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亞忠
當前使用的統(tǒng)編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知識密集,內容豐富,若不能以更寬闊的視野整合教材知識,很容易導致知識碎片化甚至片面化,知識與知識之間孤立存在,知識與能力脫節(jié),知識與真實生活脫節(jié),掌握知識尚且吃力,遑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需要教師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全面落實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教學是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根據(jù)相應的課程標準并對比整合教材內容,對同質化的內容進行加工處理,使其走向系統(tǒng)化、教學重點突出化,再將內容劃分成不同的“大單元”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從選擇單元主題、確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單元學習活動、開展持續(xù)性評價幾方面展開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那么,在實際操作當中,究竟如何合理構建這種教學的基本單位——大單元,是老師和學生共同面對的挑戰(zhàn)。
一、前后關聯(lián),建立主線式單元
大單元教學理念下的思政課,把握主干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按照一定的主線建立大單元,幫助學生把細碎的知識有機串聯(lián)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其中既有“核心主動脈”,也有“網絡狀的毛細血管”,它們不是各自獨立,而是密切相連的。這要求老師從整體出發(fā),捋清教材邏輯,搭建合理的主線。如在進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學中,可以打通教材單元的界限,把有邏輯關系的內容進行整合,將整本書按照時間線,以“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為歷史線索,建立大單元,安排四個課時進行教學。其中第一課時為“救亡圖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二課時為“改天換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此兩課時,通過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專政的偉大飛躍,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課時為“改革開放,中華民族走向國富民強”,旨在讓學生體會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第四課時為“民族復興,新時代新征程”,旨在讓學生體會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樣的大單元以一條歷史線索將教學內容串聯(lián)成線,使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歷史知識為思想政治課學習服務。以主線連接知識,讓學生形成判斷時能夠前掛后連,分析問題時能夠追根溯源,避免了學習的片段化和淺表化,知識只有在相互關聯(lián)中才更深刻更全面。無論是在新課還是在復習課中,必須更加注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使得知識更有條理。必須統(tǒng)籌教材,整體設計,變教材原有單元為一條主線串聯(lián)起來的新的活動單元。這需要老師和學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開闊的視野,全面深刻整理知識,多維度把握知識,讓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和學習更為有效和高質量。
二、謀篇布局,建立主題式單元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痹诟咧兴枷胝握n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相關主題,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典型鮮活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地把握學科內容;學生可以結合真實的情境,圍繞相關主題,去體會、思考、分享,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這樣的主題式學習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如在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第一課“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教學中,可以將教學內容拆分成“公有制為主體”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兩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將相關內容重新梳理和整合,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在同一個主題內一以貫之。在進行“以公有制為主體”教學時,可以選擇一家典型的國有企業(yè),比如“中石化公司”,以它的成立、發(fā)展、重組、上市、走向世界等為真實情境材料,老師設置議題“中石化是怎樣一家公司?”引導學生關注國有經濟的地位作用,推及公有制的組成、地位等;接著設置“中石化為什么可以成功?”讓學生充分探討和理解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以“中石化是如何成功的?”為議題,重在探究國有企業(yè)如何發(fā)展,如何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等。這些既涉及課本知識,也涉及廣闊社會的知識。學生在課堂內就能關注社會、關注國家的發(fā)展,由身邊到遠方,由眼前到未來。在關注社會生活的同時,也在探尋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回歸生活,建立話題式單元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理應是當前具備全新教學理念的教師的目光焦點所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努力讓話題成為知識生長的“營養(yǎng)土”,讓話題成為問題探究的“聚集地”?,F(xiàn)實生活是話題的源頭活水,選擇哪一個話題開展教學和學習,可以是老師決定,也可以是學生決定,還可以是老師和學生一起商議決定,但都要基于學生現(xiàn)階段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如在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第二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可以選擇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頗為成功的某迪公司,以“從某迪公司的成功看如何實現(xiàn)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為話題,講述某迪從起點到轉型,再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成功的歷程。體會該公司經營過程中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有高歌猛進之時,也有曲折之路,尤其體會該公司成長歷程中“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對它的作用與影響。其中,某迪進入新能源行業(yè)的初期,是瞄準市場需求變化,從電池行業(yè)轉向研發(fā)新能源汽車,取得先發(fā)優(yōu)勢。以此為話題展開探討,讓學生體會市場調節(jié)資源的運作及其優(yōu)勢。之后,某迪遇到過自燃、環(huán)保等各種問題,口碑遭到一些質疑,面臨發(fā)展的困境。以此為話題設置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到市場本身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政府完善法律,進行信用制度建設,以及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等。最后,從某迪公司拓展到新能源領域的重大決策和光明前景,引導學生領會在黨的領導下,我國把握新能源發(fā)展方向,并提出戰(zhàn)略、制定規(guī)劃,政府發(fā)揮經濟職能,進行經濟調節(jié)和市場監(jiān)管等。從而讓學生體會“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共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與必然性。由此可見,從廣闊的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一個話題,設計一個教學故事,以此構建大單元,和學生一起完成教學目標,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