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聚焦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策略,特別是在人工智能(AI)翻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探討如何通過AI 翻譯技術這一新興工具克服語言障礙,促進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傳播,提升其國際影響力。文章首先分析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現(xiàn)狀,明確指出語言障礙是制約其國際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為有效克服這一障礙,文章對如何利用AI翻譯技術促進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傳播進行深入思考,總結AI 翻譯技術在中文科技期刊英文翻譯中的顯著優(yōu)勢,如高效、準確、經濟、可大規(guī)模應用等。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將AI翻譯技術應用于中文科技期刊的具體策略,并進行初步的實踐探索。實踐結果顯示,AI翻譯技術在提升翻譯效率和質量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同時,文章探討AI翻譯技術的局限性,如特定領域術語翻譯不準確、文化背景傳達的缺失等問題。針對這些局限性,文章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如結合人工審校、建立反饋機制等。文章提出將AI翻譯技術應用于中文科技期刊解決語言障礙的建議與可行性,旨在為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文科技期刊;AI 翻譯技術;國際影響力;國際傳播;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TP18;H085;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24-0077-04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期刊國際化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和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這一里程碑式的頂層設計不僅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術界對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熱情與探索,引發(fā)了對中文科技期刊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廣泛討論[1-6]。
科技期刊作為科研成果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其國際化水平直接關系到科研成果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在全球化的學術環(huán)境中,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仍然是大多數(shù)國際學者和讀者獲取和分享科研成果的主要工具。眾多研究表明,出版語言的國際化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基礎和重要特征[7-9]。中文科技期刊的出版語言主要是中文,缺乏英語語言的支持,這一特性限制了其國際傳播的范圍和深度。因此,中文科技期刊如何跨越語言障礙,實現(xiàn)科研成果的國際傳播,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人工智能(AI)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契機。特別是AI 翻譯技術,以高效、準確的特點,為中文科技期刊的英文翻譯和國際化傳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分析當前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并重點探討如何利用AI 翻譯技術克服語言障礙,促進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傳播,從而提升其國際影響力。
二、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現(xiàn)狀
截至2021年底,我國科技期刊總量已達到5071種,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占據(jù)主導地位,共計4482種,占比高達88%。這一數(shù)據(jù)充分表明中文科技期刊在我國科研領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盡管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量眾多,但國際影響力相對較低。從被引頻次這一關鍵指標來看,2016—2020年中文科技期刊的復合總被引頻次中,國際引用占比僅為4.89%。相比之下,我國英文期刊的復合總被引頻次中,國際引用占比則高達75.98%[10]。張韻對2019—2021年《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shù)報告》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70% 以上的入選中文科技期刊位列各學科Q3、Q4 區(qū),這進一步印證了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影響力上的不足[11]36。
三、語言障礙是限制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在全球化的學術環(huán)境中,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承載著科研成果國際傳播和交流的重要使命。然而,中文科技期刊出版語言主要為中文,這一特性限制了其國際傳播的范圍和深度。由于語言障礙的存在,大多數(shù)國際學者和讀者難以理解中文科技期刊的內容。這不僅導致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讀者群體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較低,也限制了科研成果的國際傳播和交流。此外,語言障礙還限制了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方面的機會和渠道。
段桂花等對SCI收錄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進行了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受到語言限制,中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非常有限[12]。有學者提出,一些優(yōu)秀的中文期刊因受到語言限制而無法有效進行國際傳播,需重視翻譯方面的工作,促進更多的期刊“走出去”[13]。一篇優(yōu)秀論文的研究內容要想發(fā)揮更大的全球通用性和可參考性,就要為國際讀者減少語言障礙[11]35。
筆者所在期刊《中國當代兒科雜志》作為一本專注于兒科領域的中文科技期刊,深切地感受到了克服語言障礙、滿足廣泛國際讀者需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實際工作中,經??吹絿H讀者通過PubMed、Scopus 等國際數(shù)據(jù)庫找到本刊文章,但因看不懂中文全文而向編輯部發(fā)送郵件詢問是否有對應英文版本的文章。這些反饋不僅讓編輯部全體同仁意識到語言障礙對國際讀者獲取和理解科研成果造成的困擾,也促使編輯部積極探索有效的解決策略。
四、克服中文科技期刊語言障礙的思考
要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我們認為,采用雙語在線出版模式可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這一想法得到了許多出版同行的認同。張韻[11]37提出,中文科技期刊嘗試雙語在線出版是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之一;張偉偉等[14]認為,借力英文出版對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化出版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李新坡[15]指出,科技期刊的核心使命在于迅速傳播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應被語言所限制,而應積極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通過網絡平臺將期刊內容迅速展示給全球科研工作者。
然而,傳統(tǒng)的雙語出版模式往往依賴人工翻譯,這種方式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效率較低,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出版需求。隨著科技發(fā)展,AI翻譯技術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利用AI 翻譯技術,可以實現(xiàn)翻譯任務的自動化處理,從而顯著提升翻譯質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自2022 年11 月ChatGPT 問世以來,《中國當代兒科雜志》開始嘗試利用ChatGPT 輔助編輯英文摘要。在這兩年多的實踐中,編輯部全體同仁深刻體會到了AI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對英文編輯工作的便利性,同時發(fā)現(xiàn)其翻譯的準確性相當高。陳星潼等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對學術期刊編輯工作的影響探究——基于英文摘要翻譯的實證研究》一文中指出,以ChatGPT 為代表的AI 大模型具有強大的泛化和通用能力,由其生成的摘要通順且明確,更符合國際學術交流的慣例[16]。由此可以總結出AI 翻譯技術在中文科技期刊英文翻譯中的幾大優(yōu)勢。
一是高效性。AI 翻譯能夠快速處理大規(guī)模文本,如一篇8000~10000字的中文文章,通常只需20~40秒便可完成翻譯。二是經濟性。與聘請專業(yè)翻譯團隊相比,AI 翻譯大大降低了翻譯成本。三是一致性,這也是AI 翻譯的一大優(yōu)勢。AI系統(tǒng)通過學習大量專業(yè)文獻,可以確保術語和表達方式的一致性,進而提高翻譯質量。四是AI 翻譯系統(tǒng)的更新與學習能力能夠不斷提高翻譯質量。隨著技術的進步,AI 系統(tǒng)能夠越來越好地處理復雜的語言結構和專業(yè)術語,在翻譯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五、AI翻譯技術的應用實踐
基于上述思考與分析,《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編輯部決定將AI 翻譯技術引入中文論文的自動翻譯過程,以期有效解決中文科技期刊論文面臨的語言障礙。我們的目標是通過AI 技術實現(xiàn)中文論文的智能翻譯,使中文論文發(fā)表后能夠迅速轉化為英文版本,并通過網絡在線出版和傳播。具體而言,首先在《中國當代兒科雜志》官方網站發(fā)布AI 翻譯的英文全文,讀者可以免費獲得中英文雙語兩個版本的全文,從而全面理解文章內容。在推進這一計劃時,《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編輯部也考慮了與國際傳播平臺的關聯(lián),如與PubMed、Scopus等數(shù)據(jù)庫建立網站關聯(lián)鏈接,以擴大期刊論文的國際傳播范圍。為此,編輯部進行了相關實踐探索。經過10 個月的研發(fā),成功開發(fā)出AI 全文翻譯的初代版本。《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24 年第1 期全部中文文章對應的英文版(HTML 形式)已在官方網站正式上線(http://www.zgddek.com/EN/volumn/volumn_1389.shtml)。這標志著《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編輯部的翻譯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實施步驟如下(見圖1):第一,組建一支跨專業(yè)團隊,包括3 名科技出版專家和3名AI專家,共同參與翻譯系統(tǒng)的開發(fā)。這個團隊的多樣性保證了技術與出版領域的深入融合,為完善系統(tǒng)提供了多方面的視角和建議。第二,在完成對翻譯系統(tǒng)的初步測試后,選擇《中國當代兒科雜志》最新出版的中文論文進行翻譯。團隊的AI 工程師在定稿的中文HTML格式文件上運用AI翻譯系統(tǒng)將其轉化為英文,從而生成相應的英文HTML格式文件。HTML格式文檔是目前廣受讀者歡迎的網頁格式,具有清晰的結構、可讀性優(yōu)化、多媒體支持和響應式設計等特性,能夠極大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第三,由《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的英文編委對AI系統(tǒng)翻譯的文章進行人工校對。盡管AI 翻譯技術大幅提升了翻譯的效率和準確性,但人工校對依然是保障翻譯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這種人工與AI相結合的方式,力求確保每篇翻譯文章的學術性和流暢性。第四,收集參與校對的英文編委和讀者的反饋意見,以持續(xù)改進翻譯質量。截至目前,《中國當代兒科雜志》已采用AI翻譯技術正式進行了34篇論文的英文翻譯,并邀請15名英文編委參與校對工作。在反饋結果中,有13名編委對翻譯質量感到滿意,2名編委認為翻譯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
六、AI翻譯技術的局限性與解決對策
盡管AI翻譯技術展現(xiàn)出諸多優(yōu)勢,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中文與英文在語法和語境上的差異可能導致翻譯不準確。其次,某些專業(yè)術語可能無法被AI系統(tǒng)正確解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計劃采取以下對策:第一,人工審核。由英文編委對AI翻譯文章進行校對,確保翻譯質量。第二,機制反饋。建立反饋機制,鼓勵讀者提供關于翻譯質量的建議和意見,以便不斷優(yōu)化翻譯服務。第三,機器持續(xù)學習。通過機器學習不斷更新翻譯模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科技語言。
七、結語
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量眾多,但國際影響力相對較低。出版語言無疑是制約中文科技期刊國際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討AI 翻譯技術應用實踐,旨在為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化發(fā)展開辟新的路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我國科研成果的國際傳播,提升我國在全球學術界的地位和話語權。
展望未來,應持續(xù)關注AI翻譯技術在中文科技期刊中的應用效果,繼續(xù)努力探索和完善這一技術,并致力于深化多語種翻譯的研究與實踐。通過將現(xiàn)代科技與傳統(tǒng)出版相結合,期待為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并提升中文科技期刊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
作者簡介 鄧芳明,編輯,《中國當代兒科雜志》編輯部主任,研究方向:編輯出版。郭江偉,助理研究員,湘雅醫(yī)學學術促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編輯出版管理。孫文,北京智能決策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楊于嘉,教授,《中國當代兒科雜志》主編,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兒科學、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