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西關小學 甘肅 武威 733000)
現(xiàn)如今的教育,大踏步地邁向信息化的時代,課堂教學模式也隨之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翻轉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課堂教學中蔚然成風,它大幅增強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溝通協(xié)作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意味著教育必須要思考“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教師開展教學的最終目標必須落在“素養(yǎng)”兩個字上。通過英語的學習,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初步具備作為一名現(xiàn)代文明人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較強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是基礎,文化品格反映了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屬于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關鍵要素。這四個方面互相融合、相互滲透、協(xié)同發(fā)展。
所謂翻轉課堂,是指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由教師通過搜索、下載等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各種網(wǎng)絡信息化學習資源,學生在新課前必須完成學習,而課上,師生則共同進行解疑答難、交流分享和合作探究等活動。在國內外,有大量的中小學都開始關注并實踐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筆者下面將從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英語課堂轉型、翻轉課堂培養(yǎng)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以及對翻轉課堂發(fā)展前景的預測等方面來論述翻轉課堂在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如何實施并推廣運用。
第一層面,課堂是“兒童成長”的場域。教學已經(jīng)不是單純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技能的過程,而是教學生學會做人的過程,教育是為讓學生成為現(xiàn)代社會合格的公民而奠定基礎,最終實現(xiàn)兒童的“成長”。這一點在教材的各種主題設計中不難發(fā)現(xiàn)。如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的“I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res long.”“There are lots of beautiful lakes in China.”“I want to go to Shanghai.”等話題通過英文對話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的長城,首都北京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驕傲的情感;“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I often go swimming.”又通過文中Sam,Daming等主人公的對話幫孩子樹立培養(yǎng)正確的興趣愛好;而“Can you be my Chinese pen friend?”則培養(yǎng)學生結交筆友的能力;最后“Don't talk in the library.”和“Go straight on!”這兩個話題又給學生確立了各種場合的規(guī)矩意識以及一些常需注意的交通規(guī)則。這些話題都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主題。
第二層面,課堂是傳承文化的陣地。教材內容中,從中國的節(jié)日到西方的節(jié)日,從中國的著裝到西方的著裝,從中國的學校到西方的學校,從中國的課堂到西方的課堂,都有所涉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更應是一個文化的傳播者,素養(yǎng)意識的滲透者。隨著社會的變化,新知識、新思想、新行為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得以積蓄起來。任何社會的發(fā)展都依賴于文化的傳承,這也與教育的目標相契合。
在教育工作中,課堂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英語課堂中,課堂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大原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把課堂上將要新授的知識遷移到課前學習,同時,在網(wǎng)絡學習平臺的反饋與支持下,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相關情況,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學更加扎實高效,當然,這對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轉課堂上,學生是“有備而來”的,教師通過一些短視頻、小檢測和討論,使得課堂在實施過程中更加智慧、活躍而高效。不論是在家里通過網(wǎng)絡學習,還是在校的班級授課,都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包容等素養(yǎng)。
另外,傳統(tǒng)課堂教學基本都是灌輸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充當知識的容器,而翻轉課堂,很好地實現(xiàn)了深度學習。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并及時解決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批判精神。
3.1.1 課前制作微課,轉化教師的角色
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下,多媒體進入課堂,成為教師得心應手的教學工具,把傳統(tǒng)的“以教為主”變?yōu)椤耙詫W為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比如,在進行外研版教材五年級下冊“There are only nineteen crayons”這課中“There be...”句型的教授時,教師制作一段Amy介紹自己學校的小視頻,里面運用了大量的“There be...”句型,同樣的年齡,相似的場景,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們開口介紹自己學校、自己教室等自己生活場地的興趣和欲望,從而使得“There be...”句型的講述不再是無聊的語法知識灌輸,而變成了孩子們討論的工具,達到了語言運用的終極目的,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再強調一些注意事項,使整個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2 利用社交媒體,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語言的學習必須以特定的環(huán)境為依托,否則就如同“空中樓閣”。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從而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進而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賦能。
①建立班級釘釘群、QQ群、微信群等,實施會話教學。會話教學能夠使習得的語言運用于自然的語境之中,深受師生的歡迎。教師組建班級群,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表達與交流的小平臺。教師根據(jù)實際,設計好主題,指導并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會話,使得枯燥無味的語言學習變得靈動而有趣。
②依據(jù)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成功創(chuàng)設各類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生活化。如“外研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It's very old”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Old buildings”的文本、圖片及視頻等資料,并對其“加工創(chuàng)造”。上課開始,筆者播放一段有關世界各地不同的“Old buildings”視頻。學生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學習的興趣與激情油然而生。這種聲情并茂、圖文結合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渲染了課堂氣氛,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活躍了他們的語言和思維。
英語對于小學生來說,遠遠沒有母語那樣易于理解,因此,當學生聽不明白時,是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學習的,更談不上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為關鍵。
3.2.1 教師應準備相關的課前微課、課件等素材資源,幫助學生預習
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英語趣味短視頻、兒歌、英語小故事、動畫片等,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營造了特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興味盎然地超前學習。例如在“外研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Will it be hot in Haikou?”中,筆者提前制作了各種天氣(晴天、陰天、雨天、雪天、沙塵暴)的課件,使學生能夠結合課件,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各種天氣的特點,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步入新知的課堂。
一些教材中的重難點,僅依賴教師的講解往往比較抽象,而利用電子白板不但可以使一些難懂的知識形象化、生動化,而且還可以動態(tài)地演示出它們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演繹、綜合、歸納等思維活動。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實際狀況,制作相應的課件或微視頻,供學生在課前了解學習內容、重難點等,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自我學習,自己確定學習的進度、方法等,進而實現(xiàn)自我學習與成長。
3.2.2 巧用網(wǎng)絡軟件,及時自測所學英語詞匯
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輔助單詞記憶與測試的軟件,如“單詞云里轟”“單詞塊”“瘋狂背單詞”等,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詞匯量測試比賽,完畢后,對其中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進行獎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懂得文化,如果脫離了文化,語言的學習便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失去了靈魂,但如果在課堂上,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而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宜的文化環(huán)境,小學生是無法理解那些抽象的文化現(xiàn)象的。在小學英語課程中就涉及許多文化主題。如:如外研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中,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美國的感恩節(jié)和中國的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幾種節(jié)日及其習俗,筆者通過網(wǎng)絡資源,搜集了文章所提到的各國不同節(jié)日的大量資料,在新課前將相關的微課視頻分享到班級群,由于學生充分掌握了新課的基本知識,在課堂上,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極好,在輕松愉快的交際環(huán)境中,很自然地學會了本課的單詞、句型等。在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世界各國不同的節(jié)日習俗,切身領略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本節(jié)課后,教師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yè):讓學生借助網(wǎng)絡資源進行深入調查,對同一種類型的節(jié)日加以比較(如中國的春節(jié)和西方的圣誕節(jié)),再開展口語交際活動,這樣,學生不僅能體會到外國的節(jié)日習俗,還更清楚地了解了東西方文化,從而增強了他們對祖國的情懷,堅定文化自信。
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依賴于教師的引導和培養(yǎng),也離不開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作用。國家積極倡導書香家庭,實施“親子閱讀學習工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父母可下載羊駝英語、英語流利說等軟件,或者在微信上搜索“英語口語精華”“言之英語閱讀”“OMG美語”等公眾號,讓孩子在家也能學英語,加強語言信息的輸入,產(chǎn)生語言內化,從而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為提升核心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翻轉課堂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剿?,教師借助網(wǎng)絡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資源,從而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學生如果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就可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怎樣更有效地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