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聊齋志異·顏氏》常被研究者歸為體現(xiàn)蒲松齡進步女性觀的作品,因為其塑造了勇敢、智慧的顏氏形象,但通過與徐渭的《女狀元辭凰得鳳》對比,本文認為《顏氏》篇中蘊含的是作者的男權(quán)思想,體現(xiàn)的是作者保守的女性觀。同時,在與《女狀元辭凰得鳳》的對比中,本文還對《顏氏》篇的本事進行了補充。
關(guān)鍵詞:《顏氏》;《女狀元》;女性觀;本事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標志碼:A
《聊齋志異》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其女性觀歷來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而《聊齋志異》因文本數(shù)量較大,內(nèi)容較為龐雜,其中體現(xiàn)出的女性觀也較為復雜,呈現(xiàn)出一定的矛盾性。“矛盾性”一方面體現(xiàn)在一些篇目反映作者進步的女性觀,另一些篇目則顯出保守落后的女性觀;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進步與落后的女性觀共存于同一篇目中。《顏氏》 ① 一篇所反映的女性觀便具有復雜性和矛盾性,先行關(guān)于“《顏氏》篇體現(xiàn)的女性觀”的研究呈不同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認為蒲松齡在《顏氏》中塑造了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的顏氏形象,體現(xiàn)了蒲松齡進步的女性觀。如汪玢玲:“蒲松齡寫的像顏氏等既有文才武藝,又有獨立人格、人身自主、社交平等的婦女形象,都是極有社會價值的人民中間萌芽狀態(tài)的民主主義要求的光輝表現(xiàn)。” [1]第二類觀點認為即使顏氏這一形象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她還是男權(quán)意識的產(chǎn)物。如徐大軍:“顏氏確也作過對男權(quán)傳統(tǒng)所規(guī)定的婦道的沖擊,但這沖擊只是在男權(quán)樊籬里面的小動作。最終顏氏還是回歸、淹沒于男性中心的社會意識和規(guī)范中。” [2]第三類則注意到《顏氏》篇中所體現(xiàn)的作者女性思想的復雜性。如尚繼武認為蒲松齡在對顏氏一類的英雄女性塑造中“對女性的尊重和偏見并存,進步思想的火花和落后的文化意識共生”。[3]
為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這一問題,本文將《顏氏》與其同題材且情節(jié)相似的文本進行對比研究,以求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本文發(fā)現(xiàn)《顏氏》篇與其前代文本徐渭的雜劇《女狀元辭凰得鳳》 ① (后文簡稱《女狀元》),二者題材相同,且故事情節(jié)高度相似。據(jù)此對《顏氏》篇的本事進行補充,認為徐渭的雜劇《女狀元》或與《女狀元》有繼承關(guān)系的文本,是《顏氏》篇的“文本性本事”。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對《顏氏》與《女狀元》故事細節(jié)的進一步比較,認為《顏氏》篇中體現(xiàn)的蒲松齡的女性觀是較為保守的。
一、《顏氏》篇本事補充
“本事”指詩歌、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所依據(jù)的故事的情節(jié)或原委。關(guān)于《顏氏》篇的本事,清人方濬頤在其《夢園叢說》中指出,顏氏的原型是明末時期的桐城縣令,進士楊爾銘,在他的帶領(lǐng)下,桐城軍民有效抵御了張獻忠的數(shù)次圍攻,其“豐姿育英,貌如處子……著小靴,人多疑其為女子”,方濬頤認為,蒲松齡將人物名稱記為“顏氏”是因為“大約顏楊音近而訛傳爾” [4]。清代學者俞樾在其《春在堂隨筆》中引用了方濬頤的記述并附案語:“按《聊齋》所記《顏氏》事,初以為小說家裝點語耳,今乃知其力守危城,身當大敵,至今猶廟食一方,洵奇女子哉!案頭無《聊齋志異》,俟假得其書,當更證之?!?[5]顯然,俞樾可能讀過《顏氏》,但不記得其中內(nèi)容,便直接引用了方濬頤的本事之說。而后代學者對《顏氏》篇本事的認識多受俞樾影響,如朱一玄編校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中,引用了俞樾《春在堂隨筆》的引述與按語,并在編者注中表示:“蒲松齡創(chuàng)造顏氏這個人物,可能吸取了桐城令楊爾銘某些行跡,但他并不描寫顏氏力守危城,以反抗農(nóng)民起義,而是贊揚了她的才略勝過男子、使那些平庸的男子對之自慚形穢?!?[6]也有少數(shù)學者對俞樾的記述提出異議,如馬振方曾指出:“俞樾當時或未讀過《顏氏》,或讀過而已忘卻,只以《夢園叢說》有關(guān)楊爾銘的記述想見顏氏的事跡和小說的內(nèi)容。如果他了解《顏氏》的實際內(nèi)容,就不會寫出上面那些不明不白的混亂的按語,大約也不至于把楊爾銘的戰(zhàn)功視為《顏氏》的本事?!?[7]但馬振芳先生并未對《顏氏》的本事進行補充。
筆者以為,方濬頤的“顏楊音近”說略顯牽強,俞樾的記述也難以令人信服。但楊爾銘是與蒲松齡同時代的人物,其仕履(桐城縣令)與顏氏略同,這樣的當代史事,若無蒲松齡明確的記載,我們很難進行判斷,且這一本事的提出者方濬頤,比我們離蒲松齡的時代更近,故我們很難推翻這一本事說法。文學作品的“本事”有較為典型的三種來源:文本性本事、作者生活經(jīng)歷以及當代史事 [8],一部作品的本事來源往往不是單一的,可能包含其中一類,也可能三類都包含?!皸顮栥憽笔论E姑且可視為《顏氏》篇的本事之一,即“當代史事”。而通過本文《顏氏》與《女狀元》的對比分析,筆者以為《顏氏》篇應(yīng)當還有一個“文本性本事”。
通過仔細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顏氏》與《女狀元》兩個文本具有高度相似的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例如:第一,兩位女主人公的身世背景十分相似,二者都在年幼時“父母雙亡”,且都是“名士后裔”?!额伿稀贰按逯蓄伿嫌泄屡恳嵋病?,《女狀元》“父母相繼而亡,既無兄弟,又不曾許聘誰家”“又是名臣的后裔”。第二,兩位女主人公都是“女扮男裝”參加科舉,并考中進士?!额伿稀贰耙怨谲姂?yīng)試,中順天第四。明年成進士……”?!杜疇钤贰敖衲暧衷撔_x進士”“這一場中等第,少不得黃崇嘏是第一”。第三,兩位女主人公在考中進士后都獲得官職,且都吏治有方?!额伿稀贰懊髂瓿蛇M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尋遷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女狀元》“吏典也從不曾見爺這樣的神明!”“這三起事都問得絕妙!理冤摘伏么,可也如神”。第四,兩位女主人公身份暴露后,都是“夫承其官”?!额伿稀贰坝谑鞘股衅溷暋?;《女狀元》“崇嘏原職,便敕銓除,以卿子鳳羽代之嘏可”。
由以上可知,這兩個故事具有幾乎一致的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父母雙亡——女扮男裝——考中進士——獲得官職——吏治有方——暴露身份——夫承其職。除以上相似的情節(jié)與結(jié)構(gòu)外,兩個文本還出現(xiàn)了相似的人物:顏氏的丈夫與黃崇嘏的同年“胡顏”,他們都“善戲謔”?!额伿稀分姓f順天某生“能雅謔,善尺牘”,《女狀元》中說胡顏:“善戲謔,不為發(fā)擺子?!眱刹孔髌分袑λ麄兊倪@一性格特點都有專門刻畫。若顏氏丈夫與“胡顏”這兩個人物形象有關(guān),那么“顏氏”這一人物名稱也就找到了出處。與方濬頤的“楊顏音近說”相比,這一名稱出處也顯得更加合理。
《女狀元》與《顏氏》這兩部作品的聯(lián)系早已有學者注意到,只是未進行深入的考察,如馬瑞芳:“這個形象與花木蘭代父從軍,與求凰得鳳的黃崇瑕——徐渭《四聲猿》中的人物一脈相承?!?[9]王會敏:“《女狀元》《雌木蘭》這些作品和女性形象都為清初的蒲松齡塑造《聊齋志異》中的眾多女強人形象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借鑒?!?[10]
徐渭的《女狀元》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反映女子參加科舉的文學作品 [11],在其之前有金元院本《女狀元春桃記》,但劇本至明代已經(jīng)失傳,僅存其目。明代之前也有一些“女狀元”故事,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狀元,她們并未參加過科舉,只因才華出眾便被人們稱贊為“女狀元”,如宋代的甘棠妓溫琬 [12]、吳仁叔妻子 [13]等。因此可以說,《女狀元》是后世女子科舉故事的題材來源,明代中后期及清代大量涌現(xiàn)的“女子科舉中狀元”題材的文學作品,應(yīng)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徐渭的影響?!杜疇钤返谋臼率俏宕狱S崇嘏的故事,黃崇嘏最初也并非“狀元”。五代文本《玉溪編事》記西蜀女子黃崇嘏,為使君之女,父母早亡,與老仆同居,因失火下獄,在獄中貢詩,被丞相召見,女扮男裝自稱“鄉(xiāng)貢進士”,丞相愛其才而薦為參軍,并欲以女妻之,崇嘏貢詩承認女子身份,乞罷歸隱 [14]??梢娫适虏o“應(yīng)試中狀元”情節(jié),將黃崇嘏視為女狀元,最早可能源于楊慎,他在《全蜀藝文志》和《丹鉛總錄》中都稱元人傳奇《女狀元春桃記》即為黃崇嘏。呂靖波在《關(guān)于徐渭〈女狀元辭凰得鳳〉題材來源的誤解與辨析》一文中考證認為,金元院本《女狀元春桃記》至明代已經(jīng)失傳,楊慎此說并無依據(jù),誤導了后世眾人,徐渭也通過學生王驥德而受到誤導。王驥德《曲律》記載:“《女狀元》則命余更覓一事,以足四聲之數(shù)。余舉楊用修所稱《黃崇嘏春桃記》為對,先生遂以春桃名嘏?!?[15]可見,正是在楊慎的誤導之下,徐渭將黃崇嘏塑造為明代以來文學作品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女狀元 [16]。
徐渭之后,大量“女狀元”題材的故事開始涌現(xiàn),包括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顏氏》,《顏氏》可能直接受到了《女狀元》的影響,也可能是間接受到其影響。為更精確地尋找《顏氏》的本事,筆者通過查閱《明清傳奇綜錄》 [17]《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18]《彈詞敘錄》 [19]等目錄書籍,找到現(xiàn)存成書年代大致在徐渭與蒲松齡之間的“女狀元”作品,有傳奇《金花記》《吉祥兆》《四元記》、彈詞小說《玉釧緣》,明代中后期至清初該題材作品與清代中后期相比,數(shù)量并不多,故有機會作一一比較。與以上作品對比后,筆者以為,從人物設(shè)定及情節(jié)走向上來看,《顏氏》依然是與《女狀元》最為接近的文本。其次,《金花記》中婁金花揭露身份后,向皇帝請求將自己的功績都歸給丈夫,并請自己曾經(jīng)“娶”過的宰相女兒一起嫁給丈夫的情節(jié),與顏氏的結(jié)局有些神似,蒲松齡或也參考過此劇。此外,有一些“女狀元”作品今已不傳,如明末吳興妓梁小玉的《合元記》、清初才女張令儀的《乾坤圈》,雖已不傳,但我們?nèi)匀豢梢詮囊恍┫嚓P(guān)資料得知寫的都是黃崇嘏女扮男裝中狀元的故事 [20]。它們也有可能是《顏氏》的本事來源。
綜上,本文因《顏氏》篇現(xiàn)有的本事不夠令人信服,且《顏氏》與同題材前代文本《女狀元》的情節(jié)與結(jié)構(gòu)高度相似,因而提出《顏氏》篇的本事補充,認為《顏氏》應(yīng)當是有一個或多個文本性本事的,這個文本最有可能為徐渭的《女狀元》,或可能為與《女狀元》有繼承關(guān)系的今天所不見的文本。同時,也可能部分參考過明代無名氏所撰《金花記》。筆者以為,相同題材的文本故事情節(jié)與結(jié)構(gòu)也相似,這絕非巧合,《顏氏》篇定有其文本性本事。雖然目前尚未找到直接的證據(jù)可以證明蒲松齡是根據(jù)徐渭的《女狀元》寫成的《顏氏》,但仍將思考與發(fā)現(xiàn)概述于此,以期對《顏氏》篇的本事研究有所補充。
二、《顏氏》及《女狀元》故事細節(jié)及女性觀比較
縱然兩個文本具有相同的題材與高度相似的故事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但通過不同的細節(jié)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同時也體現(xiàn)出作者不同的女性觀。以下是對兩部作品書寫差異的具體分析:
(一)“女扮男裝”的動機與實踐方式不同
關(guān)于動機,黃崇嘏是為了改善生活,“既有了官,就有那官的俸祿,漸漸的積攢起來……不強似如今有一頓吃一頓,沒一頓捱一頓么?”顏氏則是與丈夫慪氣,且不排除是為了激勵丈夫、陪讀丈夫:“以男子阘茸,不能自立,負氣自為之。”可見她們一個是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的主觀意愿,一個則略顯被迫。動機的背后,我們可以看到兩位女主人公的獨立意識是不同的,如前所述,她們具有相似的身世背景:名士后裔,父母早亡。而她們女扮男裝的目的也是一致的:出人頭地,改善生活。但最初,兩位女主人公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道路,黃崇嘏一心靠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而顏氏卻選擇結(jié)婚,婚后對丈夫“朝夕勸讀,嚴如師友”,顯然,顏氏一開始與中國古代社會中的一般女性一樣,是將出人頭地的希望寄托在男性身上的,而后因“男子阘茸,不能自立”,才決心靠自己。
關(guān)于實踐方式,在“女扮男裝”這條道路上,黃崇嘏始終是依靠自己,或許也有乳母的協(xié)助,《女狀元》中并未講述她們的生活細節(jié),但可以想見兩位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生存的不易。而顏氏則是在丈夫的幫助和陪伴下進入男性世界的,顏氏扮作丈夫的弟弟,共同回到了丈夫幼時便離開的老家,還受到了老家叔兄的悉心照顧?;剜l(xiāng)后,顏氏只閉門讀書,人際往來都由丈夫出面,“鄉(xiāng)中吊慶,兄自出周旋,弟惟下帷讀。居半年,罕有睹其面者??突蛘堃?,兄輒代辭?!笨梢姟芭缒醒b”的顏氏得到了丈夫很好的保護。
因此,無論從易裝的動機還是從易裝的實踐來看,顏氏的獨立意識與獨立性都不如黃崇嘏,蒲松齡讓顏氏依托男性才能走出去,可見其男權(quán)思想的根深蒂固。
(二)個人才能的描繪力度不同
首先是對于二者吏治能力的描繪,戲劇專用一出講述辦案細節(jié),令人印象深刻,小說則只用了兩句話,不太引人注目?!杜疇钤芬还灿形宄觯煳紝S靡怀觯ǖ谌觯﹣砻枋鳇S崇嘏如何機智、公正地解決疑難懸案,且第三出戲篇幅并不短,描寫細致生動。《顏氏》則只有兩句話提及顏氏在官場的表現(xiàn):“明年成進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尋遷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蔽覀儍H能從“有吏治”三個字以及其“升遷”中感受顏氏的吏治能力,雖然文言小說語言簡練,與以白話為主的戲劇不同,但蒲松齡并未選擇像徐渭那樣,用具體的事例來進一步展現(xiàn)女性官員的吏治能力。
其次,通讀兩部作品,兩位女主人公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不同的。徐渭筆下的黃崇嘏是一個英勇豪爽、機智活潑的女子。五出戲中,第一出寫黃崇嘏決心易裝參加科考,第二出寫她在科場上的精彩表現(xiàn),第三出寫她機智斷案,第四出寫丞相為擇婿以詩文、琴、棋、書、畫等文藝試她,她表現(xiàn)不俗,第五出寫丞相招親。自始至終,黃崇嘏都是徐渭寫作的唯一重點,是獨具光彩的主角,且二、三、四出都在不遺余力地展現(xiàn)她的才能。反觀顏氏,蒲松齡似乎無意于渲染她的英雄才略,而是更傾向于將她塑造成一位“賢妻”。顏氏“朝夕勸生研讀,嚴如師友。斂昏,先挑燭據(jù)案自哦,為丈夫率”,辭官隱退后“使生承其銜,仍閉門而雌伏矣”,還因無法懷孕“出資購妾”,最后還令公婆“受封于新婦”。文中雖也有對其個人才能的展示,如回鄉(xiāng)后名聲大噪“讀其文,蝦然駭異……由此名大噪,世家爭愿贅焉”。但蒲松齡并不像徐渭那樣全力展現(xiàn)這位英雄女子的個人才能,而是將篇幅分給了她“賢妻”一面的塑造,且筆者以為,這一面著筆更多。
從寫作重心的不同,我們可以感受到兩位作者對女性的審美期待是不同的,徐渭顯然更欣賞英勇獨立、才華橫溢的女性,從他的另一部作品《雌木蘭》也可以看出。而蒲松齡則更加欣賞賢惠大度、治家有方的女性,他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許多這樣的女子,例如《畫皮》中的陳氏、精于治家的細柳等等。
(三)暴露身份的方式以及身份暴露后周圍人的態(tài)度描寫不同
兩位女主人公暴露身份的方式是不同的。黃崇嘏是被動暴露身份的,前文已談及,易裝參加科舉她是積極主動的。而為官斷案,她也是樂在其中:“這個官雖是簿書猥瑣,卻倒得展我惠民束吏之才?!弊詈笊矸荼┞?,是因為被宰相招婿迫不得已而承認的,筆者以為,如若沒有宰相招親一事,黃崇嘏仍會繼續(xù)享受這來之不易的施展才華的機會。顏氏則是主動揭露自己身份的,先是“托疾乞骸骨”回鄉(xiāng),而后在鼎革動亂之后主動向家人坦白:“乃告嫂曰:‘實相告:我小郎婦也?!辈o任何外力推動,顏氏主動承認了自己的身份,急于回到“女性世界”。在政治方面,她似乎沒有多大野心,也無太多興趣。她在內(nèi)心認為“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進入官場是一件羞恥的事,她說:“深恐播揚,致天子召問,貽笑海內(nèi)耳。”黃崇嘏在暴露身份后也曾感到羞愧,但其羞愧是因為欺騙了一直提攜自己的老師,“只是門生這一樁欺妄,如今在老師面前站,一時也羞不過”,而不是像顏氏那般,對自己以“女性身份”進入“男性世界”的行為感到羞恥,黃崇嘏在全劇中從未流露出對于自己行為的懷疑之情和羞恥之感??梢妰晌划斒氯藢Α芭缒醒b參加科舉”這一行為的看法是不同的。
此外身份暴露后,兩位作者對周圍人的態(tài)度描寫也是不同的。黃崇嘏身份暴露后,徐渭對周圍人的反應(yīng)都有所描寫,幾乎所有人都驚嘆這樁“天下奇事”,并且對黃崇嘏也都持贊賞態(tài)度,戲劇著重描寫的有丞相的態(tài)度:“你且說,那木蘭那等事,是英雄們才干的,可是榮不是辱。你怎么這沒顛倒見了?我如今就要上個本,討一個人替你那參軍,天下都要聞知哩!”還有皇帝的態(tài)度:“朕嘉悅其奇,且念伊三載奏最,可封夫人,秩三品。追比古懷清事例,加號奇清君,歲給精粟百石。懿哉嘏可!文學優(yōu)長,吏事精敏……”而顏氏向嫂嫂承認身份后,蒲松齡只寫了其嫂“不信”“始愕”兩種表現(xiàn),嫂并未發(fā)表對此事的看法,也無其他旁觀者的態(tài)度描寫。同樣的英勇之舉,黃崇嘏收獲的是熱情洋溢的贊美,而顏氏并未得到任何褒揚。文學作品中,作者常借人物之口來表達情感,《女狀元》中次要人物的一致夸贊表明,徐渭對黃崇嘏“女扮男裝”考狀元這件事應(yīng)當也是持贊賞態(tài)度的。而《顏氏》中并無蒲松齡對此事的直接評價,也無次要人物的觀點,如前文已提及,蒲松齡對顏氏這一人物不乏欣賞之情,但這欣賞主要是對其才學及賢妻孝媳行為的欣賞。而對于其“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進入官場這件事,作者卻吝惜筆墨不發(fā)表評論。
無論是從當事人的態(tài)度展現(xiàn),還是從旁觀者的反應(yīng)描寫,都可以看出蒲松齡對女子科舉、做官這件事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
(四)結(jié)局書寫不同
《女狀元》結(jié)束在黃崇嘏身份揭露之時,宰相變招婿為招媳,女狀元隱身而退,與宰相之子成親。徐渭并未進一步描寫黃崇嘏回歸女性身份后的生活,可見其關(guān)注點并不在此。并且,戲劇的最后一句唱詞是:“世間好事屬何人?不在男兒在女子。”可以感受到他對英雄女性的贊美之情。
《顏氏》則繼續(xù)寫了身份揭露之后,顏氏回歸“女性世界”所做的事情:讓銜于夫后,她“閉門而雌伏”,并且為了夫家香火,還為丈夫置妾。小說的最后,還強調(diào)了顏氏為夫家所帶來的東西,為公婆帶來身后榮譽“是時生父母屢受覃恩矣”;為丈夫帶來榮譽“縉紳拜往,尊生以侍御禮”。有勇有才的女子好不容易走出家庭,得以在男性為主的社會中施展才華,最后卻仍要被拉回到家庭中為丈夫服務(wù),且其一番闖蕩后獲得的榮譽,最后全冠名于丈夫、公婆,與黃崇嘏獲得皇帝賜婚與封號不同,顏氏似乎一無所獲。并且,與《女狀元》最后一句唱詞對女性熱情的贊美不同,結(jié)尾中,蒲松齡并未對顏氏的英勇行為本身有關(guān)注和贊美,只是嘆其使翁姑受封,并將此作為警誡天下男子的案例,“翁姑受封于新婦,可謂奇矣。然侍御而夫人也者,何時無之?但夫人而侍御者少耳。天下冠儒冠、稱丈夫者,皆愧死矣!”《顏氏》的結(jié)局書寫,大大削弱了顏氏這一英勇形象的反傳統(tǒng)意義。顏氏最后完完全全淪為了男性的“工具”,先是幫助丈夫獲得功名,而后又幫助丈夫傳宗接代,還替公婆爭得名譽。
由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這兩則故事雖有著高度相似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但通過不同的故事細節(jié)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主人公形象,寄托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黃崇嘏,一位有膽有謀的女子,在生活困窘之時勇敢踏入男性世界,謀取功名利祿,有著卓越的才學與吏治能力,身份暴露后被宰相招親,得到皇帝的賜婚與封號。顏氏,同樣有勇有才,但其一直扮演的是“賢妻”形象,因丈夫不能自立而負氣自為,在丈夫的陪伴與幫助下進入科場,功成名就之后又主動回歸家庭為丈夫操勞,一番闖蕩為丈夫和公婆帶來榮譽頭銜,自己卻一無所獲。兩個人物形象都蘊含著作者對女性的贊美之情,但他們所贊美的重點卻不相同。徐渭對黃崇嘏的贊美,是贊美其英勇的氣概和卓越的才能;蒲松齡對顏氏的贊美,則主要是贊美其為丈夫、為家庭所做的貢獻,贊美其賢妻品質(zhì)。
兩位作者對女性的“獨立性”塑造不同,對女性進入考場與官場這件事的態(tài)度不同,對女性的審美期待也是不同的,可知他們的女性觀是不同的。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看,徐渭顯然具有更加開放、先進的女性觀,雖然劇中也有局限的地方,如結(jié)尾處對女性貞操的強調(diào),但其作品的敘述重心始終是女性,且充分展現(xiàn)了英雄女性的才能與勇氣,并給予了熱情的贊美。蒲松齡的女性觀則相對保守,雖然塑造了顏氏這位英雄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他仍是以男性為中心來塑造女性,對英雄女性的描寫仍然具有工具化傾向。
參考文獻:
[1]汪玢玲.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徐大軍.男權(quán)意識視野中的女性—《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掃描[J].蒲松齡研究,2001,(1).
[3]尚繼武.對男權(quán)的沖擊和消解—論《聊齋志異》女權(quán)伸張[J].蒲松齡研究,2004,(3).
[4][清]方濬頤.夢園叢說[M]//晚清四部叢刊(第五編82).臺中:文聽閣圖書,2011.
[5][清]俞樾.春在堂隨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4.
[6]朱一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G].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7]馬振方.《聊齋志異》本事旁證辨補[J].蒲松齡研究,1989,(1).
[8]劉勇強,潘建國,李鵬飛.古代小說研究十大問題[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9]馬瑞芳.悖于常情的奇女 絕對真實的性格—《聊齋志異》藝術(shù)形象芻議[J].蒲松齡研究,
1991,(2).
[10]王會敏.誰說女子不如男—論《聊齋志異》中的女強人形象[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
(4).
[11]張宏生.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M].南昌:江西古籍出版社,2002.
[12][宋]劉斧,撰輯.青瑣高議[M].王友懷,王曉勇,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3][宋]羅燁.醉翁談錄[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14][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5][明]王驥德.曲律注釋[M].陳多,葉長海,注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6]呂靖波.關(guān)于徐渭《女狀元辭凰得鳳》題材來源的誤解與辨析[J].戲曲藝術(shù),2020,(1).
[17]郭英德.明清傳奇綜錄[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8]李修生.古本戲曲劇目提要[M].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7.
[19]譚正璧,譚尋.彈詞敘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0]劉軍華.明清女性作家戲曲之社會性別錯位現(xiàn)象透視[M].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4).
An Exploration of Female View in Liaozhai Zhiyi·Yan Shi
——And Research and Supplement the Prototype Story of this Novel
Lv Luxi
(College of Literatur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LiaoZhai Zhiyi·Yan Shi is often regarded by researchers as a work that embodies Pu Songling's progressive view of women,because it portrays a brave and wise image of Yan Shi. However,by comparing this work with Xu Wei's Nv Zhuang Yuan Ci Huang De Feng,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Yan Shi contains the author's patriarchal thoughts and reflects the author's conservative view of women. At the same time,i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Nv Zhuang Yuan Ci Huang De Feng,this article also supplements the prototype story of Yan Shi.
Key words: Yan Shi;Female Champion;female view;prototype story
(責任編輯:陳麗華)
收稿日期:2023-08-01
作者簡介:呂陸曦(1998- ),女,云南曲靖人。北京語言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
①本文所引《聊齋志異》原文皆據(jù)張友鶴輯校《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后文不再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