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生祥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習上的需要,構建教學內(nèi)容,通過讀寫融合教學模式,啟發(fā)學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從而獲取寫作靈感,提升語文學習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快樂閱讀、輕松寫作。
一、讀寫融合教學的必要性
語文科目以文字為基礎,讀與寫是語文基本能力之一,加強學生對讀寫融合的訓練,可以改變學生無事可寫、無感而發(fā)的局面,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閱讀與寫作一直是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閱讀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技巧;而寫作能增強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讀寫融合教學能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
二、讀寫融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不理解閱讀和寫作的關系
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得到重點關注,教師也越來越看重讀寫融合教學問題,但是部分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關系理解不清晰,認為二者都是語文知識,所以經(jīng)常采用分開學習的方式。這種學習理念的偏差,導致學生認為語文寫作難以學習,甚至產(chǎn)生畏難心理,進而降低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二)閱讀和寫作二者沒有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沒有巧妙結合,究其原因是受應試教育影響。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將教學重點放在生字的讀寫上,導致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再加上,有些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直接告訴學生文章中心思想和寫作步驟,學生缺乏探索過程,寫作能力依舊止步不前。
三、小學語文開展讀寫融合的教學措施
(一)寫作開始之前,開展閱讀訓練
小學是啟蒙教育,更是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基礎。因為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階段,思維不夠成熟,再加上其人生閱歷少,導致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靈感枯竭和無話可寫的情況,寫作水平無法提高。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數(shù)文章都擁有華麗的辭藻,思想感情較為明顯。語文教師可以順水推舟,利用這些藝術性強的文章,開展讀寫融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感受作者描寫事物的手法,幫助學生掌握比喻、擬人等多種寫作技巧,并且適當運用在作文中,提升作文的美感,讓作文更有感染力。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中,作者使用不同寫作手法,從海底、海底生物、海島上的鳥三個方面描寫西沙群島的優(yōu)美風景和豐富物產(chǎn)。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朗讀文章,用紅筆圈出文中描寫景色的句子,并嘗試抓住關鍵詞,理解文章“總—分—總”結構。最后,教師以《這里的景色真美》為作文題目,讓學生運用學習的寫作手法,描繪校園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鍛煉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二)在閱讀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
閱讀與寫作教學應保證在同一平臺上,不可互相分離。語文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寫作訓練,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隨筆,鞏固閱讀中掌握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判斷一個人知識的多少,在于他能否以練筆的方式寫出來。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續(xù)寫和補寫,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促使學生在情感和思想上發(fā)生改變,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及時記錄閱讀中的感想,從而有效促進讀寫的有機融合,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中,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體會少年閏土的形象,利用作者與少年閏土離別的場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續(xù)寫之后的故事。學生可以結合作者和少年閏土的心理特點及處事風格,為其安排不同的工作,或者寫下二人再次見面的故事,描繪彼此的深厚友誼。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能大膽假設,猜想不同的結局,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寫作水平。學生續(xù)寫結束后,教師以《我最好的朋友》為題目,鼓勵學生寫一篇作文,描寫與朋友相處的點滴小事,提高學生語言組織的能力。
(三)在教學過程中,延伸讀寫范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僅憑教材上的內(nèi)容講解知識,肯定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也不能擴展學生的視野。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活動,以此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寫讀后感的習慣。對于學生而言,寫讀后感不僅可以推動讀寫結合,還能讓學生細心觀察周邊事物,積累生活經(jīng)驗,避免提筆無話可寫的問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
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盤古開天辟地》中,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倘若盤古沒有開辟天地,神話世界是什么樣子?與現(xiàn)實世界有哪些區(qū)別?”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再向學生推薦神話故事書,如《精衛(wèi)填?!?《山海經(jīng)》 《女媧補天》等,讓學生自主閱讀,寫一篇讀后感,說出自己閱讀后的感悟,并將故事復述給其他同學,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共同學習和進步。這種讀寫融合的教學模式,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還鍛煉學生寫作觀后感的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在日常學習時,培養(yǎng)讀寫習慣
小學生每天在生活中讀書、看報、看電影等,也是一種閱讀吸收的過程。學生接納這些信息后,會反復推敲其內(nèi)容,逐漸產(chǎn)生特殊的理解。這個時候,教師要發(fā)揮領導作用,鼓勵學生寫日記,并養(yǎng)成每日記錄的習慣,磨煉學生的學習意志,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日記的內(nèi)容有很多,如一天的生活、觀看電影和電視劇的感受,這些都可以記錄下來。此外,寫日記還能減輕學生焦慮心理,釋放緊張情緒,讓學生掌握情緒的控制感,提升學生自我認知和學習思維。
例如,在讀寫融合教學中,教師列舉出歷史上堅持寫日記的名人,使學生認識到寫日記的重要性,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在學生學習時,教師讓學生閱讀吳宓先生的相關閱讀材料,談一談吳宓先生在何時開始寫日記,會寫一些什么樣的內(nèi)容。學生們積極搶答,整個語文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師再向學生出示吳宓的日記片段,引導學生鑒賞優(yōu)美詞句,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最后,教師告訴學生日記可寫的內(nèi)容。第一,記錄學生身體發(fā)育情況。身高、視力、體重等,從而觀察自身變化。第二,記錄學習情況。當天學了哪些知識,什么地方還不懂,在鞏固知識基礎的同時,掌握知識變化與規(guī)律。第三,記錄生活和家庭情況。每個家庭都會有新的故事,如媽媽買了新手機,舊的自行車賣給收購站等。第四,記錄思想認知和感情變化。如學生與朋友之間的矛盾,通過什么樣的手段解決問題??傊瑢W生能記錄的東西有很多,開心的、煩惱的、期盼的,它們都能為學生的成長增添色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讀寫能力直接影響語文綜合素質水平,教師應以教材中的文章為載體,帶領學生在閱讀中完成寫作,在寫作中主動閱讀,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在新課標視域下,發(fā)展讀寫融合一體化教學,不僅能體現(xiàn)閱讀與寫作本身的價值,還能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獲得語文學習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也應不斷學習,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挖掘讀寫融合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需求,打造趣味讀寫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