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青
【摘 要】本文通過對比傳統(tǒng)紙媒和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的時政新聞標題,分析兩者在語言風格、信息含量、視角選擇、互動性等方面的差異,并探討兩者在新聞傳播方式、受眾定位、價值取向等方面的異同。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紙媒和新媒體在時政新聞標題制作上存在顯著差異。同時,紙媒與微信公眾號標題在實踐中的互動與融合成為新的趨勢。
【關鍵詞】時政報道;紙媒;微信公眾號;標題制作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選取了《人民日報》《廣西日報》《玉林日報》等傳統(tǒng)紙媒和“人民日報”“廣西日報”“玉林發(fā)布”等微信公眾號上的時政新聞報道作為研究樣本,對其標題特點進行分類、比較和深入分析,從語言風格、信息含量、視角選擇、互動性等方面探討兩者的差異,并探究這些差異在時政報道中的交融運用。傳統(tǒng)紙媒和新媒體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通過相互借鑒和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推動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標題差異分析:權威可信VS靈活多變
在時政新聞報道中,紙媒和微信公眾號標題各自呈現(xiàn)出獨特的特點和差異,反映了它們不同的傳播方式和目標受眾。傳統(tǒng)紙媒的政治性、新聞性和地域性使其在傳遞信息時具有高度的權威性和可信度,而微信公眾號的標題長度、關鍵詞運用和語言風格變化則更好地滿足了現(xiàn)代受眾對信息獲取和娛樂體驗的需求。這種差異反映了不同媒體在傳播方式和目標受眾方面的特點,也是媒體多元化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一)紙媒強調政治性、新聞性和地域性
在具體實踐中,傳統(tǒng)紙媒時政新聞標題強調政治性、新聞性和地域性,傳遞權威可信的信息。傳統(tǒng)紙媒特別是黨報黨刊,在涉及政策性話題的報道時,其標題所展現(xiàn)出的嚴謹與莊重直接而簡明地向讀者揭示了會議或調研活動的核心議題,為讀者提供了快速了解政策方向和黨政機關工作重點的便捷途徑。
以《人民日報》2024年1月4日1版新聞《李強在湖北調研時強調 以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 推動今年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的標題為例,它簡潔明了,直接點明了報道的核心內容——李強總理在湖北的調研活動以及他對于推動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指示。標題中的每一個詞語都經過精心選擇,既準確地傳達了李強總理強調的“只爭朝夕、奮發(fā)有為”,又凸顯了推動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標題,讀者能夠迅速把握報道的主旨,了解到黨政機關在當前經濟工作中的重點方向和目標。
新聞標題作為新聞報道的“門面”,承擔著在極短時間內吸引讀者、傳遞核心信息的重要使命。傳統(tǒng)紙媒在新聞標題的制作上既注重新穎獨特以吸引讀者,又注重簡明扼要地傳達新聞核心內容,充分展現(xiàn)其專業(yè)素養(yǎng)和為讀者服務的意識。以《廣西日報》2024年2月1日1版新聞《2024年全國春節(jié)“村晚”主題曲發(fā)布 三江侗寨主會場準備就緒歡迎八方賓朋》為例,它點明了新聞的核心內容,即2024年全國春節(jié)“村晚”主題曲發(fā)布,這是一個具有較大意義的新聞事件,能夠吸引讀者的廣泛關注。同時,標題還提到了三江侗寨作為主會場已經準備就緒,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朋,這不僅展示了主辦方的精心籌備,也預示著這場春節(jié)“村晚”將是一場文化盛宴。
地域性,作為地方報紙的核心特性之一,在《玉林日報》的新聞報道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特別是在其新聞標題中,頻繁出現(xiàn)與玉林地區(qū)緊密相關的關鍵詞或地名,不僅有效地傳遞了地方新聞,還巧妙地突出了玉林的地域特色,進一步增強了讀者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队窳趾8鄞a頭正式開港 打通玉林乃至桂東南地區(qū)出海通道》直接點明了玉林海港碼頭的重要性,它不僅是玉林市自身的出海通道,更是桂東南地區(qū)的出海門戶。這一標題的表述,不僅凸顯了玉林的地域特色,還強調了其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中的關鍵地位。
(二)微信公眾號更加靈活多變,注重吸引受眾
微信公眾號時政新聞標題的設計則體現(xiàn)其對移動端閱讀特性的深刻理解,其簡短、概括、吸引力和關鍵詞運用等特點,更加靈活多變,注重吸引受眾,不僅滿足了現(xiàn)代受眾對信息獲取的需求,還通過語言風格的靈活變化,提供了更好的閱讀體驗,進一步增強了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1]
在微信公眾號的時政新聞標題中,關鍵詞的選擇和運用顯得尤為重要。這些關鍵詞不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內容,而且直接關聯(lián)到當?shù)氐奶厣完P注焦點,從而迅速吸引受眾的注意。以“玉林發(fā)布”微信公眾號《南深高鐵全線開工!》《玉林北站,掛牌!》等標題中的關鍵詞“南深高鐵”和“玉林北站”直接關聯(lián)到玉林地區(qū)的交通建設和基礎設施發(fā)展,這些關鍵詞的選擇和運用,不僅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和吸引力,還進一步提升了微信公眾號在時政新聞領域的專業(yè)性和影響力。
微信公眾號標題還常常采用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如《福綿褲:“?!庇帧翱帷薄贰遏せ叮皇谴?,名副其實!》等。這種風格不僅使信息傳達更為有趣,而且增加了受眾對內容的興趣。幽默的語言能夠迅速拉近與受眾的距離,使微信公眾號內容更加接地氣,增強了與受眾的互動性和親和力。同時,微信公眾號在標題中還特別注重情感表達。通過使用感嘆號、問號等標點符號,如《我國首次!祝福他們!》《房子也能“以舊換新”,咋回事?》等,來加強語氣和表達情感[2]。此外,微信公眾號還善于利用流行語匯和網絡熱詞來豐富標題的語言表達。這種與時俱進的做法不僅使標題更加生動活潑,還增強了與年輕讀者的溝通和互動[3]。
(三)紙媒與微信公眾號標題的差異比較
傳統(tǒng)紙媒的標題語言風格較為正式、保守,用詞嚴謹,注重客觀性和權威性。而微信公眾號的標題語言風格更加口語化、活潑,并可能采用網絡流行語或口語化表達,以吸引受眾點擊和閱讀[4]。以2023年11月27日玉林市市長張惠強調研玉林城區(qū)部分水體黑臭整治工作的報道為例,《玉林日報》的標題為《張惠強調研玉林城區(qū)部分水體黑臭整治工作時強調 強化源頭治理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 加快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這個標題充分體現(xiàn)了紙媒的正式、嚴謹風格,用詞莊重、表達清晰,準確地傳達了新聞的核心內容?!坝窳职l(fā)布”微信公眾號的標題則為《向黑臭水體宣戰(zhàn)!張惠強:馬上整治》,這個標題則更加口語化、活潑,采用了“宣戰(zhàn)”“馬上整治”等具有沖擊力和行動力的表達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受眾的眼球。
同時,紙媒標題和微信公眾號標題在信息呈現(xiàn)方面也有著顯著的不同。例如,在2024年3月13日的一篇報道中,《人民日報》的標題《“觸摸到的幸福很踏實”——記我國首次為視障人士提供結婚登記無障礙格式文件》就精準地概括了新聞的主要內容,沒有多余的修飾,直接傳達了事件的核心。相比之下,“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標題《我國首次!祝福他們!》則更加注重吸引力和細節(jié)的呈現(xiàn)。這個標題不僅包含了新聞的核心信息,還不失溫馨和祝福的情感色彩,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新聞的溫度和力量。
傳統(tǒng)紙媒和微信公眾號的標題在報道同一事件時的差異在互動性與社交屬性上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2024年3月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4賽季中國足球協(xié)會男子甲級聯(lián)賽廣西賽區(qū)新聞發(fā)布會的標題對比就凸顯了兩者在風格上的差異?!皬V西日報”微信公眾號的標題《3月9日,一起到平果看中甲聯(lián)賽揭幕戰(zhàn)》通過口語化的表達方式和邀請式的語氣,激發(fā)受眾的參與感和興趣,讓受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觀賽體驗。而《廣西日報》的標題《二○二四賽季中甲聯(lián)賽將在平果開幕 廣西賽區(qū)十五場比賽都將在該市舉行》則更加側重于對新聞事實的客觀陳述,強調了比賽的地點、時間和規(guī)模,為讀者提供了清晰、準確的信息。
二、紙媒與微信公眾號標題在實踐中的互動與融合
隨著媒體融合的深入發(fā)展,紙媒與新媒體之間的互動與融合成為一種趨勢。標題作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互動與融合也反映了這一趨勢的特征。[5]
(一)紙媒對微信公眾號標題的借鑒
隨著移動媒體的迅速普及和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他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簡短、直白的標題,以便快速獲取新聞的核心信息。為了適應這一變化,傳統(tǒng)紙媒也開始調整其標題風格,借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的簡短明了風格,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6]例如,2023年12月4日第十個國家憲法日,玉林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了一場莊重而肅穆的憲法宣誓儀式?!队窳秩請蟆愤x擇了一個簡短而有力的標題《昨日,他們向憲法宣誓》來報道這一時政新聞。這個標題僅用10個字就準確地傳達了新聞的核心內容,既簡潔又直接,非常符合現(xiàn)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這一變化不僅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紙媒對讀者需求的關注和適應,也展示了傳統(tǒng)媒體在數(shù)字化時代積極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姿態(tài)。
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讀者,提高報紙的閱讀率和影響力,傳統(tǒng)紙媒也在逐漸調整其語言風格。它們努力使標題更加接地氣,貼近大眾,增加親和力,以更好地與年輕讀者產生共鳴。例如,《人民日報》2024年1月3日1版的新聞《看準了就抓緊干——2024年首個工作日見聞》標題,打破了傳統(tǒng)紙媒一貫的嚴肅和莊重,采用了更加接地氣、口語化的表達方式。通過“看準了就抓緊干”這樣的措辭,傳達了一種積極、務實、干練的態(tài)度,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行動力。同時,“2024年首個工作日見聞”則點明了新聞的時間和背景,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時間線索。這樣的標題設計,不僅保留了紙媒一貫的準確性和客觀性,還增加了標題的親和力和可讀性。它讓年輕讀者感受到紙媒的與時俱進和貼近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更容易產生共鳴和認同感。
(二)微信公眾號對紙媒標題的借鑒
隨著新媒體影響力的提升,微信公眾號開始借鑒傳統(tǒng)紙媒的權威性,在標題中更加注重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提升自身公信力。在2024年2月21日“廣西日報”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推文《廣西發(fā)文明確:交通運輸領域43種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就采用了類似的標題。這個標題簡潔明了,直接點明了新聞的核心內容。通過“廣西發(fā)文明確”這樣的表述,強調了信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讓受眾對新聞內容產生信任感。同時,“交通運輸領域43種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則具體說明了新聞的主要內容,為受眾提供了清晰的信息點。
此外,在新聞傳媒領域,深度報道一直是紙媒所擅長的。為了更全面地展現(xiàn)一些重要或復雜的新聞事件,微信公眾號開始借鑒紙媒的深度報道方式,通過長文或系列報道來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故事,并在標題中體現(xiàn)其深度和思考。例如,2023年11月17日,“玉林發(fā)布”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一篇深度報道《重塑“活”的城市記憶!玉林用“硬招”提升文化“軟實力”》,通過在標題中體現(xiàn)深度和思考,成功地吸引了受眾的興趣,并提升了其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和理解。這種深度報道的方式不僅展現(xiàn)了微信公眾號的專業(yè)性和權威性,也為其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結語
通過對傳統(tǒng)紙媒和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在時政新聞報道標題制作方面的實例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兩者在語言風格、信息含量、視角選擇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在實際內容上也有所體現(xiàn),如報道重點、篇幅與深度、互動性等方面的不同。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紙媒在保持權威性的同時,應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同時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深度。新媒體也應加強與傳統(tǒng)紙媒的合作,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深度,避免過度追求點擊率,提高自身報道的權威性。
參考文獻
[1]吳瓊.新媒體語境下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特征研究:以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7(2):22-25,103.
[2]李菁菁.主流媒體重大主題報道融媒體產品趨勢研究[J].記者觀察,2019(24):96.
[3]劉韻竹,劉傳琳,張丹丹.“感嘆句+陳述句”類新聞標題的主觀性特征[J].青年記者,2021(4):77-78.
[4]馬逸純,馬森濤,溫惠妮,等.微信公眾號高閱讀量推文標題特征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9-21.
[5]張洪偉.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特點及制作策略分析[J].全媒體探索,2022(Z1):76-77.
[6]范戈.5G時代移動客戶端時政新聞傳播的現(xiàn)實困境及路徑研究 [J].中國傳媒科技,2021(4):47-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