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長城、大運河、黃河相繼成為國家級文化公園,除青海之外,四川是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長江唯一流過的省,而江源文明與河源文明正是在現(xiàn)在的黃河流域四川段交融,這是大自然賜給四川的神來之筆。寫黃河文明、黃河風情、黃河人文的歌曲成千上萬,而書寫黃河流域四川段的歌曲幾乎為零。黃河流域四川段的自然、人文、風情鮮為人知。為了抒寫黃河文明和弘揚黃河精神氣質(zhì),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語境下,創(chuàng)作了《黃河流過家門前》這首歌。
一、內(nèi)容提要
本首歌曲的內(nèi)容主要分三個方面:
(一)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展示黃河的“歷史之美”。
在歌詞中,我們選擇了李白和杜甫從四川的角度描寫黃河的詩句,站在四川的角度,用先賢對黃河流域四川段的理解與解讀作為此歌的創(chuàng)作開頭,將黃河文明與中華文明的久遠歷史與四川的關(guān)系融合一起。隨后,我們展開了對于黃河文明在四川段的特質(zhì)與個性的深入刻畫,在歌詞中描述了黃河流域四川段與其他流經(jīng)省區(qū)的不同,凸顯出黃河流域四川段的“這一個”。(例如,第一段歌詞開頭我們引用了李白的《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詩句“黃河如絲天際來”,第二段歌詞開頭我們引用了杜甫的《黃河二首》詩句“黃河西岸是吾蜀”。)
(二)從地域和人文的角度詮釋黃河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九曲黃河第一彎”位于四川的若爾蓋縣,歌詞通過“第一灣”描寫,從大到小進入“家”的視角,巧妙地展示了黃河流域四川段的獨特人文風貌和自然風光。隨著歌曲的發(fā)展,主創(chuàng)者把詮釋角度擴大到整個黃河的精神氣質(zhì),生動地體現(xiàn)了黃河文化的厚度和寬度。
(三)著重展示黃河文明蘊含的精神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當代價值,謳歌“時代之美”。
我們緊跟時代步伐,感悟時代的脈動,歌詞巧妙地聯(lián)系了時代主題,著重抒寫了黃河文化蘊含的不懼艱險、敢于創(chuàng)新、生生不息的精神。(例如,歌詞“風好浪里正揚帆”。)
二、思想性
通過這首歌曲抒寫黃河博大恢宏的精神,強調(diào)黃河流域四川段的“河源文明”對黃河文明的影響與內(nèi)涵暈染,展示了黃河文明四川段獨特魅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展現(xiàn)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
三、藝術(shù)性
本首歌曲結(jié)構(gòu)嚴謹,旋律動機民族性鮮明,在中華民族宏大的音樂土壤中汲取主題語言,又將黃河流域四川段的民族民間音樂巧妙地結(jié)合,形成屬于黃河流域四川段的獨有音律,音韻流暢,朗朗上口,既親切感人又恢宏大氣。制作上,正確運用當代的配器技術(shù)、新的手段來服務于歌曲主題,讓歌曲在大氣磅礴中又有流水潺潺、云升霧涌之感,讓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細節(jié)的美感與音樂的動感,使整首歌曲內(nèi)涵豐富、境界深遠、易于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