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文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廣大老年人要加強自我保養(yǎng),提高身體素質(zhì),秉持精神愉快,維護人格尊嚴。
要把身體看重一點。對于老年人來講,如果說在崗在位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的話,那么退休后,身體就是幸福的載體。因此,切實保重身體是頭等大事。首先,要以客觀的態(tài)度重視身體。要敢于正視常見的老年疾病,既不能熟視無睹,任其蔓延,也不能驚慌失措,釀成“心病”;要勇于承認自身的健康弱項,一方面不要諱疾忌醫(yī),另一方面也不要胡療亂治;要樂于面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坦然看待興衰沉浮,開懷笑談生老病死。其次,要以適度的方式鍛煉身體。要根據(jù)客觀條件,按照興趣愛好,結(jié)合自身實際,從事一些鍛煉活動。再則,要以科學的飲食滋養(yǎng)身體。“晨半飽、午餐好、晚飯少”和“葷素搭配得當,清淡應占主導”已成為壽星們的經(jīng)驗之談。
要把名利看淡一點。人世間的名和利,對于胸襟寬廣的人來說,既不是人生的目的,也不是幸福的象征。明代學者洪自誠曾云:“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以脫俗。”看淡名利,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操守。諸葛亮看淡功名富貴,留下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哲理名言;周敦頤看淡功名富貴,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千古名句;王元章看淡功名富貴,留下了“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傳世佳話。
要把人格看起一點。古往今來,凡是有骨氣的人,大都特別看重自身的人格。明朝學者李流芳,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詩書畫印,樣樣精絕。他剛正不阿,蔑視權(quán)臣貴戚,因而一直不被官府任用。當時有“九千歲”之稱的大奸臣魏忠賢,權(quán)傾一時,到處建有生祠,供人祭拜。不少人勸李流芳去拜下生祠,表個“忠心”,以便撈個一官半職??衫盍鞣疾粌H不拜,并且還與人說:“拜,一時事;不拜,千古事?!蓖瑫r期的書法家董其昌聞之稱道:“其人千古,其藝千古。”在赫赫威權(quán)之下,李流芳面對“無求”與“有求”和“千古事”與“一時事”的取舍,他堅定地選擇了前者,守住了自身的人格尊嚴。人生在世,錢可以少一點,權(quán)可以沒有,但是絕對不能沒有人格尊嚴。老年人在這一點上同樣不能含糊。面對是非曲直,要敢于伸張正義、堅持真理,不能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面對榮辱得失,要樂于成人之美、解人之危,不能倚老賣老、擺老資格;面對功過成敗,要勇于直面矛盾、承擔責任,不能文過飾非、居功自傲。要努力爭做:有民族精神和崇高氣節(jié)的中國人,有道德情操和人間良知的正直人,有剛強血性和堅硬骨頭的大寫人。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看重身體就能筑牢幸福的基座,看淡名利就能永葆心靈的愉悅,看起人格就能贏得自身的尊嚴,只有這樣,才能樂享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