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衛(wèi)
筆名何為。供職于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林業(yè)局,現(xiàn)致力于風景攝影和彝族人文攝影。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樂山市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攝影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獲獎。攝影作品《彝族新寨稻飄香》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作品《峨眉山巔破云天》在四川省“回眸奮進路 啟航新征程——四川省第十八屆攝影展”中獲銅獎;2023年4月,作品《彝寨稻飄香》《新家園》獲2022年度四川省文藝精品獎勵;《新家園》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作品《日照瓦山》獲四川省第二十屆攝影大會銀獎。
很久以來,我一直平庸地生活著,在昏昏沉沉的時光中浪費光陰,甚至忘了滾滾紅塵的冷暖。直到2008年,我遇上了一批攝影界的老師,他們帶我走入了鏡頭的世界,開始感受到光和影帶來的美感。從此,我便對攝影一發(fā)不可收,甚至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于是,在癡迷中,不知不覺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攝影獎,并在2018年加入了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
2018年,我的攝影作品《潑水迎親》先后入選由中國文聯(lián)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黨在我心中——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攝影展”和四川省第二屆農民藝術節(jié)攝影作品一等獎;作品《金頂霓裳》相繼入選“好山好水 好人好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攝影展”……獲得的這些獎項,我心存感恩。首先是帶我入門的攝影老師梁焰,他教會我怎么把繪畫的角度放入鏡頭;還有一直以來陪我出行的攝影朋友及老師高路川、魯愚、曾松、李景、劉丹、秋雨行者、蔣勝等攝影前輩,我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寫游記、整理照片后期、編輯文字等。2013年,我有幸成為樂山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賀建平老師的學生,他的拍攝風格、手法、后期和審美情趣都在我頭腦里潛移默化,讓我一生受用。
攝影讓我愛上了遠山的風景,身邊的人和事。作品《潑水迎親》《新彝寨稻飄香》是我2016年在煙峰彝家新寨拍攝的。我的朋友曲別妞妞早就給我說了她侄女結婚,叫我去拍,我爽快地答應了。我在小城里是很受歡迎的攝影師,我為他們免費拍照,特別是全家福,我拍好后沖洗出來送給他們。不為啥,我就愛他們純粹的、甘甜的笑容。我記得那天是年初六,早上六點,我駕車從縣城出發(fā)到幾十里以外的煙峰鎮(zhèn)時,天還沒有亮,下著小雨,寒風透骨地吹著,可是到了現(xiàn)場,一點都沒有寒冷的感覺,被溫暖幸福的氣氛包圍著。彝族的習俗夏天是不結婚的,結婚的日子一般都是秋冬,而且彝族的婚禮都是傳統(tǒng)的、歡快的,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都會舉行潑水的禮儀。新寨新房嫁新娘,男方迎親到來的時刻,忽然歡聲四起,彝族阿咪子歡快地向男方迎親隊潑起了吉祥的清水,這一刻,我按動快門,定格了那個歡樂的瞬間。
我熱愛我的小城,我在這個小城生活工作40多年。它讓我經常在大自然中感受變幻莫測的山地風光,淳樸濃郁的民族風情。拍攝彝族同胞獨特的文化生態(tài)和世代相傳的傳統(tǒng)習俗,讓我對民族文化從了解到癡迷。這里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大風頂,這里是我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大風頂,我們的手指一伸就摸著了云,風從身旁隨意吹過,頭發(fā)亂了,我編成了麻花辮,戴上咪兒給我繡的瓦蓋帽,穿著百褶裙,在花海里流連忘返,就像一只自由飛翔的蝴蝶。羊群在有花和草地的空間恣意漫步,耳邊響起阿洛夫基的詩句:“天上的云,九十九朵,加上一只鷹,剛好是百;草地上的羊,九百九十九只,加上牧羊女,剛好是千”。我想象我就是那個懷抱小羊羔的牧羊女,幸福地走過青春歲月的麥田。我還看見兩只烏鴉在草地里嬉鬧玩耍,我猜想它們是情侶,還是兄妹,或許是母子?母馬帶著小馬在草地上任意奔跑,我想她是在訓練孩子奔跑的速度,以適應這風云變幻的高原氣候。一群牛兒歪著腦袋,睜著大眼睛一步步走近我,把我想象成它最愛的鹽。陽光在云端溫暖地撫摸著山坡的牛羊、草甸、花海。天堂的后花園神奇而安逸,如上帝的杰作,一切都是那么安詳和寧靜?,F(xiàn)實和夢境都是我想要的模樣。接近天堂的地方,陽光格外溫暖。拍攝間隙,我喜歡躺在草地上做夢,尋找靈感的源泉。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我的小城也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彝漢人民過著幸福美滿和諧的生活,這和很多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分不開。拍攝這片土地,讓我擁有了大山的情懷、氣質和內涵。我開始體味和思考,怎么樣才能拍出小涼山的個性,小涼山的特色和風格,怎么樣才能拍出彝族同胞的內心世界和他們的喜怒哀樂與民族風貌、彝人文化、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身影融合在一起,我將用我的鏡頭記錄下這一切。
感謝這片土地,感謝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我相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將為此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