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常態(tài)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這是新時代對干部教育培訓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浙江省委黨校的實踐,闡述了基本培訓機制的提出背景、構建邏輯,包括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分級分類+全面覆蓋”的培訓體系、“主題主線+實效管用”的課程體系、“平臺建設+形式創(chuàng)新”的培訓方式及“內外聯動+隊伍建設”的保障機制,全面提升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為培養(yǎng)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了有效路徑。
[關鍵詞] 基本培訓機制;現代化建設能力;守正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 陳湘(1983— ),浙江杭州人,中共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訓;朱紅(1990— ),浙江麗水人,中共麗水市委黨校(麗水行政學院、麗水市社會主義學院)科研處講師,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訓。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基本培訓”納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提出“健全常態(tài)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yè)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1]體現了黨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始終如一的高度重視,也進一步說明了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而基本培訓機制作為干部教育培訓活動的主體支撐部分,對干部教育培訓起到了基礎性、主體性、牽引性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基本培訓機制,不僅是提升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關鍵所在,更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保障。
一、“基本培訓”是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守正創(chuàng)新
在2024年1月召開的全國黨校(行政學院)校長(院長)會議上正式提出“基本培訓“理念,強調要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基本培訓。[2]基本培訓是指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具有基礎性、主體性、牽引性的培訓任務,是教育培訓機構尤其是黨校最重要的、必須要完成的培訓任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干部教育培訓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全員培訓、全面覆蓋、全周期實施的關鍵之舉。
(一)“基本培訓”源于中國共產黨重視干部教育培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黨通過的第一個決議中就涉及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提出要建立工人學校,并強調“工人學校應逐漸變成工人政黨的中心機構”,“學校的基本方針是提高工人的覺悟”。[3]延安時期和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充分利用黨校這個陣地,堅持以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方針教育干部,培養(yǎng)了大批領導骨干,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現代化建設和社會轉型,干部教育培訓逐步引入新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日益復雜的內外環(huán)境。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不斷推動形成一個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符合中國國情的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基本培訓”的提出,正是黨在歷史經驗基礎上對干部教育培訓科學化、體系化的持續(xù)推進,展示出黨進一步將干部教育從經驗式探索向科學化、體系化邁進。
(二)“基本培訓”聚焦破解干部教育系統(tǒng)性不足的現實問題
黨校系統(tǒng)是以中央、省、市、縣等四級黨校為主體,同時包括黨政部門、國有企業(yè)、高等學校等在內的干部教育培訓系統(tǒng)。雖然覆蓋范圍廣,但也存在培訓資源、培訓質量不均衡的問題。不同層級和類型的干部在培訓機會上存在較大差異;培訓內容和方式較為單一,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效果難以持續(xù),缺乏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和科學的管理。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干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盎九嘤枴蓖ㄟ^明確培訓的基礎性、主體性、牽引性任務,為整個干部教育系統(tǒng)提供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將各級黨校及相關機構納入統(tǒng)一的執(zhí)行框架,推動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環(huán)節(jié)貫通的整體體系,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基本培訓”立足干部現代化能力建設的時代需求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大國競爭加劇,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調整,改革進入深水區(qū)。新時代的復雜形勢和發(fā)展任務對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應對國際競爭、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等方面。面對這一戰(zhàn)略需求,必須從制度層面系統(tǒng)性地構建干部教育培訓機制。“基本培訓”堅持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以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履職能力培訓為重點,注重知識培訓;確保全體干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形成統(tǒng)一的理論基礎和價值認同,為應對復雜形勢提供理論武裝;突出履職能力的提升,通過分類分級培訓,增強干部應對復雜現實問題的能力;注重終身學習理念,通過全周期培訓增強干部適應時代變化的能力,彰顯了黨對干部隊伍建設的戰(zhàn)略眼光和深遠布局。
二、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目標下的基本培訓機制構建邏輯
(一)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的構成要素
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能力。
1.政治能力:意識形態(tài)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領導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4]這是對干部工作中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態(tài)度的要求。并指出要“善于從黨和人民的立場、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fā)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善于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guī)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fā)現事物的趨勢性、從偶然問題中認識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駕馭復雜局面、凝聚社會力量、防范政治風險,切實擔負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政治責任,真正成為政治上的明白人”。[5]政治能力的核心是確保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備堅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即在堅定政治立場的前提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干部教育培訓也是不斷加強政治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2022年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一項基于全國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統(tǒng)計顯示,82.1%的受訪者認為干部教育培訓對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升最有效。反映出干部教育培訓在加強干部政治素養(yǎng)、提高政治敏銳性和判斷力方面的巨大作用。
2.領導能力:組織管理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6]除了政治能力之外,其余六種能力可以看作是對領導能力的具體詮釋。在學界對領導能力的探討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領導五力”,即決斷力、感召力、前瞻力、影響力和控制力。[7]總體來說,領導能力不僅體現在個體的素質上,更體現為一種集體領導、戰(zhàn)略決策和組織協調的能力,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要能夠凝聚團隊力量,激發(fā)團隊潛能,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實現既定目標。面對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能夠迅速分析問題、制定應對策略,確保各項工作穩(wěn)步推進。領導能力不僅是干部從事組織管理工作的基礎能力,更是干部隊伍能夠高效執(zhí)行國家戰(zhàn)略、實現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核心動力。
3.工作能力:操作執(zhí)行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培訓,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guī)培訓,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8]《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2023—2027年)》也提出,要求精準匹配干部教育培訓的供需關系,以確保干部具備扎實的工作能力,推動各項任務的落實。工作能力的核心是確保干部在具體工作中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能夠高效、精準地完成任務。具體而言,干部要能夠熟練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操作方案,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高效執(zhí)行。在工作中,要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勇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推動工作的持續(xù)改進和優(yōu)化。同時,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工作順利推進。面對突發(fā)事件時,能夠迅速反應,合理應對,確保工作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
(二)基本培訓機制的構建邏輯
1.目標一致性:基本培訓機制的目標必須與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這是確保培訓內容符合干部隊伍建設需求的前提。在構建基本培訓機制時,首要任務是對“全面提高干部的現代化建設能力”進行分析。“全面”首先指干部范圍的全面,所以基本培訓機制要明確培訓的對象、學制、周期等關鍵要素。其次指能力范圍的全面,即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必須在提高政治能力的前提下。提高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九嘤枡C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著力點是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學制、培訓周期等關鍵要素,在提出之始便強調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主線,突出黨的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加強履職能力培訓,體現了兩者的目標一致性。
2.內容匹配性:培訓內容的匹配性是確保培訓精準性和實用性的基礎。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必須根據培訓對象的不同層級、不同崗位和不同領域的具體需求進行設計匹配。需求不是指干部自身想要接受什么樣的培訓,而是指黨和國家需要各個層級、各個崗位、各個領域的干部擁有什么樣的履職能力。匹配涉及兩個主體,即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達到匹配的前提是要確保對培訓對象進行分層分類,也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分類。《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將“分類分級,全面覆蓋”列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遵循的原則。[9][10]基本培訓機制必須要堅持分類分級的原則,按需供給,找準需求側、優(yōu)化供給側。
3.方式多樣性:培訓方式的多樣性是確保培訓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既包括技術手段的多樣化,也涵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陡刹拷逃嘤柟ぷ鳁l例》和《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2023年—2027年)》都明確指出干部教育培訓要“改進方式方法。鼓勵加強干部教育培訓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俺浞诌\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網絡培訓制度,建立兼容、開放、共享、規(guī)范的干部網絡培訓體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訓教學和管理數字化水平,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9][10]傳統(tǒng)的集中授課、專題講座等方式雖然仍占主流,但單一的技術手段、培訓方式已難以滿足干部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增強培訓的互動性和體驗感,有效提升培訓的實際效果。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方式,更好適應干部的不同學習需求的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習的“浸入感”,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學習深度。
4.制度保障性:完善的制度保障是確保培訓質量可控和培訓供給充分的基礎。從培訓供給質量來說,師資和課程是最關鍵的要素?;九嘤柋仨殢闹贫葘用姹U蠋熧Y和課程質量,確保培訓工作的規(guī)范化、持續(xù)性和高質量。一是應加強系統(tǒng)設計,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確保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師資引育制度。師資引育包括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培訓師資隊伍,建立師資培育和考核的制度,確保師資隊伍的高質量和高效率。三是要完善課程培育的制度,并形成課程庫,包括建立課程評審和更新機制,確保其前沿性和實用性。四是要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機制,全面評估培訓的實際效果。培訓效果評估不僅是對培訓工作的總結和反饋,也是改進培訓工作的依據。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從多個維度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
三、基本培訓機制構建的具體實踐——以浙江省委黨校的探索為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全國黨校(行政學院)校長(院長)對干部教育培訓提出了新要求。浙江省委黨校系統(tǒng)積極響應,緊緊圍繞“全面覆蓋、提升質量、創(chuàng)新模式”的核心目標,按照先行探索、示范引領的工作標準,通過“基本培訓浙江樣板”的建設,推進全省干部教育培訓的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現代化。這一舉措既是對中央精神的貫徹落實,也是浙江省立足實際、主動作為的體現。
(一)培訓體系的規(guī)范建設:貫徹“分級分類+全面覆蓋”
基本培訓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樹立全面、系統(tǒng)、開放的培訓理念。突出方案引領,將“分級分類+全面覆蓋”理念貫穿于培訓體系、課程體系、培訓方式等各個方面,構建一個科學、系統(tǒng)、高效的培訓體系。
1.細化“分級分類”策略,從源頭上科學設置培訓班次、學制。浙江省委黨校配合組織部門摸清情況底數,建立干部教育培訓碼,為科學調訓干部提供數據支持。培訓對象按層級劃分為進修類、任職培訓類等,重點關注“一把手”和優(yōu)秀年輕干部,確保關鍵崗位和核心人才得到系統(tǒng)培訓。按類別分為政治能力、業(yè)務能力等,滿足不同層級、不同類別人員的培訓需求,提高培訓質量和效果。通過層級和類別的劃分,能夠更好地針對不同人員的需求進行培訓。例如,對于進修類干部,提供更深入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經驗分享;對于任職培訓類干部,著重于崗位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訓;對于政治能力類培訓,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黨性教育;對于業(yè)務能力類培訓,則注重實際工作中的問題解決和技能提升。
2.明確“全面覆蓋”范圍,確保人員覆蓋、內容覆蓋、時間覆蓋。人員覆蓋是指組織內所有培訓對象都能納入培訓體系,包括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干部,根據崗位需求和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關注特殊群體的培訓需求,如新入職公務員、轉崗晉升人員等,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崗位要求。內容覆蓋包括政治理論、黨性教育和履職能力等方面。時間覆蓋是指組織部門要制定長期培訓規(guī)劃和年度培訓計劃,將學習培訓貫穿于領導干部的整個職業(yè)生涯,根據不同發(fā)展階段和崗位需求,提供適時、適量的培訓,確?;九嘤柕某掷m(xù)性和穩(wěn)定性。
(二)課程體系的科學構建:聚焦“主題主線+實效管用”
1.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突出主題主線,充分發(fā)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fā)地政治優(yōu)勢,常態(tài)化開展“循跡溯源學思想促踐行”。理論教育方面,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提升工程,制定《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課程體系建設的意見》,不斷豐富完善“總論+分論+特色”的課程體系。黨性教育方面,堅持把政治訓練貫穿黨校學習全過程,特別是把政績觀教育作為黨性教育突出內容,教學計劃中單獨設置政績觀教學模塊,開設“讀懂‘千萬工程’背后的政績觀”等課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和政治訓練。
2.緊扣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戰(zhàn)略需求,創(chuàng)新運用模塊化教育培訓理念方法,構建“理論+實踐”“通識+專業(yè)”的開放式、擴展性培訓內容體系。課程內容設計以實效管用為導向,融入實踐案例與問題情境,關注前沿知識與行業(yè)動態(tài),針對不同層級、不同崗位的干部,開發(fā)相匹配的課程。既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又結合浙江省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提供有針對性的實踐指導。同時,確保課程的系統(tǒng)性和可持續(xù)更新,不斷提升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增強培訓的實效性。不斷優(yōu)化課程體系,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改革。
(三)培訓方式的創(chuàng)新實踐:強化“平臺建設+形式創(chuàng)新”
1.推進干部教育培訓的方式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引入現代化的數字教學平臺,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打造多元化、高效能的培訓生態(tài)系統(tǒng)。提升培訓的吸引力、參與度和實效性,滿足不同學員的學習需求,促進知識與技能的快速轉化和應用,為學員和組織的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2.完善線上線下學習平臺。積極運用“主課堂+分課堂”“大分散+小集中”等載體方法,提升培訓的覆蓋面和參與度,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過兩年多的發(fā)展,浙江省委黨校已經建立起“共富善治大講堂”“之江院士講壇”“浙里好課”等課程平臺,呈現出立體式、多維度、品牌化的發(fā)展格局。通過搭建普惠式、共享型課程平臺,為各級黨校提供優(yōu)質課程,補足基層黨校缺好課、缺名師的短板,幫助基層黨員干部優(yōu)化知識結構、完善知識體系。建設一批與實際場景高度相仿的實訓室,為學員提供真實的實踐操作環(huán)境,提高應急處突能力。
3.探索教學新模式。進一步探索完善“學界講理論、政界講政策、業(yè)界講實踐”教學新模式,充分運用研討式、模擬式、訪談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加大案例教學和研究式教學比重。尤其是研究式教學,由具有豐富教學科研經驗的教師擔任指導老師,為學員提供理論輔導和全程支持。
(四)保障機制的建立健全:構建“內外聯動+隊伍建設”
1.加強“以教學為中心,教研咨宣育一體化改革”動態(tài)評估。加快形成全鏈條的工作運行體系,為基本培訓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106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省級現場教學示范點為牽引,加強現場教學“五個一”標準化建設,帶動全省現場教學基地內涵式發(fā)展。加強好課程好教材好案例建設,充分整合黨校系統(tǒng)內部資源,提升黨校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確保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時俱進,增強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與實效性,為培養(yǎng)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有力支撐。借力系統(tǒng)外部資源,加強與各省直部門的溝通,主動對接組織部門、省紀委等多家單位,發(fā)揮系統(tǒng)合力辦好各類班次。
2.搭建教學資源庫。由浙江省委黨校牽頭,構建涵蓋浙江省、市、縣三級黨校教師信息的數據庫,包括教師的基本信息、專業(yè)領域、教學專長、授課題目等內容,實現教學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充分利用黨校系統(tǒng)內部資源,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師資共享機制,確保優(yōu)質師資下沉到基層黨校。通過完善教師選拔和培養(yǎng)機制,鼓勵優(yōu)秀教師在不同黨校之間進行教學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同時,通過定期的師資培訓和進修,提高黨校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確保教學內容緊跟時代要求,提升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與實效性。
四、結論與展望
基本培訓理念的提出,是為了適應新時代新征程高質量開展干部教育培訓、高水平服務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將“健全常態(tài)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放入《決定》,進一步強調了基本培訓機制在干部教育培訓、干部能力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本研究在實踐基礎上深入探討了建立健全基本培訓機制的邏輯及以基本培訓機制為牽引提升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的路徑?;九嘤柪砟畹奶岢鰢@大局、恰逢其時,基本培訓機制構建邏輯清晰明確、系統(tǒng)全面。在實踐中,浙江省委黨校的實踐為探索構建常態(tài)化基本培訓機制提供了具有浙江特色的經驗。下一步,需要持續(xù)抓細、抓實、抓長、抓常,繼續(xù)深化對基本培訓機制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充分發(fā)揮基本培訓的牽引帶動作用,為培養(yǎng)造就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45.
[2]陳希在全國黨校(行政學院)校長(院長)會議上強調 以基本培訓為重要抓手 推動黨校(行政學院)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EB/OL].(2024-01-23)[2024-12-05]https://www.ccps.gov.cn/xytt/202401/t20240123_160844.shtml.
[3]中國共產黨重要文獻匯編(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4]習近平關于依規(guī)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15.
[5]習近平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 著眼全國大局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明確主攻方向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篇章[N].人民日報,2023-05-18(01).
[6]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N].人民日報,2020-10-11(01).
[7]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聚焦發(fā)力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N].人民日報,2016-01-19(01).
[8]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9]中共中央印發(fā)《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2023—2027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2.
[10]中共中央印發(fā)《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2023—2027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2.