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資源共享是現(xiàn)代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標引和標識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是資源共享的基礎。隨著區(qū)域圖書館群落以及總分館制的形成,西文館藏文獻著錄及標識的規(guī)范化亟待加強,文章以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西文館藏建設的實踐經(jīng)驗為例,探討了“克特著者號”的規(guī)范化標識,旨在為西文文獻著錄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資源共享;“西文克特著者號”;標識
中圖分類號:G2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2-0104-03
1"背景
文獻信息資源共享是圖書館永恒的追求"[1]"。因為文獻資源是不斷增加的,所以任何圖書館都無法收藏所有資源,在此背景下,最初的單體圖書館逐漸演變?yōu)閳D書館群落。21世紀初,我國政府多部委出臺政策進行引導、扶持,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探索,各地逐漸形成了圖書館總分館服務體系,改變了原來單打獨斗的局面??偡逐^制較大地緩解了公共文化需求與服務設施、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2]"。與此同時,隨著許多高校新區(qū)的建設和區(qū)域院校的合并,形成了大學圖書館主館加多個分館的圖書館群落,極大地推動了學校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總分館群落下的資源共享,涉及管理層面的協(xié)調統(tǒng)籌、資源在各館之間的合理分配、統(tǒng)采統(tǒng)編聯(lián)機共建共享以及圖書館職員優(yōu)化重組技能的提高等,本研究僅探討資源共建中“克特著者號”深度標識的標化準、規(guī)范化問題。
2"文獻標引標識標準的規(guī)范化是資源共享的基礎
近年來,圖書館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fā)展,但各館在書目文獻標引標識、規(guī)范標準方面仍存在一些差異與不足,這些因素影響了聯(lián)機服務與書目數(shù)據(jù)交流共享,這在西文文獻館藏建設中尤為明顯。目前,西文館藏文獻的分類標引與中文圖書一樣,即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在西文文獻的書次號選取方面,大多數(shù)圖書館從一開始就使用克特三位數(shù)字號碼表,即由19世紀美國圖書館學家克特(C.A.Cutter)統(tǒng)計和分析著者姓氏的字母出現(xiàn)頻率,相應地排列出姓氏和數(shù)字,后由桑伯恩(K.E.Sanborn)修訂編制的“克特氏三位著者號碼表-桑伯恩改編本”(C.A.Cutter-Alfabetic Order Table Altered and Fitted with Three Figures by Miss Kate E.Sanborn.)。中文圖書的書次號曾經(jīng)歷種次號、著者號、年代號、書名號等不同階段的實踐探索。由中國圖書館學會、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組織編撰的《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得到圖書館界的廣泛認可和采用。相較于中文圖書書次號的研究,西方圖書“克特著者號”的探討很少見諸學刊,“克特著者號”深度標識在各館中的運用不夠標準化與規(guī)范化,給讀者檢索、西文館藏管理、數(shù)據(jù)交流與共享等帶來諸多不便。
3"西文文獻“克特著者號”深度標識的規(guī)范化
對于西文文獻,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從一開始就按照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西文文獻著錄條例》要求進行著錄,著者號取自克特和桑伯恩編寫的三位數(shù)字克特著者號碼表,但在實際著錄過程中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如取號過長、標識煩瑣、標識不清、標識混淆等。筆者根據(jù)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西文文獻館藏建設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克特著者號”深度標識需要優(yōu)化和改進的幾個方面。
3.1"對于西文文獻版次的標識
《克特著者號碼表》規(guī)定:“在大量藏書中,一種書的版次超過或可能超過九版的,要用加出版年的辦法代替No.2,3或4的標識?!?[3]"例如,Grassroots with readings:the writer’s workbook/Susan Fawcett,Alvin Sandberg./4"th"edition.該克特著者號部分是F278:No.4;Principles of speech communication/Bruce E.Gronbeck...[et al.]/11"th""edition,1922./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該書版次超過9版,克特著者號為G876:192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在建庫初期,嚴格按照克特著者表的使用說明處理版次問題。不過,西文編目員和圖書管理人員發(fā)現(xiàn),按照這種方法取號,9版前為一種取號方法,9版后為另一種取號方法,索書號加長且取號煩瑣。在中文圖書版次的標識方面,《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規(guī)定:同一種著作不同版次的區(qū)分,用前置符號單橫“-”加數(shù)字,從第2版起依次順序編號加于著者號后區(qū)分(第一種著作不做區(qū)分標識)。圖書館結合中文圖書的標識思路,對西文圖書不同版次的標識,按照在其克特著者號后加前置符號單橫“-”和數(shù)字,第幾版就在克特號后添加“-X”的方式進行處理。這種做法既簡潔明了又滿足了排架要求,如:Genes IX/Benjamin Lewin/9"th"edition.反映版本的克特著者號為L672-9;University physics/Hugh D.Young...[et al.]/10"th"edition,2000./San Francisco.反映版本的克特著者號是Y68-10。
3.2"多卷西文文獻的標識
《克特著者號碼表》對于多卷書區(qū)分沒有明確的敘述,圖書館在進行西文圖書著錄時,大多會參考《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中中文圖書多卷書著錄的標識"[4]"。按年代出版的多卷西文圖書,如年鑒、年刊、年度索引等,直接在其克特號后加斜杠“/”和年代即可;對于同一著者不同卷冊的區(qū)分,用前置符號冒號“:”和卷冊數(shù)字加于克特號后予以區(qū)分,如果是分卷又有分冊,則用圓點“.”和數(shù)字加卷后再予以區(qū)分。例如,Reader’s digest condensed books.1988/editor-in-chief Barbara J.Morgan.該書為讀者文摘年刊精選集,作者為多位,而Barbara J.Morgan是書的主編與編輯者,根據(jù)《西文文獻著錄條例》的取號原則,該書的著者號應以題名取號,并增加年代標識,其克特著者號為R285/1988;Encyclopedia of bioprocess technology/Michael C.Flickinger,Stephen W./volume 2.該書為第二卷,其克特著者號為F621:2;Encyclopedia of bioprocess technology/Michael C.Flickinger, Stephen W./ volume 3.其克特著者號為F621:3。
3.3"書名相同的西文圖書的標識
《克特著者號碼表》規(guī)定,同著者同正題名但不同譯本的區(qū)分,即在其著者號碼后加譯本的識別號大寫字母。例如,Goethe’s dramatisch werke(德國作家歌德的戲劇集,德文原作),克特著者號為G599;Goethe’s dramatic works(歌德的戲劇集,英譯本),克特著者號為G599E。
在西文館藏中,同著者的情況在英文的不同版本中出現(xiàn)較多,就像中文圖書庫中的《紅樓夢》,有精裝本、插圖本、繪畫本、評傳本等。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對于西文館藏中同著作不同注釋本、譯本情形的處理,參考《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中的標引規(guī)定,即采用前置符號“=”和數(shù)字加于克特著者號碼后予以區(qū)分,數(shù)字從館藏圖書第2版本起,依次為2、3、4…… 例如,InteractionsII:a reading skills book / Elaine Kirn,Pamela Hartmann/New York: Random House,1985.克特號是K58:2;Interactions II:a reading skills book/Elaine Kirn,Pamela Hartmann/New York:McGraw-Hill, Inc.1990.該書為進館的第2本,與已經(jīng)在館的圖書同題名同作者,僅出版時間不同,內容變化不大,其克特著者號標識應為K58:2=2。
此外,《西文文獻著錄條例》規(guī)定:“一個人的作品、作品集、作品選,及其任何重印、再發(fā)行的文獻,只要能確定對作品內容負責的人,不管其名稱是否在所編目的文獻上出現(xiàn),均應以該個人作主要款目標目。”“查不到真實的著者,則以題名作為主要款目標目,為虛構或誤認的著者做附加款目?!?[5]"也就是說,西文圖書編目重視作品的真實著者,在無法找到原作者時,以題名為主要款目標目,編者、譯者為次要標目,這就會出現(xiàn)題名相同、著者號相同但需要區(qū)分的情況。對這類圖書,圖書館依到館先后順序從第2冊起用前置符號“=”和數(shù)字加于克特著者號碼后予以區(qū)分。例如,Taking Sides:clashing views on…"/edited by Richard C. Monk,以題名為主要款目,其克特著者號為T136;Taking Sides:clashing views on…"/edited by Raymond Goldberg,以題名為主要款目,且為到館的第二本,克特著者號則為T136=2。如此便將到館的同名書集中排架,便于查找、對比、研讀。
3.4"同著者、同類號而不同書名的西文文獻
對于同著者、同分類號而書名不同的西文圖書,《克特著者號碼表》規(guī)定:“用正書名首字母構成的著作號加于著者號碼之后為其著者號,以區(qū)別于同著者同類號而不同的圖書?!?[6]"按此標準編目,會導致著者號數(shù)字位數(shù)過長,有時也會與《克特著者號碼表》中規(guī)定的“在圖書館的大量藏書中,譯本的識別號用大寫字母加于著者號碼之后”的圖書標識混淆。圖書館對這類西文圖書的編目,借鑒中文圖書同一著者不同著作的區(qū)分辦法,即“用著作種次號從第二種起依次編號區(qū)分,第一種著作不做區(qū)分標識”"[7]"。例如,Dickens’ Chimes(狄更斯的《鐘樂》),克特著者號為D548;Dickens’ Christmas Carol(狄更斯《圣誕歡歌》),克特著者號就應是D548/2,依次類推。
4"結語
文獻資源共享是現(xiàn)代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書目文獻標引標識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是資源共享的基礎,只有文獻資源最基本的著錄標識規(guī)范統(tǒng)一,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才能順利進行。目前,在西文文獻的著錄、標引標識中,各館書次號選取差異較大,沒有明確的標準規(guī)范,編目員要謹慎選取中西文書次號標識的區(qū)分細則,不然就會造成文獻存取、檢索的混亂,影響讀者的借閱與書目數(shù)據(jù)的交流共享。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在西文館藏建設中,對西文圖書克特著者號深度標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即以《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為基礎,對西文圖書不同版本、譯本、卷次以及分類號碼相同的文獻做了進一步區(qū)分標識,力求簡短、易讀、易寫、易懂,滿足因日益頻繁的信息交流與暴增的西文文獻帶來的標引標識規(guī)范化需求,旨在促進更大范圍內的書館文獻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李曉輝,孫坦.國外大學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優(yōu)勢及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0(8):14-18.
[2]"陳冀宏,王自洋.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高度效能化發(fā)展[J].圖書館,2020(9):28-34.
[3][6]"克特(C.A.Cutter),桑波恩(K.E.Sanborn).克特著者號碼表[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0:1-19.
[4][7]"劉湘生.通用漢語著者號碼表[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8.
[5]"中國圖書館學會西文文獻著錄條例修訂組.西文文獻著錄條例[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254-302.
(編校:周雪芹)
收稿日期:2024-01-14
作者簡介:王動圓(1965—"),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孟默涵(1974—"),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張小萍(1972—"),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