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奎 唐曉 胡炳全 潘俞丹 陳春玲 韋夏薇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 南寧 530011)
膿毒癥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隨著臨床上對膿毒癥認識與研究的不斷深入,其臨床治療方案逐漸規(guī)范,通常給予液體復蘇、血管活性藥物、抗感染、通氣等治療[1]。但臨床療效仍有待提高。中醫(yī)在急危重癥方面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經驗與研究,為進一步提升膿毒癥的臨床療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式逐漸被廣泛運用[2~3]。本研究采取回顧性隊列研究法,選取90例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參附注射液與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取回顧性隊列研究法,選取2020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收治的90 例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 例。研究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40~69歲,平均(54.51±14.36)歲;肺部感染14 例,腹腔感染15 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6 例,皮膚軟組織感染10例。對照組男22 例,女23 例;年齡41~67 歲,平均(53.89±12.75)歲;肺部感染16 例,腹腔感染12 例,泌尿系統(tǒng)感染9 例,皮膚軟組織感染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審批號:KY2023-193)。納入標準:符合膿毒癥的臨床診斷標準[4];年齡18~70 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指標:近12 周內使用過影響本研究結果的相關藥物;入院時存在活動性出血;伴有原發(fā)性心、腦、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病情發(fā)展至臨床不可逆;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藥物過敏情況;存在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依從性較差。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1)復蘇與血管活性藥物治療:監(jiān)測患者中心靜脈壓(CVP)、平均動脈壓(MAP)、中心性靜脈血氧飽和度(ScvO2)、乳酸與尿量。當CVP<8 mmHg 時,為患者輸注至少30 ml/kg 的晶體溶液進行初始復蘇;CVP 為8~12mmHg,MAP<65 mmHg 時,使用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12020621)5.0~26.7 μg/min;65≤MAP ≤90 mmHg,紅細胞比容(HCT)≥30%,ScvO2<70%時,開始使用鹽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43020080)5 μg/(kg·min);當ScvO2≥70%時則達到目標,停止液體正平衡治療。紅細胞輸注治療時機:血紅蛋白<7.0 g/dl,同時排除嚴重低氧血癥、心肌缺血等現(xiàn)象。(2)抗感染治療:確診后盡早(盡可能1 h 內,延遲不超過3 h)給予患者抗菌藥物,根據患者病史、手術部位、侵入性治療項目等采取經驗性抗感染治療,選擇覆蓋范圍較大的抗菌藥物,同時采集患者的血液標本進行病原學和藥敏學檢查,基于檢查結果對患者的抗感染治療方案進行調整,避免產生耐藥性或者藥物不良反應。針對有特定感染源(如腹腔膿腫、置入裝置、膽管炎等)的患者,盡快明確感染源,并實施相應的感染源控制措施。(3)糖皮質激素治療:針對血管活性藥物無反應的患者,即液體復蘇與血管活性藥物治療>1 h,收縮壓仍然低于90 mmHg,使用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1864)200 mg/d。(4)通氣治療:對膿毒癥誘發(fā)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患者,實施機械通氣治療,潮氣量為6 ml/kg,平臺壓上限為30 cm H2O。當患者氧合指數(PaO2/FiO2)不足150 mmHg 時,采取俯臥位通氣方式。若存在ARDS的患者無組織低灌注時,采取限制性液體治療。當患者能夠耐受脫機時,在進行自主呼吸試驗成功后,進行脫機處理。(5)在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實施以最小劑量為原則的連續(xù)性鎮(zhèn)靜治療。(6)血糖管理:每隔2 h 監(jiān)測1 次血糖,當連續(xù)2 次監(jiān)測均顯示血糖超過10 mmol/L 時,開始使用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40045)治療,每隔4 h 監(jiān)測1 次血糖,將患者血糖指標控制至10 mmol/L 及以下,之后仍然每隔4 h 監(jiān)測1 次血糖。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增加中醫(yī)治療。(1)參附注射液:在使用去甲腎上腺素治療的同時增加參附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3117)治療,靜脈推注20 ml 參附注射液,每隔15 min 推注1 次,連續(xù)推注4 次,之后改為100 ml 稀釋后靜脈滴注。(2)血必凈注射液治療:在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均采用血必凈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40033)治療,血必凈使用劑量為50 ml,將其加入濃度為0.9%氯化鈉注射液200 ml 中靜脈滴注,2 次/d,病情嚴重者3次/d。
1.3 觀察指標(1)血流動力學指標與氧代謝指標:于入院時與治療6 h 后評估患者心率、MAP、CVP、ScvO2、血乳酸、中心靜脈-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Pcv-aCO2)、Pcv-aCO2與動脈-中心靜脈血氧含量差(Ca-cvO2)比值(Pcv-aCO2/Ca-cvO2)。(2)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APACHE Ⅱ)評分:于入院時與治療7 d 后評估APACHE Ⅱ分值,該評估系統(tǒng)共12 項內容,總分0~71 分,15 分以上為重癥,分值越高者病情越嚴重。(3)炎癥指標:于入院時與治療7 d后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和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4)凝血功能指標:于入院時與治療7 d 后檢測血漿D-二聚體(D-D)和纖維蛋白原(FIB)。(5)臨床結局:統(tǒng)計兩組患者24 h 復蘇達標率、ICU 病死率、28 d 病死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兩組入院時的TNF-α、IL-6、hs-CRP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研究組TNF-α、IL-6、hs-CRP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表1 兩組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2.2 兩組血流動力學、氧代謝指標比較 兩組入院時的血流動力學、氧代謝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 h 后,兩組ScvO2、血乳酸、Pcv-aCO2、Pcv-aCO2/Ca-cv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心率低于對照組,MAP、CVP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氧代謝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血流動力學、氧代謝指標比較()
2.3 兩組APACHE Ⅱ評分比較 兩組入院時的APACHE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 后,研究組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APACHE Ⅱ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APACHE Ⅱ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入院時的D-D、FIB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研究組D-D 低于對照組,F(xiàn)IB 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g/L,)
表4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g/L,)
2.5 兩組臨床結局比較 研究組24 h 復蘇達標率高于對照組,ICU 病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28 d 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臨床結局比較[例(%)]
膿毒癥病情復雜、發(fā)展速度快,患者預后通常較差,成為嚴重威脅患者類生命健康的一種疾病[5]。因此,臨床極為重視對膿毒癥治療方式的探索與研究,以降低膿毒癥對患者的危害程度。西醫(yī)治療是膿毒癥治療的常用方案,隨著中醫(yī)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在膿毒癥治療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與優(yōu)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成為膿毒癥治療方案研究中的新方向。
有效循環(huán)容量不足造成組織灌注不良是膿毒癥患者中常見的病理生理改變,因此,液體復蘇是其最基礎且重要的治療措施[6~7],可有效幫助患者恢復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改善血流動力學,進而改善組織灌注,控制臟器功能障礙的發(fā)生風險[8]。膿毒癥因感染引起,故抗感染治療是其不可或缺的治療措施。盡早開始采取經驗性抗感染治療方案,待病原學及藥敏學檢查結果后再調整抗感染藥物方案,確保盡快控制感染病情的同時又能夠避免耐藥性的產生,提升抗感染治療效果[9]。血管活性藥物治療也是膿毒癥治療中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改善臟器低灌注狀態(tài)。治療后,研究組心率低于對照組,MAP、CVP、FIB高于對照組,TNF-α、IL-6、hs-CRP、D-D 低于對照組,24 h 復蘇達標率高于對照組,ICU 病死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本研究能進一步增強對血流動力學、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及抗炎作用,促進患者良好轉歸。參附注射液用于輔助血管活性藥物治療,有助于提升血壓、穩(wěn)定血壓,減少血管活性藥物用量而避免相關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0~11]。膿毒癥在中醫(yī)上屬于“脫證、厥證”等范疇,正氣耗脫、氣血內亂是其主要病機,參附注射液具有回陽救逆、益氣固脫的功效,用于治療陽氣暴脫的厥脫證等具有良好效果[12]。血必凈具有改善凝血功能、微循環(huán)以及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還可抑制炎癥介質產生級聯(lián)瀑布反應的作用。隨著病情的進展,膿毒癥患者又可出現(xiàn)急性凝血功能障礙,屬中醫(yī)的“血瘀證”范疇。血必凈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13~14]。故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可清除患者的“毒熱證、血瘀證”[15]。中西醫(yī)治療膿毒癥具有各自的作用與優(yōu)勢,可實現(xiàn)二者優(yōu)勢互補,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參附注射液與血必凈注射液治療膿毒癥能改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和凝血功能,降低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控制患者病情進展,改善臨床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