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 張 坤
新課改背景下,雖然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但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傾向于合作。課堂上,師生之間平等對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充分發(fā)揮教育的有效性、高效性呢?這其中,合作顯得特別重要。關于合作的探究,筆者以師生、生生、師師、家校的合作關系為研究目標,探究合作關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以下有助于師生等群體合作的舉措。
只有教師給予學生更多關注與溫暖,與學生平等對話、交往,學生的成長才會與教書育人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彰顯教育的育人力量。
因而,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濃濃愛意”,不妨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尊重學生、體諒學生,從我做起,嚴以律己,努力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進而走進學生內(nèi)心深處,影響、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每一個學生的未來都值得我們期待,所以教師在與學生相處時,要擺正心態(tài),不以分數(shù)高低評學生、不戴有色眼鏡看學生、不給學生貼標簽。教師可以學生的特長為導向,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樹立自信并形成學習動力;對于正處于身心發(fā)育期的青少年,教師可以從生理、心理兩方面入手,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與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學生,使其真切感受到老師的關注與溫暖,進而樂觀地面對生活,勇于突破人生逆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面對一時犯錯的學生,教師要保持理智,不要急于處罰,要及時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性地分析問題并指明解決問題的方向。
教育的本質(zhì)是教導兼培育,因此,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能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來和學生交流,正向引導學生成長,并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新課改明確指出,學校教育不能再局限于校內(nèi)和課堂,一定要尋求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家校合作育人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教師只能直觀了解到學生的在校情況,對于學生個體的了解則相對片面。而家長則更想了解孩子在校期間的表現(xiàn),以及學校教育孩子的具體環(huán)節(jié)等。要解決以上矛盾,家校之間的合作關系是否緊密、信息是否暢通非常重要。學??梢酝ㄟ^家委會、家長學校等增進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讓他們在密切聯(lián)系中交流育人心得、互相配合,各有側重地教育孩子,不給教育留下盲區(qū)。
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孩子正確認識、適應社會,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集體、國家之間的關系。所以,學校與家長應攜手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觀察人生,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導其能夠在逆境中敢于抗爭、勇往直前,為個人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同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是互補關系,影響著學生生活習慣、心理素養(yǎng)、道德品格的形成。我們還要明白,學校可以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心理素質(zhì)、道德品格等進行培養(yǎng),但是需要與家庭教育互相配合才能達到教育目標。
學生家長的閱歷不同、受教育程度等參差不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言語不當、行為偏頗、教育失度等情況。因此,學校要幫助家長提升育人水平,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溝通方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家長要想與孩子有效溝通,就要向孩子敞開心扉,以誠相待。
(2)心理方面:心理健康是孩子良好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走進孩子心靈,是每個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3)學習方面:學生在課堂上消化不了的知識要回家學習,家庭則是他們的第二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孩子提高學習效率。
(4)安全方面:家長和老師要不斷強化孩子的安全意識,教導他們嚴格遵守安全制度,做到防微杜漸。
(5)心理方面:守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助其成長為健康、快樂、向上的人,是家校教育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愛,鼓勵其多接觸適合自己年齡的新事物,樹立正直、公正等正確觀念,及時幫助他們驅(qū)散心中陰霾。
(6)家長培訓:家庭教育的育人能力能否進一步增強,對家長的指導非常重要。學校可邀請專家到校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活動,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有效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
一個人的能力、精力有限,做事無法面面俱到,教師也是如此。因此,教師要進一步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學工作等,可以選擇與一名或多名同事結對合作,在交流、研修過程中取長補短,促進自身發(fā)展。
關于高中數(shù)學,新課標強調(diào)要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jīng)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承擔組織者的工作,又要承擔引領者、合作者的工作。在此情況下,多位教師攜手合作探討教學模式等,不僅能加強自身說課、評課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還能進一步助力學生智慧與品格的發(fā)展。
對于教師而言,合作意識在構建教師合作文化進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時,學生自主選擇的研究課題有可能涉及多學科的知識,使得指導工作力不從心。在此情況下,教師可以邀請不同學科教師加入對該選題的指導,這樣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助力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新課改所倡導的師生關系為伙伴關系,以平等、民主、和諧為特征,要求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既要有指導學生活動的能力,又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育人水平,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達到融洽教學關系、實現(xiàn)教學互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