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陪親人出游青城后山,遇到一簾不知名的瀑布,遠看是幾丈高的白練,近看如萬斛珍珠不斷瀉落,一入清亮亮的小溪就變得無影無蹤了。孩子們踩水澆水,好不興奮。
瀑布旁是一片竹林。有人指著最近的竹子道:“這幾棵竹的形態(tài)最好看!”果然,兩棵微微有點彎曲的竹子似乎在耳語,再遠點的第三棵還俯身過來努力要傾聽的樣子,風一吹,更搖曳生趣。其余幾排直直的竹子們,傻乎乎地齊齊向陽而生,像刷把頭一般,一對比就呆板有余,韻致差強了。
大人小孩們都在瀑布下撒歡雀躍。我卻在一瞬間又如進了無聲世界一般。
那徑直生長的,看得出過去是順順當當?shù)木秤觯欢恰白詈每础钡膹澢?,是被大風所刮?是被頑皮的小孩搖撼?是因為近旁樹木被砍伐的時候而被殃及?總之,它受傷了,然而沒死,就繼續(xù)活下去,終歸又向著陽光生長了,于是生出種種變化的姿態(tài)來。
我們希望平安,然而缺少與自然相搏相生的美感;我們欣賞曲折,情節(jié)越引人也許心路歷程就越憂患坎坷。該如何取舍與期盼?
……真相卻又是——沒得選。
那求一世安然的,也許會遭遇雷電;想搏擊風雨的,也許最終空老。
朱熹說:“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庇谑切膶W大師王陽明在竹下“格物致知”,七天七夜而不得,還大病了一場。不由惶恐,我這一念之間所得之“竹理”,是不是太膚淺了?
王陽明認為人人皆可為圣賢,蠟燭的光明不僅僅在點著的燭上,周遭處處皆有輝映。忽然覺得他那句“我心光明”的情懷,是極為慈悲的,光明是事物的本性,但是被蒙蔽了。沒有竹子生來愿意呆板或者丑陋,沒有人生來愿意遭人厭倦不喜,只是種種或先天或人為的環(huán)境遭遇……誰都有誰的不如意,誰都在這人間嘗著悲喜。
楊絳先生人品端直、著作等身,與丈夫錢鍾書伉儷情深,更成就其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師,是無論人妻還是事業(yè)女性都羨慕的對象,也算是百年來少有的圓滿人物了??墒撬L壽,活了105歲。她親手送走了唯一的女兒錢瑗,再親手送走了摯愛的丈夫,在97歲開始了“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的孤寡,在最需要慰藉照顧的年齡又孤獨地活了數(shù)年。
看來,即使功成名就者,也很難達到弘一法師臨終偈語所言的“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境界?!氨瘹g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才是更多真實的人生。
那究竟,蕓蕓眾生,所來為何?
孩子們又一陣歡喜的叫聲踩進了我的思緒,原來是陽光投射過來,一彎彩虹映照在了巖石上,像一枚簪花別在了青綠山水的鬢間。
是了,人生,是為了活一出“相見”:遇到的人、做過的事、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見世相的百態(tài)。
相見呢,是為了不辜負“明白”。
明白無論是這個“我”,還是“我”之外的生命,最珍貴的價值,不是占有,而是欣賞。
瀑布的水汽彌漫著山野清新,彩虹愈加明麗起來。
我在孩子們的喧笑中轉(zhuǎn)過身,望著山間云氣冉冉彌散,像九天玄女的玉手,無聲的裊娜。
心,出奇地沉靜而溫柔,沒有怨,沒有遺憾,沒有見人非人過,不在乎花開花落,剎那間原諒了自己,也理解了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