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瀾學校 肖 燕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是義務教育六大任務群中的基礎型學習任務群,以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語言經驗,不僅指詞語、句子的積累,還包括運用語言的經驗,詞和詞的搭配,詞和句的聯結,句和句的組合。有些學生用不好詞語,寫不通順句子,是因為缺少詞語和句子運用的范型,也就是缺少語言運用經驗。我們教學的路徑與策略,要集中體現在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積累和梳理語言經驗的習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是一切語文學習的基礎,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語言精煉,內涵豐富,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不斷豐富語言經驗,為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無論是課文、實踐活動還是語文園地,處處圍繞“春天”這一人文主題展開。本單元教材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已有認知基礎上,根據學生生活經驗的提升和心智水平的發(fā)展,教學時可以圍繞這一主題,走進春天生活場景,幫助學生通過文字、活動等在腦海中建構起對“春天”的認識,感受到美好。語文園地一“識字加油站”呈現6 個表示處所的詞語,都來自學生生活。教學時,模擬春天游覽公園的情形,讓學生自主選擇游玩的順序,讀出與處所對應的詞語,同時根據生活經驗講解處所的用途,更好地積累這些詞語。
教學到此沒有止步,總結提示怎樣看游覽圖(見下圖),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積極地識字,讓學生交流游玩過程中在哪個公園見到過標語,再次調動生活經驗鞏固生字,了解這些地方的功能,并鼓勵學生嘗試發(fā)現漢字規(guī)律,學習分類整理課內外認識的字。
例如,學習完《古詩二首》《找春天》《開滿鮮花的小路》等課文,春天的美景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必要再現“春天”有關的精彩語句:“楊柳綠千里,春風暖萬家”“黃鶯鳴翠柳,紫燕剪春風”“春風一拂千山綠,南燕雙歸萬戶春”—補充的詞語體現了春天的特點,有表示顏色的,有表示形狀的—對字詞句運用也就得心應手。二年級學生處于語言經驗積累的最佳年齡階段,教給他哪些詞語、句子,他就會成為模仿者去寫、去用,在生活經驗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從而形成運用語言的經驗。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每一冊都有具體的朗讀要求。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要素是“朗讀課文,注意語氣和重音”。怎樣聯系文本在生活實踐中讓要素轉化為學生表達經驗,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以讀為主,讀懂、讀熟課文最為重要。朗讀的主要功能是語感的培養(yǎng),即表達經驗的形成,需要反復讀、讀熟。于永正老師說:“教語文其實是很簡單的,現在我們把語文課搞復雜了?!睘槭裁春唵危鋵嵳Z文課就是讓學生讀,把課文讀熟,讀流利了,語言經驗就積累下來了。
例如,《找春天》第二自然段指導朗讀,我先調動學生原有生活經驗。“我們是怎么尋找春天的呢?”找出文中寫小朋友找春天的語句,讀一讀:“我們幾個孩子,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卑讯陶Z“脫掉棉襖、沖出家門、奔向田野、尋找春天”標紅指導朗讀。同學讀短語,一名同學做動作,再把短語放入句子中,帶上動作讀好第二自然段。指導朗讀“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句,啟發(fā)學生:害羞時會做一些什么動作?鼓勵學生自己做一做,想象一下小姑娘做的這個動作,可以用書中的“遮遮掩掩”來表示。
精致性復述,是將記憶的信息和其他已知信息聯系起來,用原有信息激活新信息,使信息具有強烈的意義感。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推敲文本的表達特點,還應走進生活場景引導觀察,帶領學生根據自身生活差異,比較細讀品味文本詞語、句子、標點獨特之處,在品味鑒賞中激活學生思維,提高語言感知力,進行精致性復述。
例如,教學二年級下冊《雷雨》一課,課堂導入,老師出示烏云圖片,讓學生觀察顏色。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fā),異口同聲說出是“黑色”。可這樣的云我們叫“烏云”,說明“烏”和“黑”表示同一種顏色,而且還知道可以用“黑”字形容的事物是“烏鴉、烏云”。老師出示“黑”古文字,借助字理識字,學生觀察后聯系當時造字生活場景就明白“黑”下面表示火,上面是指煙囪,里面黑色豎線是指煙管,因此“黑”字的上面有一點和一撇,還有從里到外的一豎,揭示了“黑色”最早是用火燒了后,從煙囪里冒出煙的顏色。這樣結合生活實際又遵循漢字近義詞特點的教學,學生自然就能進行精致性復述,知道相同事物的顏色很黑時就是“烏黑”,越來越黑就是“烏黑烏黑”。這就將分散的學習材料內在關聯,理解字的本義,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精致性復述出來,建構語言經驗。
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閱讀文本,還可以補充拓展性材料,抓住適當時機向學生補充與課文情境相似的材料,學生在比較閱讀中,豐富認知,深化體驗。
例如,教學《雷雨》一課,教師出示文本中與黑色有關的語句:“滿天的烏云,黑沉沉地壓下來?!弊寣W生猜測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調動起學生以往接觸的生活場景,走進文本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表達?!懊暧杲z非常細,往窗外望去,花兒和樹都披上輕紗;此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樹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睂W生用規(guī)范的語言文字表達出:“往窗外望去,豆大的雨點從天上打下來,落在地上,響起了啪啪啪的響聲。”這時的雨一定很大很大,哪個關鍵詞也寫出雨的變化?學生體會“越……越……”這個詞的表達作用,同時聯系生活掌握“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這樣描述閃電和雷聲變化語言的運用規(guī)律,在生活中觀察到有變化的場景也能用“越……越……”表達出來。可見,學生不僅走進文本,而且走進文本描寫的生活場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體會雨從小到大的變化,閃電、雷聲的變化以及觀察比較的方法,從而有目的地使用積累的語言材料。
學習語言經驗的最終目標是能運用,積累語言表達經驗最有效的辦法也是運用。理解了不會用,不是真正地理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教學提示中,強調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梳理積累的語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創(chuàng)意語言資料庫,并能學以致用?!罢Z言運用”核心素養(yǎng)也強調,要讓學生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交流。
例如,《雷雨》教學中,教師巧妙運用“壓、垂;壓下來、垂下來;滿天烏云壓下來、一只蜘蛛垂下來”三組詞串讓學生結合雨前畫面的具體語境,在語言實踐中辨析詞語,再結合生活情境進行運用。教學中,讀詞識字后,讓學生用手勢做出“壓下來、垂下來”這兩個動作。學生邊做動作邊解釋“壓下來”指烏云向下壓,而且還在不斷使勁兒;“垂下來”指蜘蛛有氣無力地往下掛。接著,結合生活情境,同桌合作進行你問我答語言實踐,“什么什么壓下來?什么什么垂下來”,“石頭石頭壓下來、柳條柳條垂下來”,“沉甸甸的蘋果壓下來、有氣無力的小手垂下來”,“沉重的大山壓下來、金色的稻穗垂下來”。學生還能從積累的詩句中發(fā)現語言特點,“萬條垂下綠絲絳”,枝條輕柔飄落是“垂”;“千朵萬朵壓枝低”,花千朵萬朵有重量,這樣的畫面就是“壓”。
把學生帶入生活經驗中,學生就會梳理出具有生活畫面的語言,這就是基于理解文本進行的語言表達,不再是死記硬背,這樣就能打開思維建立屬于自己的語言資料庫,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小學生寫文章經常會產生語病,他覺得是通的,但內部語言結構有語病。改病句的方法治標不治本。矯正學生不規(guī)范內部語言的辦法,是使學生語言習慣和課文規(guī)范的語言習慣一致,把課文讀成自己的語言。球感是打球練出來的,語感是遣詞造句中形成的。課文提供一定量的新字詞短語、句型,提供遣詞造句范型,都是規(guī)范的語言運用實例,是小學生規(guī)范語言、學習語言運用經驗的范例。
語文教師備課時需要改換思路,關注詞語怎么用、句子怎么寫、句子怎么組織,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聯系生活去鉆研、去發(fā)現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發(fā)現課文遣詞造句的精彩之處,引導學生深入到語言內核,體會作者這樣用詞造句好在哪里,這樣的教學內容比學習概念化的語文知識更生動、更有效。
例如,《開滿鮮花的小路》一課,教師根據例句“門前開著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要求學生仿照例句寫兩句話。
先出示提示:房子旁邊____________。
山坡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寫完后交流,“房子旁邊有樹,山坡上有小兔,河里有幾條小魚?!彪m然句子意思表達大致清楚,但學生語言和課文語言有著很大的差異。課文語言表達明顯比學生語言水平高。老師不妨這樣教學,“一大片五顏六色的鮮花”,你眼前看到了什么?學生情不自禁地說:“花朵簇簇,這一團一團的鮮花,美地讓人陶醉?!痹僮x一讀自己寫的句子,眼前是什么樣的畫面,哪個句子更有味道?學生有體會,但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你看到房子旁的樹是什么樣的?你想到哪些詞語?”學生頭腦中冒出“茂盛、一棵一棵緊挨在一起、郁郁蔥蔥、綠油油……”出示生活中的畫面,看一看你在生活中見到的樹的樣子,把自己的句子修改一下。修改后的句子便有了畫面感:房子旁邊長著郁郁蔥蔥的小樹、山坡上盛開著一大片漫山遍野的鮮花、山坡上鋪著一大片綠油油的地毯、森林里飄著一股股淡淡的花香……
我們都知道,看房子和造房子是兩回事。語文課不能僅僅帶著學生們看房子,需要品味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精彩,花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建構運用,學習造房子。學著造房子,學生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有審美品位,寫出別人寫不出的句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這一任務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文字、語言文化。并基于豐富的語言材料,不斷梳理、建立創(chuàng)意語言資料庫,準確、生動、鮮明地描繪自己所見所聞,抒發(fā)真情實感,豐富語言運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