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 王俊
氣道異物梗阻指氣道因異物堵塞,導致氧氣無法進入肺部,影響人的正常呼吸。儲存在血液和肺部的氧氣,可以讓人在呼吸停止后存活幾分鐘,但缺氧4分鐘便可引起不可逆的永久性腦損傷,缺氧10分鐘可致人死亡。老年人和嬰幼兒因咽功能不健全,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的風險較高,應多加防范,避免發(fā)生意外。
主 要 癥 狀
患者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的具體部位可能是咽部、喉部、氣管或支氣管,阻塞程度可能是部分或完全梗阻。因為異物類型、發(fā)生部位和阻塞程度不同,患者的癥狀有所區(qū)別。
1.上呼吸道癥狀
上呼吸道癥狀包括不自主地咳嗽、呼吸短促、呼吸困難或喘息。約80%以上的患者會有咳嗽癥狀?;颊呖赡軣o法說話,嘗試嘔吐或捂住喉嚨,試圖用肢體語言表示他們窒息了。
2.下呼吸道癥狀
如果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支發(fā)生阻塞,可能出現(xiàn)類似肺炎的癥狀,如發(fā)燒、胸痛、痰臭或痰中帶血等。如果異物長期滯留在體內(nèi),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大葉性肺炎或胸腔積液。
3.缺氧癥狀
如果呼吸不能及時恢復,患者的面部、指尖會因缺氧而發(fā)紺,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甚至可能導致腦損傷、死亡。
常 見 原 因
1.兒童多因誤吸食物或玩具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
兒童的氣道直徑比成年人小,更容易發(fā)生氣道阻塞。而且,嬰幼兒的咳嗽力度較小,氣道進入異物后很難通過咳嗽緩解。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氣道異物梗阻是造成兒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家長注意的是,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因此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具有一定的隱匿性。
臨床常見的兒童氣道異物包括食物、硬幣、玩具等。兒童天性好奇,在探索環(huán)境時常將物體放入口中、鼻中,可能導致異物進入氣道。同時,3歲以下幼兒的吞咽能力差,尚未養(yǎng)成充分咀嚼的習慣。如果低幼兒童邊吃東西邊說話、哭鬧,很容易導致異物誤入氣管。
圓形、堅硬的食物,如花生、糖塊、果凍、堅果、葡萄、棉花糖和爆米花等,導致窒息的風險較高。小而圓的物體,如彈珠、玩具零件等,有可能完全阻塞兒童的呼吸道。
2.老年人多因進食不當或誤吸異物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
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可能導致吞咽障礙,增加食物誤入患者氣道的風險。獨居、佩戴假牙等也是導致老年人發(fā)生氣道阻塞的高風險因素。筆者在進行院前急救工作時曾遇見過這樣一個病例:佩戴假牙的老年人吃元宵時,假牙被元宵粘住脫落,一起被吞了下去,導致急性氣道異物梗阻。此外,服用某些藥物、醉酒、臥床進食等,也有可能增加氣道異物梗阻的發(fā)生風險。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老年人還是低幼兒童,都不應吸食果凍,以免引發(fā)氣道梗阻。
緊 急 處 理 方 法
1.普通人群
(1)鼓勵患者用力咳嗽: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可以咳嗽,應保持冷靜并不斷咳嗽。在咳嗽的間隙,可通過鼻子緩慢吸入空氣來補充肺部氧氣。
(2)拍打背部:讓患者的腰背盡可能向前彎曲,將頭部置于胸部以下,但頸部不宜過度彎曲。施救者一只手支撐患者的胸部,用另一手掌根部在患者背部和肩胛骨之間用力拍擊,協(xié)助排出異物。
(3)海姆立克急救法:又稱“腹部沖擊法”,操作方法為施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將一只腳放在患者兩腿之間,從身后環(huán)抱住患者的腰部。慣用手握拳,將拳頭的拇指一側(cè)放在患者肚臍和胸廓之間的腹部,另一只手抓住拳頭,快速用力,向內(nèi)、向上反復沖擊患者腹部,直到排出異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向上產(chǎn)生足夠的沖擊氣流,以排出阻塞在氣道內(nèi)的物體。施救者的力量不要直接集中在肋骨上。如果操作不當,可能導致肋骨骨折、空腸穿孔、膈疝等不良后果。
(4)用手清除異物:在能看到異物的情況下,可以小心將其清除。但需注意,除非是能夠直接觀察到的氣道異物,否則不要盲目嘗試清理,以防止異物堵塞更深,加重窒息。
2.嬰兒
為避免造成肝臟損傷,不建議對1歲以內(nèi)的嬰兒做腹部沖擊。施救者可坐在椅子上,讓患兒縱向趴在左前臂上,用左手托住患兒頭面部,使其頭部低于臀部,以右手掌根拍擊患兒肩胛骨中間區(qū)域,拍打5次后,將患兒翻轉(zhuǎn)到右手臂上呈仰臥位,按壓兩乳頭連線中點處5次。重復這兩個動作,直到異物排出。
3.孕婦和肥胖者
孕婦的腹部無法承受沖擊力,部分肥胖者可能不方便接受腹部沖擊,以上人群若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建議以胸部沖擊法進行急救。其施救方式與腹部沖擊法類似,區(qū)別是拳頭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分,劍突的上方,用另一只手抱拳向上、向內(nèi)按壓。
4.臥床患者
如果患者臥床,施救者應先嘗試讓患者側(cè)臥,自主、用力咳嗽。如果咳嗽困難或者無法自主咳嗽,施救者應幫助患者坐起來,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實施腹部沖擊法或胸部沖擊法。
5.患者自救
如果獨處時突然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要保持冷靜,找到一個固定物體比如座椅靠背,微微彎下腰,將上腹部靠在椅背邊緣,使其壓迫上腹部,快速向內(nèi)、向上沖擊,重復多次,直至異物排出。
預 防 建 議
日常生活中,積極預防、加強看護、快速識別、及時處理,是避免急性氣道異物梗阻發(fā)生或產(chǎn)生嚴重不良后果的重要措施。
嬰幼兒、吞咽障礙患者、癲癇患者等是發(fā)生氣道異物梗阻的高危人群。家人應提高警惕意識,加強日??醋o。用餐時應全程陪伴,讓其細嚼慢咽。吞咽障礙患者的食物應質(zhì)地細軟、黏性適當,不應該吃過硬的食物。避免給5歲以下的兒童、吞咽障礙患者提供高窒息風險的食物,如香蕉、奶酪棒、果凍、硬糖、堅果等。兒童容易將紐扣等小物體放入口中,家長應將此類危險物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給孩子買玩具之前,要考慮玩具潛在的危險性。對于昏迷、意識不清的患者,要及時清理氣道分泌物,取出活動義齒,預防窒息。服用抑制唾液分泌藥物的患者,在唾液分泌恢復正常之前不應吃固體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