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李曉娟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則是每位小學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旨在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實踐應用,通過實踐經驗,總結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本文將介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和面臨的問題,對多種教學策略進行探究,包括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運用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興趣等。
一、小學語文閱讀的意義及難題
語文閱讀是小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拓展知識面、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面臨許多挑戰(zhàn),如學生的閱讀水平參差不齊,課文難度不一,閱讀理解的難度也不盡相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成為了每位小學教師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二、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的方法
一設定清晰的教學目標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明確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語文基礎和閱讀水平,以及他們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通過觀察和評估,教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需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接下來,教師應該仔細分析教材和相關課程標準,了解學生能夠達到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知識點。這樣可以確保教學目標與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興趣勝過一切。在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教師講解為主,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參與。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的效果最終需要通過學生來體現。因而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之中,已經成為當前踐行“雙減”政策迫在眉睫的事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眼中有學生,才能夠真正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對閱讀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為打造一個有效的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
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
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可以通過預測、提問、推理等方式,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水平的目的。在開始閱讀之前,鼓勵學生先預測故事情節(jié)或故事內容,并根據已有的背景知識進行推測。這樣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思考、激發(fā)閱讀興趣,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提問題,并在閱讀后解答。通過這種方式,既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在閱讀結束后,將學生分組,讓他們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和討論所讀內容。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加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共享。
四進行多元文化賞析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難免有一些課文的思想情感或中心內涵難以理解,此時教師可通過其他方式切入閱讀情景。比如教學《登鸛雀樓》,可以詢問是否有去過鸛雀樓的學生,并且讓他們描述一下鸛雀樓的景象,從此處切入教學;教學《坐井觀天》時,可以通過播放動畫的形式來切入課文,結束后提問一些同學對于動畫的理解,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可以從潑水節(jié)的來源出發(fā),講述節(jié)日的習俗,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可以了解到中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
三、小結
小學語文教師若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需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核心素養(yǎng)科學地融入到閱讀教學之中,創(chuàng)造出一種多元化的閱讀教學方式,在閱讀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學科思維能力,豐富閱讀體驗,拓寬閱讀視野,使其擁有優(yōu)秀的的文學修養(yǎng),切實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同時,新課標理念下,一線教師必須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路線,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為主,積極地開展與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聯系生活。同時,在新的教育教學形勢下,教師應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以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