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州市橘洲小學 張華鋒
小學低年段道德與法治采用繪本形式,圖文并茂,充滿情趣,極易吸引低年段學生,深受學生喜愛。圖作為重要的敘事要素,不僅直觀展示故事發(fā)生的物質空間,也包括烘托故事氣氛、人物的活動與感受、呈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等人文內涵。教師采用繪本式教學,易于學生學習,更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
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繪本故事分為正文繪本故事和副版繪本故事。正文繪本故事是教材的一個欄目,而獨立連續(xù)排列的故事場景則是副版繪本故事。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讓靜止的繪本故事生動起來,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加深他們對繪本故事的感受。多媒體技術中的錄像、動畫、配音等輔助功能,能有效地打破課堂時空的限制,讓抽象的語言形象化、深奧的道理簡單化,從而創(chuàng)設童趣化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多項感官感受。
一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第一單元就是“我的好習慣”,課本將習慣教育課程化,將問題具體生活化、形象化,低年段道德與法治課本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繪本的形式展開教學,圖片多、字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鏈接生活,以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學生最易理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1.演一演、想一想:如“我們愛整潔”一課,副版繪本主要講了小狗皮皮不講衛(wèi)生不梳洗,遭小羊、小雞、小鴨嫌棄,最終它在小羊、山羊爺爺?shù)膸椭?,變得愛整潔、討人喜的故事??梢宰寧讉€學生演一演,其他同學在看表演的過程中想一想“小狗皮皮不梳洗、不講衛(wèi)生好不好”“保持整潔有什么好辦法”“小羊和山羊是怎么幫助小狗皮皮的”等。通過生活化的故事,學生能分清好與不好,并能知道怎樣做,對他們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有幫助。
2.看一看、說一說:教師還可以借用鏡子,讓學生整理衣冠,看看小臉蛋,或者讓他們互相看一看,發(fā)現(xiàn)有不整潔的立馬整改。還可以讓學生合作討論,然后組內推薦代表說一說身邊有哪些不整潔的行為。
教師可以好好利用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讀繪本故事中感知課程的內容,學習課程的重點難點。
1.教師范讀:在學生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要會給學生讀故事,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協(xié)助學生了解故事。
2.學生個人朗讀: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還可以形成榜樣的力量,從而影響更多的同學參與讀繪本故事的活動,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3.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
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善于導讀,引導學生關注每一幅圖畫,讓學生通過畫面“讀”出其中大意。
教師在繪本式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善于設疑,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熱愛繪本學習。如在“大家一起來合作”一課中,教師在導入新課,觀看繪本圖1 時,向學生提出疑問:圖片上的兩個小朋友在課堂上玩畫鼻子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蒙上眼睛,把鼻子畫在正確的位置上就算成功??墒撬麄兌紱]有畫對,你們想試試嗎?怎樣才能畫正確呢?
這時,同學們紛紛閱讀繪本想找到好辦法畫好鼻子,取得游戲的勝利。他們一起看,一起玩,一起想,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也感受到了一起合作的諸多好處。教師還可以引入副版繪本故事,讓學生猜猜小鹿和猴子是怎樣吃到了自己喜歡的美味的,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愛上閱讀繪本,自覺修煉品德。
在繪本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繪本學習的快樂。如在“干點家務活”一課中,教師可根據(jù)繪本畫面所展示出來的做家務方法,讓學生親自在課堂上體驗。教師可以準備讓學生學習擇菜;按照課本上的方法疊衣服。在課堂上學會的這些生活技能,讓他們感受到繪本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就感從而更好地為自己的日常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