原有順位。但就C的權利人而言,若知曉優(yōu)先順位的擔保物權注銷系名義權利人的無權處分,則其受償順位應當劣后;若為善意第三人,則其所能期待的受償范圍則為擔保財產變現價值扣減B之后的剩余價值,且不受A恢復順位的影響。當然,以上情形系以采行登記生效主義的擔保物權為討論對象,但即使是采登記對抗主義的擔保物權,上述結論亦是如此。以典型的動產抵押權為例,A注銷登記后即淪為無對抗效力之抵押權,依《民法典》第414條,該未登記動產抵押權在實現順位上劣后于已登記的B和C。④" ④需要說明的是,競存擔保物權之間的優(yōu)先順位關系已不考慮彼此之間的主觀狀態(tài),《民法典》第414條文義至為明顯。此處引入擔保物權人主觀狀態(tài)的討論,旨在說明恢復A之優(yōu)先順位對B、C利益期待的影響。正如后文所述,此時不應考慮擔保物權人的主觀狀態(tài),與《民法典》第414條擔保物權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保持一致。但是,上述討論僅是在簡單交易模式情形之下,極富理想化色彩。

        從實現成本而言,首先,當事人是否善意該如何加以審查?主觀臆斷地探究并不能夠辨清黑白;其次,當主張善意的C的權利人存在數人時,不僅善惡意的判斷勞人心智,而且在受償問題上將存在大量追償之債。蓋因在認可A恢復順位且C不受此影響的認識之下,A因恢復順位而獲得的受償金額不得對C產生影響,因此C可以向A主張向其返還所得受償。如果C的受償金額超過A權利人可得受償范圍,則恢復順位對A權利人而言毫無意義;再者,允許C群體中善意部分的權利人向A權利人主張返還,似有擔保順位讓與之嫌疑。而依據《民法典》第409條第1款的規(guī)定,擔保順位的變更應當取得受有不利影響的擔保物權人同意,增加了交易的成本。若納入當事人的善惡意作為判斷因素,雖然在簡單交易架構中并不會產生過多阻礙,也能抑制投機行為,但正如上文所述,在交易行為不斷擴張的情況下,當事人所付出的成本將遠高于維護基礎的意思真意?,F代擔保交易法制優(yōu)先順位規(guī)則的核心價值目標在于確定性,如果優(yōu)先順位的確立仍須考量相關權利人的善意,則會增加交易結果的不可預測性。①" ①參見高圣平:《民法典擔保制度及其配套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下冊),中國法制出版社2021年版,第738頁。

        從風險負擔而言,債權人選擇受托持有登記的擔保物權,則需要此種交易規(guī)則下的風險。在委托之時,實際權利人必然需要就受托人進行考察以評估自身對受托人的信任程度,也理應預見受托人無權處分后會產生的交易后果。債權人當然可就順位差異所造成的受償差額要求受托人進行賠償,但不得因此干預登記公示下其他正常的交易行為。

        綜上,筆者認為,受托人無權辦理了擔保物權注銷登記,債權人申請重新登記后,不得要求恢復其原有的擔保順位。

        (三)無權處分時的賠償責任

        首先,在登記擔保物權未經授權被名義權利人成功轉讓的情形中,實際權利人可向名義權利人主張損害賠償。該損害賠償以實際權利人債權數額為限。同時,若債務人、擔保人在名義權利人無權轉讓登記擔保物權及債權過程中存在過錯的,實際權利人也可向此兩方主體進行追償。此處的過錯系指債務人、擔保人已明知名義權利人并非實際權利人,在受讓人詢問時未如實告知,導致實際權利人的權利被受讓人善意取得。

        其次,在名義權利人未經授權擅自注銷登記擔保物權的情形中,債務人不能履行的債務部分,實際權利人以重新登記的順位所對應的擔保份額優(yōu)先受償。依舊未能受償的份額,實際權利人可向名義權利人請求損害賠償,但以注銷前后兩次登記順位之間可得受償的份額差值為限。

        值得考慮的是,實際權利人在上述交易中的損害,是否可以根據《民法典》第222條第2款向登記機構請求賠償。筆者認為,當事人辦理登記時所提供的材料并非虛假材料,主債權與擔保財產均真實存在,且名義權利人系受托辦理擔保物權登記,屬當事人之間真實意思表示的體現。此種現象是登記權利人和實際權利人內部所約定的權利歸屬,登記機構以及交易第三人均無法有效識別真實權利人,“登記錯誤”正是“隱名權利人”所追求的結果,故因此所產生的損失,應當由實際權利人自己承擔,而不能向登記機構主張賠償。②" ②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權編理解與適用》(上),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122頁。

        五、結語

        《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對委托代持擔保物權中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加以細化,就登記擔保物權的權利歸屬、權利主張及相關適用條件加以明確,以期厘清實踐中的爭議,但是并未對于權利設立、歸屬、處分、實現中的細節(jié)問題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實踐指導。由此,該條在適用過程中更應結合實踐交易出現的問題予以理解。

        當事人需要舉證該登記物權系各方合意登記在受托人名下,并已為擔保人所知。若權利人無法對此盡以充分舉證,則難以推翻登記簿的公示效力。而正因為委托代持所登記的擔保物權使得受托人擁有了權利外觀,在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實際權利人應當負擔交易安排所帶來的風險。而就權利實現而言,《民法典擔保制度解釋》第4條概括描述債權人和受托人均可主張擔保物權,但在特殊交易情形中,當事人另有約定先由受托人行使擔保物權的,應當遵循當事人的意思,僅在受托人未履行約定職責或違背債權人意愿時由當事人自行主張擔保物權,以提高擔保物權的實現效率。同時,在準共有擔保物權的情形之下,債權人應以其當下已盡注意義務所能獲知的債權總額為基礎,計算其在擔保物變價款中的受償比例。如其他債權人以非參與擔保物變價分配的形式獲得清償使得前述債權總額減少的,債權人有權在首次清償后就因債權總額變動導致未受償的部分繼續(xù)主張權利,如擔保財產變價款尚有剩余,先以剩余價款進行清償,不足部分向超額受償的債權人追償。而因為受托人為登記權利人,實際權利人需要注意受托人的選聘,謹防自身權利因受托人注銷登記、無權處分等惡意行為遭受損害。

        Legal Effect of A Power of Attorney to Hold A Security Right

        Gao Sheng-ping Chen Nan-cheng

        Abstract: Under the special transaction models, a security right may be held on behalf of another perso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flexi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the subordin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urity right should be eased, and allowing security for future claims, the real existence of the main claim can be realised when the security right is reali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ttribution of rights, the court should not adhere to the content of the registration of rights, such as not aff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ird parties, the premise should respect the true intention of the parties, and determine the creditor as the actual right holder. If the nominal right holder disposes of the claims and security rights registered in the registration system to a third party without the right to do so,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rule has its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realisation of rights, the parties are in principle free to claim the security right and, in the case of a special transaction, if the parties have agreed to do so, their agreement will be followed by the trustee claiming the right first.

        Keywords: Proxy; Subordination; Registration Publicity; Unauthorized Disposition; Quasi-community

        (責任編輯:趙 毅)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插放| 96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舔尻av网站|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系列|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视频| 国产尤物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免费看| 在线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男女上下猛烈啪啪免费看| 欧洲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av第一区第二区| 妃光莉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婷婷色综合成人成人网小说| 日本超骚少妇熟妇视频|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那个网址| 午夜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潮|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巨大的奶头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国产成人国产三级国产精品| 色噜噜狠狠综曰曰曰| 日本a在线看|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亲子乱aⅴ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色欲| 国产在线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99av在线 |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久无码免费久久 | 扒开美女内裤舔出白水|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色婷婷|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精品国产18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